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作文 > 体裁作文 > 读书笔记 > 《大裂》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
手机版

《大裂》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

来源:博文吧 阅读:8.48K 次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裂》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裂》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

《大裂》的读书笔记1

关于胡迁这本中短篇小说集《大裂》,说实话自买来至今,约莫有好几个月过去了,每每打开都进行得颇为艰难,以至于断断续续拖到近日方才读完。

胡迁的文字好似有一种称不上巨大但也不算小的从黢黑的地底钻出来的破坏力,以近乎于蛮横的气力撕开阅读者的皮肤,扯皮带血地挤进身体里去,撞得五脏六腑横飞,血肉模糊。

文字无疑是原始暴躁的,之下还透着狠劲,粗犷、野蛮、不修边幅,但却一点儿也不觉俗鄙。就好像那本是它们该有的样子,而他只不过是毫发分明地一一加以还原罢了。没有多余的修饰与添加。

而那种相当于是直接把生肉端上餐桌款待客人的切实感受,讲真我有些抗拒。总觉得......“非得以如此这般赤裸的形态来直播开膛破肚不可吗?”。

当然,对于胡迁而言,大抵是非如此不可的吧。否则,他又怎会用那样吻合于绝望的方式进行自我的无可逆转的摧毁。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或许正是因为他头也不回式的决绝自裁,才让他的骄傲满志得以在文字里永续旺盛不衰的生命力。

《大裂》的读书笔记2

我们总是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来安慰自己,对于人生,我们似乎习惯了喝鸡汤来安慰自己,说你可以改变世界,只要你努力,生活还是美好的,但是对于你身边的丑陋和污秽你真的看不见么,你可以装作看不见呢,这本书就是让你看见,让你警醒,让你知道,人生本来就是痛苦的,有各种痛苦,青春本来就是疼痛的。

胡迁,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中篇小说《大裂》,获得台湾第六届世界华文电影小说奖首奖。短短几句不足以了解作者,而黄老师的序更是细致极了,形象的比喻,代表着作者的风格,而这个颓废又消沉的书,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才华,就像一个屋子里的老人,如数家珍的介绍整个人生。

大裂这本书是分散的故事,每篇都透漏着消极,散漫,无为而治。

第一个故事,是个画家,一缕烟又抽象又朦胧,却混在暴力里,旧情难忘,世间还有真爱么,第二个大象的故事更是恐怖,因为出轨被发现,所以,老公跳楼了,情夫应该是认识老公的,因为老公给情夫讲的花莲市的大象只蹲在不站起来,而老公死了,情夫决定去看看那头大象,情夫也不看老婆,只是玩玩而已,顺便去找他真正喜欢的人,然后和他喜欢的人去看那头大象,但是被拒绝了,他就自己一个人去了,然后去了大象窝里,发现大象后腿被打断了,所以一直站不起来,他选择自取灭亡,被大象踩死。

第三个故事就是大裂了,开篇就是老校区的斗殴,开始了复仇之路,一个三流学校,无人看管,有每天不思学习,只知道打牌玩乐,最后因为这场斗殴,有人选择复仇,因为不知道干什么,寻求刺激,而每个人都漫无目的的活着,不知道为了什么,追求什么。而‘我’则选择了寻宝之路,开始大肆的煽动周围的人,因为相信这个世上一定有黄金,有人加入有人退出,每个人的故事都是这么的不如意,最后”我“干脆住在洞里。而中间竟然只有一个无辜的人,他们一直偷人家的工具,偷了几次还偷偷了一家,最后,”我“在挖的洞里住了四年,出来之后,对着大叔承认了当初的行为,并跳了一段舞,算是偿还世上的温暖。

相信有一个地方真的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阴暗颓废但是人生还是有希望的,有光彩,就像乌云裂缝里的阳光,虽然只有一丝丝,也能给你带来感动。

而这个有毒的故事,这本有毒的书,不知你是否也会喜欢。

《大裂》的读书笔记3

胡迁的文,看两篇觉得惊叹,看两本觉得狗屎。有一种学生作业的速写感,能看出遍地才气,但一旦当他真以这一套你本以为仅是累积素材练笔之姿(其实是他全部的认真努力)去认真构架一部中长篇的时候,他的劣势就显现了。

