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作文 > 体裁作文 > 读书笔记 >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范文500字(通用13篇)
手机版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范文500字(通用13篇)

来源:博文吧 阅读:2.97W 次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范文500字(通用1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范文500字(通用13篇)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1

有人说这是一部需要相信灵魂的人才有必要阅读的书籍。看完这本书,心灵有种被洗涤过的虚空但却深沉感觉。很多次,我试着,放下,但最终,人性、救赎、忠诚、爱迫使我在很久以后仍然为它伤心,为它疯狂。

其实,至今仍有一种情愫在心里藏了很久,却蓦然发现任何文字都显得苍白。我试着去感知这种情愫的存在,但是民族、宗教、正义、歉疚却纠结在一起,让情节复杂,却直击我的灵魂深处。从我捧起它的那一天起,这种复杂却又温暖的集结就在我的心里扎下根——这时,我猛然发现,原来,我们都是,或者曾经是像哈桑,像阿米尔般的追风筝的人。

我们从来看不见,也不去看风筝的影子,只是知道,它——心中的风筝,会准确无误的落在我们意味它设计好的角落。张开怀抱,风筝,就会从空中划过,来到这里。圆满我们的喜悦,实现我们的悸动,甚而,烙进我们的灵魂。

为你,千千万万遍。为你,我可以做任何事。你,是我一生最好的朋友。因为,我们曾经那样爱过。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

阿米尔的前半生都在逃跑,逃避他对哈桑的情谊,逃避他所犯的错,逃避他的责任,于是他就一直被困在当年那条污秽的小巷无法动弹。人们一直奇怪哈桑为何那么善于追风筝,还纷纷猜测他追着风筝的影子。其实,像他如此坦荡纯真的人,风筝会跟着他的脚步飞翔。那只风筝就像传说中的独角兽,只有最纯洁的人才能拥有它。

而我们,只有一直追,追天上的风筝,追逐我们心灵的风筝。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2

为你,千千万万遍~在你的生命里,可有这样一个“你”?如果有,那么,你真的太幸福了。因为你的拥有着这世界最美好的感情:就像哈桑对阿米尔,就像阿米尔对索拉博。

哈桑被阿塞夫侮辱的时候,阿米尔没有挺身而出(其实他不挺身而出也没有错),他为此深深自责了许多年~没有为自己的朋友挺身而出(他心底里是认同哈桑这个朋友的)。拉辛对阿米尔的评价是正确的,如果一个人不善良和不拥有美好的品德,他是不会对自己要求很高,为自己没有为哈桑挺身而出感到深深地自责愧疚。

阿米尔在父亲去世时候的感受~能让人想到自己。拥有的时候平平淡淡,想到要失去的时候惶恐害怕,失去之后空落的无法填补。

一个民族一种文化。饮食文化:中东国家的人民吃馕饼和蔬菜汤还有烤肉。他们的信仰是伊斯兰,他们对自己的信仰很忠诚,每天都会做祷告,《可兰经》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忠诚于自己的信仰,其实就是忠诚于自己。信仰,有时候真的可以带给人的心灵一种归属和安全感~比如,阿米尔他爸爸得癌症时,索拉博在自杀被抢救时。

战争中失去家园的人民,贫困,饥饿,恤孤院中的孩子,弹坑和孔洞。这个世界上到处都在绽放着我们不知道的故事,各种故事。

这是一部很棒的小说,读的时候我总想起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总之,非常值得一读,多读,祝愿生活中也有一个可以: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人。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3

情节。其实看到前面,觉得这本小说并不多大吸引人的地方。但是书过半篇,就十分吸引人。前半篇花了一个星期,后半篇只花了一个下午。好的小说往往都有这样的特点,后程发力,类似的感觉还有以前看过的童年和呼啸山庄。

