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作文 > 体裁作文 > 读书笔记 > 洛神赋读书笔记
手机版

洛神赋读书笔记

来源:博文吧 阅读:1.91W 次

洛神赋读书笔记【1】

洛神赋读书笔记

《洛神赋》的作者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曹植。曹植,字子键,是曹操的第三子。其诗富有个性,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语言精炼,善用对偶,讲究音律。《洛神赋》是曹植的一大代表作,也是其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洛神赋》又名《感甄赋》,后人对此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曹植眷恋甄宓而不得,睹物思人,心有戚戚然,乃作此赋;一种乃曰“甄”通“鄄”,《三国志·魏书·曹植传》记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所以曹植被贬鄄城,内心苦闷而不得志,于是作此赋来“寄心君王”,借洛水女神的传说,来抒发内心的无奈与忧愁,并希望得到精神上的解脱。针对第一种说法,宋人刘克庄、明人王世贞、清人何焯、朱乾等提出了质疑并拿出相应地观点分析证明,所以我们今天更多地是赞同《洛神赋》是隐喻君臣大义。但无论是哪一种观点,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篇文章本身的精彩之处。

《洛神赋》全篇分为了六个段落。第一段从整体上交代了写作的时间(黄初三年),背景(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和作赋的原因(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第二段就直写“我”的步履行径,从“京域”回来,要“归东藩”,在杨林从容悠游时,精移神骇,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从而引出下文的对话。

第三段乃“我”对所见“丽人”的形容,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及近,从大到小对洛神进行了细致的描说,包括肩、腰、脖、发髻、秀眉、唇、齿、眼睛、酒窝等身体部位的描写和鞋、裙、首饰、衣服等的渲染,展现洛神的仪容服饰之美。

第四段开头直抒胸臆——“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洛神是那样的美好,我十分爱慕她,没有媒人,那就托微波来传达我的心意吧,并且赠与信物,相约期会。却又怕受到欺骗。

第五段写洛神被我的真情感动后的种种情状——徙倚彷徨,竦轻躯而未翔,呼朋唤友,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等。

第六段写天色已晚,诸神离去。洛神晓陈大义,无奈人神道殊,想着这一别就天各一方,再也无法相见,于是掩面哭泣,泪流浪浪。虽然如此,但也心系君王。最后神光离合,消失不见。

最后一段写“我”对洛神的思念与不舍,于是逆流而上,前去寻找,但寻而不得,夜不能寐,沾繁霜而至天明。

统观全篇展现的是一段从偶遇,惊艳,着迷,到感动,欢乐,最后却是分离的凄清遭遇。究其原因,好似如洛神所言“人神道殊”。透过和洛神的这一段爱恋,我们看到的是“我”内心的苦闷和无奈,相爱不能在一起,这种感觉就像有才有志却得不到重用一样,所以就和曹植的现实境遇联系在一起了。曹植由于之前与曹丕争立太子的经历,一直受到曹丕的猜忌和迫害,魏明帝即位之后,对曹植更为苛刻,对他严加防范和限制,所以曹植作此赋是表现自己“寄心于君王”,并不甘被弃置,希望能够得到重用的表现。

《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情节完整。整篇文章从头到尾记叙了我和洛神相遇相知相爱到分离的过程,展现了一段完整的感情经历。二、意向丰富。全篇的意向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其它自然物和修饰物,例如香草杜蘅 、芝,秋菊,春松,芙蕖,幽兰,清流,飞雪,太阳,游龙,大雁,鱼,鸾,鲸鲵等等。三、辞藻华丽但不浮燥,清新之气四逸。且文章多排偶对仗,给人以工整,凝练的感觉。四、描写传神,多用比喻、烘托,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极具神韵,美而不腻。特别是在对洛神五官神态的描写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洛神赋读书笔记【2】

我虽然以前看过《洛神赋》,但是也只是囫囵吞枣。近来再读时,又有新的感悟。真是岁月如梭,领悟百出啊!《洛神赋》确实是一篇十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单凭我们现有的文言文知识是无法完全读懂的。在百度的帮助下,我终于看懂了这篇东西的大意。

