当前位置:博文吧 > 文学名著 > 名著阅读 > 红楼梦 > 【热】红楼梦读书笔记
手机版

【热】红楼梦读书笔记

来源:博文吧 阅读:1.95W 次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读书笔记1

贾迎春恐怕是十二钗中最惨的一个女子。关于她的描写可以说是要一章一章地去找。第三回从林黛玉之眼描述了她。怎么说的?“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肋凝新荔,鼻腻鹅脂,温顺沉默,观之可亲。”第五十六回贾母闻得甄宝玉和贾宝玉模样儿相仿时,不相信甚至带少许不屑的口吻说:“大家子孩子们,再养得娇嫩,除了面上的残疾,十分黑丑的,大概看去都是一样的齐整。”贾三姐妹中,惜春未写貌,而贾探春的外貌描写,我个人认为是挺张扬的。“文彩精华,见之忘俗”一句话毫不由说地“夺”走了别人的视线。贾迎春的外貌大抵也如贾母所言,是很平凡的候门公府千金,并没有让人过目不忘的绝佳。

贾母在第三回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就罢了。”这是回答林黛玉问姊妹们读何书。显然这里的“姊妹们”应当指林黛玉见面不久的迎、探、惜。惜春小,也许真的只是识得两个字。探春呢?最直白就看《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的“迎、探、惜三人之中,要算探春又出于姊妹之上”,“秋爽斋偶结海棠社”里贾宝玉大喜“三姊妹高雅”,探春出理家政,王熙凤更是用了五六个人来衬托她,赞誉她。

探丫头真的才华横溢,虽然“难与薛林争衡”,可到底也在诗社笔墨了几首。藕丫头,也就是惜春虽然不大作诗,可人家会画画,刘姥姥听到贾母说:“你瞧,我这个小孙女,她就会画。等明儿叫他画一张如何?”时,喜的忙跑过来赞美说:“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个神仙托生的罢。”

贾惜春前八十回还曾被人夸奖过一番,可怜的迎丫头作为府中的长姐,却一直被人冷落,相貌平凡。贾母说的“认得两字,不是睁眼的瞎子”,大抵也是说她呢!

贾母去清虚观打醮的时候,小姐们带了很多很多丫头们。贾迎春的丫头是谁?司棋、绣橘。司棋是一个了不得的丫头,她和姑表兄弟私传表记,海誓山盟,被鸳鸯无意遇到,鸳鸯当时怎么想的?“因想这事非常,若说来,奸盗相连,关系人命,还保不住带累了旁人。”这几个四字词语严重地说明了若被别人察觉告到哪个主子那儿去的后果啊!司棋是一个大胆恋爱、追求自由的丫头哪!仅凭这一点大胆叛逆的性格就可以看出她定然是不受迎春约束的。

司棋其实也是一块煤炭,她发起火的威力不比晴雯火爆!第六十一回,迎春房里的小丫头莲花儿说:“司棋姐姐说了,要碗鸡蛋,炖的嫩嫩的”,显然是司棋是给自己养胃,也许还懒得自己去叫,才派莲花儿来的。这一点与晴雯让不燕来端芦蒿,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吗?都是丫头的身份,主子的样儿哪!

司棋还派人还催莲花儿,说她“死在这里怎么就不回去?”你可以想象司棋的要求多不简单?动作稍慢点燃和就要挨顿骂,甚至有点咒人的意思了。

莲花儿告诉司棋,柳家说没鸡蛋不炖后,她发威了吧?怎么做的?注意她“此刻伺候迎春饭罢”,我完全可以设想她一边咬牙切齿一边心不在焉地弄了点饭菜,扔给迎春。她作为一个丫头,不把伺候主子当正经事儿,反倒是跟别人呕气放在首要位置,不把“伺候迎春吃饭”当会儿大事,而是当每天必做的一个功课,做完拉倒,才不管你迎春吃得舒畅不。胡乱料理完迎春后,她带了小丫头们,喝命:“凡箱柜所有的蔬菜,只管丢出来喂狗,不家赚不成”。这里的“丫头们”恐怕不止一两个,从后面“造反”的声势来话,司棋可是管领着一大群丫头,可能“造反”时一个也没留下来去伺候迎春。

柳家最后蒸了一碗鸡蛋,司棋你这总可收场了吧!你东西砸了,人家也道歉了,谁知“司棋全泼了地下了”。多么嚣张哇!

