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教学设计 > 美猴王教学设计
手机版

美猴王教学设计

来源:博文吧 阅读:6.21K 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猴王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猴王教学设计

美猴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

2、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二、明示目标

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从哪儿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美猴王》。

二、初始通读

1、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何不同?(语言上不同,难读,不好懂)

2、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再次学习课文。老师相信这点困难一定难不倒你们,你们一定能做得很好。

出示自学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找出自己读不懂得词语、句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然后组内交流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并由组长把发现的问题整理出来。我们要比一比哪个小组学习得最认真,学习的效果最好。

4、检查:

课件出示生词,认读:

迸裂、麋鹿、瞑目、石碣、镌刻、……

交流词语的理解。

大造化、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5、理清课文的顺序,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寻找方法,帮助自己理顺思路,尽可能详细的复述课文。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全文内容以石猴为中心理思路:出世——生活——探险——称王

6、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可简单写上自己的批注。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指名读你喜欢的段落,说一说理由。

二、品味精读

(一)美猴王显然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美猴王“美”在何处?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结合文中语句品评。

(1)美在出身神奇——名山仙石,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化而为猴,却五官具备,四肢俱全。神奇的出身为美猴王神奇的本领做铺垫。

(2)美在行动活泼——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自然风光很美,石猴的行动活泼自在。

(3)美在行动勇敢——三次“瞑目蹲身”跳进跳出,动作敏捷,胆量超群。

(4)美在语言形象——“我进去!我进去!”“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在这重复的语言中,猴性尽显,急躁好胜的神态如在眼前。

美猴王教学设计2

知识目标:把握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学习小说中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法;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简洁,生动的特点。

能力目标: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观察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把握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播放《西游记》的片头曲,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唱,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完后让学生说说歌中的石猴还有哪些称号。这样的问题学生张口就来,都抢着说。接着老师引导:每一个称号后边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那么“美猴王”这一称号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猴王》这一课。(幻灯片1、2)

二、作者作品(印发)

1、 关于作者(幻灯片3、4)

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汉族,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使他运用志怪小说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怒。

2、 关于《西游记》(幻灯片5、6)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编写而成。此书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它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全书可以分为三部分:(幻灯片7)

第一部分(1——7回)叙写孙悟空的历史,交代他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服在五行山下。

第二部分(8——12回)写唐僧取经的原因,包括如来佛造经,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

第三部分(13—100),写取经的经过,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八十一难,终于完成任务。

3、 什么是神话小说?(幻灯片8)

它源于以神为中心的古代传说。古人不能分清人和神的概念,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具有同人一样的生命,往往借神话去说明一切,把它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信仰。这些神话在民间流传广泛,经过后人不断加工而写成小说,叫做神话小说。

三、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幻灯片9)

遂迸裂麋鹿瞑目径

石窍石碣镌刻

2、解释词语(幻灯片10)

开辟径镌石碣窍瞑目

天造地设力倦神疲滔滔不竭

3、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幻灯片11)

明确:本文写了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

四、整体感悟

1、播放大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与课文相符的情境朗诵视频。让学生通过动态的画面和人物精彩的表演来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幻灯片12)

2、学生讨论,整理课文层次,理清故事情节。(幻灯片13)

开端(第1段):石猴出世

发展(第2、3段):山间生活,发现水帘洞

高潮与结局(第4段):自荐探泉,被拥为王

五、课外作业(幻灯片14)

1、妙词锦句积累: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摘抄下来。(句子:4个,词:6个。)

2、预习思考:(1)美猴王“美”在哪些方面?

(2)美猴王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六、板书设计

14、美猴王

吴承恩

开端(第1段):石猴出世

发展(第2、3段):山间生活,发现水帘洞

高潮与结局(第4段):自荐探泉,被拥为王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

复述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述石猴来到世上、成为美猴王的故事,做到有表情,适当配以动作。(幻灯片15)

二、阅读理解,合作探究(幻灯片16)

1、美猴王“美”在哪些方面?

2、美猴王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明确1:身世美、行为美、语言美(幻灯片17)

明确2: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得众望。(幻灯片18、19)

例如: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勇敢灵巧、本领高强)

忽睁眼抬头观看……再看……看罢多时……左右观看。(胆大心细、善于观察)

提议“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聪明过人、见识超群)

“何不拜我为王。(深得众望)

明确3: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幻灯片20、21)

例如:猴(1)和山间其他孽类友好相处,和它们“为伴”、“为群”、“夜宿”、“朝游”。

(2)猴进洞时和进洞后的种种表现都是紧扣猴子的特性写的,把顽劣的猴性写得神态毕肖。

神(1)石猴是天地生成。(2)石猴一出生“却会行走跳跃”,寻找食物。

人(1)石猴“跳”出来,应声“高”叫“我进去!我进去!”这说明他胆大超群,不同一般。

(2)称王后,石猴正名为“美猴王”,众猴礼拜,俨然一个独立的“猴类社会”,这些事都带有明显的人类社会属。

三、分析美猴王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幻灯片22)

小组讨论交流:

1、在猴王的身上,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和理想?

2、我们今天应从猴王身上学习些什么?

明确:《西游记》中最光辉的艺术形象是孙悟空,他是一个集猴、人特点于一身的理想化艺术形象。他在人民心目中是理想的英雄人物的化身。作者在这一艺术形象上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孙悟空的主要特征是敢于斗争,不怕困难,积极乐观、勇武机智。它敢于蔑视皇权,勇于造反,表现了作者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

四、课外延伸(幻灯片23)

你看过《西游记》吗?你能不能说几个关于孙悟空的故事?

五、概括中心(幻灯片24)

本文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交代了美猴王的来历,刻画了机智灵巧、本领高强、深得众望的美猴王形象,歌颂了它不畏艰险敢说敢做的精神。

六、课外作业(幻灯片25)

1、请以“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为题,充分发挥想象写片段作文

2、课外继续阅读《西游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七、板书设计

美猴王

吴承恩

石猴的艺术形象:

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得众望

(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

美猴王教学设计3

知识目标:

学习小说中塑造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法,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简洁,生动的特点。

能力目标: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模仿、表演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成功塑造一个集“猴”、“神”、“人”特点于一身的艺术形象的: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石猴动作、语言的语句,能具体分析哪些语句表现了猴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人的特点。

难点:

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教学设想:

1、教法设计

①设置情境、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模式

②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指导

⑴、课前准备

①阅读《西游记》节选,搜寻与课文相关的资料;通过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了解《美猴王》的故事梗概,准备概括复述。

⑵结合上课内容,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准备讲故事、速背、模仿配音、表情朗读。

3、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激趣导入:

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头曲《猴哥》(出示幻灯2),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唱,再让学生说说歌中的“猴哥”还有哪些称号,以此引出课题。

择要板书:美猴王(猴)齐天大圣(神)孙悟空(人)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kkw77o.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