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作文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参观科举博物馆作文600字(精选7篇)
手机版

参观科举博物馆作文600字(精选7篇)

来源:博文吧 阅读:2.32W 次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参观科举博物馆作文6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参观科举博物馆作文600字(精选7篇)

参观科举博物馆作文 篇1

暑假期间,我和妈妈去了科举博物馆。科举博物馆是地下建筑。一进博物馆大门,一个童生映入我的眼帘,那个童生全身上下穿的是麻布衣服,挑着扁担,正在走进考场。

那个时候的小朋友大多在8到15岁上学,入学后要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等。还要学习的重要内容有“四书五经”、“八股文”和“试帖诗”。这些没有绝对标准的答案,但是有严格的格式。以“八股文”为例,题目一般出自四书五经等原文。格式包括: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八个部分。行文要逻辑清晰、文笔流畅。还可以模仿孔子、孟子等“代圣人言”,就像现在写文章引用名人名言一样。

明清时期科举程序十分复杂,要先通过县试(知县主持)、府试(知府主持)、院试(省学政主持),才能成为一名秀才。电视剧《武林外传》里张口就是“子曾经曰过”的吕秀才,就是通过了这三道关卡。取得秀才称号的考生,可以去省贡院参加乡试,通过者为“举人”。明清时,乡试分三场,每场三天。大部分考生是无法考中举人的,14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的林则徐,可谓是一代神童。成为举人之后,就可以迎接来年春天的终极考验——赴京参加会试。清朝会试由翰林院或者内阁大学士主持,而殿试则以确定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归属。

我还看到了几个状元故事,其中“鸭蛋状元”给我印象深刻:明朝万历三十五年末科状元黄士俊,家境贫寒。34岁时想进京赶考,找岳父借路费,岳父见他衣着破旧,连客厅也没让他进,只给他了两个鸭蛋。后来岳父家的仆人见他可怜,给了他一点钱。没想到他后来高中状元,他以“鸭蛋”为题写了一篇文章给他岳父,其中名言警句广为流传。

我十分喜欢这次参观,收益多多,以后我要继续好好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观科举博物馆作文 篇2

8月21号,我和妈妈去了夫子庙的科举博物馆。

科举博物馆分南馆和北馆,我们先去南馆参观,进了南馆,走到了长廊里,我们看见了状元牌上刻着密密麻麻的状元名单,如我们熟悉的诗人杜牧、白居易、王安石、文天祥等状元。走进长廊我们看到了“一路连科”糕模、“状元跨马”糕模、“状元及第”铜镜、“五子连科”银饰、“连升三级”银饰等等。参观完南馆我们又到了北馆,在北馆我看了一个视频,那个视频是讲怎样审音,审音是通过口音来检查有没有人中国的科举考试检查很严,考前要仔细搜身,带去吃的食物要切成薄片,以免里面有夹带,毛笔不能太粗,砚台不准太厚、带进去的篮子要用竹子编成,必须编的是一个方格一个方格不能太密,防止夹带……仔细搜查完后,考生们就提着考篮进入贡院,篮内放着各种用品和食品。这时贡院的大门就关上了,考生对号入座。考期结束前不能离开,就是失火也不能离开。我们参观完室内来到了室外,只看见有一排排小屋子妈妈告诉我这就是号舍是考生考试的地方,南京的江南贡院有2万多间号舍,这个号舍长5尺,宽4尺,高8尺,它是完全敞开的。

参观完科举博物馆让我对中国的科举制度有所了解,知道了南京的江南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场,清代中国的状元有一半以上是从这个考场里走出来的。

参观科举博物馆作文 篇3

2月30号,一大早,我和同学们来到夫子庙的科举博物馆,参加小营小学雏鹰假日小分队。

我们来到了科举博物馆门前,领队的阿姨就带着我们进入了科举博物馆。一进博物馆就看见三座高大的牌匾,上面分别写着:“解元”“会元”“状元”。这时一位阿姨走了过来,她就是我们的讲解员。讲解员阿姨带领着我们边往下走边讲解,先给我们讲以前的考试分为四种分别是:“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其中“殿试”是最高的,是由皇上亲自监考完成。

慢慢的我们来到了负一层,这一层摆放的.全是有名的文物和对一些皇帝的详细介绍。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知道了以前的考试叫的科举,考试的地方是號舍。接着我们来到了负二层,一进到负二层就看到一个,写着大大的“水”字的號舍,走进去里面是分为一个一个的小隔间,每个小隔间也就两平方左右。这时讲解员说:“你们可以进去体会一下,一会还有一个小活动,那就在里面写春联”。我们听到后,就各自迫不及待的找着自己喜爱的小隔间,钻了进去。讲解员阿姨也拿出了对联给我们每人发了起来。我和同学们都拿起了毛笔,认认真真地一个一个字的描写了起来,不一会我们就写好了。

通过这次雏鹰假日小队的活动,那我们知道了古代的考试等级和制度,还让我们体会了中国春节写春联的乐趣!