人性。阿米尔,和他的爸爸性格或者说人性都发生了变化,至少描述发生了变化。阿米尔前期消极,后期形象高大了起来,也变得正常了。喀布尔之旅完成了自我救赎。他的爸爸前期强势,但是到了美国,就变得跟正常人一般。

文化。因为对阿富汗的文化历史几乎不了解,通过这篇小说让我初步了解了这个国家的文化历史。虽然我更喜欢通过历史来了解而非小说,因为小说的虚构成分有时会带来误导。但是不得不承认,有时小说电影是了解文化历史的更好的方式。

战争。战争仍然创伤着这个国家,文字里尤其是后半程,处处透露着动乱的无情。回想起中国的近代史,也只能默默希望能够走出来,首先是人民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民族与人一样,都有低谷与沉沦的`时候。这其中很痛苦,虽然很漫长也不是不能走出来。犹太民族挣扎了两千年,近代中华民族也徘徊了一百多年。所以索拉博和阿富汗也是有机会的。

这本小说同时在线阅读的人很多,说明它很受欢迎。现在看来,这是有原因的,并非浪得虚名。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4

初读此书,是因为好书推荐榜中有它的存在,再读此书,是因为脑海中一直有它的存在:“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全书围绕风筝和阿富汗的两个少年,哈桑和阿米尔。因为种族、宗教、社会背景以及等级制度的存在,整本书读起来有一种悲伤压抑的气氛,也正如书评所说,作者以写实的笔法,诉说着温情与残酷,美丽与苦难。

书中阿米尔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通过阿米尔的心路成长历程,让我们体会到人性的拯救。书中的哈桑是一个悲剧角色,他正直、善良、对阿米尔真诚用心,一直在为阿米尔付出、牺牲。

“为你,千千万万遍”是哈桑对阿米尔友情的宣言,可是这样好的哈桑,却是等级制度、种族的牺牲品,他一生的悲剧也是由此造成,让人看完不免唏嘘。但往事不可更改,伤害也只能尽力去弥补,去救赎。还好,阿米尔完成了自身的救赎。

风筝也是本书的灵魂,它代表着人们心中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可以是正直、善良、勇敢、也可以是自由、尊严、荣誉、还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然跨越了种族、宗教和等级制度的差距,我们拥有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可以更好地去追逐我们心目中的风筝,就像作者卡勒德.胡塞尼所述:“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的追”。

为你,千千万万遍。不管怎样,勇敢去追吧!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5

我记得读高中的时候,就听说这是本名著,但我不知道它有多大的魔力吸引着我,只是觉的书名很诗意,没看书之前,脑海里浮现是有阳光,春风,湛蓝的天空飘着几只风筝…当我花了十个小时的时间看完这本书后,内心是不平、复杂的心情想要陈述我看到的东西!

故事发生在阿富汗,主人公阿米尔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父亲经商,他母亲难产去世了,所以阿米尔是单亲家庭长大,为后续故事情节做了伏笔,仆人的儿子叫哈桑,和阿米尔一起长大,只要少爷吩咐哈桑做什么,哈桑都会义不容辞,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多么热血沸腾的话!其实仆人哈桑是阿米尔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在阿富汗,种族歧视特别严重,而仆人哈桑就是少数族,父亲不敢公开这个丑陋的秘密秘?

他想完成自己的罪过一点点救赎,他建孤儿所,做公益事业…对哈桑默默的关心,相反对阿米尔的冷淡,至少在十二岁的阿米尔眼里没有父爱,多希望自己能得到同哈桑一样的疼爱、这个时候的阿米尔,是自私,胆怯懦弱…...阿富汗战争爆发,曾经的拥有变成废墟,到处是弹壳的痕迹、令人窒息的烟尘笼罩在这片上空,阿米尔内心也是复杂的,每次想到曾经所犯下的罪过令他入睡难眠,开始了他的救赎之旅……他找到了自己心动的女孩,索拉雅知书达理,善良又温柔…风筝意味着亲情友情爱情…掺杂着太多的故事需要倾听…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6

