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作文 > 字数作文 > 1200字作文 > 【热门】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合集五篇
手机版

【热门】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合集五篇

来源:博文吧 阅读:3.03W 次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合集五篇

清明节的作文篇1

现如今的清明节没有了以往的喧嚣,都是在悄无声息中度过的。人们也是随性选取时间去扫墓的,来得有早有晚,显得散漫,缺少种仪式感。

中午,我们按照习俗杀好了先前留着过清明的仅存的一只大公鸡,随后洗鱼,择些青菜,一阵忙碌之后所需的一切都备齐了。

饭后,我们在院落里闲坐了半晌才出发的,与此同时也见不少人成队地提着大红袋进山。扛上锄头,带上镰刀,提着竹篮,我们一行人便进发了。

墓地不远,没走片刻就临近了。周围是片阴暗的林子,落叶堆满了道路,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声响,脚跟刚从树叶堆中挪出便翻出了一层厚厚的腐质层。新生的竹笋在道路中央拔地而起,倒像是有人栽在这儿的,一侧还留下了层层蜕去的萚,只有在不远处仰头眺望时才得以望见竹梢,风一吹过,它乱舞着,洒下豆大的水滴。

到了墓地,周围的肾蕨有铺天盖地之势,将上一年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青砖遮盖住了。我们各自忙活着,割草的割草,清理落叶的清理落叶,不一伙儿便焕然一新了。我们上香,但不点燃,又从树底下用镰刀挖来土块,将洋葱和洁白而又淡雅的菊花栽在那儿。

在小时候的事我已不记得了,听奶奶说,爷爷走得早,于是并没有在我记忆中留下影子。再回望时,我没有感到悲切,大家亦是如此。

没有铮铮的誓言,没有催人泪下的真心话,我们立在那儿,朝已故亲人送去美好的祝福。也许是时光太久远了,我们并未怅然,在一旁随从的堂弟活蹦乱跳,满心欢喜,我不禁鼻子一酸,长叹着气。

这一年,一向在家忙于准备饭食的奶奶也来了。因为有好几年还有几片墓地由于生疏而未造访过了,这回她亲自指点我们,好让我们在深山中找到它们。

我耐心地听了奶奶的描述,随后我手拿镰刀在前方开路。走过狭长的池塘堤岸,抓紧灌木爬上陡峭的山腰,我们来到了一片平地上,随后不紧不慢地进行应有的仪式。

稍作停留,站在山脚下已久的奶奶继续指点着我们去了下一片墓地。我也是头一回去,如今算是认得了。这儿算是荒废了,周围的空地上长满了几丈高的乔木,更有一株小树从坟头的石缝中抽出,顽强地在这不该长得地儿活着。清理割下的杂草时我发现下方腐烂的草茎层层堆积着,腐烂得发黑,让人更加小心,一面弄脏衣裳。

清扫完毕后,我们蹲下来,看着上面的铭文,大部分已经无法辨认了,在左侧还粘上了泥土,由于没有清水,也无法将它拭去来一看究竟。观望了许久,我们得以辨认出上面刻着的一行小字——光绪三十三年,距今也有一百多年了,是我们的老祖宗了。

向更久远的年代追忆,一切的一切都被时光尘封了,令人沉思。

我们清点物品,随后返程。

就这样,这个传统节日就这样平淡无比地结束了,没有庄重,不叫人留恋。

岁月从我们记忆中夺走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回忆,它让周围的一切都历经沧海桑田,一直变迁着。愿我们能不忘初心,铭记一段过往,更加珍惜陪伴自己一路成长的挚爱,别等他们睡在阴冷漆黑的泥土里时再悔恨。

清明节的作文篇2

今天是四月五日,我们一家与大伯、二伯以及两位伯母约好到山上祭拜爷爷奶奶。

在门口等了一会,二伯的汽车便开来了,大伯他们也已经坐在里面。我向车里的亲戚一一打了招呼,不久,父亲便拖着一袋泥土走了出来。大家一年没见,都有很多话要说,于是父亲便首先和两位伯伯聊起天来了,我也和堂哥说笑着。聊了一阵子后,时间已经不早,大家便都开始准备出发。按照以往的惯例,由于二伯的车子装了不少东西,车子最多可容许坐六个人,所以在我上车之后车子便满座了,父亲和母亲只好另外骑车去了。