参观科举博物馆作文 篇4

今天我跟爷爷一起去参观科举博物馆。

一进科举博物馆就看见一个巨大的“墨池”,里面的水乌黑乌黑的。听说以前的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用过毛笔后会来这里洗毛笔,时间久了,这个水池就变成了黑色。

继续往下走是一个长长的走廊,导游介绍这个走廊可以通往4楼,正好形成一个“回”字形。到了4楼,我看到了许多古代的学习用具。有笔架、纸张、墨水等,令我最感兴趣的是砚台,因为用它可以磨出墨水来,真的很神奇。

接着导游和老师带领我们走到一个明亮的屋子里,那里有很多书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有一股古色古香的味道。老师从包里拿出了手工制作的材料并发给了我们。我拆开袋子,里面有:针、线、书皮和宣纸。老师教用针线把书皮和纸张缝在一起,一本古代的书就制作好啦。

最后是寻宝环节,老师发给我们几张图,上面写着要求我们找到图中的物品并说出它的由来。老师发令说开始,我们就开始寻宝了,我东找找西看看,终于发现了图中的古城图和笔架子,顺利完成了寻宝任务。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看到了魁星爷,听说他的笔点到谁,谁就可以一路登科。我希望能被魁星爷的笔点到,以后我就再也不怕考试啦!

参观科举博物馆作文 篇5

江南贡院,又叫做中国科举博物馆。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去夜游了一回,跟上我的脚步一起来探索中国科举的历史吧!

我们先来到了南院,一进门我就看到了三块匾额,上面分别写了状元、榜眼、探花,匾额下面还有三把椅子。我马上走到“状元”座椅上体验了一回,要是真的能梦想成真就好了。走进展厅,我看到了文试和武试的介绍,这才知道原来还有武状元啊。展柜里陈列着文试考生们所用的油灯、碟子等物品,外面还摆放着三柄仿制的兵器。

走出南院,我们来到了北院,北院是建造在地下的展览馆,我还是第一次来到这么奇特的展馆。这个展馆共有四层,它的建筑太有特点了,是由许多卷轴堆成的一个长方体为主体,一条条路盘旋而下的。

我们先来到负四层,这里共有两个展厅,分别是“为国求贤”和“鱼龙变化”。“为国求贤”讲述了隋朝时期,为了广招人才,隋炀帝开创了科举制度,一直到清朝末期才被废除。科举制度历经整整六个朝代,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鱼龙变化”则讲了有科举以后,人们努力读书,竞争十分激烈。我觉得最有趣的就是考生们进考场前的检查部分,搜查者会打开考生的木箱,搜查各种用品是否符合标准。搜查考生时,不但要脱上衣、鞋子,连头上的帽子和头发都要检查呢!

来到负三层,这里的展区是“金榜题名”和“金陵佳话”。“金榜题名”顾名思义,就是讲放榜的事了。在展厅里,我看到了两份长长的金榜。在金榜上我发现,它分了一甲、二甲、三甲。我和妈妈找了一下,上面有不少的浙江人呢!“金陵佳话”则主要介绍乡试、会试和殿试的细节。

沿着游览路线,我们来到了最上面一层,这里有一个个的小房间,那就是考生们的考场了。最外面有三道门,分别是“状元”“会元”“解元”,合在一起就是“连中三元”。

江南贡院是我们江南地区最大的考场,那里还有许多的故事等着你去寻找哦!