每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阿尔法追着父亲,哈桑追着阿尔法,而一切未必能得偿所愿。这是我近期赚得我最多眼泪的书了,伤心往往是有触动的点。

阿尔法为了独占父亲的爱,而做的一些事,占有欲谁没有呢,主要看如何对待它。在那个夜晚,我期待着他能挺身而出,可我心里知道不会,就像哈桑离开的那个,我希望他能认错挽留,但我接受他没有做。

因为我也曾为我的占有欲挣扎过,或许也做过错事,所幸我能留住底线,一切都不算太糟糕。阿尔法是自私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至少我是,所以我接受他身上的缺点,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会爱会痛会挣扎会赎罪。后面看到他被阿赛尔打,哈哈大笑起来,为索拉博追风筝,总算没自私到底吧。

另一个人哈桑,在书上最见不得这种拥有种种美好品质,却缺少好结局的了。旁观者看他或许是不幸的,可他有父亲的疼爱,有追逐的少爷阿尔法,后来遇见妻子,生了个孩子。他以赤子之心活着,接受生活的安排,结局有些惨淡罢了,可是他问心无愧呀。这是我在书上最心疼的一个人了,也是我在生活中最心疼但又敬佩的一类人,人生若只如初见,他们就是这样的呀。抱着自己的一颗热腾腾的心,生活至最后。

追风筝的人,谁没有心中的风筝呢,谁又能追到自己的风筝呢。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7

年少时的阿米尔和哈桑情同手足,哈桑对阿米尔少爷忠诚,信任,在他需要帮助的任何时刻挺身而出,“为你,千千万万遍”,然而在一次风筝比赛之后,哈桑为了帮阿米尔追风筝,为了追回那无尚的荣耀,在众人面前炫耀的资本,哈桑遇到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情,阿米尔亲眼看着,却因为他的懦弱而背叛了他。

之后的阿米尔为他当时的懦弱和自保而自责,愧疚,多次欺凌哈桑想要哈桑反手从而让他内心好过,可哈桑依旧对他唯命是从,于是他编造谎言赶走了哈桑。

没过多久,他也随父亲逃难美国。可他依旧忘不了年少时对哈桑的背叛,依旧生活在那背叛的阴影下。时隔二十多年,他又回到了那个有美好也有痛苦的故乡,却从拉辛汗口中得知一切事情的真相,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就在得到真相之前,哈桑已经惨死在这片土地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哈桑的儿子,自己的亲侄子――索拉博带离这里。

这个可怜的孩子,经历了一切事变之后,对这个世界失望,选择了自杀来了断痛苦的生活,被阿米尔救下后不再说话,阿米尔在一次次的亲近被冷漠之后,依旧对他报有希望,“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次是阿米尔对哈桑的儿子。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想到了两年前的一次培训中,老师说过,岁月回流,不管当下你做的好事,坏事,让人或喜或悲,多年以后,岁月都会通通回还给你,即使你乐意或者不乐意。这些话在这本书中得到了验证,为自己年少时的背叛救赎!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8

路两边的树,越来越模糊。往前行驶的车里,我泪流满面。而这泪水,竟然只是因为亲爱的哈桑。那个永远站在主人身前,为他遮风挡雨的忠诚的仆人哈桑,那个明知阿米尔撒谎连累自己被诬陷被责难也不揭穿的最纯真的哈桑,那个从不记仇只知道付出只留下美好的勇敢的哈桑,那个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真实身份的可怜的哈桑。那个大声的快乐的喊着“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十二岁少年哈桑。

因为世间最好的哈桑,我要去阿富汗,去你生活过的地方看看。因为世间最好的哈桑,我要去喀布尔放风筝,我发誓一定帮你把最后一个风筝捡到手。

因为世间最好的哈桑,我要站在巴米扬大佛前,触摸她的千疮百孔,听她泣说那段和你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历史。因为世间最好的哈桑,我要见到胡塞尼先生,替你给索拉博送去最珍贵的礼物。因为世间最好的你,我要拉辛汗,阿里,大老爷,还有你爱的那个哈扎拉姑娘都好好的活着。

