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教学设计 > 《乘法分配律》优秀的教学设计
手机版

《乘法分配律》优秀的教学设计

来源:博文吧 阅读:2.57W 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乘法分配律》优秀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法分配律》优秀的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2《乘法分配律》。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是学生在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乘法运算规律的一个完善。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济青高速公路为素材,通过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两辆汽车提供的信息,引出了对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利用自己已学的知识体验推动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相遇问题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3、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在猜想验证等自主探索活动中得出乘法分配律,使学生对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难点】

清楚地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理解及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1、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出示情境图

谈话:瞧,这是济青高速公路!在这里,还藏着许多数学信息,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请你仔细观察,从图片和文字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信息预设:大巴的速度是每小时行110千米,中巴的速度是每小时行90千米,两车同时相向而行,大约2小时相遇。

问题预设: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板书)

谈话:请你试着用两种方法在答题纸上解答。

生独立解答。

预设:

2、结合情境,感知规律。

提出要求:结合线段图说说算式每一步的含义。

回答预设:①我先算出1小时两辆客车一共行驶多少千米,然后再求两小时行驶多少千米。也就是济青高速的全长是多少千米。

②我先求这辆大客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小客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然后把这两部分加起来就是济青高速公路的全长。

【设计意图:把相遇问题通过学生的理解转化成数学问题,这是思维的抽象,也是数学化的过程,既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营造研究的氛围,又使学生探究的问题清晰明了。结合情境理解算的合理性,利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存在。】

二、研究素材,猜测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谈发现。

预设发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

教师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构和计算方法的特点观察算式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不同。

预设区别:①左边有3个数,右边有4个数,两个乘法算式中都有相同的因数2。

②左边有小括号,应该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右边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谈话:根据前面运算律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回答:这可能又是一个规律。

【设计意图:抛开情境,观察算式,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两种方法的结果一样。通过观察算式结构和计算方法的不同,渗透规律特点。使学生建立“猜想是探究获得结论的前提”这样的研究意识。】

三、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1、举例验证规律。

谈话:这只是我们的一个猜想,你能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来进行验证吗?如果有需要,可以用计算器进行举例。

学生独立计算举例。

指生代表板演,再指一名学生举例。其余学生同位交流,并用计算器帮助同位验证。

谈话:请你先和同位交流你举的例子,并用计算器帮同位验证一下他的等式是否成立。

预设举例:(25+35)×4=25×4+35×4

(60+50)×2=60×2+50×2

(65+55)×42=65×42+55×42

……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像这样的例子举不完,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2、观察几组等式的相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组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有什么相同点。

预设回答:

①这几组等式的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

②这几组等式的右边都是把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3、总结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规律。

谈话小结:刚刚我们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的结论就是乘法分配律。

教师出示乘法分配律。

谈话:请你边读边理解,并把它记在心里,比比谁记得又快又准确。

生按要求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谈话:我们用这么多的算式和文字来表示它,麻不麻烦?有没有简便的方法?

预设回答:可以用字母表示。

教师要求学生在答题纸上试着用字母abc来表示乘法分配律。

学生试着在答题纸上写字母表达式。

指生板演(a+b)c=ac+bc。

谈话:对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来表示,感觉怎么样?

预设回答:简洁、明了,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就是数学的美,一种清晰而简洁的语言!

教师小结:刚刚我们经历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探究出了乘法分配律,还能用字母把这么多的算式写成一个算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举例说明规律的存在,鼓励学生表达这个规律,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学生经历观察、描述、操作、思考、推理、概括从“非正规化”到“正规化”的学习过程。】

四、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1、连一连。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3、火眼金睛辨对错。

《乘法分配律》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8~P49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

125×8=25×9×4=18×25×4=

125×16=75+25=89×100=

教师请个别学生口算并说出部分题的口算依据及应用的定律。

2、再出示:119×56+119×44=

师;这一题,谁能口算出来?老师可以口算出来,你们相信吗?是不是老师又应用到数学的什么定律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课本插图

师:你们看,工人叔叔正在工作呢,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看到两个工人叔叔在贴瓷砖。

生:我发现一个叔叔贴这面墙壁,另一个叔叔贴另一面墙壁。

生:老师,我发现两个叔叔贴的瓷砖一起数的话,一行有10块,一共有9列。

师:你真细心。大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教师出示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2、估计

师:谁能估计工人叔叔大约贴了多少块瓷砖?

