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知识文库 > 实用文档 > 学前音乐教育教案
手机版

学前音乐教育教案

来源:博文吧 阅读:1.87W 次

学前音乐教育教案

学前音乐教育教案

音符宝宝的家

活动由来:

五线谱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记录乐曲的方法,让幼儿从小正确认识五线谱,也是为他们日后开展各种音乐活动做准备。如果老师只是单纯地讲解就会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变成知识的灌输。所以,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给音符宝宝起房子的游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师幼互动,促使幼儿对五线谱的认识。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让幼儿认识五线谱,知道构成五线谱的元素线、间、小节线以及高音谱号的名称。

2、让幼儿自由在五线谱上建构的乐谱,并能说出自己在五线谱的位置。

3、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4、让幼儿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合作的乐趣,培养幼儿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音符头饰。

2、五线谱图示。

3、制作五线谱的毛线,将若干小节线、高音谱号放在教室周围。

活动过程:

1、合作游戏:与幼儿一起建构小音符的房子。

音符妈妈:我想给音符宝宝建一座房子,你们说起什么样的呀?需要什么材料呀?

幼儿讨论后出示五线谱图示,征得幼儿同意后,对照图示开始与大音符宝宝一起拉线建构,要求 幼儿合作完成。

音符妈妈:让我们对照设计图,看看还缺少什么材料。请小音符宝宝去找来。

2、认识“五线谱”。

音符妈妈:房子起好了,我们来给它安个名字吧,叫“五线谱”。五线谱上有一间一间的房间,这是五线谱的.第一线,这是第一间……还有房子的大门“高音谱号”。我们知道了这些知识以后,住到里面就不会乱了。

3、游戏:住房子。

幼儿听教师的指令分别站到五线谱的相应位置,巩固对线与间的认识。

音符妈妈:音符宝宝一定很想住新房子吧,为了不拥挤,一个大宝宝带一个小宝宝住一个房间。音符妈妈:大宝宝站第三线,小宝宝站第一间。

音符妈妈:请宝宝自由选择,并说出你站的位置。

音符妈妈:小音符的房子真有趣,到下次,我们还可以邀请不同的朋友来做客,小音符回去想一想,可以邀请谁?

可爱的音符

一、 活动目标:

1、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休止符,知道它们的名称、符号和特点

2、能根据音符的符号拍出节奏,并创作节奏乐。

3、复习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

二、 活动准备:

1、教学卡片(高音谱号、低音谱号、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休止符)、小猫、喜羊羊 小鱼玩教具。

2、小星星若干个、音乐磁带、录音机一台

三、 活动过程:

(一) 律动:小朋友跟随老师一起节奏律动

“小朋友,你们想听着音乐跟老师做游戏吗?那请小朋友轻轻地站起来,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拍打节奏,有音乐就拍,没有音乐就不动。”(边听音乐,边拍手拍腿)

(二)认识休止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根据音符拍出节奏。

(出示高音符号和低音符号).

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图片吗?

这是高音妈 妈和低音爸爸。

看看这里还有三个玩具(小猫、喜羊羊、小鱼),

它们都很喜欢音乐,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

它们的音符宝宝都是高音妈 妈和低音爸爸的孩子,

(出示二分音符),

喜羊羊喜欢叫两声,它的名字叫二分音符,我们拍两下手;

(出示四分音符)

小猫喜欢叫一声,我们拍一下手;

(出示休止符),

小鱼不喜欢出声、只睡觉,它的名字叫休止符,

我们也休息不拍手.

幼儿拍节奏

这些音符宝宝都能拍出好听的节奏,现在请小朋友伸出小手跟老师拍一拍好吗?

1我看看哪个小朋友拍得好,请小朋友来表演(给予表扬)

2(出示所有符号)

高音妈 妈和低音爸爸要带着音符宝宝回家了,我们来跟它们说再见

(高音妈 妈再见、低音爸爸再见、二分音符宝宝再见、四分音符宝宝再见、休止符宝宝再见)。

(三)游戏:摘星星

小朋友们听听这是什么歌呀?

幼:《小星星》,小朋友们想不想摘星星啊?

小朋友们,高音妈 妈和低音爸爸给我们留下了一副小星星图,小朋友想看看上面有什么秘密吗? 那把星星翻过来看看,请小朋友来摘星星,

看看藏了些什么?

(教师示范游戏玩法,再请幼儿进行游戏)

游戏玩法:听音乐,《小星星》做动作,伸手摘星星,读出星星 背后音符的名字并知道它的节奏。

(四)幼儿操作:好听的节奏

每人一件乐器,幼儿任意选择喜欢的小动物,跟它一起参加聚会,要求是会打小动物喜欢的节奏。 幼儿一一选择小动物并拍打节奏。

大家参加聚会我们总要表演个节目吧!

