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作文 > 字数作文 > 1200字作文 > 【推荐】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锦集八篇
手机版

【推荐】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锦集八篇

来源:博文吧 阅读:7.16K 次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锦集八篇

清明节的作文篇1

清明时节,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在这个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季节,总有一种思绪在涌动,那就是——思念。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清明,是祭祀祖先、怀念先人的时节。借一缕春风,送去你、我、他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之情。我和爸爸妈妈为外公扫墓时,想起了外公。外公比较矮,但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和一头乌黑的头发,走路总是昂首挺胸,显得有风度。外公还有一双长寿眉,邻居们都说他可以长命百岁。谁知岁月不饶人,外公因中风而到了另一个世界。

儿时,外公带我尽情地玩耍。春天,他带着我在开满野花的田地里奔跑,摘酸酸甜甜的草莓给我吃;夏天,他带我去邻居家的田地里,问邻居拿几个又大又胖的香瓜,黄灿灿的,让我垂涎三尺;秋天,他爬到树上为我捉全身碧绿的金龟子,即使被抓得手心生疼也不放手;冬天,他带我在雪地里嬉戏,留下一串串清脆的笑声,留下一串串奔跑的脚印。他的善良和风趣使他和乡邻们相处和睦。夏夜的晚上,我们都喜欢围着他,听他讲故事。大树下、石桥边、田畔上,处处有他的身影,一把大蒲扇,一碗淡茶,伴着外公嘹亮的嗓音和爽朗的笑声,这都让人倍感舒适。

记得有一次,外婆煮了点花生和毛豆,买了些猪头肉之类的,准备给外公当下酒菜。但馋嘴的我和表哥表姐可不放过这个大好机会,簇拥着外公,讨些吃食,甚至动手去抢,外公也不恼火。下酒菜被我们抢光了,外公只得喝点大舅妈买的茶。他喝茶之前先用鼻子闻一闻以后,才轻轻地喝上一口,眯起着眼睛,一边细细的品赏着茶味的清香,一边似乎在悄然的体会百味人生……他还哼哼所谓的民谣和小曲,却总是跑调。哈哈!

外公有许多爱好,最喜欢的非属钓鱼了。我打开他的钓鱼包一看,哇!钓鱼用具应有尽有。一把橘色的中号折叠遮阳伞静静地躺在里边,外公说之所以用橘色既引人注意,是因为能保证自身安全;外公的鱼竿也有四五根,材质也不同,有碳素的,有铝合金的,用它们来钓不同环境、不同深度、不同重量、不同种类的鱼;包里还有各种各样的鱼线,型号不一的鱼钩,五颜六色的鱼漂,真是琳琅满目,我忍不住摸摸这个,抠抠那个,外公在一旁不停地叮嘱我,小心不要把他的东西弄坏弄乱,看着外公那“小气”的样子,我也只好忍“痛”收手。他的钓鱼装备自是令同行们望尘莫及,而他自制鱼食、自绑鱼钩,更是令鱼友们对他刮目相看。每次钓鱼前,外公都要先绑好三十个鱼钩备用,按照鱼钩的大小顺序,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鱼线板上。别看外公年纪大,可绑起鱼钩来可是动作娴熟。只见他戴上老花镜,鱼线在手里上下翻飞,左右交替,一会儿缠,一会儿拉,一会儿掏,一会儿系,看得我眼花缭乱!外公像变魔术似的,没多大功夫就绑好了这三十个鱼钩。连我也自叹不如啊!外公自制的鱼食儿对他来说更是如虎添翼,每次出钓都是满载而归。外公把鱼拿回家收拾干净后,便炸成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的小鱼。闻一闻,爱的味道扑鼻而来;尝一尝,爱的味道润入心间。

外公,又是一年清明节,我想你!你的可爱可敬,让我再一次怀念!

清明节的作文篇2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在再开的时候。”而这正是朱自清的《匆匆》里所说的。的确,我们逐渐长大,很多人却离我远去。

清明的情景,总是惊人地相似,正像唐代诗人杜牧所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我的印象中,清明总是个悲喜交加的日子,许多兄弟姐妹,因为祭祀祖先而得以重聚。今年由于种种原因,我并没有跟随爸爸回到家乡,去扫墓,去祭祀祖先。

每次,我都是为了尊敬祖先,才来到他们的坟前或灵堂前。再跟他们谈谈心,不让祖先们在另外一个世界感到那么孤独。如今,我并没有来到他们面前,跟他们叙叙家长里短。只是,独自一人在偌大的房间里发呆,我望着窗外的金鱼,情不自禁地想起祖屋门前鱼塘里的鱼。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呢?