司棋就是这样一个叛逆心强、脾气火爆、的下就有掌管小丫头们工作支配的权利的不是小姐胜似小姐的一个丫头。

司棋排山倒海地大闹一场,里头还有一个添油加醋的小丫头,谁?莲花儿呀!迎春屋里的大丫头掌实权,小丫头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一个个也都挺张狂。

第五十七回通过薛宝钗和刑岫烟的一番促膝谈话吐透出了这一点。

作者写“迎春是个有气的死人,连他自己尚未照看齐全,如何能照管到他(邢岫烟)身上,——凡闺阁中家常一应需要之物,或有亏乏,无人照管,他又不与人张口。

邢岫烟对宝钗说道“要使什么,横竖有二姐姐的东西,哝着些儿,搭着就使了。姐姐想,二姐姐也是老实人,也不大留心。我使他的东西,他虽不说什么,她那大留心。我使他的东西,他虽不说什么,她那妈妈丫头那一个是省事的,那一个是嘴不尖的。我虽在那屋里,却不敢很使他们。过三天五天,我倒得拿出钱来,给他们打酒习点心吃才好”。

从邢岫烟这一番话中,不禁让人咀嚼一种,迎春的卑微生存状况,丫头们在小姐头上。

贾迎春的丫头们个个都不把自己当小姐服侍,那么大观园里所谓的“情人”,有情之人又是怎么样的呢?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清凉凹晶馆联诗悲寞》中提道“虽有迎春惜春二人,偏又素日不大甚合。所以只剩湘云一人宽慰他“,这借林黛玉之口说出了她与“迎春”“素日不大甚合”,一个“素日”表现出一直如此,“甚”又体现了程度之深。

这一回中黛玉和湘云联诗,没邀请迎春,也许有一个很大的原因,贾迎春不大会作诗。贾妃省亲她也作了一首,不过只是勉强凑成,简直无法与薛林比。

贾妃差人送灯谜,宝钗走近地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新奇,只说难猜,其实一见便猜着了。宝玉、黛玉、湘云、探春也装模作样,暗暗写了半日。这么简单的灯谜,惟有贾迎春和贾环猜的不正确。贾环没得着宫制诗筒、茶筅是很没意思,迎春却自以为玩笑小事,并不介意。她对一切事物抱以的宽容也是她性格懦弱的一个重大因素。

第三十七回探春提议起诗社,姐妹叔嫂的俗字都被别号所改了。迎春却道:“我们又不会做诗,白起个号作什么?”宝钗就很随口地以住地名丢给她了一个号。诗社里,迎春是懒于诗词,听了李纨让自己当副社长的话深合己意,也就不做诗了。

第三十八回的菊花诗,迎春却是独自在花阴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第四十回刘姥姥来,玩牙牌令时,迎春竟说了一句“桃花带雨浓”,连字数都挨不上边儿,错了韵还不像。

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迎春却痛了,既没有吃鹿肉,也没有联诗。

贾迎春倒也天生喜静,不大凑热闹,与湘云恰好相反。所以她也曾说过:“淘气也罢了,我就嫌他爱说话。也没见睡在那里,还咭咭呱呱笑一阵说一阵,也不知那里来的那些话。”

贾府的盛宴数不胜数。迎春来参与的大宴会挺少的。第三十五回“请了半天,只有探春惜春两个来了。迎春身上不耐烦,不吃饭”。

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时,贾宝玉请了探春,探春雅致高又喝酒,宝林二人是必来的,又恐不让李纨知道不好便又邀了她。一床热闹人,偏就想不起迎春来。

第七十一回贾母也只让史、薛、林与探五人向南安王妃请安。“贾母又只令探春出来,迎春竟似有无”邢夫人倒气愤不平。

第七十三回《懦小姐不问累金凤》这才正儿八经地贾迎春开了一个大门面。后抄检大观园,司棋要被赶走了,迎春含泪似有不舍之意,“迎春语言迟慢,耳软心活,是不能作主的”,也没有保赦下来。只能主仆一场,让绣橘送出来一个绢包儿。丫头走了,奶妈也早已因开赌局罚走了,任凭黛、钗、探怎么劝,贾母也认定要管一管小姐们的奶妈子了。

第十八回“一时,只见迎春妆扮了前来告辞过去”,借贾宝玉之口也说出了“迎春尚未云,然连日也不见回来,且接连有媒人来求亲”等此话。大约迎春也快出阁,所以也格外珍重大观园里未嫁少女的青春日子,连晨省也难得打扮了。

面第十九回她就“误嫁山中狼”,是她老子欠孙家五十两银子,没得还,把迎春当作这银子活活送进了狼口。

贾迎春的生存状况单薄糟糕。对她最好的人究竟是谁呢?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在对待迎春的问题上,最悉心照料的亦不是宝玉,也不是宝钗,而是探春。

