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作文 > 体裁作文 > 心得体会 > 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
手机版

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

来源:博文吧 阅读:5.1K 次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

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1

今天,我参加了临沂七小举办的“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课例研讨会”,活动为期一天,上午观摩了两位位老师分别讲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之后是做课教师说课及各学校与会教师的交流和评课汇报,下午由来自潍坊的名师做了报告

可以说这次活动的举办是非常成功的,虽然两位教师讲的都是同一课题,但他们对课文的解读角度不尽相同,驾驭课堂的技巧各有千秋,对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也各有侧重。尤其是上午的交流研讨,让我静下心来再次反观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要做好一节课,课前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我们要有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把握,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去丰富、拓宽、延伸教材内容,快速、大容量地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期做到高屋建瓴。其次要有对学生学情的透彻分析,学情不仅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同时还要做好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甚至做好相关预案,以期做到以变应变。

要做好一节课,目标的明确是不容置疑的。首先我们要明确整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目标务必要具体明确。不管你想怎么建构这节课,其教学目标是不变的。然后我们要明确课时目标和各环节目标,目标的确立要有教学理念的支撑。比如阅读课中的字词教学,我们务必要明确抓哪些词语来认读,为什么抓这几个词语?抓的这几个词语分别怎么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

这次研讨活动给我留下深刻感触的还有老师们的评课,这既是个人专业素养的展示,更是学校集体智慧的体现。与之相比,我们的认识有些肤浅,更别说上升到理论、理念的高度。这种压力感应该促动我们多读书,多思考,多去关注一些教育前沿的东西,让自己不致逐渐落后。

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2

本周末有幸去郑州听了两天特级教师的语文课,真是受益匪浅,让人耳目一新,我有很多的感触。如果我不来,我不会觉得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如果我不来,我不知道我还有很多地方要改变;如果我不来,我不能迫切的想做这么多的事。

这次的学习机会我非常珍惜,每天早早的到学校,坐在最前排,聆听老师的教诲,感受那些特级教师的魅力所在。感受那些特级教师的授课精华。

第一天上午,听的是蒋军晶老师的课,一个瘦瘦的年轻老师,真的能做到引人入胜么?真的能达到课标么?之后的讲课是毋庸置疑的,他很轻松的做到了,学生学的也很轻松。

这节课我很感兴趣,正好是五年级的课,我有很多借鉴的地方,当讲到《我和祖父的园子》我很兴奋,蒋老师先是让学生齐读题目,又讲了回忆是什么,在学生读的时候还让学生思考:想想,说说萧红想起了那些人,那些事?尤其注重读,师还和学生同读,讲解读书速度与方法。告知读书语调、感情。

而在背书的时候,要注意方法,找规律记内容,用强记,分句。在讲到最后当目标达成以后,老师又延伸了一下,让学生学习萧红,一下子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那个时期,头脑里能感到萧红的困苦与对童年的怀念。当讲到“祖父真劳动?我也真劳动?”时,既感觉有趣,又使我们能迅速的理解课文意思。每一个内容都显得那样的连贯,那样的水到渠成。蒋老师有这样的本领,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认字,而是教会学生读的能力和说的能力。

尤其在这次的学习过程中,我感受的最深的是蒋老师很注重学生的读书能力,他总是自己亲身的去读书,给孩子推荐更好的书,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因为他深知学生会写作文不是老师给的,是他们的遗传所致,而真正的写好作文,靠的就是读书,多读书就会有语感,能写出很多的好东西。所以,作为一个老师要善于读书,多读书,使我们的自己学会思考,通过读书去积累各个领域的知识。通过读书去认识形形色色的人,最终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阅读心理,要多读书,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对生命感兴趣。其次重要的是尽量的、适度的扩充,而不是为了制造一些学习气氛,让课文内容很大,内容很广泛。

第二个授课的是戴建荣老师,他讲的是《静夜思》,简简单单的古诗,孩子们在幼儿园就会背了,他却讲出了别样的味道,给学生和听课老师一种美的享受。他说了,他要把中国的传统发扬光大;他说了,吟唱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应该是最不陌生的;他说了,能做到“读、唱、吟、舞”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说了,他的老师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又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师,可他却将诗教的传神,给了我们莫大的感动。

此人虽其貌不扬,但绝对是“大师”。幽默风趣是犹如相声演员;慷慨激昂时,犹如沙场壮士。课堂上他时而婉转动听,时而铿锵有力,时而俏皮幽默,时而稳重深沉。

戴老师从纠音开始,又从平仄入手,这样在唱的时候、再吟的时候,就显得那样的水到渠成。当老师讲到他们的学生时,眼里流露的是思念与兴奋,他说了,如果要教好你的语文课,首先你要爱你的学生,还是热爱。