清明的雨,是清明的象征;清明的雨,好像很懂人情,总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滋润着田里的庄稼,也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清明的雨,就如同催泪弹,使人潸然泪下;清明的雨,也是最富有诗情画意的,不然古往今来,怎么会留下这么多的千古绝句呢?

想着想着,小时候的情景便油然而生,一切是多么熟悉和亲切。那里的路坑坑洼洼,家禽随处可见,茂密的灌木丛林“拔地而起”,唯一可以值得庆幸的是:那里空气清新,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那里的人并不算太富裕,但他们并不羡慕什么金银珠宝,只是希望家人能平平安安。所以他们的生活过得很清贫,但却又很充实。他们远离城市的喧闹,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特别喜欢这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去年我和爸爸回去扫墓,听说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目的地,我的心,顿时凉了一大截。我鼓起勇气向困难发起挑战,可这路——坡度大,路面泥泞,寸步难行,简直赶上万里长征了。我有点想打退堂鼓的冲动,但我又不忍心就这么放弃。尽管每走一步都困难重重,但我依然咬牙坚持着。既然踏上了征程,就绝不能返航!今天无论如何,爬也要爬上去!

我每走一步都用尽浑身解数,但在这过程中,由于淤泥太深,脚一旦陷进去,就很难再拔出来。我的体力已经透支,可是我离目的地还有十几米的路程。但我已经没有力气再走下去了,整个身子就像散架一样,不听使唤。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回头一看,我惊呆了:我竟然走了这么远的路,现在快到了可以“一览众山小”的位置了。之前这么难走的路,我都挺过来了,还在乎那最后的十几米吗?我一步步走向了目的地。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我终于依靠自己的努力爬上来了。我气喘吁吁地看着这泥泞的路,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真是匪夷所思。我站在山顶,欣赏着山上的美景,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此时,祭祀的活动很快也开始了,而那雨,也知趣地下起来,像是在为人们哭泣,而我更觉得,这雨更是在为我而鼓掌!

我打开电脑,登陆上微博,无意中发现了这样一句话:“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从爱到恨有多远,无常之间;从古到今有多远,谈笑之间;从你到我有多远,善解之间;从心到心有多远,天地之间;当欢场变成荒台,当新欢笑着旧爱,当记忆飘落尘埃,当一切是不可得的空白,人生,是多么无常的醒来!”这句话,是多么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由远及近,引人深思。我想:生者的坚强,是对逝去的人的最好安慰。我赶紧为祖先上了柱香,我们活着的人,不仅为了已逝的人,也为了自己,应该坚强、乐观地活着!在自己的有限生命中,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清明,那雨,那景,那情。一切都是那么平凡,但却不乏温馨。今年的清明,我在家中度过,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感受不一样的童年往事,过着不一样的清明,寄托的是对逝去亲人的同样哀思!

清明节的作文篇3

清明节,一个让人感伤的节日。

虽然我的父母双亲都健在,但是有了清明节放假的便利,我们还是回了一趟老家。在路上看到一些给父母亲祭扫者,禁不住悲从心来,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两年前的清明节后,也就是20xx年4月8日,我在北京肿瘤医院做了直肠癌根治手术。后来经过了大剂量的化疗,中间又经过了两次大的手术,一路辛酸,一路坎坷,生命总算还在继续着。都说两年是一个非常的危险期,上周,就去人民医院做了一个全面的检查,对两年的恢复交一份答卷。正好4月1日下午,北京的大夫飞到潍坊给一位朋友的父亲做胃癌手术,我也顺便让大夫看了CT片和检查结果。有喜有忧,但不防大碍。

非常感动。

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父母双全,家庭和睦的环境里,真的无法理解那些失去父亲母亲的孩子们的不幸。可是当自已面临死亡的边缘时,真的有些舍不得:既舍不得孩子又舍不得父母;既舍不得朋友又舍不得同学;既舍不得工作又舍不得家庭。或许几年后的这个时节,我的儿子和家人会想念我,我的朋友和爱人会想起我。在成长的过程中,父爱母爱的缺失是一种无法弥补的缺憾,也是一种无法平复的痛楚。幸福家庭的孩子,会生活的更阳光,在成长的路上会更加顺利。