第七十三回《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中,一个在旁边伺候的媳妇便趁机道:“我们的姑娘老实仁德那里像他们三姑娘,伶牙俐齿,会要妹妹们的强。他们明知姐姐这样,他竟不顾恤一点儿。”

真的是不顾恤一点儿吗?绝对不是!后来是谁一坐下来就问累金凤的事情?是谁说“我和姐姐一样,姐姐的事和我的事一般。他说姐姐,即是说我。我那边有人怨我,姐姐听见,也即同怨姐姐是一理”?又是哪个人叫侍唤平儿过来的?都是探春哪!

一同前来安慰迎春的四人,只有探春厉害地开了口,问清原委,替迎春讨回公道。再看宝琴、黛玉,甚至拿这事拍手取笑。瞧瞧,即使不愿意插手这件事,也不用嘻嘻哈哈,拿一本正经审问的事儿当笑料吧!“宝钗便使眼色与二人,令其不可”,随后只得和迎春闹感应篇故事,“究竟连探春之语亦不曾闻得”。这就是宝钗的态度!你们吵,我闪在一边,不插手免得沾上灰哪!这等无动于衷让人联想不到那个派婆子雨给林妹妹送燕窝,暗中救济邢岫烟、给打伤的宝玉送药的多情的宝钗了。

你也许会说宝琴是贾府的尊客,宝钗与黛玉皆是亲戚管不了。可认真地听着总是问题不大吧?一个压根儿逃避,另两个皆不当正事。

海棠社刚起来,宝钗因迎春不会作诗,也就很随便地为她取了个号,更别提这里头还有什么典故了。

李纨要求迎春和惜春做副社会。“探春等也知此意,见他二人悦服,也不好强,只得依了。”这话什么意思啊?我个人认为,探春愿意也是想请迎春在诗社里也写几诗,也算正儿八经地入了社。谁知李纨先开口,交给她一个不咸不淡乏味儿的差事。

宝琴等人加入诗社,宝玉急着起社。“探春道:‘林丫头刚起来了,二姐姐又病了,终是七上八下的。’宝玉道:‘二姐姐又不大作诗,没有他又何妨。’探春道:‘越性等几天,等他们新来的混熟了,咱们邀上他们岂不好……’

你知道贾宝玉轻描淡写、不以为然地说出一句“没他又何妨”前之他又说了什么?探春先告诉宝玉贾母逼着太太认宝琴是干女儿,宝玉笑道:“这倒无妨,原该多疼女儿些才是正理。明儿十六,咱们可该起社了。”接着探春就说了“林丫头刚起来”这些话。

你能相信吗?刚说完要“多疼女儿些才是正理”的宝玉却对迎春姐姐的病情毫不关心,一点儿也没有慰问的意思,甚至想敝下她一人开诗社会宝琴,简直文具盒难以想信。

倒是探春说不如让李纨、宝钗把家务料理好,湘云来了,黛玉身体全愈了,香菱也会作诗了再开社。这话潜意识里也盼着迎春早日康复,大伙儿一起其乐融融。探春心里惦念着迎春,一口把诗社的事儿拖了下来,可是迎春的病还是没有在开社时好起来,故而制度。

红楼梦读书笔记2

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王熙凤对刑岫烟的观察、安排心思不错。王熙凤的说话、识人、处事都很有水平,只是太贪财。

宝玉虽与黛玉厚密,说话也绕些弯子,欲问黛玉几时与宝钗和好,先借用《西厢》。

早说过凤姐胆大狂野,是一个贪玩的家伙,开始因有事不来诗社,知道有烧烤了,再忙也抽空玩。

红楼梦读书笔记3

看了红楼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我看见了形形色色的女子,但其中只爱一个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娴静如水的颦颦。

我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或许“红楼梦”,真的只是红楼的一场梦。

也许,看过《红楼梦》的大多数人都不理解黛玉,她也无需别人理解,因为不懂得她的人是不会了解她内心深处的向往的。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

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

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读书笔记4

《红楼梦》是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巨著,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顶峰。这本书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生动描述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淋漓尽致的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伟大杰作。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以贾,王,薛,史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传神地塑造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如多愁善感,情重多心的林黛玉,喜欢扎在女孩子堆里,不爱读书的贾宝玉,稳重老练,娴静可爱的薛宝钗,善于算计,媚上欺下的王熙凤。阅读红楼梦对提高我文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本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几代人的命运沉浮,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世态人情,值得我们去反复品味,咀嚼一生。书中栩栩如生的精美插图,让我对书中涉及的相关背景知识还有每篇文章所蕴含的哲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我亲身体验了那个时代绝美的爱情和深刻的社会现实。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黛玉的情情,宝钗的冷情,让多少人为之感叹!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

