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语文知识 > 说课稿 > 说课稿模板锦集10篇
手机版

说课稿模板锦集10篇

来源:博文吧 阅读:1.93W 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模板锦集10篇

说课稿 篇1

《神奇的玻璃家族》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本课把科教知识内容以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因此,针对略读课课型特点及本课体裁特点,我突出“略”字,略的是教师的精讲细说,重导轻教,强调细说自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把握文章大意,在读重点对话片段中,训练学生概括事物特点的能力,我的教学设计,让“读”贯穿于教学始终。

一、导入

我利用谜语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始也是成功的一半。

二、学习任务

三个学习任务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我把学习任务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针,力求使学生学习课文达到省时、简捷、高效的效果。

三、学、议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经过大脑思考后,当然有自己的心里话要与同学交流,彼此交换自己的意见,达到真正的统一,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动脑、动口、动手”。

四、展示

我利用奖励机制,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让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学生勇于站起来展示,展现真正的自我,每个孩子都真正体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

五、拓展延伸,总结

补充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也作为一个引子,激发学生自己动脑设计新型玻璃的愿望,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爱科学”的教育。

说课稿 篇2

一、说大纲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阅读教学有专门的规定,要求本册教材的阅读部分,在前两册学习各类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基础上,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说教材

《词七首》安排在本册教材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是唐宋诗词鉴赏。根据编者的要求,欣赏诗词,要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像,探究它的意境;同时,为感知诗的声韵美,还要懂得一点格律常识。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之一,本课所选七首词,李煜、柳永、苏东坡、秦观、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各一首。从这些名家作品中可以窥见宋词的大体特征。尤其是从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和苏轼、辛弃疾等风格迥异的词作中了解宋词婉约和豪放两大流派的物点。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既能品味到中国文学的精华,又能在亦婉约亦豪放的情感及“红牙板”、“铜琵琶”的变奏中感受宋词的情感美和音韵美。

三、说学情

诗词的教学,从字面上讲,文言字词是阻碍学生理解的第一道障碍;从内容上讲,历史典故是阻碍学生理解的第二道障碍;从诵读来讲,章法和句法是阻碍学生理解的第三道障碍;从鉴赏来讲,意境是阻碍学生理解的第四道障碍。前三道障碍学生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容易解决。本单元诗词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把学生带入诗词的意境。诵读是学生体会诗意、品赏意境的重要方法,是诗词教学的必经之路。我们知道,词最初是歌唱的文学,要按谱制词,所以写词叫做“填词”。词的语言、音韵之美只有通过诵读才能体会。至于意境,学生虽然早有接触,且他们或许知道什么是意境,知道怎样分析意境,但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知道意境的准确定义,并在感受、品味词的意境时,能通过亲自实践掌握一些要领。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在品味词的意境、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上。

四、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词的特点,教学过程分四步来进行,即:诵读、背诵、涵咏、鉴赏。

1、诵读。这是习词的第一步,通过直觉的感应去体验词的内涵。苏轼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诵读的要领:平仄和押韵服从乐律的需要。词牌不同,则平仄和押韵的规定不同。例如:①词的节拍不像诗那样整齐划一,如“对长亭/晚”“杨柳岸/晓风/残月”“更/与何人/说”。②“念桥边红药”的“念”,其义直贯本句及下句,称“一字逗”,要读出提示语气。③《雨霖铃》的韵脚依次是切、歇、发、噎、阔、别、节、月、设、说;《念奴娇》的韵脚依次是物、壁、雪、杰、发、来、发、月,这些字要读得短促而又清晰。

诵读的方法:可采用默读、朗读、齐读、个别读、配乐读等。

2、背诵。诵读是习词的基础,诵读而不背诵,只是枉费工夫。通过背诵,才能加深领悟,渐入佳境,为后面的鉴赏作铺垫。背诵是古人传给我们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新的《教学大纲》对诗词教学的要求。