今年春天似与往年大不一样,泛滥的沙尘,百年不遇的干旱,融雪性洪灾,持续的矿难,一种凶险的戾气充斥其中,毒化了春天的温馨与娇媚。让我的内心也感到一股莫名的失落感和悲伤感。

真心期望世上的人们都生活的幸福呀!那些要离婚的人们,别人为的让你的孩子缺失父爱或者是母爱;那些生病的人们,也不要太自暴自弃,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期,让你的孩子们痛不欲生;那些不孝敬老人的人们,不要让你的孩子们瞧不起你们。好好活着,开心生活,不抛弃,不放弃。你才会真正幸福的。

我大约是从20xx年开始关注学术界酝酿清明节成为法定节假日的。终于到了20xx年,我国开始施行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这势必将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清明节成为法定节假日实属无奈。洋节的入侵,肆虐着中国的传统节日,侵蚀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究竟谁之过?完全归结为改革开放有失公允,深究起来,恐怕要上溯到明朝时期开始的闭关自守。国门一旦打开,国人感觉外面的世界什么都是新鲜的,适当地拿来玩玩,充充时髦,本无可厚非。只是对洋节的追逐太过于肤浅,形式玩得花里胡哨的,对内容的了解如大病之人般苍白。曾经调查一些天之骄子询问圣诞节的由来,竟摇头不知,更不要说普通民众了,实在是不齿。

国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层次文化了解也好不到哪里去。有多少人知道清明节是“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节融合而形成的节日?有多少人知道清明节吸收了上述三个节日的那些文化基因?有多少人知道寒食节源于介子推的说法只是附会之说、实际并不如此?有多少人知道上巳节与爱情有关的文化内涵?……时代在发展,而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在退化,我们好像变得越来越没有文化了。

清明节成为法定假日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可是,我看不明白的是,从上到下,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把它和传统的旅游黄金周联系在一起,并把它称之为“小黄金周”,这是市场经济的功效。当经济利益冠冕堂皇地披上了传统文化的华丽外衣,并以赚钱为目的的时候,你很难估量到它对文化歪曲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尽管如此,旅游作为我的专业,我还是要从旅游的角度来谈谈清明节的旅游发展。尽管文化遭遇经济不免会产生困惑,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全部否定它应有的旅游价值。

人们在清明节长期的形成和发展中,借扫墓出游踏青,这就天然与旅游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直到目前,我国清明节旅游尚处在自发状态之中,尚未得到大规模自觉高效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清明节的作文篇4

今天是清明节,天气非常好,秋风阵阵,晴朗的天空瓢泼般下着牛毛细雨,我们全校师生怀着兴高采烈的沉痛心情,沿着坑坑洼洼的平坦马路,仨一群俩一伙地排着整齐的队伍,向着超女纪念碑走去。

早晨临出门的时候,奶奶对我说:“乖孙儿,听说你今天要去拜神,现在又出新神儿了?在哪里,奶奶也要去拜拜。”我含沙射影循循善诱地说:“奶奶,我们是去纪念超女,哪里是拜什么神?你不懂得。”奶奶不高兴了:“我哪里不懂,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嘛,你小小年纪知道个啥……”我没时间给奶奶解释,只好说:“奶奶,我要迟到了,不和你说了。”说完,我就三步并作两步、颤颤巍巍地跑出了家门。

我走在队伍里,猛地抬头一看,只见高大巍峨、摇摇欲坠的超女纪念碑已经矗立在了我的面前。碑顶上是春春和笔笔那高大的形象,碑身是用花岗岩脑袋砌成的,四周是汉奸白玉的栏杆。在碑身上有八个草书的鎏金大字:“超女英雄永垂不朽。”

我随着队伍走到纪念碑的后面,只见后面刻着几行字,是这样写的:

“半年以来,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勇敢参赛,不幸PK牺牲的超女英雄永垂不朽!”

“两年以来,为实现自己和全家的梦想而勇敢参赛,不幸PK牺牲的超女英雄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两千零四年,从那时起,为了实现七大姑八大姨整个家族辉煌梦想而勇敢参赛,不幸PK牺牲的超女英雄永垂不朽!”