红楼梦读书笔记5

曾经以为《红楼梦》”大皆不过谈爱情”,也曾为了宝之悲,黛之惨而愕腕叹息。如今再细细品读一遍,忽觉爱情不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味香料。

贾府其实就是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缩影,在这个微型社会中,每个都是一个社会人,并且百色各异。

贾母看似慈善,对刘姥姥施恩有加,实则自吹自擂,不过是出”携蝗不嚼”的闹剧,在”上层”人物中最吃得香的秦氏,拍马手段,黛玉视之,指出那些是”贫嘴贱舌”。极善奉承迎合旁人的王熙凤,在黛玉看来,不过是”放诞”,”无礼”。自命清高的”槛外人”妙玉,黛玉也一眼识破了她卸却红妆的虚伪。就连被王夫人认为”识大体”的袭人,蒙得过湘云,却也逃不过黛玉的眼睛。黛玉一语点破她的本质——”我只拿你当嫂嫂待。”于是,黛玉被认为”小性,多心,心窄”,没有大家闺秀风范,不能入选”宝二奶奶”,终成了”世外仙姝寂寞林”。

黛玉虽为”主子姑娘”,却又被称为”小鸡肚肠”,但她除了一颗痴心外别无其他。她是不谙人情,是恃才傲物,但”芙蓉吹断秋风狠”,不要过份指责她的”多心”,那实则不为她之过,周遭使她不得不多多考虑。

众钗中可与黛玉之才相比的非宝钗莫属,她家私雄厚,善于处世,这两点胜过身世可悲而又叛逆的黛玉。她是大家闺秀的典范。她没有木石前盟,却相信金玉良缘。

初到贾府,便”连下人也都多与宝钗亲近”,赵姨娘也称她厚道。生日会上,她知贾母”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使”依着意思”去说。蘅芜院她布置得素净简单,给人以恬静的淑女之感,让人觉得节俭。金钏投斗,她帮王夫人解除心中梗结。宴席上众人嘲笑乡下人刘姥姥,独无描写宝钗之笔,是曹翁忘了这号人物,并不然,只是她维持了大家闺秀的仪态。一方面她让王熙凤认为”不干已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一方面又让老太太,王夫人觉得”小惠全大体”。对黛玉的讥讽听若惘闻,让人以为她从不记恨,又在扑蝶误听小红与坠儿的谈话时,扯出与黛玉捉迷藏之谎。她处世的高明与黛玉的清高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宝钗被认为”大家闺秀,温顺,识大体”,选上了”宝二奶奶”,终成了”山中高士晶莹雪”。

对于宝钗,我一直无法喜欢,从情感上无法接受她与宝玉的婚姻。她的处世圆滑,她的性格温顺,在我看来皆是虚伪之举。借由一些小事拉近与黛玉的关系,让黛玉认为与她”情同姐妹”。对待宝玉,更是好之又好,顺之又顺,全然不同与黛玉的猜忌。

黛玉死时,只说了半句”宝玉,你好……”,便命丧黄泉。如果要我填满这句,我想必当是”宝玉,你好狠。”为何狠心抛弃黛玉,另娶宝钗,这令黛玉情何以堪,一个空有痴心的女子,如果连痴心也化为灰烬,又如何撑得下去。殊不知,这只是王夫人的掉包计,宝玉并非无情,只是一直认为迎娶的是黛玉。

再说那宝钗,堂堂公侯女,千金小姐,竟顶别人之名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宝玉掀开红盖头之后,发现林妹妹成了宝姐姐大失所望,就那么把宝钗冰在那儿,不再理会,这叫宝钗又情何以堪。原本”任是无情也动人”,竟落得个独守空闺的下场。思及至此,忽觉宝钗也是受害者,真正害人的则是吃人的封建礼教。

这时,我方可看出作者曹雪芹是想要通过《红楼梦》,揭示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表达他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不满与愤怒。

红楼梦读书笔记6

我曾经十分不喜欢宝玉,因为我认为他太过风流倜傥,到处沾花惹草,却又不负责任。他曾与袭人鸳鸯麝月之流顾盼生情,心中却又怀揣着林妹妹。

处处留情,缱绻风流。直到看到“只见一阵风过,树上桃花吹下一大斗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花片。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儿,来至池边,抖在池内”,宝玉担心脚步践踏花瓣,便用衣服兜住花瓣。他对于自然界的美,亦珍视,亦追求。他爱的,原是这世间万物的美。