3、涵咏。朱熹《论读书诗》:“读书切忌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细商量。”所谓“涵泳工夫兴味长”,即咀嚼回味,慢慢地品尝诗的悠长韵味。经过这一步骤,学生就会进入诗的意境。这里,有必要点明意象和意境的关系,意境的概念比意象大,意境由意象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中。在让学生咀嚼回味中进入诗的意境时,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引导联想和想像。根据词作思维的跳跃性在词中留下的意象空间,通过联想和想像,串联成一个完美的意象。例如,《红楼梦》第48回香菱学诗有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再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也找不出两个字来”。香菱“合上书一想”,为我们道出了读诗的秘诀。大漠、长河、孤烟、落日,这一系意象,经过“想”,读者便进入了全诗营造的寂静、旷远、苍茫的意境之中,从而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感受。

②从词的章法入手。一是抓住开头,统领全篇。例如“大江东去”一句就给全词奠定了豪壮的基调;同时,还可以拿苏轼《水调歌头》的起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作比较,它将读者引进哲理的思考。二是利用过片(即下片首句)将全词连成一体。例如《永遇乐》中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是由上片的歌颂英雄转到讥讽好大喜功的失败者,为下文抒写人的忧愤作了铺垫。三是用结尾总括全词。《永遇乐》词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词人以廉颇自况,因不能为国效劳而感到悲愤。

③抓词眼。例如“空城”是《扬州慢》中的词眼。词人在写过“荠麦”“废池”“清角”之后,用它来结住上片,开启下片,围绕“空城”,表现词人的“黍离之悲”,正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4、鉴赏。通过对词的意境的把握,学生就能根据自己文学功底和生活体验对每首词的思想感和艺术特点进行评价了。可通过讨论或作文的形式完成这一任务。

说课稿 篇3

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课以《新课标》为依据,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为了加深同学们的感情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接力跑的兴趣,本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进行。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既强调教师“教”的重要性,又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参与意识、团结合作,整体教学立足于《新课程》领域,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节课分为

一,说教材

二,说对象

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一)学习内容:接力跑——下压式传接棒

(二)教材分析:接力跑是合作跑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接力跑活动中,学生运用智慧和技巧与同伴团结协作,体验配合的乐趣,增强了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而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初中接力跑有迎面接力跑,圆周接力跑等内容,传接棒的方法有立棒式、上挑式和下压式。本节课主要以下压式的传接棒方法进行学习内容。

1、说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基本掌握“下压式”传接棒的技术。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创新和简单的评价能力。

(3)重视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参与意识、团结合作、信任与责任。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交接棒的配合

难点:接棒人的预跑时机

二、说对象

初一年级的学生,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若把教学活动融于游戏活动与教学比赛中,学习兴趣更浓。

三、说教法

1、师生互动演习,这样能够体现内容的直观性,学生领会意图快,容易接受。

2、坚持循序渐进和教与学同步互动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融合在游戏与比赛中,使学生在乐于参与,易于参与的游戏与比赛中,模仿练习,无形达到教学的初步目的,并在反复的游戏比赛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里不断巩固与提高动作技术。这样既提高学生的技术质量与兴趣,又让学生明确地意识到学习需要自己产生的,不是别人强加的;学习过程是自己实践的,不是他又包办代替的、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真正体现“快乐体育”的宗旨。

四、说学法:

1、学生在游戏中,初步体会传接棒的技术动作。

2、采用讲解和师生互动演习下,学生观察、分析,逐步总结出动作要领。

3、应用刚学会的动作,在各种比赛中加以巩固和提高。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将本课分为四个部分:

(一)课堂常规与热身部分(8′)

(二)导入主题,体验部分(13′)

(三)实践,应用部分(14′)

(四)总结,结束部分(5′)

(一)课堂常规与热身部分(8′)

1、课堂常规

2、热身部分(音乐伴奏):。

课堂常规

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师生问好,检查服装

宣布教学内容,安排好见习生.

组织教学所需的常规内容,主要是迅速地把学生组织起来,使学生明确课的内容和目的,集中学生注意力。

热身部分(音乐伴奏)

采用“行进间传棒”的游戏热身:

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初步体会传接棒的动作要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享受了游戏给集体带来的快乐,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学生的活动热情,快速有效地达到热身的目的。

组织:

老师吹响第一次哨声,队形行进间传接棒,吹响第二次哨声,棒在哪位同学手中,则交换位置并五次高抬腿。

(二)导入主题,体验部分(13′)

1、教师讲解、示范

2、原地练习下压式传接棒(分组比赛)

3、学生自由练习下压式传接棒

1、教师讲解、示范

讲解:接棒人向后伸出,手臂与躯干约成50~60度角,手腕内旋,掌心向上,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张开虎口朝后,传棒人将棒的前部由上向下传经接棒人的手中

