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文学名著 > 文学体裁 > 诗词 > 李煜《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
手机版

李煜《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

来源:博文吧 阅读:3.18W 次

《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是一首悲秋思人的词。风格属中期作品。下面是诗文具体介绍!

《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辘轳金井梧桐晚,

几树惊秋。

昼雨新愁,

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

回首边头。

欲寄鳞游,

九曲寒波不溯流。

译文

深秋时节,梧桐树下,辘轳金井旁,落叶满地。树木入秋而变,人见秋色而愁。手扶百尺垂帘,眼望窗外细雨,旧愁之上又添新愁。

闺中的思妇独守着琼窗,想到韶华渐逝,心愿难成,怎不双眉紧皱,愁在心头。回首边地,征人久无音讯。想要寄书信,可是黄河寒波滔滔,溯流难上,思妇只能在孤独寂寞中苦苦守望。

作品赏析

注释

1.辘轳:从井中汲水的器具.金井梧桐:古代常用此来表示晚秋.

2.惊秋:别作"经秋".惊秋有两解:一说梧桐树吃惊秋天的到来.一说秋风惊动了梧桐.可并存理解.

3.新愁:别作"和愁","如愁".和:伴随.

4.虾须:因帘子的流苏细长,如同虾须,故用虾须借代珠帘.

5.琼窗:装饰华丽的窗子.春断:春尽.别作"梦断".双蛾:别作"双娥".蛾,蛾眉.指妇女细长的眉.

6.边头:极远的地方.

7.鳞游:游鱼.古人有把信放在鱼状的匣子里传递的习惯.故多用"双鱼","双鲤","鱼信"之类的词指代书信.

8.九曲:别作"九月".因黄河河道多迂回曲折,故用九曲指代黄河。九在这里是约数。溯:通"泝".逆流而上。

赏析

这是一首悲秋思人的`词。风格属中期作品。

上片状景,写悲秋感怀。梧桐叶落金井上,已是晚秋景色。秋风惊落了梧桐叶,细雨偏更惹秋思。细长的珠帘卷起来挂在玉钩上。这里用白描的手法,将辘轳,金井,梧桐,昼雨,虾须,玉钩这几样事物,用愁贯穿,使本来无关联的事物有了内在的联系.使整首词,弥漫着一种清冷深秋的愁绪.一个惊字,不仅是秋风惊落了梧桐,更惊动了女主人公的内心.旧恨未平,又添新愁.

下片抒情,写相思难寄.晚秋的景色,不仅断送了春光,也令女主人公,想起了离别的人.春在这里不仅指春天,也指男女间的爱情.想到离别的爱人,她不禁皱起了眉头.她望向远方,却看不到离人的身影.想将相思寄到远方,可是黄河九曲,如此寒冷,连鱼也无法逆流而上,也就无法将书信传递到思念的人手中.

这首词表面看来,是一首闺阁悲秋之作.但是联系时代背景,当时郑王北去未归,也可以理解为后主思念弟弟的感情流露.结句不说人在远方无法传递书信,却怪黄河九曲寒冷,游鱼无法逆流而上将书信传递.化用典故,将书信活化为游鱼.但即使是书信化为游鱼,仍无法寄去相思.抑郁感怀之情,就更令人难耐了.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wenxueticai/shici/rvvpx4.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