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话题作文 > 自然作文 > 雨作文 > 命题作文那个雨天写作导引与示例
手机版

命题作文那个雨天写作导引与示例

来源:博文吧 阅读:2.42W 次

我们经历过许许多多的雨天,有贵如油的春雨,有倾盆而下的夏雨,有绵绵的秋雨,有冷清的冬雨。在不同的雨天里发生过许许多多难忘的事情,你刻骨铭心的是哪个雨天呢?

命题作文那个雨天写作导引与示例

请以“那个雨天”为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导引

这道命题作文看似很容易写,但是要写得出彩实属不易,因为容易落入俗套,写出的文章就会很平庸,要想写出新意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力避平淡放眼高远

有不少同学会写自己在雨天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诸如互相帮助,互相激励,或闹矛盾后重归于好:也会写自己和弟弟、哥哥、妈妈、外婆、外公、爷爷、奶奶发生的故事,诸如妈妈雨天送伞、雨衣、衣服,或在家门口等我,外婆、爷爷关心我,或在雨天离世等:也会写自己在雨天做什么事情,诸如某次考试失败心里失落,或写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写如何在大雨天上学、回家的,或写陈词滥调式的雨天帮助老人、盲人、小孩过马路,雨天帮人拾散落一地的`苹果、金钱等。选择这些素材会很容易撞车,提炼不出什么深刻的主题。不妨把眼光放眼社会,立意上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把现实生活融入到作文中,尽量用大的眼光去看社会生活,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

二、见微知著眼光独到

这个文题立意时要想到选材处处是“小”,眼中时时是“大”。通过一些日常凡人小事,能让人领略生活的况味,能小中见大。即要从本质上把握住“小事”与整个时代、社会和生活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在构思中要审度小处,着眼大处。

“那个雨天”这个文题,我们不妨想一想弱势群体在做什么:一个下岗工人为了给女儿攒学费,在雨天去卖饼、苹果等等,拷问我们这个社会的上学难问题,一家几口挤在破旧的平房内,天上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家中还有一个躺在床上的病人,何人来关心他们?被城市边缘化的农民工在雨天做什么,打牌,,想家,何人来关心他们的业余生活?等等。

“那个雨天”这个文题,我们不妨想一想志愿者、教师、行走在路途中的司机、在家务农的农民在做什么。

“那个雨天”这个文题,我们不妨想一想某个集体(交警、武警、军队)在雨天做什么;水务局、环卫工人、小区保安在雨天做什么。

三、环境描写简洁有用

“那个雨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发生故事的背景和活动场景,即“雨天”,所以环境描写必不可少。如何处理好环境描写和事情发展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环境描写能起到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就会锦上添花。当然不能为了写景而写景,主体部分不是雨天,而是发生在雨天的故事。

雨天的故事、雨中情思……

那个雨天

◎尤蓓蓓

风裹挟着雨丝吹动树梢,树叶因碰撞而发出“哗——哗——”的声响。

随着雨势的渐大,原来惬意步行的人显得不那么潇洒,纷纷加快了步伐。密密的雨点“叮叮咚咚”地敲打着地面。被雨水打湿的柏油路面变得像鹅卵石一般,走在上面禁不住打滑。

“啪——”只见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应声而倒,结结实实地跌坐在湿冷冷的路面上。雨水已差不多浸湿了他的衣衫,佝偻的身体和散落在远处的拐杖传达着他的脆弱。老人双手向后勉强支撑着身体,眉头紧皱,脸部因震荡而有些抽搐。望着眼前奔走躲雨的人群,他想要自己站起来。于是老人一手撑着地面,一手撑着膝盖,试图起来,可努力了几次都是徒劳。最后他不得不无力地瘫坐在地面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奔走的人群之中,不时会出现几个驻足的身影,同情的目光停留在老人的脸上,却又几乎是在同时,驻足的身影迅速消失,伴随着人们的摇头、摆手。

风雨渐渐小了下来,树枝重新挺了起来,几片树叶在风中舞蹈。

就在老人几近绝望的时候,拐杖被人送到了眼前。老人抬头,目光与一位脸上透着些许稚气的少年相遇,少年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看起来像是个学生。少年看着满身湿透的老人,二话不说,连忙脱下雨衣想要搀扶老人起来。“儿子,你在干嘛?”少年的母亲跑了过来,警惕地拉过儿子。“妈,爷爷湿透了,我们快把他送回去吧!”母亲眼中虽然充满着同情,却并没有放开儿子,她轻轻地按了按儿子的手,向他递了个眼色,示意别多管闲事。少年满心疑惑,母亲碰到这种情况怎么能无动于衷?他不管,他就是要帮。于是他挣开母亲的双手,蹲下了身。

“不许碰他!”母亲愤怒地叫喊,满脸疑惑的少年被吓住了,双手僵在半空中,有些不知所措。趁着这个机会,母亲拉过儿子,转向老人:“很抱歉,我很想帮您,可我不想成为第二个‘豆饼老太’,不想因帮人而被诬陷,对不起!”说完便拉着儿子头也不回地离开。

风猛刮了起来,雨点以比先前更猛的态势袭了过来,树梢被狂风弄得像要折断似的。

老人愣了半天,苦笑了一下,用尽力气靠着拐杖站了起来。他独自走在雨中,孤独的背影渐渐消失。老人也许在想:天,什么时候会放晴呢?

评点

事情虽小,却拷问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透视我们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读后令人心酸。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母亲“拉着儿子头也不回地离开”,我们如何去解释呢?穿插的环境描写有力地衬托了人物的心情,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ziranzuowen/yuzuowen/7wggvx.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