参观科举博物馆作文 篇6

中国科举博物馆位于南京夫子庙,又名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明清二代全国一半以上的官员均出于此,被称为“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这里也是我慕名已久的景点,终于在国庆期间如愿以偿,不但看了建筑布局,还获得丰富的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它的建筑外观非常奇特,看上去像是四四方方的“大砚台”。我们先要沿着狭长的坡道环绕而下,从最底层开始,逐层向上参观。我仿佛置身于从隋朝到清朝长达1300年的科举制度中,各种文物分门罗列,考卷匾额历历在目,不禁令人感叹千年浩瀚入海浮沉。首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很大的池塘,里面满是黑水,写着“墨池”。再走几步,用瓦片构建的高大墙面上有一小块长方形石板镶嵌,每隔一段距离,上面依次刻有“孝悌有闻”、“学业优敏”、“操廉清洁”等词语。

继续往地下走,一共有四层。每一层都介绍了很多关于科举制度的知识。在这里我知道了许多曾经不知道的。除了我们知道的状元、榜眼、探花、举人、进士等,原来初次获得功名的称相公,他们是普通百姓与地方官府间的代言人,受百姓尊重,称“相公”。从五代到清朝,无数才子来此处,写出优美的文章。还有名人都是通过科举考核:白居易、王安石、李白、唐伯虎等。但由于封建社会的灭亡,清朝后科举制度废除,但科举制度有利于强化思想,稳固统治秩序,更有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团结,自19世纪法英美等西方国家更是借鉴科举建立文官考试制度,简直可以称科举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最后我还体验了清朝科考号舍。这里有2万多间,可接纳2万多名考生同时考试,每一间号舍前后不足1·5平方米,他们要足足考上九天,吃喝拉撒睡都在号舍。我仅坐了五分钟就忍受不了,可想而知以前的读书人需要多少毅力才熬过去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也许是读书人一生的殷切希望吧。

可是,科举制度被废除后,中国教育体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没有公平的规则来选拔人才,大多依靠国外的培养。也许科举有它的局限性,可是考试始终是最公正的一条路。今后我也会通过这种公平的考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感谢中国科举博物馆让我获益良多,真是不虚此行!

参观科举博物馆作文 篇7

请问古代文举考试的最高级别是什么?对,是进士。请问在哪里考试呢?对,是在皇帝的宫殿。那么考中第一名的叫什么呢?对,那就是状元了。这个暑假,怀着崇敬而又无比激动的心情我来到了南京贡院——中国科举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真是与众不同,上面是水,下面是博物馆,难道暗喻科举的“水深火热”?一进大门,只见前面有一片很大的池塘在建筑群的前面,上面赫然写着“墨池”。再走几步,发现用瓦片构建的高大墙面上有一小块长方形石板镶在里面,每隔一段距离,上面依次刻着“孝悌有闻”、“学业优敏”、“操廉清洁”等词语。

继续往下走,一共有四层。进入地下一层首先看到的是用超大电子屏幕介绍的书生从考试到中状的影片介绍。滚动屏不停播放着科举考试的场景和取得状元称号后,一群人敲锣打鼓送状元回家的热闹场景。在古代科举考试是戒备森严、非常残酷的,考生在仅有2平米的好舍里要考上整整九天九夜,经历三场艰辛的考试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元后才能到达梦想的彼岸。听到这里我头皮发麻,硬着头皮继续往里走,我了解到更多关于科举考试的知识,原来初次获得功名的人称“相公”,原来,“相公”是这个意思啊!

从古代到清朝,无数才子竞相来到江南贡院,用各种文笔描绘优美篇章,历史上许多名人也是通过科举考试浮出水面的,如王守仁、白居易、王安石、李白、唐寅等。走进科举名人馆里,栩栩如生的蜡像仿佛让历史一幕幕再现:有手执毛笔胸有成竹、苍劲有力书写案卷的;有眉头紧锁、端详试卷不得所以的;有仰望苍天一脸茫然,似乎祈求老天能赐予灵感的。为了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自古以来,读书人前赴后继地参加科举考试。当然也有很多人穷尽一生苦读书,啥也没得到的。听到这我不禁暗自窃喜,幸亏自己没生在古代,要不然这四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得考到啥时候才算出头啊!

不过,残酷的科举考试也不都是一无是处,从另一个层面讲,它有利于强化思想,稳固统治秩序,更有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团结,自19世纪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更是借鉴科举建立文官考试制度,由此科举也被戏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直到现在选拔人才的最佳途径依旧是考试。

离开科举博物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相比较古代的读书人,如今的我们课业轻松多了,也幸福太多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xiaoxuezuowen/wunianji/ommneyw.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