在碑身上,还有八幅巨大的浮雕,栩栩如生炯炯有神地刻画了春春和笔笔的漫长人生经历,以及她们的奋斗过程。这些浮雕有“堵门抽烟”、“今天起腻”、“心骇歌名”……等等等等。

我们全校师生庄严肃穆地站在纪念碑前,耳边响起了悲伤感人的乐曲声,那乐曲唱道:“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告诉你我的情谊并不假,我的眉毛为了你画……”听着这哀婉的曲调,我们全校师生人人都禁不住热泪盈眶、眉飞色舞。

这时,一男一女两名同学走到前面,开始朗诵我们漫不精心创作的诗歌:《春春笔笔啊,你在哪里?》

只听他们声情并茂、勾心斗角地朗诵道:

我对着蓝天呼唤,春春啊,你到底在哪里?

我对着大海呼唤,笔笔啊,你到底在哪里?

我对着太阳呼唤,春春啊,你在不在这里?

我对着月亮呼唤,笔笔啊,你在不在这里?

我对着火星呼唤,春春啊,你究竟在不在这里呀?

我对着木卫四呼唤,笔笔啊,你究竟在不在这里?

我对着冥王星呼唤,春春笔笔啊,你俩到底有没有来到这里……

紧接着,就是献花仪式,一个凝结着我们全校师生无情无义的大花篮被敬献到了纪念碑前,花篮的缎带上写着:得成玉米何辞死,愿做笔迷不羡仙。

最后,是隆重的玉米帮新成员入帮仪式。我和其他十几位同学光荣地成为了玉米帮的新成员,我和这些同学们面对着春春和笔笔的塑像站立着,庄严地举起右手宣誓:

我志愿加入中国玉米帮,服从春春的领导,遵守春春的决议,保守春春的秘密,时刻准备着为春春贡献出我的一切。从今以后,生是玉米帮的人,死是玉米帮的鬼,海枯石烂,永不叛帮,如有违反,三刀六洞,愿受惩罚,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瞻仰超女纪念碑的仪式终于结束了,我的心情澎湃起伏、七上八下,遥望着春春和笔笔的塑像,我在心中暗暗发下毒誓:春春姐姐和笔笔姐姐,长大后,我一定要成为像你们一样的人,也站到石碑顶上去。

回到家里,奶奶正在给菩萨上香。她问我:“拜神回来了?庙里热闹不热闹?”我不耐烦地说:“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我们这不是拜神。真是的,怎么就是搞不明白?”奶奶受了我的抢白,有些不高兴,转过身去,一边点香,一边唠唠叨叨地说:“不明白,不明白,我只明白呀,从古至今,凡是人,都要找个神来拜的。”说着,把一束香敬献到了菩萨面前,而我,则把一幅春春的最新写真贴到了墙上。

清明节的作文篇5

清明节到了,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清明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诗人杜牧要把酒与清明紧紧联系在一起。

对所有的人来说,清明节都注定是一个伤感、悲伤的日子。昔日朝夕相处的亲爱之人离己远去,那份痛苦与无奈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弥补的。“人间最大悲与苦,无非生离与死别。”生离虽则不堪,但总还存有一线相见的生机;而死别呢?只有永久的分手。所以对于人类来说,死亡的恐惧并不在于死亡本身,而在于一件珍贵物品的破裂且无法修复。因此,死亡于人而言,才显得如此可怕。因而除了缅怀亲人这个主题之外,人们赋予清明节的另一个含义还有自身对生的渴求。清明节也就衍生出许多习俗:诸如戴柳、放风筝、荡秋千等等。挥之不去的清明节哟,你是萦绕所有人心中的结……

清明前后山中盛开的杜鹃花十分美丽,当春季杜鹃花开放时,满山鲜艳,像彩霞绕林,被人们誉为“花中西施”。五彩缤纷的杜鹃花,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热烈美好的感情,它也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我国人民热爱杜鹃的真谛。