我喜欢词,也喜欢赋。赋是一种韵散结合的新文体,它始于先秦,鼎盛于两汉,风靡于六朝,革新于唐宋,延至于明清。我感觉衰于现代。可以说,赋一出世,就以其特有的生命活力,丰富和发展自己。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真正将《赋》的概念提出来,是战国时代。它作为《六诗》之一出现在《周礼.春官宗伯.大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赋的内容铺陈夸张,辞藻绚丽,既有散文之形,又有诗歌之韵。

汉赋林立,曹植时期处于“三国”阶段,其赋就是汉赋延续。但精于汉赋。曹植将《赋》演绎的让人感叹、哭泣、悲伤、欢乐、愉悦,十分精湛,让人回味无穷。

正所谓“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每看到大家将一篇纯粹的文章进行各种各样的诠释时,我尽管反对,但也没有跟其辩驳。但是,我发现《洛神赋》这篇文章,这篇极其华丽的歌赋被政治化,我就感觉有那么些不舒服。

确实,没错。结合曹植当时的背景(他失宠于曹操,又被其兄曹丕压迫,更不得重用,被冷落;满腹才华,却无计可施,最终郁郁而终。),再根据此篇文章的具体大意(曹植遇到美好的洛神,最终却“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不得不离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洛神是曹植的理想追求的化身,因为得不到,所以更符合历史(他被打压排挤,人生理想追求无法实现)。所以更能得出这是他原想“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却因为是在魏文帝和明帝时代,他的愿望付诸东流。所以人们认为此文是“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总会得出《洛神赋》正是反映曹植君臣不得遇合、抱负无法施展的愤懑和苦闷之情。

每每看到人们往这方面想的时候,我就想说,“嗯,你们很厉害,很善于结合时代背景,说出了所谓的‘标准答案’,很不错。我给你打个满分。”

但是,做人不要太复杂,说来容易,做来难。其中的深刻和艰难,需要的是思想的精深和灵魂的感悟,需要的是摒弃一切奢求、含欲和妄想,卸掉一切外衣、面具和伪装。为什么非得用政治化这种比较现实的眼光去品味一部极其美好的文学作品呢?文学作品都蕴含这作者的思想感情,但这感情为什么不可以是单纯的?

这篇文章为什么不能是曹植真的是偶遇一位美女有感呢?或许就有人问了,不对啊,曹植可是有权有势的人啊。是的,没错,但君不见《柏上桑》里的罗敷戏拒太守吗?那曹植到得不到这位美丽的“洛神”又有何不可?

你看,《洛神赋》用现代的语言翻译的话,大意应该是这样的:啊,一位“高富帅”曹植在返京的路上,偶遇了“白富美”洛神。这是一场美丽的邂逅。两人开始接触了,产生了情感火花。但是呢,“恨人神之道殊兮”即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断绝来往。我们的曹植呢,就失落伤心,于是在“朋友圈”发表了感想,即《洛神赋》。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像这种类似于一夜*的邂逅,最终两人又不在一起的事例比比皆是。这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青年男女中极其常见的一幕。同时,一个人随意发表感想,很纯朴的触情生情呢。这很正常。我不明白为什么非得往政治理想解读,这是想显得成熟吗?有思想深度吗?

他,曹植,也是人,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也有自己的生活的一面。他就像我们现在的名人,他们也是有私生活的。不是说,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蕴含极其深刻的内涵的.。他也会宣泄一些自己的情感。想到此处,那么曹植就是发表他对美女“洛神”的不可及的失落不是吗?