当王老师说出于永正的名字的时候,大家都兴奋了,当王老师说于老师也要讲《我和祖父的园子》时,我又激动了,同样的一课,他又会看到什么呢?他又会从哪里入手呢?给学生哪些感动呢?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于老师总会说,问题想好再说,说好话不容易。当学生回答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干什么时?学生用了很多还有,于老师又做了及时的纠正,他说“还有”只能用一次。

于老师注重学生用眼睛看;又注重学生用心看;还让学生多读书学会思考。在这里记的最深的是,于老师给学生读书,当于老师声情并茂的读出以后,学生也学会了那种感情。也学会了读,体会文章的感情,当学生说出那么多的关于祖父和“我”的性格的词语时,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水到渠成,因为要读谁像谁。要学会读每一句话每一句话的表情、语气。

在这节课里,于老师不仅注重学生读的能力,还注重学生写的能力,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告诉学生写的时候要写好字,读好书,做好文。同时,于老师还对我们有了很大的要求,每个人要多有几手本领,本事越大,师德越高尚,赢得学生崇拜的砝码就越有分量。

像说话一样的读书,感受句子的温度。培养学生在读书中要学会关注,留意。培养学生的言语、概括能力。这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把握上多做处理,把握好对教学的安排。让学生学会体会,课堂上不用多提问。重点培养“读”和“写”的能力。

这次的听课我总结以下几方面的所得:

一、读。应多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教师要做到多读课文,多读,多感受。

二、写。每一节课设计一些写的内容,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抒发。

三、多读书。培养自己好读书,多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自己的带动下多读书,读好书。学会自己的母语。

四、多研究。教师要善于学习,采百家之长,才能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五、多规范自己的板书。板书好了给了学生一个提示,一个榜样,做好学生的示范。

六、多学一技之长。自己在课余时间多充电,多学习更多方面的技能,使自己做学生崇拜的学生。

七、热爱自己的学生。只有一个人做到了热爱。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孩子,才会干出非凡的工作。

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才是素质。这就是教育,语文要教的就是学生的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多学习,多应用,使自己,使孩子的母语学习能更快乐、更充实。

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3

xx月xx日至xx日,我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中,我共观课5节,听讲座3个。这次学习,让我感受颇深,也受益无穷,它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语文视野,让我看到了专家对课程标准的深刻解读与实践。在专家的课堂示范与思想引领下,我只感到学习,提高,修炼教师基本功,是当今教师的必修课。现将这次学习感受表述如下:

一、语文课堂是情智教育。

主要体现在曲晓芸老师所上的观摩课上。她所执教的是古诗《乞巧》。她的课堂更是“情”的引导,“智”的生成。她的课犹如舞台上演出的评书,妙语连珠,抑扬顿挫,声断气不断,课堂中无不体现曲老师尊重学生的情感;既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极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听者无不感叹:听这样的课真是一种精神享受哇!这也告知我们:语文课不仅要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陶冶。

二: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阅读

提到阅读,我们可能会想到我们的语文课本。然而小学六年,学生仅仅读那薄薄的几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马琴老师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中国小学的语文教学实效性不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我们中国的孩子阅读开始的时间晚;二是中国学生的阅读量少;三是中国学生阅读能力不强。因此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条件。她还强调:阅读要注重质量。好的阅读可使学生得趣、得益、得言、得法。重在让学生打好基础。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活动应该少一些,而学生的活动要多一些,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活动。

三:教师要永保一颗童心

陈明祥老师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教育工作者,他灿烂的微笑使人感觉在面前的不再是老师,而是最和蔼可亲的爷爷。他执教的是一节作文指导课,题目是《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在这一节课里,他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处处表现出童真、童趣、童言、童心。在让学生听闫维文的歌《母亲》时,陈老师边唱边演,那声音虽有些苍老却很入耳,动作虽有些僵硬却配合协调。五十多岁的老教师,能保存着一颗纯洁的童心,是多么的难得。那么作为我们长期与小学生打交道的老师,不是更应该永远保留一颗年轻的心吗!只有具备一颗年轻的心,才能真正溶入到孩子中去,做好“孩子王”。

