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知识文库 > 专业资料 > 大型会议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手机版

大型会议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来源:博文吧 阅读:2.47W 次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保不齐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为了尽可能减小事故造成的不良影响,预先制定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型会议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型会议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

为落实经济建设和新冠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不误的要求,科学精准的做好各类会议及活动期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快速有效的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状况,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保障参加人员的公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越北镇特制定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冠疫情期间低风险地区举办活动及会议使用;中高风险地区原则上不举办大型活动,如必须举办的需要经上级专业风险评估后,经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举办。

二、活动前的防疫准备工作

活动及会议前应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发展动态,并做好以下防疫准备工作。

(一)成立防控工作组,落实防控责任。活动主办方需要成立新冠肺炎防控专项工作组,主要责任人为疫情防控第一负责人,对接区卫健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针对会议议程制定相应防控工作方案并部署实施,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理工作应急预案。

(二)做好活动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主办单位应提前对参加本次活动保障的'所有环节人员(包含接送车辆司机)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及本次防控方案培训。明确活动相关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对健康状况和行动轨迹开展信息排查,重点了解相关人员14天内有无到过疫情高中风险地区和其他重点地区,14天内有无发热、咳嗽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情况。参加活动人员应承诺14天内健康且没有到过高中风险以及重点地区,否则劝其不得参加活动。

(三)做好参加人员会前的健康管理。对于来自疫情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自抵达之日起进行14天集中隔离,核酸检测报告结果为阴性的,可出席相关活动。对于来自疫情中风险地区的人员,自抵达之日起进行14天居家隔离,核酸检测报告结果为阴性的,可出席相关活动。对于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外省来吉的人员,返乡进村持有3日内核酸阴性证明,凭绿码自由出行。若无核酸检测,立即进行核酸检测(核酸结果阴性方可自由出行)等待其核酸检测报告为阴性时,可出席相关会议。如到社区的将详细信息报备给社区。

(四)做好疫情物资准备工作。配备一次性医用口罩、速干手消毒液、有效消毒剂、一次性手套、测温仪、水银体温计。临时隔离场所除上述物品外,还需准备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防护服、护目镜等。

(五)做好场所入口处的防疫准备工作。在场所入口处设置体温体测点,设立多条体温检测通道,对所有进入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同时设置体温异常者的复检室,以供待检人员做好受检准备及检测不合格的人员短时休息调整使用。

(六)设置临时隔离场所。根据参会人员数量和场所等实际情况,设立一定数量的临时隔离观察室,以备出现发热等异常人员的临时隔离。隔离场所应选择通风良好相对独立的房间,并设置专用防疫通道,隔离场所应做明确标识,在外围设置警戒线,配备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速干手消毒液、有效消毒剂、水银体温计、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防护面屏或护目镜等。

(七)做好医疗保障准备。原则上应事先联系就近的发热门诊,设置快速通道,以备出现发热等异常人员的送医排查。同时联系好本辖区内的社区医院,进行应急处理。

三、做好场所入口处的防疫工作

(一)入场时的防要求。所有人员进入现场时除身份标识外,均应佩戴口罩。

(二)入场时的核验要求。凡进必检,把好入口。对会议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开展健康情况检查,查验吉祥码和国务院客户端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体温正常、吉祥码为绿色且大数据行程卡显示14天内无中高地区活动轨迹者方可进入会场。接受提问测量和验码时需有序进行,严格控制人员行进速度和间距。

四、活动现场的防疫工作

(一)现场防护要求。活动场所相对封闭或通风不良时,参加人员应全程佩戴口罩,所有人员进入会场后,除身份识别不佩戴口罩外,其他时间和场合原则上应佩戴口罩。活动场所应有足够空间,参加人员隔座就座,间隔一米以上,原则上不使用空调,如必须使用,应严格按照疫情期间空调运行管理与使用指导相关要求使用管理,使用空调过程中应略开窗户,保证换气次数。

(二)减少人员流动。各责任人,督促参会人员进入会场时要正确佩戴口罩,按会议议程和工作人员指引参会,期间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交谈等,尽量保持作为相对固定,控制会场内人员密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接触。

(三)垃圾处理工作要求。加强垃圾封闭化分类化管理,活动结束后,及时收集并清运,做到日产日清。会议场所内设置废弃口罩垃圾桶并做好标识,并按有毒有害垃圾进行处置。

五、活动异常情况处置要求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或工作人员如出现疑似症状时,立即送至临时隔离点,并安排其他人员有序撤离该场所,记录好相关人员联系方式,安排其回原来住所进行居家隔离留观。