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讲解、示范教学内容。采用挂图教学,配合师生互动演习,这样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学生领会意图快,容易接受

挂图,学生演习

2、原地练习下压式传接棒(分组比赛)

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方法和规则进行比赛。在比赛练习中,体会下压式传接棒的动作要领。

比赛方法和规则:各组最后一位同学持棒,听哨声后,下压式传棒给前面的同学,其余同学原地下压式传接棒。当棒传到最前面的同学时,转身跑到队伍最后面,重复以上顺序,直到接力棒最后一轮回到第一个传棒同学手中为止,先到队为胜队。

3、学生自由练习下压式传接棒

自主练习,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下压式传接棒的动作,学生对已有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再通过教师示范,总结,就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要求:认真领会动作要领,团结合作。

(三)实践,应用部分(14′)

1、直道往返接力跑(分组比赛):

2、弯道接力跑(分组比赛)

1、直道往返接力跑(分组比赛)

组织如图,通过直道往返接力跑比赛,来检查学生传接棒技术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传接棒技术和速度的衔接,在接力区内高速跑完成下压式传接棒。

规则:各队一名同学持棒在起跑线上,听到哨声起跑,跑步路线如图所示,绕过两处标志后,将棒顺利传给第二位同学。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名同学冲过起点,先到队为胜队,输队负一局做俯卧撑5次 .

(四)总结,结束部分(5′)

1、教师领跳,放松舞蹈,学生模仿练习。

2、在音乐伴奏下,师生同跳。

3、教师总结讲评,归还器械。

4、师生道别。

①在优美的旋律,宽松的氛围中,同学们随着音乐跟老师做放松练习,既提高学生的趣味性,同时使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得到放松。让学生在进行美的教育的同时,又一次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

②之后作课堂小结,提出优点和不足之处,达到鼓励学生和继续提高的目的。

③布置器材收回,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爱护集体财产习惯。

④师生道别,再次拉近师生距离,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谢谢观赏

再见!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怀念母亲》是人教版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季羡林先生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的酣畅淋漓。最后,作者呼应作文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文本的能力,能够基本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但是《怀念母亲》这篇文章作者的年代背景与学生的年代背景相差甚远,学生缺乏深刻的现实体验,对情感的领悟可能不够深入。因此,在新课前,我以“走近季羡林”为题介绍季羡林的成长过程,给学生读他的作品《赋得永久的悔》,为深入理解本文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读8个生字,会写“真挚,避免,朦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揣摩重点语句,从纯真朴实的语言中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的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情感:体会作者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季羡林对两个母亲的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思。

五、说教学法

朗读体验法、小组探究法、圈点勾画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我会用洽谈(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母亲,多么神圣的呼唤,多么圣洁的字眼,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母亲吗?(可爱,美丽,勤劳)”我接着引导“是的,在我们心中,母亲是最伟大的、至高无上的,著名作家季羡林的文章里,就酣畅淋漓地体现着对母亲的敬意和爱慕”(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及作品《赋得永久的悔》,学生经过默读,接着说“那么,本篇课文作者怀念的仅是生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走进《怀念母亲》。”

(这样的导入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教学的关键就是让学生读,并在读中悟,在这一环节,我将采用……

在解决完生字词后,再次让学生通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经过通读可以从文中得出(作者有两个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有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爱慕)

这样的设计能

(三)深入研读,体验情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研读是深入地和文本对话,在这一环节,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将采用谈话法,向学生抛出第一个问题:“文中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在此给学生3分钟的思考时间,思考结束后,采用自主回答的方式,学生可能会找出一下句子进行回答“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引导学生练习练习上下文,感受作者从六岁离开母亲到母亲去世,作者有十多年的时间不在母亲身边,虽然中间有短暂的回归,但毕竟时间短暂,没有与母亲促膝长谈的机会,如今母亲逝世,即使想报养育之恩,也永无机会了。

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相关句子,并从“食不下咽、抱终天之恨”等词语感受作者因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的心情。

语文教学中谈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接着我继续引发学生思考:“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十年如一日。后来,作者离开的祖国,到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留学,地域的距离能高割断作者的怀念吗?(相反这怀念又添了分量)”

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我继续引发学生思考:“那么文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并没有割断对亲生母亲的怀念,有哪些地方又体现了对祖国母亲的怀念”在此采用探究法,让学生…….

