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原理》读后感
手机版

《教学设计原理》读后感

来源:博文吧 阅读:1.48W 次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原理》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原理》读后感

《教学设计原理》读后感1

一、设计教学系统

可以把教学系统定义为对用于促进学习的资源和程序的安排。教学系统是创建教学系统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系统的也是科学的。因为在一般应用中是可验证的、可重复的,而且能够产生可预测的结果。然而,在发现与解决教学问题方面,它仍需要创造,教学系统设计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几个阶段。

若干假设:1、教学系统也可被称为学习环境,因为这两个术语都是指一套在促进、支持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因素;2、教学系统设计并不暗含一种具体的教学法或学习论;3、教学系统设计是另一个更大过程的特例,这一过程被称为人类工效技术。

二、学习和教学的基本过程

一)教学的结果 教学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达成终点的一种方式。这些终点被描述为教学的目的或目标。目的是对预期结果宽泛的陈述,而目标则更为具体。

教育与培训的区别是什么?通常是预期结果的目的或具体性。教育发展的是潜在的性能与倾向,而有效的培训依赖于所教任务的可接受的表现水平。

习得的性能有不同的类型,布卢姆等人识别出三大领域(动作、认知和情感)。加涅相信,通过把学习目标归入五种类型可以简化教学计划的制定:

1、智慧技能 对智慧技能最好的描述是我们利用符号做事,例如把事物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应用规则与原理及问题解决。这些技能使个体能应用符号或概念与他们的环境相互作用。智慧技能的学习适用基本的读写算技能的学习,而进行到哪一水平是与个体的兴趣和智力相一致的。

2、认知技能 认知策略是一种技能,是支配个体自身的学习、记忆和思维行为的性能。人们期待个体能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学习和思维这类技能。多数的认知策略是“专门领域”的,但有些认知是一般的,通常认知策略是从经验发展而来的。派特森把学生所使用的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策略划分为五种类别:浏览、分析性的、经验性的、已知站点与相似的性。元认知是一种特殊的认知策略。元认知是“认知的认知”或对认知过程的自我监控。像反思与自我调节的策略是元认知过程。

3、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是一种我们能够陈述的知识,它是“知道什么”或“陈述性知识”。学习者通常从正规教学中获得大量的信息,许多信息也可以通过偶然的方式习得。其中惰性观念是“接受并储存在大脑中但未被利用、测验或形成新颖组合的观念。”很清楚地是:没有得到使用或练习的言语信息会很快被遗忘,因为没有与之相联系的有意义的场景。

4、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是最明显的人类技能之一。作为一种技能,这种技能的功能只是使动作表现成为可能。

5、态度 态度影响着学生对他们的行动的过程的选择。作为一种人类性能,态度是预先安排个体行为选择的一种持续状态。

三、设计教学

(一)确定表现性目标

如何陈述传递期望的目标?1、习得的结果得以表现的情境;2、所进行的学习的类型;3、行为表现的内容或对象;4、可观察的行为;5、适用于行为表现的工具、限制或特殊条件。

(二)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设计通常开始于教程目的的识别与学习目标的任务分析。教学设计者最初提出的问题并非是学生要学什么,而是学生学完后将指导什么或会做什么。

任务分析的类型分为:第一类是程序任务分析,有时也叫信息加工分析,第二类是学习任务分析。程序任务分析描述了完成某一任务的步骤。程序任务分析分解为学习者完成任务而必须执行的步骤。信息加工分析主要有两种用途:第一种是提供对终点目标的清晰描述,包括程序中所涉及的步骤。第二个用途是揭示了可能并不明显的个别步骤。一旦终点目标确定,就可以用另一个分析来确定先决能力或使能能力。在教学设计中,终点目标和使能目标都需要考虑。

《教学设计原理》读后感2

首先,加涅在第二章中提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我想这个说法我们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对教育技术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深刻的理解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真正意义。我曾经询问过好多师姐师哥,想让他们给我一个确定的答复,但是他们的回答都真的令我非常的失望,至今为止我听过的最多的回答就是教育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且这个技术手段基本是与媒体,信息技术相关的硬技术。可能这是国内好多专家和学者都认同的观点吧,但是加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定义了一个等式: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他讲到教育技术学可以被定义为将理论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它还包括探求有关人们如何学习和如何最好地设计教学系统和材料的新知识。他所认为的教育技术学更多的类似于国内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的范畴。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起步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论都是吸取国外的专家的,但是毕竟东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经济等上有差异,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在汲取了国外的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本国教育的特色以及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而最终形成的。

其次,加涅在绪论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这一点在我们曾经学过的《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题目中就可以得出,这本书之所以成为“教学系统设计”而不是“教学设计”,就是吸取了加涅认为的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的观点,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因为学生心理结构就是我国教育人士所说的学生心理素质,所以我们把加涅的学生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的观点称为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而发展中形成的两类素质,由于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只能适应它们,因此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的素质教育。在我国流行的教育理论中,为区分作为教育目标的'学习结果和自然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把教育目标针对个体在自然发展中形成的智力和人格特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许多误区正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第四,加涅是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这正是他对于教学理论的贡献。他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上述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第五,加涅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我们设计智慧智能序列时要以学习层次为基础,这些层次是通过从终点目标倒推的方式获得的,这样做我们就能分析将要学习的技能序列,当学习者能够回忆出构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时,它们就会最顺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学习。

第六,按照迪克和凯里的教学设计模式,作业目标是写于任务分析之后的。加涅认为为了明确终点目标并对要学习的技能加以分类并做进一步的分析,作业目标是写于任务分析过程中的。因此,我们先阐述作业目标,然后讨论任务分析。

以上六点就是我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的感想。作为对教育技术学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加涅的贡献在学习理论、教学设计乃至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构建上,并因其教学理论而闻名。他在心理学上的研究,不囿于某以流派思想,而采折衷主义兼取行为、完形及认知三方面的学习理论,并配合教学实践构建了他的教学理论。通过阅读对这本书,让我对教学设计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好好的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并在不断的反思中充实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理念。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x7vkyv.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