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文学名著 > 唐代诗人 > 杜甫 > 杜甫《春归·苔径临江竹》翻译
手机版

杜甫《春归·苔径临江竹》翻译

来源:博文吧 阅读:5.3K 次

《春归·苔径临江竹》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杜甫《春归·苔径临江竹》翻译

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

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

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

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

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前言】

《春归》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二月,严武再为成都尹蒹剑南节度使。三月杜甫由阆州复至成都草堂,便写了此诗。此诗反映了杜甫饱经忧患,备尝困顿之后,由于深感踪迹无常,往来不定之苦而产生自伤自解,随遇而安的思想。

注释

⑴苔径:长满青苔的小路。 临:挨近,靠近。

⑵覆:遮盖。

⑶频:多次。 甲子:甲为天干的首位,子为地支的首位。干支依次相配,便成甲子,乙丑……之类说法,统称为甲子。自甲子至癸亥共六十,因此六十次轮一遍。后人以甲子来记日,也用以记年。此处的.频甲子,是说一年有六个甲子,六六共三百六十天,三年就有十八个甲子,所以日“频甲子黟。

⑷倏忽:一作“归到”。唐代宗宝应元年(762)七月,严武还朝,杜甫自成都送到绵州分手。接着德知道在成都作乱,杜甫只好避往梓州。次年八月,杜甫知道房璃死于阆州僧舍,又赴阆州凭吊,以后便漂泊于阆州、梓州两地。由762年离成都,至764年2月闻严武再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8月杜甫又返成都草堂,前后共三年。这里所说的“归到”,是指严武再镇成都后重返草堂的时间。春华:即春花。

⑸倚仗看孤石:晋谢安所居的地方,有石一柱,谢安常倚仗相对。杜甫在这句诗里说的即指此。

⑹倾壶:指斟酒。 沙:浣花溪有沙。

⑺梗:阻塞。

⑻涯:穷尽。764年,杜甫已五十三岁。

⑼乘兴:兴会所至的意思。

【翻译】

长满青苔的小路边,仍旧是修竹临江,茅檐下的花木,依然是浓荫覆地。离开草堂已经三年了,归来时正是春花正茂的时候。谢安常倚杖与孤石相望,我却在浣花溪浅沙地上倾壶独酌。欣赏那闲静地浮于水面上的水鸥,观看那在微风中斜飞的燕子。

我今日虽回到了这地方,但不知以后又怎么样,现在蜀中多乱,世路梗阻,年纪这么大了,一个人的一生,也终会有尽头之日呀。来日既有限,所以不同不于愁中取乐,醒后有酒又饮个醉,兴之所至便是家了,得快乐时且快乐,何必计较能在这里住上多久呀。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tangdaishiren/dufu/27we5o.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