(1)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的糊在人心头。

(2)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引导学生从凄凉二字入手,进行想象说话:“想象季老为什么“凄凉就是幸福”的呢”

学生通过想象说话,深入体会到作者复杂的心情,“对祖国的热爱和深深的思念”

最后全班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认识到两个母亲的身份不同,对母亲的怀念却永远不变的,从而呼应文章开头,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真挚的情感,并交流写法特点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此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你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有什么话要说吗。要求学生写一写(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升华了情感)

(五)小结作业

编筐编缕,贵在收口,对于小结部分,我会用提问形式引导学生与我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小问题:“同学们,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进行简短的回顾后,引导学生总结(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让我体验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业:读写结合,季羡林先生独在异国他乡,在凄冷的黑夜里,望着满天的繁星,他会想些什么呢?

七、说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亲生母亲——悔恨

祖国母亲——热爱

说课稿 篇5

一、关于选材

本活动是科学和艺术领域的综合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摇摇瓶》正好切合了这一点,把幼儿常见的石头、豆子等物品放在熟悉的可乐、矿泉水等瓶子里摇动,运用听觉器官,感受声音的不同,并根据声音的特点为歌曲《大雨小雨》伴奏,从而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通过此活动能发展幼儿的听觉功能,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

二、关于学情

本次活动是整合活动《感官总动员》里的一个内容。幼儿对感官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他们已有运用感官进行初浅探索的意识与方法。幼儿喜欢利用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物品进行操作活动。另《大雨小雨》是幼儿熟悉和喜欢演唱的歌曲,有利于伴奏和进行情绪体验。

三、关于教学目的

新的教育观强调幼儿兴趣、态度的培养,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中班的幼儿尽管好奇好问,喜欢探索,但始终缺乏目的与意识性。并且幼儿自主发现总结的能力差,因此此次活动的重点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和感受。具体活动目标为:

1、.幼儿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不同物品放在不同瓶

子里声音的异同,培养幼儿探究声音的兴趣。

2、幼儿能根据自制乐器声音的特点为歌曲伴奏,体验为歌曲伴奏的乐趣。

四、关于重难点

声音有乐声和噪声,本次活动中,如果幼儿凭着性子探索,完全可能弄出的是噪音,因此如何引导幼儿感受声音中美的部分—乐声,让不同的声音与音乐结合起来,成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要体验到声音的美,那发出的声音就必须是美的,如何让幼儿探索到的声音更美呢?在活动中应尽量引导幼儿有节奏并轻轻地晃动瓶子,仔细倾听。同时采用为幼儿喜欢的歌曲伴奏的形式,更有利于幼儿体验乐声。

五、关于教学方法

幼儿喜欢在游戏的情景中活动。此次活动的探索过程主要围绕—制作乐器、伴奏歌曲这样一个情景进行,让幼儿的探索既带着目的同时又具有趣味性。由于幼儿独立发现的意识差,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了引导与幼儿自主动手相结合的方法。另外就是玩中学,教学形式与活动过程尽量开放,让幼儿感觉在玩。

六、 活动过程

引入部分:由于幼儿对古诗《赠花卿》的内容很感兴趣,所以活动开始让幼儿吟颂这首诗,自然的引出制作乐器这个主题。

幼儿探索部

分:开始采用老师演示,幼儿感受和得出结论的方法。也就是老师有序的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不同材料的瓶子里;把不同的东西放在相同材料的瓶子里,让幼儿仔细观察、体验并得出结论。这里主要帮助幼儿掌握有意识进行探索的方法,为幼儿自由探索打下基础。接下来幼儿运用刚才获得的经验进行自主探索,这样幼儿的探索就不会显得盲目和无从下手。

为歌曲伴奏部分:在这里我放手让幼儿根据自己制作的乐器的特点,自主选择是为“大雨”还是“小雨”伴奏,并可到前台来象开演唱会一样演奏。既满足幼儿好表现的愿望又增强他们的成功感。幼儿还可和别人交换乐器体验,增加为歌曲伴奏的兴趣。