爱有情者,亦爱无情者。他曾向鸳鸯讨吃胭脂,又在雨中提醒龄官,他曾在水仙庵哀悼金钏,又为晴雯杜撰芙蓉诔。他爱惜着绿蕊新发,初春乍到,窈窕少女的生机勃勃,却拒绝着枯草衰颓,深秋萧瑟,老妪孑然的残败迟暮。

他只爱生命伊始不受污浊的澄净的美。就像对莺燕的低喃,对荷波的惊艳,对女儿们的多情痴狂。

因此他“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闲消日月。”因此他“拿了篦子替他篦。”因此他“自己烫了手,倒不觉的,只管问玉钏儿‘烫了那里了?疼不疼?’”。

因此他“想起上次袭人喜吃此物,便命留与袭人了。”

因此他“偏寻根究底,只因村姥姥信口开河。”

因此他“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他本是青埂峰下一块顽石,却钟于琼闺秀阁,日月清华。

红楼梦读书笔记7

《红楼梦》里主人公是林黛玉和贾宝玉,这本书的结尾十分悲惨,同时写出了封建社会当时的黑暗。

在放下这本书的那一刻,我的心里一直在抱怨,为什么贾母不能成全宝玉和黛玉的婚事,可后来我却知道了,当时封建社会并不是你一定就能与自己相爱的人在一起。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人公吧。

黛玉的母亲过世早,黛玉便搬来与贾母同住,她有闭月羞花之娇美,却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显出她的弱不禁风,她原本是个冰雪聪明的女子,为夺菊花诗的潇洒,与湘云月下吟诗的才情至今还历历在目,她将无人能比的才情发挥的十分精彩,让我折服,但是最后她的悲痛又无人知晓,而她也因性格孤僻人缘不好成为了她向往幸福之路的一块绊脚石,也同样是贾母对她渐渐疏远。

再说说宝玉吧!宝玉这个名字是因为他刚出生时,嘴里有一块玉石,而他自己又调皮不好学。与几个姐妹在宫中打闹,而他后来却因丢了玉石成了呆子,他糊里糊涂的娶了宝钗为妻子。

《红楼梦》的结尾十分悲惨,所有的人都十分的悲痛,而贾家也从此没落了。

红楼梦读书笔记8

在没看《红楼梦》之前,只对这本书留了个浅浅的印象,只知道它是四大名著之一,只知道它所讲述的是宝黛的爱情。大一点之后,又知晓了一点,但也不过皮毛表象,明白它讲的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之事,无多思考,无甚感想。直到高一,当看了这本书后,思绪竟是不由得冒出来。

作者从开头就表达了自己远离烟尘人间的淡泊心境。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名字,都揭示了人世中的繁华富贵终究是大梦,身外之外,可来可去。警幻仙姑在宝玉游太虚幻境的时候,也给了他一个警示:如果人活在世上不清醒,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即使你享尽了荣华与富贵,历尽了万般情态,也不过是浮云一片,似在红楼里醉卧做了一场空梦,醒来后只是捂着脸痛哭那虚幻美好的至乐。

《红楼梦》从刘姥姥进贾府借银子开始讲述家族矛盾。我对文章里的薛宝钗印象深刻,看到文中有一处细节:周瑞家的给宝钗送花时,宝钗满脸堆笑。可见宝钗明白事理,深知规则,她知道喜怒哀乐都要收敛起来;反观林黛玉,在周瑞家的送花时,她当场冷笑,体现了她敏感多疑的性格。因为这个性格,宝钗和黛玉才会有明显不同的受欢迎程度。其实这也符合现在社会上的道理:往往你在夸赞别人时,别人会高兴,但有些话只是说出来给人听听的,其实真是含量还有待可考;而一些难听的话确是符合真实,是现实的体现,说出来却不让人高兴,反倒增加了仇恨。人们只愿意听他们愿意听的话,除非他们自己做出改变。

宝钗这个小丫头也不是单纯的。作者没有明示,却在暗处给读者提示。例如宝钗先是读了两遍宝玉玉上面的字,再让莺儿去倒茶,为的是让莺儿引出她的锁,以此来证明她与宝玉是最般配的,是金玉良缘,这是宝钗不为人知的心机,这都被掩盖在她的温柔敦厚的淑女形象下。社会上当然不乏这样的人,或男或女,或老或少,并非是说人们不够善良,只是小时候不明白,大了以后才知道:这社会,没有心机和心眼无法立足,和没有本领与才识就无法受到尊重认可是一个道理。社会为什么有温暖?因为存在温暖的人。为什么存在温暖的人?因为这世界本就残酷,一点点地善意友好就能让人掉以轻心,就能让人沦陷。