乡间的小路虽算不上崎岖,但却因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而变得坑坑洼洼,所幸过去的一些小路都已经拓宽了,并铺上了水泥,所以经过一小阵颠簸之后,我们便顺利地把汽车停在了山脚,不久父亲和母亲也到了。像往常一样,大家分配好各自需要携带的东西,便开始上山。在所有人之中,最轻松的自然是我了,我被分到的是两个很大的袋子,里面装的都是一些纸做的冥具,所以我的步伐是最轻快的,一会儿我便把大家甩在了后面。微风迎面吹来,带来了一阵泥土的芳香,走在山路上,脚下踩着树上落下的松子簌簌作响,让我感到一阵的轻松。就在我认为自己已经走在最前头的时候,却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在我前方慢慢的前进着。好奇地,我加快了步伐,跑近一看,啊,竟是父亲。父亲此刻正扛着那满满的一袋泥土不快不慢地走着,背后的衣服已经打湿了一大片。因为山路比较崎岖,父亲走得很踏实,并没有发现身后的我,而我也放慢了步伐,缓慢地跟在他的身后。路上零零散散地散落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块,父亲几次被绊到,摇摇欲坠的时候,我都紧跟在他身后伸出搀扶的双手。幸好,每一次绊到了石头,父亲都能十分迅速地找回平衡,擦一擦汗,便又继续前进。

终于,父亲第一个来到了爷爷奶奶的坟前,把肩膀上负荷往旁边一摔,便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我亦随之跟到,当我再次看到那一袋似乎比我还要重的泥土时,我忍不住问了:“爸,你扛这袋泥土上来做什么啊?”父亲看了我一眼,说:“待会你和我一起给坟和上这些土。”我虽有些不满,但还是点了点头。不久,大伯他们也到了,于是大家便忙着一起给爷爷和奶奶的坟除草,我和父亲还给坟和上了新泥,两位伯母也点燃了蜡烛,分别给爷爷和奶奶上了香,我母亲也在坟前摆好了杯子,并一一给倒上了茶和酒,接着,大家便一一跪在坟前,给爷爷奶奶“敬酒”、“敬茶”。像往年一样,就在我认为一切都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声细微的抽噎传入我的耳朵,接着令我吃惊的一幕出现在我眼前:二伯突然跪倒在爷爷坟前,埋着头哭了!山林一片寂静,树上的枝叶也停止了摇摆,苍绿的四野只剩下断断续续的悲戚的哭泣声。听着那抽抽搭搭的哭泣声,我望着二伯一脸的不相信,我从未想到,在我眼中高大坚毅的二伯竟会有如此的一面。气氛在此刻变得更加严肃了,似乎连空气也变得十分凝重,看着二伯埋头低泣的样子,我心中充满了不解:“爷爷都已经逝世这么多年了,二伯怎么还……”

想到这里,我无意间瞥见了父亲那斑白的两鬓在烈日下正渗出一颗颗硕大的汗珠,就在那一刹,我一下子便怔住了,下一刻,我突然理解到了二伯的心境。

当我们打开那尘封在脑海深处的记忆时,我们将会看到,父亲用他那坚强的臂膀为他的儿女撑起一片成长的天空,而在这片天空之下,我们将永远都是那个没有长大的小孩。

清明节的作文篇3

传统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传统清明节。

传统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要谈传统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于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这毕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传统清明节中了。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荆楚岁时记》:“(寒食)斗鸡,镂鸡子(鸡蛋),斗鸡子。”可见南朝时就有斗鸡与斗鸡蛋之戏了。斗鸡今多见,斗鸡蛋多是乡间小儿互相撞碰鸡蛋作为游戏。在古代,用作碰撞争斗的鸡蛋多是染色、雕镂(1ou,雕刻)过的,十分精美。画蛋。镂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记的“雕卵”。无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术发展而来,成了寒食的节俗。今天民间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寒食打秋干,据《艺文类聚》中记,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这恐怕只是传说而已。刘向《别录》记打秋千是在春时,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宫词》:“寒食宫人步打毯。”牵钩与打毯等戏,也不一定在寒食举行。

由于传统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传统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传统清明节中。