在所有观赏花木之中,她是称得上花、叶兼美的花卉。白居易赞曰:“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药皆嫫母”足见人们对杜鹃花的厚爱。最小的植株只有几厘米高,呈垫状,贴地面生。最大的巍然挺立,蔚为壮观。杜鹃花花繁叶茂,绮丽多姿,萌发力强,耐修剪,根桩奇特,是优良的盆景材料。园林中最宜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成丛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杜鹃花,群众又叫映山红,泛指各种红色的杜鹃花,形容它那如火如荼的鲜红的光彩把山都映红了。其实杜鹃花哪只红色,现今植物分类学上仅把“映山红”作为其中一个种类(包括许多栽培品种)。我国云南一省有近300种之多,中国是杜鹃花的原生地,而云南又是其分布中心。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作了许多赞诵映山红的美文诗句,如宋代杨万里的一首“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颂扬了映山红质朴、顽强的生命力。

登上那郁郁葱葱的山峦,你会看到火红火红的映山红在青山绿树之间云蒸霞蔚,一团团一簇簇,开得那么热烈,那么绚丽。朵朵花儿如红色的玛瑙,迎风玉立,娇艳欲滴,花瓣儿密密匝匝,蕊靠着蕊,瓣贴着瓣,相互依偎竞相辉映,引来无数的蜂蝶飞舞。每一朵花儿,都空灵含蓄,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杜鹃花的体态风姿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枝叶扶疏,有的干枝百千;有的郁郁葱葱,俊秀挺拔,有的曲若虬龙,苍劲古雅。真的各具风姿,仪态万千,煞是好看!

清明节的作文篇6

清明的雨,下个不停。

雨不算大,丝丝的滑落人间,透过阴霾的天空,似乎可以看到那金色的阳光在云间流淌。撑一把油纸伞,漫步走在湖边,青嫩的草叶,嫣红的花影,这似在梦里见过,是往事回首,还是前世浮现。

人间最美不过四月,那是春的高潮,夏的转续,花草树木经历寒冬,从初春的嫩芽,到春末的葱郁,这是一种傲然的新生,万物都已苏醒,悄悄地等待着生命中最灿烂的绽放。辛劳一个春天的人们也都走出家门,踏着青草,嗅着花香,游赏着春光,祭奠着那些逝去先人,也许还有那些逝去的岁月,逝去的爱情,逝去的人生。

走过岸堤,远处的小桥在荷叶中漂浮,那丛丛树荫中,坐落着一排排亭台和一座座楼阁。看到这些如诗如画般的景色,心中本应该高兴才是,但却是一阵阵凄凉寒意,因为我又不自觉的来到你的身旁。

墓前焚一炷青香,一段哀思,一番倾诉,想起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那些过往的美好,在心间旋绕,“不思量,自难忘。”面对这葱郁的树下,翠嫩的草中,那埋葬香影的落花之处,泪不自觉的潸然垂下,“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害怕你一个人孤单,便习惯的做在地上,对你吐尽着相思情,诉说着怀惦意。

忽然又回到从前,那年的四月,也下着细雨,你撑着纸伞,走在青石板的小桥上,乌丝系肩,素袂飘飘,彷如一朵青莲盛开在湖水之滨,婀娜摇曳,风中娉婷。我站在岸堤的长廊里,展起宣纸,本想用手中的笔涂印下这秀丽的湖光山色,却不自觉的将你也印在画中。

相爱的时光再长也嫌短暂,虽很简单,或也清贫,但却处处洋溢温暖。我作画,你帮我研磨,你画眉,我为你梳妆,爱情就是这样的平凡。岁月匆匆的过去,步履越渐蹒跚,青丝换成白发,乌眸蒙上绸纱,颜容布满褶皱,温暖却是依旧。我们依然依偎着,朝看烟花绕春水,暮视山岚渔唱晚。

离别或许只是一瞬,生死却是一世的相隔,幢幢跳动的灯火,凄凉透寒的夜晚,你靠在我的胸前,身体渐渐冰冷,轻轻睁开眼看着我,嘴角微翕,却无力呢喃,最终化为一个欠意的笑容,垂下疲惫的身躯。我知道你的心意,你想说:“相爱一生已是足够,但留一人孤处于世却是不忍,不舍得离开,却不能不离开,望君珍重。”

我摇晃着你,撕裂的叫唤,但你却再也没有睁开眼来,我把你紧紧抱在怀里,想用温暖的怀抱来捂热你冷却的心,这时才发现原来世上还有用尽生命都无能为力的无可奈何。泪水早已止不住,那是爱的倾泻,是对生死别离的抗诉。

