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文学名著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净慈禅寺的诸暨牵缠散文
手机版

净慈禅寺的诸暨牵缠散文

来源:博文吧 阅读:1.72W 次

日日送出南屏钟声的净慈禅寺,和诸暨有些渊源,确切地说是和诸暨赵家镇有些渊源,这渊源当然是一些历史和神话的牵缠。

净慈禅寺的诸暨牵缠散文

赵家镇是由檀溪、东溪、梅岭三个乡合并而成的。其中的东溪乡是典型的山区,改革开放前这里通讯落后,交通闭塞,丛山峻岭,羊肠小道,山民们过的基本上是原始和半原始的生活。上溯历史,在清、明、元、宋时代,那景况当然更荒凉了。

在这片峰峦重叠的山区里,星罗棋布地散落着几十个山村。有一个现在叫宣家山的村子,由原来的西坑、黄坑、杜家坑三个村子组成;三个村子出山汇合处叫三坑口,三坑口有一个大水潭,承接上面山涧中的来水,然后涛声不歇地西流山外。这条水一路呼朋引类,不断扩大,流到赵家镇时,已经水流颇大,呼名为黄檀溪了。

三坑口的大水潭上,上世纪七十年代修了一个水电站,时断时续地发些电,供山民使用。那大水潭名叫“黄四娘潭”。为什么叫黄四娘湘潭呢?有人说此潭的所有权一度是一家户主叫黄四娘家的,所以如此命名;有人说有一位美丽的少女,名叫黄四娘,因抗婚,在此潭投水而死,人们哀怜她,故此命名。等等,具体到底是什么,确实是湮沦而无从查考。

这黄四娘潭名气很大,因为杭州净慈禅寺扩建大殿时,所需的木料都是通过此潭运去的。一条山溪,虽然清澈,但是如何能运送修建佛殿的巨木呢?这又得提起另一位名人——济公。

提起济公,大家都熟悉。严肃的居士恭敬地称他为“济公活佛”,随常的百姓则亲热地称他为“济颠和尚”。他原来在杭州灵隐寺修行,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换门到净寺。

他虽是佛门子弟,却并不道貌岸然,不像某些高僧那样大红袈裟,洁白锡杖,衣冠楚楚,戒律严谨,神气十足;而是“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一把破芭蕉扇整年在空中胡乱挥动。

他还随意饮食,不禁腥荤,喝酒吃肉,什么都不在乎。他尤其喜欢吃狗肉,你有什么困难托他解决,他当然会很热心地帮你,但如果你送上一只熟狗腿,二斤红高粱,三瓶花雕酒,则他会更加热心地帮你。

这倒很像现在一些好干部。

现在有些好干部,不像某些贪心的官员那样贪财而不办事。他们态度和气,工作认真,能很热心地为老百姓办事。但是在办事情前,你如果能送上一些礼物,比方说也送上一只熟狗腿,二斤红高粱,三瓶花雕酒,则他们态度会更和气,办事会更热心,效率也更高。

过去的和尚是不可能常年地坐在寺庙里诵经念佛的,他们经常要各处走走。就像现在的中央干部一样,不能经常待在京城里,必须经常天南海北,各处奔波。

现在中央干部的奔波是在搞调查研究,了解民情,以便制订正确的方针政策;而和尚的奔走虽说是在宣扬佛法,广结善缘,其实却是另有隐情。

和尚的奔走用现在的话来讲是在搞一些公关活动。和尚虽然自我标榜“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虽然“一心向佛,四大皆空,”;但不幸的是和尚也要吃饭,也要生活,而生活就要化钱。过去对于佛教政府是不拨款的,和尚的所有用途是要靠广大善男信女布施的。如果善男信女太少,庙堂就显得冷落,布施的钱财就不多,和尚就有饿肚皮的`危险。因此和尚们就要经常地四处奔走,扩大信徒的队伍,使寺庙的香火常年旺盛,使香火钱源源不断。。

当然这个目的口头上是不讲的,口头上讲的是广结善缘,宣传因果,宏扬佛法,救苦救难。就像现在当官的,不管是好官还是贪心的官员,口头上都一律讲自已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济公虽然被誉称为“活佛”,但也一样免不了这个俗套,也一样要芒鞋破钵,踏遍青山;也一样要四处奔走,八方化缘。

因此济公来到了诸暨,来到了赵家,来到了东溪。

南宋时候的东溪,可以想像,一派远古洪荒的景象。荒草遍野,古木参天,山道弯弯,野兽出没。但山民们是好客和善良的,他们热情地接待济公,施以酒饭狗肉;济公也是善良的,他也认真地给山民看病施药,救厄解困。当山民们知道济公是化缘建造佛殿的木材时,立即慷慨相助。他们把木材伐下来,去掉枝叶,尊嘱堆在三坑口黄四娘潭旁。

山路如此崎岖,这许多巨木如何运往杭州呢?济公笑嘻嘻地挥动破芭蕉扇说道:“不妨事,不妨事,老僧自有法术,小菜一碟!”

他吩咐山民们把木材投下黄四娘潭,并通知杭州净寺的和尚们从一口大井中把木材捞起。

南宋时没有电话,也没有无线电,更没有微电子传输设备,济公是怎么通知杭州的和尚们的呢?我们不要忘记,济公号称活佛,夫活佛者就是神仙也,神仙自然有神仙的本事。

总之山民们一根一根地把木材投入黄四娘潭,杭州净寺的和尚们一根一根地把木材从井中捞出,当最后一根木材在井底出现时,接收的和尚叫了声“好了”,济公立即停止作法,那根木材也立即停在井底,再也无法捞起。所以后来净寺一所佛殿缺一根梁,这根梁是用刨花粘合代替的。

那么济公为什么不再作一次法,把那根木材也捞起呢?后来许多人确实想弄清这个问题,但可惜的是此后济公云游四海,不见踪影,再也无从当面讯问,此问题遂成千古疑案。

所以至今,净寺内还有一景,叫“古井运木”。一口井中用灯光下照,可以看见一根似浮似沉的木材,这根木材就是当年黄四娘潭运去的那根最后的木材,历千年而不朽。

诸暨赵家镇的干部们为了发展经济,费了许多脑筋,他们植果树,设山庄,举办香榧节,举办樱桃节,为的是吸引客人,抓来钱财。我想在三坑口的黄四娘潭旁立一尊济公像,编一些古木远运的故事,再卖一些小纪念品,也许可以为香榧节和樱桃节增添某些色彩。

而济公,这位衣履破碎、两袖清风,满身邋遢、满口诙谐、如人如神、亦佛亦侠的笑嘻嘻的酒肉和尚,似乎很可能会给东溪老百姓带来财运。

2018年9月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wenxueticai/sanwen/7wyd3q.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