清明节的作文篇4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的季节,春到了,清明节也就来临了。每每这时,人们又会匆匆地赶着去祭拜自己身边那些死去的亲人、朋友和先烈了。每当到了这一天,我就会想起我的太公、太婆;每当到了这一天,爸爸、妈妈都会带着我到他们的墓前去清扫墓尘、去祭奠,这是从我约摸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如今已有六七个年头了。

今年清明节,我早早就做好了准备,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太公、太婆那里扫墓,准备想把自己即将毕业的事情和考试成绩告诉“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刚好学校放假三天,正遂了我心愿。

今天一早,我就和爸爸到街上买了俩篮子的香菊花,昨晚我还特意让妈妈为我做了几朵纸的白花,准备戴着,显得更有诚意和敬意。今天天气不算好,没有那么阳光灿烂,幸好没下雨,不会像诗人杜牧笔下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那样缠绵惆怅。但是天空灰蒙蒙的,倒更增添了几分我对太公、太婆的怀念和哀思之情。

一路上,我们全家十二口人共同驱车,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灵峰山山脚下。在路上,我看见了许许多多的叔叔、阿姨、大伯、大妈、哥哥,妹妹等,她们怀着无限虔诚,也纷纷地向自己亲人的墓碑走去,络绎不绝。我想:清明节这个祭日,真是有凝聚力,每个人都要去朝拜自己的祖先。边想边下车,随着人流,我们慢慢拾级登上了灵峰山。来到墓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太公太婆的墓地很宽敞,浇上水泥,比较平坦。爸爸妈妈和奶奶拿出纸钱用小石头压在墓前,并在坟墓的四周插上纸标,我也过来帮忙,把菊花篮搁在太公、太婆墓碑面前。接着奶奶拿出了一些水果、饼干、糕点等祭品,摆在坟前,这是惯例。以前我认为这是一种迷信,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意识到这是对一种传统模式的继承和发扬,还蕴涵着对死者的尊敬的习俗。随后奶奶拿出了一把香,点燃了分给爸爸妈妈、大伯大妈等人,我也拿了一枝,妈妈还把事先准备好的白花佩在我们身上,然后我们排成一行,朝着太公、太婆行礼祭拜。在行礼时,我还听到奶奶嘴里在念叨着:“爸、妈,我把儿孙们都带来一起看您们了,请您们看看她们吧,您的小曾孙都已经上五年级了,成绩很棒,知道吗?请您们好好安息吧......”听着奶奶的默祷,我似乎又看到了太公、太婆那熟悉的面孔,尤其是太婆,她是在我刚刚满六岁的时候去世,记忆很深。

那时侯,爸妈上班忙,经常不在家,爷爷奶奶也上班,我就经常跟着太婆,她给我喂饭,穿衣服,还带着我到邻居小店去玩。别看太婆年纪大,八十多岁,还挺有力气,我一不乖,她就背着我,等我想爸爸、妈妈的时候,她就想办法哄着我睡觉,还给我买东西吃,直到爸妈回来,才放心地离开。还有一件事情我记忆特别深,就是太婆很勤劳,那时候,我们住在老家,没有矿泉水,太婆就经常为我们烧开水,记得我泡奶粉的开水,都是她烧的。听阿爸讲,太婆直到去逝那一天的上午,还在烧开水给我们吃。因为脑溢血,一下子就走了,而且永远的离开我们了。想到这里,我不由得鼻子一酸,呜咽地说:“太婆,我真的好想您了!”。是啊,这么多年来,太婆对我的疼爱和关心,我始终不会忘记,尤其是她勤俭朴素的身影更让我久久挥之不去。正是她的这种勤劳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在学习上不断奋进,考取了好成绩。我想:她的勤俭不正是普天之下所有父母的一种龙族精神吗?不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吗?往上追朔,一代一代延续,我们不能弃根,应该发扬下去。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在山上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将近中午,又到了即将告别太公、太婆的时候了,我有些不舍,但又无奈,只能在心头默默地祝祷:“太公、太婆,您们好好安息吧!让这里的'青山和碧水永远伴着您们长眠;让这里的绿树红花永远为您们遮风避雨。”

再见了,让明年的清明我们再来看望您们。

清明节的作文篇5

当夕阳收拾起泼洒在花间的那一抹苍凉晚照,暮色茫茫,夜幕徐徐降临。在您的世界是否还有白昼之分,我只恐白天的嘈杂与浮躁打扰您的安宁,乘着夜色,伴着从树梢上冉冉升起的月亮,踏着布满青苔的小径,静静地来到您的身旁。

说是来到您的身旁,眼前展现的只有一个山坡,一丛树木,一块草地,一抔黄土。星光闪烁、流萤飞舞,枝头鸟叫、田垅蛙鸣,树木和野草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我寻寻觅觅,可就没有您的身影。母亲,您在哪里?