活动结束部分。幼儿把自制乐器放入音乐活动区。这样既方便幼儿随时探索又可用于其它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幼儿园教育纲要》提出教育工作者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相信此活动能很好的体现《纲要》的这一精神。

说课稿 篇6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美术活动《爸爸的领带》。我之所以选择这节课因为美术教育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它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美术作品去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下面,我就说一下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中,领带是男性特有的衣饰品。装饰领带的活动可以使幼儿熟悉爸爸的衣饰特点,从而更加留意、关心自己的爸爸,而爸爸也会为自己的这份心意所感动,从而增进父子间的情感交流。由此我设计并执教了这个活动。

二、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设计意图,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体验给爸爸设计、制作礼物的快乐。

2、欣赏各种领带的图案和色彩,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迁移已有的色彩、线条经验设计领带。能选择多种作画工具装饰爸爸的领带。

三、重点和难点:

迁移已有的色彩、线条经验设计领带。能选择多种作画工具装饰爸爸的领带,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实物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五、活动准备:

1、色彩、图案各异的领带若干条。

2、已剪好的领带形状的的卡纸,人手一份;

3、水彩笔、油画棒、小印章、彩色碎纸片、剪刀。

六、活动程序:

有了以上这些分析和准备,活动程序也就一目了然了。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观察------想象------创作”三个部分。

活动过程:

一、爸爸喜欢的领带

(出示色彩各异、图案各异的领带,请幼儿自由观赏)

提问:

1、家里谁喜欢用领带?

2、这些领带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

(出示已剪好的领带形状的的卡纸)看,这是爸爸的领带,漂亮吗?为什么?

提问: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装饰爸爸的领带?(引导幼儿自由讨论,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来装饰爸爸的领带。)

二、给爸爸做条领带

现在请你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作画工具,为爸爸装饰领带。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注意根据幼儿的能力进行辅导。)

三、分享活动—欣赏同伴的作品。

介绍自己设计的领带。说说你最满意的地方?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为什么?大胆的评价同伴的领带。你喜欢这种风格的领带吗?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把这领带送给爸爸时,你还想对爸爸说什么?

活动延伸:

下午请幼儿将领带带回家,亲手为爸爸带上(用双面胶粘贴在爸爸的领口处),体验成功的喜悦,表达对爸爸的爱意(活动前告诉家长这项活动的目的是“父子间的相互关心,更加亲近”,要求爸爸在收到礼物的时候表现由衷的欣喜和赞赏。)。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填未知加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第60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1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学好它将为后面继续学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及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如下三点:

1、使学生理解加法算式中()所表示的意义。(智力)

2、会读含有未知加数的算式,能正确填写出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智力)

3、初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加法算式中()所表示的意义,难点是能正确填写出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教具、学具准备:例题实物图、投影片、小棒、花朵叶子图、算式卡片等。

二、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加强直观操作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钢笔图及红旗图中掌握填写未知加数的方法。

2、重视指导学生动手摆小棒、画红旗的实际操作能力。

3、做到讲练相结合,使学生在不同难度的练习中准确地掌握填写未知加数的方法,在思维训练中形成解题的思路。

三、说学法

在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填写未知加数的方法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1、观察的方法:观察钢笔图及红旗图,准确填写未知加数。

2、动手操作的方法:动手摆小棒,加深理解。

3、概括的方法:在讨论、思考中概括归纳出填写未知加数的方法及解题的思路。

四、教学教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本节课共安排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分别是:复习旧知,作好辅垫;讲授新知,内化知识;愉快练习,享受成功;全课小结,布置作业。下面我就逐个环节详细讲解说明。

(一)、复习旧知,作好辅垫

在此环节,我设计以下习题让学生完成。

1、看卡片口算下面各题。(此题主要帮助学生复习10以内数加减法)

9 - 6 = 2 + 5 = 10 - 7 = 3 + 6 = 1 + 5 = 5 + 4 =

7 - 7 = 8 - 2 =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故事《月亮船》讲述的是蒲公英迷路后回家的经过,情节生动、语言优美,是幼儿从事语言活动的好教材,同时故事情节中涉及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为单纯的故事学习增添了几分生气。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阅历,对地理知识也有些基础了解,本教材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拓展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时值建国六十周年,我选择本活动,意在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并运用语言表述。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个教学活动的灵魂、主心骨,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纲要中语言领域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目标定位于:

