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教案模板 > 夜归鹿门歌教案设计
手机版

夜归鹿门歌教案设计

来源:博文吧 阅读:3.01W 次

【学情分析】经过前一单元的训练,学生分析诗歌时已经能熟练运用了解作者背景、抓诗歌意象揣摩诗人情感的方法(即“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本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去鉴赏诗歌。

夜归鹿门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本事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并能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诗人的背景与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通过诵读,把握诗歌情感并能背诵;

3.感知诗歌意境,感受是人的洒脱情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情感与价值观:

1.了解孟浩然的“隐逸超脱”的情感;

2.了解诗歌宁静清幽的艺术境界。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孟浩然生平,结合课文注释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难点】

鉴赏诗句中各别诗句的情感和作用,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辅助: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时候同学们都有背诵唐诗的经历,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作伴随我们成长,我背诵一首他的诗作,大家看看能不能说出他的名字?(背诵《春晓》)。初中时我们还学习过这位作家的《过故人庄》,请同学们一起背。(略)他是——孟浩然。

看来同学们对孟浩然都比较熟悉,那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他。

二、作者介绍

1.学生介绍

2.老师ppt小结:给大家一张’孟浩然名片”

3.好友李白有诗《赠孟浩然》中评价他(ppt显示)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可见他的“风流”(古今异义,文采)和“隐逸”的形象。

小结: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有人笃定孟浩然确确实实是个隐逸诗人,我们今天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学习孟氏的《夜归鹿门歌》,看看诗歌塑造了怎样的隐士形象,抒发了怎样的隐者情怀。

三、吟咏诗韵、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学生自由诵读,并结合注释理清文意。

3.抽学生读,其他学生思考,本诗的诗眼在哪里。

4.点评学生朗读,明确诗眼“惟有幽人自来去(幽人)”。

5.学生齐读。

四、对比鉴赏、深入探究

1.解题:题目“夜归鹿门歌”中透露了哪些信息?(生:时间、地点、时间、诗体裁)

2.如此高度凝练的语言,让我顿时觉得呢原诗太长,于是我改写了一下:

“山寺钟鸣昼已昏,余亦乘舟归鹿门。忽到庞公栖隐处,惟有隐者自来去。”

看看是不是包含了题目中的所有信息?删改后的诗作紧扣题目、主旨,大家觉得如何?(学生讨论),明确:缺少了诗味。

3.讨论:试从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等角度分析删除诗句在营造诗境、表情达意时有何作用?

①堵头喧闹为了反衬山寺宁静,不能删除,作者超脱心境的得以展示;

②世人江村,诗人鹿门,不同的归宿,对比中点名诗人的隐逸情怀,不可删;

③鹿门烟树美景让作者沉醉其中,“忽”字点名了到家门口时候的不经意,情景交融,不可删,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④岩扉松径寂寥之景,知人论世,作者怀才不遇,向往、自得的隐逸生活中也有些许的无奈,不可删。

可见,一切景语皆情语,删除的诗句都可以帮助读者“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小结:《夜归鹿门歌》中,诗人用清淡的`笔墨,抒写了隐逸的情怀,塑造了隐士的形象,构成了独特的意境。事实上,诗题中的“归”字,正是诗人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诵读诗歌,读出仙气儿,争取背诵。

五、拓展训练

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山居秋暝》中,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句子,改写后呈现出一幅画面的美来。(ppt展示)

请学生从《夜归鹿门歌》中挑选你喜欢的句子,借助联想和想象,用散文诗的语言展示出来。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完成课后第三题,分析王维的《归崇山作》。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wn6kmr.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