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语文知识 > 说课稿 >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说课稿
手机版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说课稿

来源:博文吧 阅读:1.74W 次

一、说教材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说课稿

1、本节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的“物质的变化”一大章中的一节内容。它是承接前两节课有关研究化学变化而来的。同时,启迪了后面几节化学变化的内容,也为今后中学生物、化学两学科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因为教材的这一大章都是在带领学生研究化学变化,所以应该让学生把认识这个反应的颜色变化作为本课重点。

难点:利用碘酒与淀粉的特性反应去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因为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能只重视理论,而轻视能力,所以我把学生的动手实验定为本课必须攻破的难点。

3、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进而能去鉴别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分析推理和动手实践及团结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奥妙的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说教学准备

老师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些米饭、一些淀粉、一小瓶碘酒、一支滴管,以及学生自己带来几种常见的蔬菜和少量水果。

三、说教法

主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指导学生去读、去思、去练。

这节课,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去探索无限的未知世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对没有兴趣的事物,不会积极去感知,而且化学概念刚接触不久,所以,我在教学时,充分借助感知材料,比如实物米饭、淀粉和碘酒,并布置学生从家里带来常见的蔬菜和水果,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让实验演示法,分组实验法和发现比较法贯穿课堂,从而给学生营造一个直接易懂、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

这节课的主线是:先思考并体会“会变味的米饭”,再观察演示实验“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然后动手实践“寻找淀粉的踪迹”,最后课外小发明:“制作神秘的信件”。

这是一节在实验室里教授的新课。我让学生分组坐好。给每组学生都发放一小袋米饭,让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蔬菜和水果放在实验桌上。在授课前,我强调实验室里的安全纪律,就是实验室里的一切仪器、药品,在没有老师允许的时候不得触摸、闻味道,更不许品尝,就连带进来的做实验用的食物也不能吃。

四、说教学过程

鉴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是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滋长的。我在新课前让学生回忆前两节科学课的知识:有些物质变化只改变了自己的形态、大小,另外有些物质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样安排就是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又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1、导入

我就是采用生活事例导入:大家对米饭太熟悉了,对米饭的味道了如指掌。我们还有这样的经验:咀嚼米饭的时间长了,口腔里的米饭会出现甜味,这是怎么回事呢?本节课就是从这个现象开始,引导学生去探索与米饭、淀粉有关的化学变化。

2、授课

在安排学生一定的时间文本阅读后,我们即开始:

尝一尝: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统一听指令,先品尝一口桌面上的米饭,马上说说米饭的味道,再咀嚼大约1-2分钟,米饭又出现了什么味道?

议一议:米饭是甜的吗?米饭出现了甜味,说明它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甜味跟什么有关呢?老师带领学生探讨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会认为是米饭在口中咀嚼产生了新的物质,他们可能会提到唾液起了作用,答案是肯定的`。我让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本第30页的方框中内容,总结看来,淀粉在一定的条件下是能发生化学变化的。

看一看:请全体同学面向讲台坐好,老师拿出米饭、淀粉和碘酒,准备做演示实验。淀粉是厨房里常备的烹调制品,我让同学们看看它的颜色、形状,摸摸它,感觉如何?我们已经知道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先用滴管在米饭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到了什么变化?结果会出现蓝色物质,让同学们判断,这种蓝色的物质还是米饭吗?讨论后总结:这种蓝色的物质是一种新物质。为防止污染碘酒,在使用滴管时,告诉学生不能碰到米饭,我们再在淀粉上滴一滴碘酒,让同学们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果同样出现蓝色物质。于是,我们得出结论:米饭和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发生变化,产生一种蓝色的新物质。那么,大家根据这一特性,利用桌上的碘酒来检验自己带来的蔬菜和水果,看它们当中哪些含有淀粉,好不好?

做一做:我让大家拿出从家里带来的蔬菜和水果,准备自己动手实验。要求是先进行预测,再进行实验。强调同学们要注意两点:一是别让滴管碰上食物,污染了碘酒;二是要把瓜果、蔬菜剖开在剖面上滴加碘酒,而且由于食物中淀粉含量不同,反应可能不是很明显,要适当等待一段时间。结果发现是薯类和谷类食物含淀粉,其它青菜和水果不含淀粉,拿课本第31页的实物图来说,只有红薯、马铃薯和玉米含有淀粉。既然淀粉和碘酒发生化学变化能生成蓝色物质,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这一特性的呢?

试一试:这个活动是布置给同学们的课后作业。我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被捕狱中,他是怎样和党保持联系的呢?原来,他用笔蘸上稀饭,在写给亲属信的空白处,给党写机密信件。这个信中的信怎样才能被读出来呢?党的有关联络员接到信后,就用一种药水浸透信,方志敏写给党的信就能读出来了。大家来猜一猜,党的联络员用的是什么药水?它和稀饭液写的信发生反应,就能显出字来。联系新课知识,大家很快就会猜到这药水是碘酒,道理是稀饭的清液含淀粉,它遇到碘酒就生成蓝色物质,于是就看到了信。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既巩固了新课的知识点,又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出神秘的信件呢?回答是肯定而响亮的。这时,老师要把调制淀粉液的方法告诉学生,就是煮一点稀饭,掺水,用上层清液就是了。拿它当墨汁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送给同学,让同学想办法,使白纸上的字显示出来。

最后课堂小结,我认为它是一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这一过程,不应该一个人概括总结,而应该让师生共同参与。这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这时,我会提出几个问题:今天大家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通过所学,课外作业你能做吗?

课程结束后,我安排学生整理实验室,叫组长把碘酒统一放到讲台上来,让老师收捡,做实验用的食物放进垃圾篓,玻璃器具如滴管、表面皿应该在清洗后放到老师指定的地方。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yuwenzhishi/shuokegao/ee13p7.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