1、 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并能用语言表述。

2、 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激发幼儿爱祖国的热情。

这两个目标蕴涵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培养,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融合的一方面。同时我认为故事的题材所要表达即祖国地大物博这一信息,重在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因此我确定本次活动重点: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并用语言进行表述。难点为让幼儿了解我国的四个世界之最,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三、说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主要作了以下准备:

图片《月亮船》、课件《月亮船》、图谱(我国的四个世界之最)。

四、说教学法

本教学过程,主要运用了四种方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技术运用法、图谱法及游戏法。这些教法也是幼儿的学法,能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1、启发提问法:教师应力求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想说、敢说、大胆说。结合故事教学本身的特点,我在活动中充分运用了启发提问法,设计许多层次不一的问题,在很大程度引导鼓励幼儿参与活动,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同时也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促使其得到程度不一的提高。

2、多媒体技术运用法:本教材情节生动并涉及丰富的地理知识,为此我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幼儿视听的感官,深入感受题材本身,为本活动重点解决垫下一定的基础。

3图谱法:图谱法其图文并茂的表现手法深受教师喜爱,并在大程度上可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内容,本活动借助图谱法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并记忆我国的世界之最,用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进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要寓教于乐,本活动借助一简单的说唱游戏,意使认知不变成为重复跟读学习,而充分体现游戏的“趣”学,幼儿的“乐”学。

五、说过程:

本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引出主题——初步倾听,了解内容——结合课件,突出重点——巧用图谱,突破难点——活动延伸,说唱歌谣。

1、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打开幼儿的话匣子是语言教学的关键,活动开始我出示月亮船图片,并设计问题“如果你坐在天上的月亮船里,你会看到什么”?开放式的提问,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本环节需要2—3分钟。

2、初步倾听,了解内容。

本环节为幼儿初步欣赏故事,简单了解故事内容。教师先以生动的语言完整地讲述故事,再结合提问: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谁?你听了有什么感受?在本环节中,幼儿可粗略地了解故事内容,并简单地表达自己对故事的听后感,同时我根据教学需要在本环节对教材本身进行简单修改,即故事结尾不点出蒲公英的家是中国,此环节大约占用8分钟。

3、结合课件,突出重点。

紧扣幼儿的初步感知,本环节重在结合课件帮助幼儿逐段理解故事内容,大致需要12分钟。由于提问是让幼儿理解故事并刺激其语言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本环节中,提问法也是运用得最多的一个环节。我将故事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蒲公英迷路。所设计的提问为:(1)蒲公英为什么会到很远的地方?(2)它遇到了谁?第二段为仙女与蒲公英的对话。结合提问:(1)谁来帮助蒲公英?(2)蒲公英是怎样介绍它的家?第三段落是蒲公英回家的经过,我所设计的提问是:(1)仙女带着蒲公英找到这些地方吗?(2)你们猜猜,蒲公英的家在哪儿?通过三段课件的欣赏提问,幼儿已能基本了解故事内容,本次活动的重点得以解决。

4、巧用图谱,突破难点。

承接环节三的猜测,“蒲公英的家在哪儿”引导幼儿说出中国,教师可及时

续上故事结尾,并结合图谱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了解中国的世界之最,引导幼儿运用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同时结合提问“为什么蒲公英与仙女道别时,在她的花瓣上有几滴泪珠,闪着银光”?“你们喜欢蒲公英的家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进一步挖掘作品的内涵,并迁移到自身,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借以突破活动的难点,本环节约占6分钟。

5、活动延伸,说唱歌谣。

有了对故事的基本认识,本环节继而借助图谱,运用3—5分钟的游戏活动

引导幼儿说唱蒲公英的唱的歌谣,借助幼儿对游戏的天性喜爱,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自然结束。

说课稿 篇9

教学重难点及教法说明

说课内容是全日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圆的面积"。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通过直观、演示,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圆的面积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柱体,圆锥体等知识的基矗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是:

1.通过学生操作、观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数学思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操作总结圆面积公式。难点是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关健是弄清圆与转化后的近似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本课教学,采用直观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等方法,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由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总结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课堂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分四个环节来设计教学。

第一个环节:复习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计算机的屏幕上显示出一个红颜色的圆,请同学看这圆一周的长度叫什么?这个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又叫什么?引出课题"圆的面积"。