幼儿随音乐一起打击节奏乐《喜洋洋》。

活动结束)。

四、 活动延伸:幼儿回活动室在音乐区域自创节奏乐。

活动目标:

1、学会看谱合奏,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2、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元素,感受生活中的音乐。

活动准备:

1、创设厨房场景;事先拍摄录像:教师打击乐(两段);

2、厨房用具实物挂在kt板后;

3、录音机、伴奏音乐磁带、节奏图形卡。

活动目标:

1、学习听辩音的高低。

2、初步感受音乐中的高音和低音。

3、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

活动准备:

高人、矮人图片,《小手爬》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视觉形象,引导幼儿感知听觉形象,听辩一个八度以上的音。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高人、矮人的形象。

2、听高人、矮人唱歌(琴声),问:小精灵儿童网站你能听出那句是高人在唱?那句是矮人在唱?高人和矮人唱歌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声音的高低。

二、练习听辩音高相差较小的音。

1、听歌曲《青蛙唱歌》,

问:大青蛙和小青蛙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

2、用身体动作表现。

三、练习听辩不同音色的音的高低。

1、引导幼儿倾听碰铃和大鼓的声音,问:应该用哪种乐器为大青蛙伴奏,用哪种乐器为小青蛙伴奏?为什么?

2、表演唱《碰铃和大鼓的歌》,并用动作表现声音的高低。

四、音乐游戏《小手爬》,辨别音的高低,初步感知音的上行与下行。

1、边唱歌词边做动作。

2、用“啦”音演唱,并随音高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

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逐一认识厨房用品。

我们到厨房去看看,厨房里有些什么?它们有什么用呢?

2、观看录像,欣赏厨房交响曲。

(1)欣赏录像

看录像里的这些厨房用品有什么用呢?

这些好听的音乐是用哪些东西演奏的呢?

(2)教师按幼儿说的出示实物。

3、教师小结。

原来这些厨房用品还能敲出这么好听的音乐。

二、自由敲击

1、教师录音

幼儿自由选择用具敲击。

2、幼儿听录音

你们觉得好听吗?你们用了哪些用品演奏的?为什么相同的用品,敲出的声音却不一样呢?

3、对比听

老师为什么敲得好听呢?

4、教师小结。

演奏时要一起整齐地开始和结束,还要有节奏地敲,不能敲得很响。

三、学习合奏

1、介绍节奏谱,幼儿拍击节奏。

这是什么节奏?

2、学习轮流演奏。

出示图片节奏谱——这是谁敲的节奏?

3、听音乐看节奏谱学习合奏。

现在我们能听着音乐看着指挥合起来试试吗?

四、延伸活动

1、老师表演:锅碗瓢盆交响曲。

老师还用哪些厨房用品演奏?是怎么演奏的?

2、教师小结。下次我们可以试试用这些厨房用具来演奏更好听的音乐。

辨长短

活动目标:

⒈乐于倾听乐曲,感受乐曲中长短音的变化。

⒉用线条、撕纸和身体动作表现乐曲中的长短音。

活动准备:幼儿有玩过慢动作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它有一个特别的音,请你仔细地听一听,找一找!

二、倾听音乐,感受乐曲中的长、短音

⒈欣赏音乐

提问:你找到这个特别的音了吗?你来学一学。

⒉师:那这个“嘀”到底特别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音乐。

⒊再次欣赏音乐

提问:这个“嘀”到底特别在哪里呀?

小结:原来这个“嘀”的特别之处就是有长音、有短音。那我们用线段把这些长长短短的“嘀”画下来好吗?

三、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长、短音

⒈用画线条的方式表现

⑴师示范讲解:一个“嘀”画一条线,听好音乐,“嘀”的时间长,线条就画得长,“嘀”的时间短,线条就画得短。

⑵幼儿听音乐画线条

(幼儿在报纸上画,教师示范画。提醒幼儿:“嘀”没有停,线条不断。)

交流:你们有没有听音乐表现出这些长音和短音呀?长有短是这首乐曲的特别之处,所以这首乐曲的的名字就叫《长短音协奏曲》。这些长长短短的音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呢!你发现了吗?

⒉用撕报纸的形式表现

⑴师:你们想不想做一回演奏家?来演奏一下乐曲中的长短音?听一听哦,报纸小乐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仔细听哦,嘶——

⑵幼儿听音乐撕报纸

交流:检查一下,你是不是一个称职的演奏家?有没有演奏出乐曲中的长音和短音?

⒊用身体动作表现

⑴师:刚才我们用报纸演奏了乐曲中的长短音,如果用一个身体动作来表现的话,你会选择什么动作?你来做做看。

小结:“嘀”的时间长,你的动作就要一直保持、延续。

⑵师: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听音乐集体学)

⑶师:你有没有不同的想法?你呢?那你在心里面想好做一件好玩的事情,小耳朵听清楚音乐,“嘀”有多长,你的动作就要一直保持、延续多长。

⑷听音乐自由做动作

⒋合作表现

⑴师:好玩吗?这么好玩的事当然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呀!等一会请你去找一个好朋友,一起表现一件好玩的事情,想一想这个动作要适合两个人一起表现的,我给你们一小段音乐的时间,快速地找到朋友商量好!

⑵幼儿找朋友商量动作。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7gz9rk.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