友谊,爱,主仆,等级,救赎,自由,战争。父母给孩子的爱,要平等,信任,从容和温暖,阿米尔才不会嫉妒,怯懦,当然也就不会有这一系列的情节。可是哈桑为何成长的如此之好,经历世事风浪仍然清澈善良。“风筝”或许代表着忠诚,生活,爱,梦,友谊,亲情,一切值得追的…我们都是各自生命中“追风筝的那个人”吧!谢谢胡塞尼先生,创造了如此生动的文学世界,塑造了世间最好的哈桑。还有译者李继宏先生尽量还原小说的本来面貌。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9

其实在认真看这本书,之前就尝试着看了好几次,但是最后都不了了之。最近因为参加京东共读活动,主办方又推了这本书,所以才拾起书本。在看书之前,朋友已经给我剧透了。

在我看来阿米尔很自私,童年一直渴望父爱,却无法得到,心又非常敏感,经常在父亲的对哈桑的细节上嫉妒他,找机会贬低他,最后因为害怕而背叛他。长大后活在内疚当中,最后在与阿塞夫的打斗中才放下之前的内疚。

哈桑是我最同情与喜欢的人物,他纯洁,对任何人都没有坏心眼儿,对主人忠诚,对朋友真诚。把阿米尔当成真正的朋友,喜欢把一切错误都归咎于自己,在自己受伤之后还能原谅背叛自己的人,重情重义。在书中他是弱者,自己他的后代也是弱者。但是他儿子比哈桑勇敢,敢说出内心的想法。

这本书从第八章开始我就开始悲伤,心里就感到难受,我为哈桑被阿塞夫欺负而悲伤,为阿米尔的沉默与胆小感到愤怒。但看到后面,感情基调就淡化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就像故事情节中,哈桑儿子再也不想去孤儿院一样,即使在外人看来,孤儿院很安全,阿米尔会经常去看他,只要开出证明,他就可以跟阿米尔回美国,就可以结束一切噩梦一样,在我们看来这是很简单的事,但是索拉博就是不愿意,因为孤儿院给他带来了心里伤害,他惧怕,所以宁愿死也不愿意再进去。

每个人所做的一切,自有他的原因。他有他的过去,我们也有自己的过去。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10

人的一生总有那么一件或几件我们永远无法说出口的秘密,那隐藏着我们最无耻的愧疚,最卑鄙的懦弱,或者最悔恨的伤害。

总有那么一支风筝,一个人放着,另一个去追,而这两个人的命运是想也摆脱不了地紧紧相连。

该书讲述的是在阿富汗,那片饱受战争摧残的土地上两个小伙伴的故事,确切的说是两个兄弟间的故事。对于阿富汗,或许太多的中国人都是很陌生的,而作为美国人来说,给那片国土上的一些人带来了一段难以遗忘的惨痛记忆。

看了这本书,对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喜欢这本书的风格。它所包含的东西很多:责任、诚实、爱情、友情、宽恕和赎罪,每个人都有可能犯下错误,但关键是承担错误的勇气,在很多时候,因为脑袋里一时错误的念头,导致错误的行为,伤害到其他人,碍于面子,碍于需要承担的责任,我们有时候选择逃避,逃避我们的错误,逃避我们对其他人的伤害。

生命就是那一片天空,或鲜艳,或湛蓝,望着远方的风筝,我们追寻,我们仰望,在追风筝的路途中,我们诠释一整个世界,在途中,有沟壑、有山坡、有彷徨、有疲乏。

风筝,这本书的主线,是亲情,是爱情,是友情,是正直,是善良,是诚实,是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追到,才能是健全的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都要勇敢的去追逐!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11