疫情防控主要负责人立即向主办单位报告,并联系疾控中心,对病人进行初步排查后,根据病情转送就近的发热门诊进一步隔离诊治,并在会场按规定进行场所消杀。

如病例经诊治报告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应按疾控中心通过流调的密接、次密接对相关人员进行集中隔离。

六、处置完成接触响应

疫点或疫情处置区内上述措施已落实,病例隔离治疗,污染场所经过消杀,密接经集中隔离21天及居家隔离7天后没有发病的,可解除应急响应。隔离区域解除隔离,若有新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出现,则继续做好疫点内各项工作,达到上述要求再行解除。

大型会议疫情防控应急预案2

一、会议场地布置、清洁消毒

1.测温通道布置

在门口设置体温检测通道(检测点),对当天(X月X日)参加会议人员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同时, 设置体温异常者复检室等,供检测异常人员短时休息调整使用。

2.会场的清洁、消毒

会前根据防控要求对所有会场、通道、区域、桌椅等进 行清洁消毒,明确张贴完成标识,至少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扫 除和至少一次预防性消毒,消毒后要进行通风。

3.废弃口罩专用回收箱场布置

在会场出入口设置口罩专用回收箱,加强垃圾箱清洁, 每半天进行消毒、清运处理。

4.会场布置

报告厅主会场隔位就坐,放置2瓶免洗速干手消毒剂。 分会场十人以上隔位就坐,放置1瓶免洗速干手消毒剂。

二、大会防疫物资准备

按每人每半天1只的标准为大会人员配备一次性使用医 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并准备一定数量的备用口罩(原则 上口罩自备)。

同时配备一次性手套、水银体温计、手持式体温检测仪等。要配备数量充足的速干手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季鞍盐 类消毒剂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剂。

所需防疫物资详细清单与放置地点由党代会筹备小组 提供,防控办根据清单数量准备。

三、工作人员配置与管理

1.会议工作人员会前14天健康监测

对所有会务工作人员进行每日体温测量、记录和健康状 况监测,出现身体异常的要及时诊疗,会前3天内有发热症 状的'不得参与会务工作。

2.当日进入会场测温

当日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体温测量。接受体温测量时须有 序进行,严格控制人员行进速度和间距。

所有工作人员体温低于37.3方可进入会场。第一次测 量体温异常的,可适当休息后使用其他设备或其他方式再次 测量。仍异常的,须依据本地防疫工作要求结合卫生监控、 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意见,在保障其他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 健康前提下,综合研判评估是否具备参加会议和会议筹备工 作的条件,凡不具备相关条件的,不得承担会务工作。

3.联系当地卫生疾控机构人员参与突发异常事件处置 与综合研判。

各部门对所有参会人员从会前第14天(1月2日)开始, 每日进行体温测量报告、记录并进行健康状况监测,体温测 量记录以及出现身体异常情况的,要第一时间报告给部门负 责人,并及时报告校防控办。

对会前身体状况异常和监测发现身体状况异常的,须依据本地防疫工作要求,结合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和医疗 机构意见,在保障广大其他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前提下, 综合研判评估是否具备参加会议的条件,凡不具备相关条件 则不得参加本次会议。

如参会人员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患者、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或治愈未超过14天的病例、 不能排除感染可能的发热患者,不得参加本次会议。

凡筛查发现会前14天内有境外或非低风险地区活动轨 迹的,按当地政府有关疫情防控规定进行处理。

不得提供身体健康状况虚假信息,对隐瞒行程、隐瞒病 情、故意压制症状、瞒报漏报健康情况及提供虚假证明的, 学校对其追究相应责任。

具体实施流程:

(1)参会人员自1月14日起每日向所 在部门,汇报自己的健康状况(包括日检体温,有无咳嗽、 咽痛、乏力、腹泻等相关症状),各学院(部),部门指定 专人进行登记、统计,如发现异常情况的,要第一时间报告 部门负责人,并及时报告防控办。

(2)各部门在“X月X日10:00-X月X日08:00期间”将有异常情况的参会人员 (核酸检测结果等)整理、汇总后报校防控办备案。

五、会议当日人员入场流程管理与会前健康异常应急处置

参会人员凭“健康码”绿码进行入体温检测,体温检测合格者准予进入。进入时“健康码”为黄码或红码的人员, 或者发现体温异常的禁止入场,按照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作相应处置。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zhishiwenku/zhuanyeziliao/dy2eng.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