且看文章,洛神本是神话人物。然而曹植此时此刻,正值单身弥留之际,梦想洛神甄氏。与植心境同样,想象美女如芙蓉出水。赋曰: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青云之敝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云髻峨峨,修眉连娟。单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娴,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她长得体态轻盈柔美象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身体健美柔曲象腾空嬉戏的游龙;容颜鲜明光彩象秋天盛开的菊花,青春华美繁盛如春天茂密的青松;行止若有若无象薄云轻轻掩住了明月,形象飘荡不定如流风吹起了回旋的雪花;远远望去,明亮洁白象是朝霞中冉冉升起的太阳,靠近观看,明丽耀眼如清澈池水中婷婷玉立的荷花;丰满苗条恰到好处,高矮胖瘦符合美感;肩部美丽象是削成一样,腰部苗条如一束纤细的白绢;脖颈细长,下颚美丽,白嫩的肌肤微微显露;不施香水,不敷脂粉;浓密如云的发髻高高耸立,修长的细眉微微弯曲;在明亮的丹唇里洁白的牙齿鲜明呈现;晶亮动人的眼眸顾盼多姿,两只美丽的酒窝儿隐现在脸颊;她姿态奇美,明艳高雅,仪容安静,体态娴淑;情态柔顺宽和妩媚,用语言难以形容;穿着奇特人间罕见,骨骼相貌象画中的仙女;她披着鲜丽明净的绫罗做的衣服,戴着雕刻华美的美玉做的耳环;黄金和翠玉做为配挂的首饰,点缀的稀世明珠照亮了美丽的容颜;她踏着绣着精美花纹的鞋子,拖着雾一样轻薄的纱裙,隐隐散发出幽幽兰香,在山边缓步徘徊;偶尔纵身跳跃,一边散步一边嬉戏;左面有彩旗靠在身边,右面有桂枝遮蔽阴凉;她正卷起衣袖将洁白细腻的臂腕探到洛水之中,采摘湍急河水中的黑色灵芝。

这是他的一个艺术想象的充分发挥。其形、其饰、其行无不是极其华美的辞藻,这塑造了一个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可感而不可触,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把握的,而又虚无缥缈且真实感人的洛神形象。这充分表现出一个朦胧之美,创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艺术境界。所以我一直以来坚信《洛神赋》为君而作的。但凡是处于青春懵懂时期的少女都还是宁愿对《洛神赋》有一丝爱情的期许。尤其是从后人李商隐那句“宓妃留枕魏王才”更是把曹植和宓妃那段情是描绘的影影绰绰。他们两情相悦,却注定不能在一起。在宓妃死后,曹植抱着她留下的枕痛不欲生,恍惚中来到洛水边,幻想着宓妃变成女神来与他相会。醒后不知真假,感慨万千之余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洛神赋》。这样的《洛神赋》道了悲凉,吐了心酸,更有一抹爱情的相思之苦流露无遗

所以我更愿以普通人的视角去品味此文。

这是大学里的文章,面向的是我们这种所谓的“朝阳”。它并不是教我们学会结合时代背景对各种事件进行分析,也不是为了让我更加“成熟”的思考人生。而是让我们感受一种纯朴的情感。告诉我们世界那么大,不仅仅只有复杂的思想,也有纯粹的情感。

三国时代的曹植把自己对心爱的女人的一腔爱意写成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洛神赋》。能把对一个女人的爱恋刻骨铭心地深入到膏肓,这种纯粹的原生态的理想主义的情感今天已经很少找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感情表达和寄托方式其实更加真诚和直接,喜欢就是喜欢,爱慕就是爱慕,一见钟情就是一见钟情,就因为看见这个女人长得美丽,禁不住美色*惑,就喜欢上人家了,迈不动脚步了,痴痴驻足观赏,恋恋不舍地看着人家远去,多么真挚多么性情。由此可知,这篇文章不是写曹植不是爱上其嫂子甄宓(这是历代小说家的附会之说,不合事实,也不可信),更不是写什么曹植受到压迫的愤懑和苦闷。

邂逅是一种朦胧的美,虚缈.一场瑰丽的梦。《洛神赋》是艺术作品,是让我们感受文学之美妙,纵享艺术之感染。告诉我们这世界还有一种纯粹的东西。它给我们这些青春的年少们带来了些许爱情的期待,是人们对美丽的爱情的邂逅的憧憬。不需要认识多少来去匆匆的人,只需要邂逅一个可以一生相伴的人,邂逅一个你,我就可以演绎一个爱情诗史般的传奇,我永远期待着和你的一场相遇,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给我一段邂逅,给我们一份经历。

《洛神赋》作为一首爱情歌赋来解说,更能唤醒我们的感性,不是吗?在这现代的快节奏都市里,实用功利主义该被驱逐了,不是吗?我更愿意,也更相信大多数的人不应该那么复杂了,而是用单纯而简单的视角品一品《洛神赋》。

故而得出我鄙陋的观点,我坚信《洛神赋》是曹植对邂逅爱情不得的失意苦闷罢了,并没有那么复杂。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ticaizuowen/dushubiji/r63e3n.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