这个漫长而又短暂的暑假,我看了好多本书,但我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看,最有意义的还是那本《追风筝的人》。一看题目《追风筝的人》大家肯定在怀疑,追风筝?追风筝有什么好写的呢,但当我仔细深入去看的时候,才发现,竟然这么真实,这么感人至深!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他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的仆人哈桑情同手足,但是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场悲惨的事情,让阿米尔感到自责和痛苦,他逼走了哈桑。但不久后,自己也跟着爸爸逃往美国。

几年后,阿米尔成年了,但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久别20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力气,却发现一个惊天的谎言:哈桑其实是阿米尔爸爸的私生子

这本书特别感人,在这本书里,风筝可以说是象征性的。是风筝把整个故事串通起来,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风筝并不只代表高飞的梦想,还代表着亲情,友情,爱情,也代表着正直,诚实,善良。这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用他的智慧抒发着爱国之情。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在书的开头和结尾都有出现,这句话含义很深,既有仆人对主子的负责,又有兄弟之间的情谊。也许每个人心中都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12

好几次看到热泪盈眶,喉处哽咽。好的故事,总是让人忘记一切,全心投入其中,深受感动。我想我看到了一个一直勇敢、忠诚、宽厚的哈桑,一个懦弱、胆小最后变得勇敢,成为一个好人的阿米尔,童年生活的风筝不仅仅是儿时的游戏,在无形中早已是亲情、友情、爱情的象征。

最初的懦弱与谎言让阿米尔与自己的内心越走越远,就像他的爸爸一样是被拆成两个的人,即便远离故土,也没有走出内心的牢笼。那个记忆中总是对他“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人,是阿米尔心头永远抹不去的愧疚与想念,而我相信,他们是个伟大的民族,相信真主的惩罚,相信谎言的罪过,战火纷飞之中,阿米尔仍然义无反顾地踏上能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最后为索拉博(哈桑的儿子)成为一个追风筝的人。

在谎言与秘密、背叛与宽恕的世界里,为哈桑感动,为阿米尔感动,为爸爸感动,为拉辛尔感动,他们不是完美的人,但身上都有让人钦佩的地方,他们具有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

书中的时间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如今的新世纪伊始,故事的发生仿佛就在眼前,社会等级,战争连天,主仆关系,种族清扫,国与家的关系,动荡的岁月里受苦的百姓,距离我们不远,却又像另外一个世界,这种真实存在未免让人太过心痛。只愿世界和平,战争不再有。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13

后极尽的自我救赎!作者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思想:要敢于面对人性的阴暗,更要鼓足勇气行动起来自我救赎。

现实中的我们,都非圣明贤达,生活中,都会不经意的犯这样那样的错,就像文中主人公阿米尔一样,犯下许多错误,或大或小。假如从小你就是个勇敢的孩子,敢作敢当,勇于承认错误,就会避免或减少很多悲剧。但如果那时的我们不够勇敢,并因此致使很多悲剧发生,请记住,不能就此放弃自我的人性光辉,迟做总比不做好,自我救赎永远都不会太晚。

庆幸的是,年仅不惑的我,身为人子,父母始终以正直,善良,诚实,勇敢的品质教育我,使我不致像主人公那样,年仅不惑方才鼓起勇气,以人性的光辉自我救赎。作为人父,我秉承父母对我的教育之道,教育犬子,但愿爱子能够不断从生活中获取勇气,见义勇为,长大后也能成为一个正直,诚实,勇敢,博爱的人。

读完此书后,再反过来纵览全书才发现,风筝不仅仅在书中起到了牵针引线的作用,还是主人公自我救赎的症结所在。主人公为了从愧疚中解脱,为故人之子追逐风筝,只为从:“为你,千千万万遍”的魔咒中解脱出来。

其实大千世界,各色人等,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鼓起勇气,勇敢的去追!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ticaizuowen/dushubiji/xlyqvx.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