静静地来到您的身旁,点一注心香,献一束鲜花,我匍匐在地,尘封的往事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家里姐弟四人,我最爱吃您包的肉丸子。年少的时候,每逢过时过节,您都要先把瘦猪肉剁成肉泥,然后与茴饼、八角、茴香和在一起,包成丸子,作为上菜。我还拿起刀剁肉泥,帮您打过下手呢。

当知青下乡后,每次从家里回生产队时,都要带上一瓶您做的蒸油渣,里面放有豆豉辣椒,虽算不上美味佳肴,却开胃可口。在农村的几年里,蒸油渣帮我熬过多少个饿肚饥肠。高考前,我白天做功夫,晚上复习功课,累得精疲力竭,黄皮寡瘦。您看在眼里,急得流泪,想尽办法挤出了壹块五毛钱,买了一包鹿茸粉,给我营养营养,滋补滋补。

吃了母亲包的肉丸子,我度过追梦的青春年华;吃了您做的蒸油渣,我在蹉跎岁月中奋起;吃了您买来的鹿茸粉,我扬起人生的风帆,开启了新的航程。每每想起这些,总会在我心中绽放幸福的花朵,荡起爱的涟漪。

有一句歌词叫“没妈的孩子是根草”。过去听起,不以为然。当您真正离开我们之后,我也有过一番心灵上的挣扎。从年龄的概念说我不属于孩子的范畴;温馨的家庭和知足的事业,也给我带来其乐融融,我怎么会是一根草呢?但面对现实,我不得不承认对歌词的全部认同。

不管年龄性别,不管贫穷富贵,在母亲眼里永远都是孩子。没有了母亲,孩子就失去了根,失去了依靠,失去了生命的力量。就象路边的小草,烈日炎炎下枯萎,风霜雪雨中夭折,只有在春风母亲的轻抚下,才显得葱绿欲滴,生机盎然。我逐渐理解了草,也理解了自己常常陷于悲伤和郁闷的情感本源。

总想把这些记忆撕成碎片,留向永恒,而又总是撕裂着自己的心。四年,一千四百个日日夜夜,牵扯出一种绵绵的痛。承受苦难需要一个过程,在岁月的流水清洗下,很多痛苦的伤口会慢慢地愈合,很多痛苦的记忆会渐渐地遗落。

可失去母亲的悲伤和思念母亲的苦楚交织而成的痛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会磨灭,而会变得愈加强烈,愈加深刻。我深深地意识到,这种痛苦已经成为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所经历的过程,必将是我的一生。

最近闲读时看到一篇名为《藏羚羊跪拜》的散文,里面叙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在那个枪杀、乱逮野生动物而不受法律惩罚的年代,有一个老猎人活动在青藏公路附近。

一天大清早,老猎人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突然发现两步之遥的对面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前一亮,举枪瞄准,奇怪得是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着他,冲着他前行两步,扑通跪下,两行长泪从它的眼里流出。

老猎人感到蹊跷,怀着忐忑的心情用颤抖的手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他惊讶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躺着一只小藏羚羊。

当天,老猎人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两只藏羚羊掩埋。从此,老猎人消失在藏北草原。看到这里,我感到震撼,我为母爱而震撼。动物的母爱,尚能如此,那么,在这个物欲横流、世淡炎凉的纷繁人世,还有什么比母爱更伟大、更无私、更圣洁呢?

我默默地坐在草地上,坐在您的身旁,仰望长天,手捧黄土,想想您,想想那只藏羚羊,久久不能释怀……

——谨以此寄托对母亲的思念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zishuzuowen/yiqianerbai/yp9zvv.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