死亡并不可怕,怕的只是你走我还在世上。一个人相思,一个人愁苦,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歇息。悲悲戚戚自然冷冷清清,那些缱眷已成往日,那些颦笑都是惘然。正如白居易的那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前尘往事恍如一梦,梦醒来,湖光山水依旧,却已不见那伊人楚楚步于桥上,翩翩向我而来,心中一遍恻然,泪又黯然纵横。便又想起句诗来:“直到相思无益,未仿惆怅是轻狂”,吟罢自觉可笑,便接作一首:“本是栖枝同林鸟,怎奈生死隔阴阳。谁道相思无益,巫山依旧云茫茫。”

四月的天,温暖阳光中带着阴雨绵绵,那是愁郁忧思,那是离别苦憾,那雨是那些有情人的追思的眼泪,是怀往的心伤。想起当年你问我能伴你多久,我说永远那么久,可是永远究竟有多久呢?那么遥远,那么悠长,得有多少的相思,多少的凄愁,多少的寸断肝肠。渐渐的明白,永远不需要多远,只要能相互陪伴就已足够。若你还问我能伴你多久,我会告诉你,葬你身旁够不够。

又到清明雨上时,天涯咫尺隔手持。

孤坟怎掩清愁苦,浊泪恐难寄相思。

清明节的作文篇7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今年清明节放假三天,老爸、老妈悄悄告诉我,我们张家三代人准备一起回趟老家祭拜祖先。因脑血栓后遗症,爷爷的腿脚不灵活,一直行动不便,近二十年都没有回过老家,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爷爷时,爷爷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你长大了,真的懂事啦!俗话说的好,叶落归根,让我们一起回老家看望一下祖先吧。”

我的老家在河南鄢陵县柏梁镇康王庙村。素有“中国花木第一县”的鄢陵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远古时期就有许多部落在此繁衍生息,周武王分封天下,称为“鄢国”;东汉“郡县制”设“鄢陵县”,是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唐雎不辱使命、李白访道安陵(古鄢陵)、曹操屯田等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花卉园艺业誉满华夏,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的盛誉。

这天上午,我们张家三代九口人驱车一个半小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鄢陵县柏梁镇。回村的乡间小路,崎岖而又坑洼不平,小汽车走起来比较颠簸。因此,我和爸爸、爷爷下了车,步行走在乡村的土路上,因为刚刚下过雨,空气中弥漫着清新怡人的花木味道,太阳把温暖的阳光洒向成片的苗圃,人工培育的小树苗吸取阳光变得充满活力,躺在地上的鲜花津津有味地听着小鸟唱歌。这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鞭子,一手指着杏花林深处的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忽然一阵风拂过,把我的脸颊吹的生凉,路边的杨树抖动起来,婆婆娑娑,哗哗作响,宛如惊涛拍岸。

到了村口,两头肚儿溜圆的黄牛,甩打着尾巴,伸长脖子,嘴里磨动着,闲闲散散的显得心满意足;几只小狗不是趴在门口睡觉,就是趴在墙根晒暖。爷爷十几年没有回来了,这里变化很大,他也不认得家在哪里了,忙向路人打听。村里的一位叔叔热情地回答,还自告奋勇作了我们的向导,带领我们找到了祖屋。此时我想起了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这里,我看到了“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三月天”的景象,也切实感受到了朴实温馨的乡情,品味到了亲切和睦的田园风味,已近正午时分,春风和煦,桃花红,杏花白。遥望天际,我看见一片云彩,似人,似景,似情。很远而又很近,模糊而又清晰,我看着他们,他们也看着我。我知道不用说什么,它们也明白我的心事。而此时我的思念就像一缕轻烟,在家乡的上空百转千回,久久不肯散去。

我们在家族的陵园中拜祭过先祖后,就去了鄢陵县城,我们看到县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绿树成荫。爷爷语重心长地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家乡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里乡亲的日子也过得殷实了。中国这艘巨轮正义无返顾,乘风破浪,驶向国强民富的彼岸呢!”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傍晚时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故乡。在回家的路上,我还沉浸在纯朴、宁静、祥和、富有诗情画意的乡村画卷中,又仿佛看到了爷爷在家乡度过的童年时光。