学生试着估计。

3、列式解答

师:同学们的估计是否正确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瓷砖究竟有多少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师巡视。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算法?

生:6×9+4×9(板书)

=54+36

=90(块)

师:这边的6×9和4×9分别是算什么?

生:分别算出正面和侧面贴的块数。

师:哦,然后两面的块数再相加,就是贴的总块数。你们明白吗?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我是这样列的,(6+4)×9(板书)

=10×9

=90(块)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生:两面墙共有9列,一行有6+4块,所以我先算出一行有10块,再用10×9算出共有多少块瓷砖。

师:你真行,找到了这种方法。现在同学们看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计算方法不一样,结果却是一样的。

师:所以这两个式子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学符号连接起来?

生:等于号。

教师板书。

4、观察算式的特点

师:观察等号两边的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生:等号左边的算式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号右边

的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生: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因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因数。

师:是这样吗?你们能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5、举例验证

让学生根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如:(40+4)×25和40×25+4×25

63×64+63×36和63×(64+36)

讨论交流:

(1)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

(2)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

(3)还有什么发现?(简便计算)

师: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于每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字母表示。

师: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并带读。

7、揭示课题。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文第49页的“试一试”。请同桌讨论探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80+4)×25

(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

(3)鼓励学生独自计算。

2、34×72+34×28

(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

(3)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

3、让生观察:36×3

=30×3+6×3

=90+18

=108

师:你能说说这样计算的道理吗?

生独自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四、总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你们真的很棒。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希望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它。

《乘法分配律》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6页例题3乘法分配律

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乘法运算定律的最后一个内容,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感性认识远远不够,且定律的叙述又比较繁琐。教材是按照提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植树”问题、列式解答、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从例题3的知识点看主要是乘法分配律及用字母表示的2种情况,但从做一做中体现出了把乘法分配律从右往左运用的情况。通过课堂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发现归纳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能进行一些简算。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但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概况、归纳能力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乘法分配律又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要求更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归纳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能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究精神,同学间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发现与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

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干旱图片,使生感受到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课件出示问题(一):一号井5吨/小时、二号井10吨/小时,两口井一共出水多少吨?请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师相机板书),说出算理并计算,发现两种方法表示的意义和结果相同,得出可以用“=”连接两个算式。接着请同学感受用那种方法计算更快?

3、课件出示问题(二):共有25个小组,每组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一共有几名同学参加植树?请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师相机板书),说出算理,猜测结果,计算验证得出结果相同,同样可以用“=”连接两个算式。请同学感受用那种方法计算更快?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新知

1、引出课题。通过观察得出2个等式都是由3个数组合而成的,这样的等式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新知——乘法分配律。

板书:乘法分配律

2、发现和归纳乘法分配律

(1)请同学们观察这2个等式,等号左边、右边是怎么算的?请生算一算,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好吗?

(2)请同学自己任意用三个数试着组成这样的算式,验证是否都具有这样的规律呢?

(3)生举例并展示,共同验证并读一读式子。

(3)具有这样特征的式子能举得完吗?讨论是否存在不符合这样规律的式子?

(4)同桌互相试着说一说规律,请生汇报,总结得出乘法分配律,请生打开书P36读一读。

3、用字母a、b、c表示这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怎么表示呢?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4人小组讨论,请生汇报,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并读一读。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观察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简洁的表示出来。下面同学们敢接受考验吗?

四、分层练习,逐级达标

1、填一填:习题卡第一题

巩固乘法分配律并使学生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能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学了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用呢?习题卡中的例题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呢?请生选择方法,说一说理由。

2、看一看:习题卡第二题

3、应用:请生完成书P38第7题。使学生感受学习乘法分配律的用处是使计算简便。

五、回顾课程,进行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学习了新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5+10)×24=5×24+10×24

(a+b)×c=a×c+b×c

25×(4+2)=25×4+25×2

a×(b+c)=a×b+a×c

习题卡

填一填

1、(32+25)×4=32×( )+25×( )

2、(64+12)×5=( )×5+( )×5

3、(7+6)×8=7868

4、(43+25)×2=

5、3×6+7×6=(+)

看一看

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9+28)×56=19×56+28

(7×3)×32=7×32+3×32

64×64+36×64=(64+36)×64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6r771o.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