第二个环节:新授

教学中,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而且可以勾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鉴于此,新授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公式的推导

1.准备题请同学们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再想想,三角形、梯形又都是转化成哪一种图形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本课就用这种转化的方法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推导圆面积公式

第一层次教授转化的方法。让学生看屏幕上的圆,老师把它平均分成8份,先把上面的4等份和下面的4等份分开,再交叉地拼在一起,看看,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的近似图形?为什么说是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呢?让学生继续观察,我们将其中左边的一个等份再平均分成2份,将一小份移到右边拼起来,现在拼成的图形近似什么图形?由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

第二层次运用转化方法让学生进行操作,再通过演示渗透极限思想。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6等份的圆,利用刚才的方法把它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观察一下,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与屏幕上8等份的比较一下,哪个更接近于长方形,为什么?如果我们把一个圆等分成32份,拼成的长方形会怎样呢?(屏幕上演示)这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刚才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如果再继续分下去,分的份数更多,拼成的图形你会发现什么?由此可得: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尽管形状发生了变化,但面积是不变的,也就是说,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

第三层次推导公式让学生再注意观察屏幕上显示的由圆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思考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相当圆的哪一部分?那么,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归纳得到圆的面积。(公式略)回顾学习过程:将圆平均分成8份,进行拼图,目的是教给学生由圆转化为近似长方形的方法,并初步感知圆的形状变了,但面积并没有变。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将圆平均分成16份拼图,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拼成的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此时,经过学生的空间想象,他们在大脑中已经形成了由圆转化成长方形的图像,这时在计算机上再显示将圆等分32份后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像,会使学生在视觉上得到证实,他们的思维结果是正确的:将圆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但面积始终是不变的。运用计算机显示由圆到近似长方形的图像的变换过程,揭示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的科学美,并充分体现构图美和动态美的特点,它能刺激学生,强化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欲望,有助于解除学生视听疲劳,提高学习效率。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的。

3.小结

让学生回忆一下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要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这样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阶段性练习

a.看标有半径的圆,求面积。

b.已知半径求面积。(练习时交待运算顺序。)

(二)学习例1要求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注意书写格式和运算顺序。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

对于巩固练习,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意在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正确地掌握公式,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第一层次的练习是以文字题的形式给出直径求圆的面积。第二层次的练习给出半径和直径求圆的周长和面积。第三层次的练习是在两个圆(一个标有圆心,一个没标圆心)中量出所需条件求圆的面积。然后,对全课进行总结,质疑问难。

第四个环节:布置作业。

(书中题)本节课可采用由计算机设计的三维动画,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直观的认识,富于启发地清晰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规律,再加上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老师的点拨解说、提问,使教学过程有机组合,充分显示了电化教学的优势,较之其它教学手段和方法更易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说课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中模块1《画一画美丽的宁夏川》,第1单元《认识电脑》第2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在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处在学生认识计算机设备和Windows桌面,并掌握启动计算机方法和熟悉关闭计算机步骤的基础上,在学生认识鼠标和鼠标指针并掌握其握法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会熟练地使用鼠标,为得心应手地使用计算机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具有对电脑充满好奇的心理,又具有怕操作不当造成计算机设备损坏的恐惧心理,且具有通过鼠标操作玩游戏的冲动。通过前面对计算机的认识,初步了解了计算机的组成设备和Windows桌面,并掌握了计算机的启动方法和熟悉了关闭计算机步骤,产生了通过鼠标来操作计算机的迫切心情,特别是通过认识鼠标和鼠标指针,并掌握其握法以后,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会熟练使用鼠标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结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掌握鼠标的移动、指向、单击、双击、拖动

2、让学生经历演示观察的过程,学会主动思考并探寻解决办法;经历相互讨论,汇报交流的过程,学会准确地描述日常操作;经历分析比较的过程,学会辨别并根据需要运用所学

3、学生通过体验情景环节,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根据教材对鼠标基本操作的编排顺序和知识结构体系,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鼠标的单击、双击、拖动。

根据学生怕操作不当损坏鼠标的恐惧心理,学生在鼠标操作过程中出现双击动作不连贯,拖动鼠标时两个手指同时按住鼠标移动的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鼠标的双击和拖动

四、教学策略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和本册教材的结构和体例,我确定具体教学以任务驱动为主,在任务的设置上一是采用常规教学任务,并结合教材中的试试看。