薛家还有一小儿,名叫薛蟠,是薛宝钗的哥哥。与薛宝钗不同的是,他肚子里没点墨水,也没有像薛宝钗那样八面玲珑的心思,他在家庭中倍受指责,在社会上夜市四处碰壁,被人玩弄。他只知用金钱购买,不知道人心不能用真金白银和珠宝首饰买来,除非那颗人心里装着的盛着的只是贪婪和拜金。认可是在挫折后站起来并奔跑起来并达到终点线时才会有的,而不是凭着一颗空空的脑袋和金子做的运动鞋换来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9

古代女子进宫到底是好是坏?以贾元春为例,当日太监前来宣旨,贾政得知,高兴极了,荣府上下引以为荣,元春进了宫,荣华富贵,金银珠宝,享用不尽,今日回府便赏赐一番。离开父母,离开家园,孤身在异地,温暖少了,欢笑少了,想那元春只身在宫中,昔日的姐妹不在身边,连个说话的知心人也没有,更恨宫廷险恶,处处提防;规矩重重,处处小心,能有快乐吗?说人难做,别说人好做,回头看世间悲喜,自有人评说。

李嫫嫫呀李嫫嫫,你为什么那么冥顽不灵呢?的确,宝玉自小喝你的奶,你对他有养育之恩,没有你的奶或许宝玉就不会这么壮了,但是,与其说你有伟大的胸襟,不如说你居“功”自傲,厚脸皮。

做人以谦虚为本,你以为自己了不起,难道别人也这么说吗?放现实点,想想看,宝玉给晴雯的包子你吃了,给袭人的酥酪也装进肚子了,人家没怪你也算运气了。如果宝玉再大发脾气要你走,那个老太太哪会把你留下?骄傲自负的苦果可吃不得。

红楼梦读书笔记10

花了60个小时的时间,终于把红楼梦完整的读了一遍,一直都以为这样舞文弄墨的文学著作不适合自己读,但是越读越被其所吸引。原来一切都是自己以为,很庆幸,能在这个年龄读了一遍红楼梦。手指从书中一页页翻过,潇湘馆的竹林便在我指下长出,蘅芜苑的奇草仙藤也爬满了玲珑石,换了冠带的贾宝玉对林黛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刚开始读时,真的被乱到了,各种人物关系,各种姑表亲姨,各种丫鬟小妾,导致每读到一个新的人物都要在人物关系图上去找。最佩服的是曹公,究竟要怎样的生活经历和才思敏捷才能将丰富的中华文化融入到一本书中,全书几百个人物,要根据几十个不同的人物背景和性格分别作诗,同时要求诗作出来让人能一眼分辨得出层次的高低。

读红楼梦,就是读人物关系,黛玉之清高,宝钗之贤淑,湘云之豪爽,熙凤之精明,丫鬟们也是各显异彩,温柔如袭人,率真如晴雯,知心如紫鹃,刚烈如鸳鸯,‘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的平儿,叛逆而又疯癫的宝玉。

黛玉如初恋,是刻骨铭心,是单纯的,是美好的,但是和黛玉这样的女孩子在一起应该会比较累吧,结婚还是应该像宝钗这样的,贤淑,面面俱到,平平淡淡。

最喜欢的还是晴雯,娇好的面容高挑的身材,性格率真而不做作。晴雯并非不爱宝玉。病晴雯勇补金雀裘一回,便把晴雯爱之深描写的淋漓尽致。晴雯的死,宝玉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在这样封建礼制下,虽说有贾母疼爱,然终是一个弱柔公子,平日里都没几分阳刚,又能做些什么呢?宝玉终究去看了晴雯,又做了诔文。

越读到后面,越觉得凄凉,金钏儿被冤枉投井而死,元春暴毙,迎春,被夫家折磨致死,探春远嫁,惜春和紫鹃出家,晴雯被驱除病死,贾母王熙凤病死,黛玉在宝玉和宝钗大婚之日伤心而死,何等凄凉。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读红楼梦,真的可以让我们读懂人生,读懂里面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读书笔记11

最令我难忘的是最后一回:中乡魁宝玉了尘缘。读完之后,让我感到十公悲伤。贾宝玉在交完卷子时,在门口一挤,就不见了。后来看见时,宝玉已了尘缘,出家了。正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场红楼中的梦事,写尽人间悲欢。有道是:说到辛酸住,荒。唐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天下大有痴人在,还有那痴人说梦。唉!实在是令人感到可惜啊!