四: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听到各位教育专家精彩的演讲,看到他们让人动情的观摩课,我感到自己与他们相差甚远。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拥有讲台,要热爱讲台,更要研究讲台,要让自己的生命因讲台而精彩。那么我们如何能让自己的讲台流光溢彩呢?我认为这需要我们平时多钻研,多学习。多看别人的公开课是学习;多钻研教材是学习;与同行之间交流是学习……

五、语文教学的真谛

通过这次学习,我才明晰地找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那就是“培养学生写出一手好字,练就一副好口才,能写一篇好文章。”这就需要识字与写字的有效结合,读说写的有效结合。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在语文课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学生,涵养学生性情,陶冶健康个性和健康情操,而并非教两个生字,熟读课文,写两个千篇一律的作文。

读,让学生在教师、文本中进行对话;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共鸣,进行情感的碰撞,激发思维的火花;说,解放学生的口,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说出内心的`体验,开启表达的源泉;写,让学生将内心的感受与想象,倾注于笔尖,流淌在字里行间。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是一名语文教师的职责。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追求、探索。我们当以专家们为榜样,加强学习,勇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反思,做一个有心的读书人,做一个真正能与孩子分享成长快乐的好老师。窦桂梅老师这样说道:“一个教师在他自身的成长状态里可能他懂得了要学习,这就给他带来了好处和实惠。”“书籍是你的最好的,最美丽的容颜。”我们教师本身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天天在跟书本打交道,如果我们离开了书籍,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吗?我想起了陆游在《观书有感》中写到的这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就是我们老师的源头活水。吸纳百家,才能自成一家。不管如何的忙碌,我们都应该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

我们应该阅读各方面的书籍,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还应该阅读专业方面的书籍来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更应该阅读学生这一本本无字的书,来让我们攀登上教学艺术的巓峰。我们要靠读书来学习知识、靠课堂来实践教学、靠反思来积累经验,在学习、实践和积累中不断的提升自己,一步步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正如《师旷论学》中师旷说道:“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也就是说学习不分早晚,阅读也就更不分早晚。

让我们记住窦桂梅在《在阅读中经营生活》中写到的:“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以书为友,学会在阅读中经营生活,迟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早一天,就多平添一分人生的精彩。”让我们走进阅读,走进生活吧!

总之,通过本次的观摩学习,专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范在我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时时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平等对话,以不同的方式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注重发掘引导学生的独特体验等等,都非常值得我学习,我将尽力吸取他们的精萃,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4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清醒的认识到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十分重视语感的培养。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丰富的、敏锐的感受能力。语感虽然和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乃至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首先提出语感概念的却是语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这说明语感这个概念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和语文教学有着不解之缘。

语感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且是多种心理功能协同活动的结果。记忆、表象、想象、联想、情感等心理因素都和语感的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语感在听、读时会表现出理解的功能;在说、写时会表现出遣词造句的功能。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感能力,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就会从肤浅、狭窄、迟钝、走向深刻、全面、灵敏和迅速。因此,无论是从语感形成的心理因素看,还是从语感的功能上看,培养语感,对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形成,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的教学是书面语言、口头语言的教学,同时又是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对书面语言、口头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训练,是一个密切相关的对立统一体。训练的形式就是听、说、读、写。四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处理得当,则相互促进;处理不当,则相互掣肘。

一、阅读教学离不开听、说。比如,课堂上的复述、问答、讨论等,既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训练,又是听说训练。这样的听说,既反映了学生的理解,又体现了学生对理解的表达。离开听、说,阅读教学则无法进行;阅读教学,又为听、说训练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极好的机会。为学生的说提供了材料。读得懂,则有利于说得明白,有利于听得懂;说得明白,听得懂,又会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理解与表达的训练,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训练,就是这样自然地融合在阅读教学之中的。

二、阅读教学离不开写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即是说,阅读是吸收,是积累,是基础;写作是在阅读的吸收与积累的基础之上的表达。在阅读训练中,学生可以得到词、句、段、篇的训练,学会怎样读懂一篇文章。与此同时,逐步积累反映客观事物的词语,认识句子表达思想感情的种种方式,了解写文章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选择材料,怎样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等,并从中学习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使认识能力得到发展。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是习作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同样,习作教学也会对阅读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观察、去思索、去表达,其结果就会比在阅读中得到的认识又提高一步,再去阅读,他所关注的不仅是文章表达了什么,还要关注文章是怎样表达的;了解这样的内容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形式来体现,就会把理解文章内容和理解表现形式变为自觉的阅读行为。

由此可见,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就需要我们平时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使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习作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密切相关的对立统一体。我将为此而大胆尝试和努力奋斗。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ticaizuowen/xindetihui/63w3gn.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