如:在教学鼠标的指向时,让学生试试看:将鼠标指针移动到任务栏左端的开始按钮上,停留一会儿,看看有什么反应;再把鼠标指针移动到任务栏右端的几个按钮上,停留一会儿,看看有什么反应?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体验到了计算机的奥妙。

二是创设围绕课题展开的情景游戏任务,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寓教于乐,在游戏的过程中习得技能。

如:我创设了鼠标像“小老鼠”,猫错把鼠标当“小老鼠”抓,引导学生抓捕真凶小老鼠还鼠标清白这一情景,并围绕这一情景任务制定了抓捕计划,每个计划分别设计了相对应的情景游戏,在完成情景任务的过程中练习鼠标操作。

五、教学用具

计算机教室、教学课件、教学用小游戏、学习评价量化表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制定计划

创设鼠标像只“小老鼠”,被猫误以为是“小老鼠”抓住,引导学生认识到鼠标是被冤枉的,要抓住可恶的小老鼠还鼠标清白这一情景,制定有趣的抓捕计划和相对应的情景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计划一:蹲守、围堵,实施抓捕小老鼠(失败,小老鼠逃脱)

游戏:猫蹲守围堵小老鼠,不让老鼠从洞口逃脱,让学生练习鼠标的移动

计划二:围住藏匿地点,加派人手,再次实施抓捕(抓捕成功)

游戏 :围住小老鼠,等老鼠从洞口出来就砸用锤子将老鼠砸晕,抓住小老鼠,让学生练习单击

计划三:严惩小老鼠,还鼠标清白(将小老鼠拖去喂猫)

游戏:通过拖动将小老鼠送入窗口给猫当午餐,让学生练习拖动。

(二)探究新知 苦练本领

借助情景计划,引导学生要想使抓捕行动更有效,必须苦练基本功进入常规教学任务当中。

1、鼠标的移动:握住鼠标在桌子上滑动

任务一:根据教师口令从上、下、左、右、左上角、右下角、右上角、左下角几个方向上移动鼠标,让学生动手操作并指名学生演示。

2、鼠标的指向:把鼠标指针移动到某个图标上,按钮上或需要的位置。

试试看:将鼠标指针移动到任务栏左端的开始按钮上,停留一会儿,看看有什么反应;再把鼠标指针移动到任务栏右端的几个按钮上,停留一会儿,看看有什么反应?将鼠标指针再指向我的电脑图标,看看有什么反应?

3、鼠标的单击:用手指快速地按一下鼠标按键后立即松开。

试试看:把鼠标指针移动到某个图标或按钮上,分别单击左键、右键,观察图标有什么变化?(学生讨论、汇报)

4、鼠标的双击:用手指快速地连按两下鼠标左键后立即松开。

试试看:将鼠标指针指向桌面上的“我的电脑”图标,双击它,看看电脑桌面会有什么变化?

任务二:让学生指向我的电脑窗口上的三个按钮了解它们各自的名称,并单击最大化和还原按钮观察窗口变化。

5、鼠标的拖动:将鼠标指针移到某个对象上,在按住左键不松开的情况下移动鼠标,当鼠标指针移到需要的位置时再松开左键,图标就会移动到这个位置。

试试看:把鼠标指针移到“我的电脑”窗口右下角边框处,看看指针有什么变化,指针形状改变后,按住左键拖动鼠标,看看窗口怎样变化?单击关闭按钮能不能关闭窗口?

(三)实施计划 展示技能

进行完常规教学任务以后,让学生进入情景任务运用所学实施抓捕计划,通过游戏对小老鼠实施抓捕,练习鼠标操作,使学生更熟练的使用鼠标。

计划一:蹲守、围堵,实施抓捕小老鼠(失败,小老鼠逃脱)

计划二:围住藏匿地点,加派人手,再次实施抓捕(抓捕成功)

计划三:严惩小老鼠,还鼠标清白(将小老鼠拖去喂猫)

(四)巩固练习 接受表彰

完成情景任务后,通过游戏“小奖状”中的奖状,对学生抓捕小老鼠有功进行表彰,让学生进行鼠标单击、双击、拖动综合练习。

七、评价总结

学习表现评价量化表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yuwenzhishi/shuokegao/2v34gd.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