红楼梦读书笔记12

看完《红楼梦》心中竟然不禁有一丝悲哀,大观园的女人,荣国府的女人,那个时代的女人。都修得了怎样的正果林黛玉的为情而死,薛宝钗的孤寂终生,王熙凤的含恨长辞,贾惜春的青灯黄卷……忽觉秦氏对凤姐说的一番言语,实是有理:“月圆则亏,水满则溢。”世上无事可“永保无虞”。

就像这朝朝代代,总是从初期到全盛再到衰败,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汉,三国,晋,南北朝,隋……无一幸免。

其实身边的小事何尝不是如此呢,一生中总有顺心与阴暗的时期,所以人生给予的感觉就饶有滋味……有人时常觉得人生凄苦,可没有这苦,那怎会感受到成功到来时的快乐若纨绔子弟只知玩乐,终老一生,死前才去遗憾,“人生何其短,吾还碌碌无为终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尝不是好事,死前至少可以说,“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没有白活。”

现在才发现,看完《红楼梦》最大的感觉不是空虚,也不是茫然,而是前所未有的平静,心的平静。这才深刻体会“心如止水”的感觉。

红楼梦读书笔记13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有人把莎士比亚比作高山,我认为曹雪芹是一个大海。山再高,终有人可以登上它的顶峰,而大海,要想探究她的深底,却非常之难。“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是谐“原应叹息”的音;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的酒,这酒名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试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着<<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悲凉结局和它之中蕴涵着的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和无奈。

《红楼梦》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巨大的,这首先体现在典型形象的塑造上,它探索到人物灵魂的深处,描写了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出不同的典型。这一大群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道瑰丽的艺术画廊。在这一人物群中,不仅有大家闺秀,豪门公子如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红楼梦》中除了众多的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还有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一个主题,他没有明说,但通过这成百的.众多人物的神志,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的惟妙惟肖,一个庞大的繁荣的贵族大家庭,到后来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下场,我们不难看出封建资本家的腐败无能以及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长久,文中描述了如林黛玉,贾宝玉………这样的“叛逆者”的形象,他们的爱情没有结果,甚至可以说凄惨,但他们代表的是新生命,敢同顽固势力作斗争的新主派代表,我们都江堰市知道林黛玉的眼泪,但也知道她的尖酸刻薄以至使别人都嘲笑她挖苦她,我们也知道贾宝玉“潦倒不通世务,愚须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哪管世人誹謗”纨绔子弟的形象,他们鲜明的人物性格也使黑暗中有了一丝亮光,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红楼梦读书笔记14

古人说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面对这连续了整整一个月的阅读实践,我已经想将自己安在那一个个故事中了,再也不想出来了!一本本书,一个个人物。倔强不懂爱的赵子牛;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活泼机智的贾宝玉;不懂得那份不同爱的“我”;梦境中的爱丽丝,当然还用那个不同于别人的歉意身在天堂的哈利。

众多的书,我个人最在意的是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在你心中读到这本书,你肯定想到的是那个,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或是那个夺取别人的爱的薛宝钗,更是那傻傻不懂人事情怀的贾宝玉。贾家是个庞大,香火不息的一个家族,他们京城外有黛玉的父亲,而后宫中有受当今圣上宠爱的贾王妃,然而,这样拥有左膀右臂的贾家,有是为了什么而消失呢?当然,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是红楼梦里的关键,她,便是——凤姐。然而贾家的灭绝,却是因为这个女人的包庇:替净虚师太包揽诉讼,收了其三千两银子;应叫长安太守退了张财主的女儿的婚事,使得后者改聘给李衙内。

反而不让人圆满的是我们黛玉和宝玉的婚姻。

他们两个的婚事如果成了,都成了世代传送的绝世婚姻!可是,面对,现在的作者,还是以前的作家,给过一个临读者们满意过的结局吗?这对金童玉女最终还是没有在一起,反而隔离在人间与阴间了。当年,因为黛玉得知宝玉要娶正室了,而且是自己的好姐妹——薛宝钗。(其实也说不上好,要不然,为什么要两女争一夫呢?不对!古代本来就是一夫多妻制哦!不过正室好像更被尊重诶!)而旧病因心头的事而复发,因病而死。而傻傻的宝玉,却将宝钗当成黛玉,而娶进门。