天分有,但没那么那么足。

但,这句“天分”和这个“没那么足”里,满满的是少年感,是成也少年感,败也少年感的。这种少年感就是有很多东西处理得一点都不好,但也正是这种“不好”/拙劣让少年感特别的凸显。怎么说好呢,有一种可笑的珍贵,但是真的挺珍贵。

那种少年感是在那些后来觉得无聊无用无意义的东西上花费了漫长漫长的时光和漫长心绪,后来再想想又无非是空虚,

懂的人才珍惜,这种东西就是过去了就没了。

不被识得,不被关爱,或者过分被自己关爱了,都会挺难自处,那是生命中挺难度过的时光,如何证明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才华呢?

和同样自尽的作者林奕含一样,我觉得胡迁的文被过誉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了三分之一就读不下去了,作为小说来讲也就三星吧。

作为影像,说不好,因为不懂,倒是从《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导演小说版和成片来看,全然是两种,小说暴戾,成片克制。

《大裂》书还是挺好看的,但其实也仅限于这样了,如果胡迁不死的话,他的第三部片子应该就会开始露怯吧。

沉溺的少年感,延长的某个时段,如果都不是少年了该如何自处?

艺术可以躲避,但艺术对于躲避其中的人不残忍吗,艺术就不是该用来追求的,就像你追求一个姑娘,她就会来虐待你,如果你不享受这种虐待的话,那就追求别的姑娘。

《大裂》的读书笔记4

近些年来,“小镇青年”这一文学意象被作家反复书写,小说家阿乙、路内都有此类作品,而“小镇青年”也逐渐进入批评家的眼中。与城市青年不同,小镇青年的物质生活多不富裕,生活环境也较封闭,性格上也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格格不入”,尤其当他们进入城市后。小镇青年中的多数人受教育水平不高,进入城市之后常常居于社会边缘地位,其喜怒哀乐,也最能体现现代化进步叙事的另一侧面。

《大裂》,青年作家胡迁著,同名中篇小说《大裂》获台湾第六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中短篇小说集《大裂》共收录了十四部短篇小说和一部中篇小说《大裂》。在《大裂》里,胡迁书写了小镇青年进入城市之后的点滴生活与情爱纠葛,写他们灵深处中的卑琐,写他们难以摆脱的生存困境,以及他们面对变化与挑战时的疲倦与软弱。

不过,虽将这些人总称为“小镇青年”,但其实有些人长期生活在农村,与城市对立的所在。他们进入城市之前的大部分生活,似乎都拘束在小镇的范围内,因而统称为“小镇青年”。

在毕业之后,有些人住在板房里,那种板房,“屋顶是两片浓郁蓝色的铁片,造价很便宜”。他们的工作,要么是重复画领袖像《一缕烟》中“我”朋友,要么是购买非法偷猎野兔,要么是做导演,“每年都产大量影像垃圾出来”。他们一方面厌倦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妥协于基本的现实生存。

即便如此,小镇青年并非没有自己的追求,只是被现实的罗网紧紧包裹,无法全身而退而已。《一缕烟》中的青年画家李宁,对艺术也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希冀能“画出挣扎的那感觉,手指里全是泥巴,挣扎,生命的挣扎!”但他最后未能创造出心仪的作品,而是被生活淹没,被物质牢牢捆绑,无一丝超越的可能。他们的感情生活,也未能幸免失败的结局,如《约会》,前大部缠绵悱恻,最后一片哀婉,带不走佳人,带走的只有自己的美好记忆和无限向往。

除却书写小镇青年生活和感情纠葛的小说,《大裂》中还有不少触及人生荒诞主题的作品,比如《大象席地而坐》、《大象席地而坐》中,“我”莫名其妙地冲入了动物园里,想看看一只据说总是席地而坐的大象,却不料意外被大象踩到。而在此之前,“我”经历了情感失败,感受不到生命的重量。大象之重,却让“我”在感受到生命之轻时付出了代价。