清明节的作文篇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正如他所说,清明本是个悲伤的日子,因为清明是要祭祀祖先的,难免不会悲伤。可是海安的清明节却与杜牧所说的截然不同,海安的清明节过的分外热闹,因为每年的海安到了这个时候都会举行大规模的赶集活动。

清明节前夕,四面八方的小贩们都会蜂拥而至,不约而同的来到海安,昨天还是冷冷清清的海安,第二天一下子变得人声鼎沸。就连“丐帮”也耐不住寂寞,派出了自己各型各色的“弟子”,每每到了清明节,来到海安时,你都得注意脚下,因为动不动你就可能会踩到要么没手要么没脚的“丐帮弟子”,久而久之,这也成为海安赶集中的一道风景。

清明节早晨,我囫囵吞枣地扒了几口早饭,便迫不及待地拉起外婆和妹妹向海安的方向走去,没错,我正是要去赶集!路上,看着大大小小,男女老少的人们不谋而合地向海安涌去,我的心,充满了对海安清明节的期待,为这无法预知的一切所兴奋不已,难以自持。我像一只出笼的小鸟,兴奋地一蹦一跳地向还海安走去……

海安真热闹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放眼望去黑压压的一片,看不到边际!人们摩肩擦踵,人头攒动,就像海里奔腾的浪花般川流不息,又像星空中的点点繁星。大家把衣服袖子举起来就像五彩的云。我吃力地挤进人流中,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东摸摸,西看看。这里的东西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精致漂亮,琳琅满目的小饰品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各种各样的小吃散发着诱人的气味,好像在呼唤行人们赶快来买它们。可爱的小动物们卖力地摆动着自己美丽的身姿,吸引人们来观看。鲜艳的衣服像一面面五颜六色的彩旗,给海安清明节添加了几抹亮丽……赶集的人三五成群,谈笑声风,有的人拎着篮子,里面装满了自己的“战果”;有的人背着个孩子,井然有序地穿梭在人山人海中;有的人挎着个包包,不过基本都是女学生,她们边走边吃着手中各种各样的小吃,有说有笑地大步走着,她们所走过的地方洋溢着青春的味道。小贩的呦呵声,人们讨价还价的声音,扩音机的乐曲声,大家的欢笑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汇成一曲有声有色的乐谱……

我拉着妹妹,那边看看,这里瞧瞧,这时,一股诱人的香味钻入我的鼻腔中。我一回头一看,原来是有人在卖羊肉串啊!只见那些人穿着奇形怪状的新疆服饰,随着震天动地的音乐声,忘我地扭动着身子,翻动着羊肉串。看着那美味的羊肉串,我咽了咽口水,肚子里的馋虫早就被勾出来了,我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掏出钱,递给老板,吞吞口水说道:“老板,来十串羊肉串。”“好嘞!”老板熟练地拿起十串还是生的的羊肉串,不慌不忙地把那起十串羊肉串放在闪着红光,发出“劈里啪啦”的响声的碳炉上烤。老板不停地翻动着那十串羊肉,我的目光也片刻不离地吸在他手中羊肉串中,烤到一半的时候,我已经口水直流,再看看旁边的人,呵!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个如狼般地盯着老板手中的羊肉串,恨不得立刻扑上去大吃特吃。老板用刷子沾了一点羊油,均匀地在羊肉串上上上下来回地刷个不停。看见来油亮亮的。然后他又捏点孜然粉、辣椒面、盐撒在上面,又翻了几下,便大功告成了。

见羊肉串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接过羊肉串,一串串羊肉上还滴着摇摇欲坠的羊油,金灿灿的羊肉串通体透亮,红红的羊肉烤过以后又焦又亮,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让人看了就胃口大开,垂涎三尺。我赶紧塞了一串进了嘴里,轻轻咬上一口,“滋!”油汁从羊肉里挤出来,从舌尖流到喉咙里,让人欲罢不能。羊肉烤的又焦又嫩、又软又腻,却腻而干爽。羊肉伴随着它与其身俱来的膻味,在味觉与嗅觉的双重冲击下,我忍不住吃了一串又一串……

吃完羊肉串,我又拉着妹妹玩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时间飞快流逝,我们该回家了,我恋恋不舍地望了一眼海安依旧热闹非凡的场景,不禁盗用了灰太狼的台词:“明年清明节,我一定会回来的!”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zishuzuowen/yiqianerbai/o27q6x.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