当然,我们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男主角的心理是咋想的。宝玉其实也是十分不满意这段婚姻的。他和宝钗妹妹其实是没有任何瓜葛,只是喜欢一起玩,一起做做诗而已。然而他看见黛玉那可是一见钟情,你又可以那他怎样?而宝玉曾在梦中喊过:“什么金玉婚姻,我偏说是木石婚姻!”这话说出,可伤坏了宝钗的心,毕竟,宝钗也是真心待我们的宝玉,可宝玉却从来也没有在意过宝钗呀!到了最后,宝玉做了和尚,也只是为了圆他和黛玉的约定。当宝玉再次走进潇湘馆时,留给他的,却不在是那白色的身影,和常年弥漫中药味儿的屋子了,只是那片潇湘竹,那片湘竹在风中诉讼着,这段绝世佳话。

(此时另加的,是红楼梦的感)

红楼之梦

湘妃泪迹潇湘竹,

黛玉泪浸宝玉心。

红楼之梦谁深知?

无边潇湘无诉笛。

红楼梦读书笔记15

《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娇杏,从谐音上来看是侥幸,原著中对她直接的表述,结局是很幸运的,好似完全因为天上掉了个大馅饼,砸中了她,使得她从丑小鸭变成了金凤凰。比起出身比她高贵、姿容比她秀丽、才情比她高超很多的那些贵族小姐们的命运,她实在是太好了,貌似形成了一个非常鲜明的对照。

可是事实果然如此吗?恐怕也不尽然。

《红楼梦》原著中首次出现娇杏的章节叫做《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娇杏本是甄府的一个普通丫环,那时香菱还是甄府的小姐,叫做甄英莲(真应怜)。贾雨村是暂住甄府旁寺庙里欲赶考的书生。一日,贾雨村在甄府见到一个采花的丫环,那丫环要回去的时候,却把眼睛向他这里看了两次,似乎对他有所瞩意,贾雨村便以为这女子有意于他,狂喜不尽,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的知己。彼时他不过是身无分文的一介书生,前路茫茫,平常又无人看顾,这生得仪容不俗的丫鬟,这样瞩意于他,难免有些想入非非,飘飘然了。这种情结便是《聊斋志异》里众多书生的共同心声。

贾雨村在书中逐渐蜕变为一个饿不死的野、没人伦的下流种子、最是擅长阿谀奉承和颠倒是非的、腹黑心狠的官场人士。可是在未经官场熏染之前,他还是一个标准的读书郎,有着知识分子的抱负和清高,最是难得的是,他刚入官场还不忘先前见到的那个颇有几分姿色又对他非常眷顾的丫环,于是求聘了那丫环,娇杏还特别有福,先做侧室,一年便生一子,又半载,原配夫人病死了,她便扶正成为正室夫人了,她的身份便从小丫鬟跃升为正牌官太太,一下子,生活从底层到达了云端。

娇杏此后的命运书中就没有写起了,可是我们可以根据贾雨村的生活变迁来揣测她的命运,恐怕也不会特别好。这个说法,基于以下的推测:

一是她始终保持正房太太的身份,但是生活谈不上什么幸福。以贾雨村的行径和思想变化,结合当时社会的普遍婚姻状况来看,贾雨村再娶几门小妾,或是到风月场上去厮混,是合情合理的事。根据《金瓶梅》中妻妾之争的情况来看,娇杏出身低微,假如再没有压服众位妾室的水平和能力,那么这个正房也会经常受气的,也逐渐会失去正房的威仪。而如果她能够继续保持正房地位,也将会老大寂寞和独守空房。即使王夫人有那么显赫的地位和一位成为贵妃的女儿,也不过是独守空房。

二是随贾雨村的宦海沉浮而不得善终。贾雨村虽然深得为官之道,又会傍上有权势的人,但是最终还是获罪,被充军发配了。在原著开篇解释〝好了歌〞中的,〝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之句就是说他这样的人的结局的。那么作为他的夫人娇杏,罪犯的家属,或是被卖或是做苦工或是充作官妓。无论哪一种,都是不好的,都是先喜后悲大起大落的人生。也许按照一个丫鬟正常的命运走向,配个心地还好的小厮,正正经经过一种平淡的生活,既不登高,也不会跌重,也许好过她这样的命运。

因此,这样看,娇杏其实并不是书中侥幸获得好结局的女人。万艳同悲、千红一哭已为《红楼梦》中的红颜奠定了命运的主基调。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mingzhuyuedu/hongloumeng/9kpge6.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