中篇小说《大裂》似乎集合了胡迁对小镇青年的书写的几个主题,在此不妨暂作详细解读。“我”是一个小镇青年,几次参加高考失利,最后在一个不知名的学院就读。在那里,“我”结识了一群朋友,但“我们”面对着遭遇与住在同一宿舍楼的、老山院的学生群殴的风险;这种风险最终变成了残酷的现实。另一方面,“我”对一份寻找黄金的'秘密行动表现出兴趣,多次邀请好友一起参与,但最终只有自己坚持下来。学业自然是一团乱麻。他找到了黄金,却丝毫不能给自己的生活增色添彩;却在坦言自己过去做过的恶行后,精神上得到了救赎。

在《猎狗人》中,叙述者“我”对自己这种浑浑噩噩而又难以改变的状态充满了恶心之感,询问道,“我们还要活多久?”活着,但却不是自由地活着,成了小镇青年们的无奈选择;也许,他们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他们失落、无助、痛苦,但缺乏改变生活的勇气和能力。他们是一群小写的人,脸上呈现出一片灰暗的色彩,“浑身长满卑微的苔藓”,也缺少生机。他们的命运带有悲剧色彩,可让人哭不出来,因为谁也不知道,他们的悲剧,是个人所致,还是情境与时代的产物?

《大裂》的读书笔记5

我们习惯将生命力赋予那些存于阳光中的事物,但是在那些黑暗的角落里,同样的生命力也在野蛮地生长着。这种生命力是一种压抑,是一种煎熬,更是一种自我伤害。胡迁的《大裂》是一种匿藏在黑暗里的生命力,它的野蛮让读者不安与难受。可当你慢慢靠近它,你会发现这种黑暗背后隐藏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

比如《大裂》这篇。荒芜的校园,充满暴力的环境,无所事事的青年……这些文字带给你的是一幅灰暗色调的油画,更令人费解的是作者在油画上泼了一层水。那些灰暗的颜料开始从画的顶端慢慢肆虐下来,你头皮一阵发麻,心想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黄丽群在小说序言中写道:“许多创作者,终其一生在追求这种无言中说动的境界,他羚羊挂角地恐怕自己也没有发现地轻易做到。”胡迁做到了,在他压抑灰暗的文字里,我竟然看到了旺盛的生命力。谁都有无悔的青春,谁都有荒芜的岁月。“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进来的地方”,是啊,谁说只有阳光明媚的才是青春,才是生命的蓬勃。那些充满裂缝的青春彰显的是一种生命之力,是要破茧重生的生命之力。

在《大裂》这幅肆虐的油画里,还有黄金。他们在这荒芜的校园里找到了一张藏宝图,藏宝图告诉他们学校中藏着黄金,他们相信了,并付诸了行动。灰暗的油画里出现了黄金,黄金夺目而刺眼,金色的光想要突破这浓稠的颜料束缚。黄金在蠕动着,挣扎着,在一次次的挖掘中,剥开了厚厚的灰色颜料夺目而出,像是有了生命。

如胡迁自己所说:“真正可贵的事物,是在世界的夹缝中,而不是悲观在世界的夹缝中”。夹缝并不可怕,就像《大裂》中荒芜的校园,可怕的是悲观。黄金便是作者在夹缝中放置的一个希望,你的周遭是夹缝,但是你可以拥有黄金,你只要挖掘,不要悲观于自己的环境,终有一天你会挖到自己的黄金。

胡迁善于将生命力隐藏在灰暗压抑的文字里,初读时无所适从,只是顺着那光怪陆离的文字蹒跚而行,而不知从哪一篇起,豁然开朗,原本灰暗的文字竟齐刷刷地爆发出生命来,确有大裂之感。

胡迁的《大裂》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里面一共写了15个故事。其中《大裂》获得了台湾第六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说实话,我是看到这个奖项,突然想到确实胡迁的文字带有很浓的画面感,这或许是和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有关吧。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ticaizuowen/dushubiji/mykg52.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