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作文 > 体裁作文 > 读书笔记 >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通用15篇
手机版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通用15篇

来源:博文吧 阅读:1.71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通用15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

我是不得不回来,我是不得不走,我们是不得不拆散。

我今生今世,被汝善待过爱护过,于念已足。

我泪如雨下。

——摘自〈朝花夕拾〉

“我是不得不回来,我是不得不走,我们是不得不拆散简简单单几句话,道尽一切心酸。世上最残忍之事,莫过于活生生拆散一对相爱的情侣。心里很闷的感觉。很喜欢看别人的感情故事。常常在别人的故事里,掉下眼泪,迷失自己。朝花夕拾,朝花夕拾。

人生是多么地短暂,几十年弹指间便过去。

相爱的人,并不见得能一辈子走到永远,永远太过奢侈,只能在意此刻所拥有的分分秒秒。但是还有那么多情侣,每一天吵吵闹闹,那么多夫妻,每一天虚耗时间。

如果心里告诉自己,人生只得多少天,与自己相爱的人在一齐只得多少天,此刻过一天,便少一天,看看他们,是否还有时间去吵闹去猜疑去误解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2

对《朝花夕拾》极相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约略地记得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家里的后花园,那里有很多的虫子,虫子的名字都很陌生,不过总是很有趣。对于三味书屋的记忆便是老师引领我们分析鲁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书屋布局,分析的结果大概总不过这样几种:从四周向中间,或反之,从上到下,或反之,或由远及近,或反之。然后模仿习作写自己的教室。

油然生起一种沉重感: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先生在大段回忆性的写实中夹了这样一小段不是议论的议论:究竟为什么读书呢?父母没说,自己也不清楚。孩提时代的鲁迅对于父母为什么要送自己去读书的理解便是如此:要限制你的淘气,为了你的安全,找一个管束你的地方。所以要被送到“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然而,也许其实连父母关于为什么读书也是不清楚的罢。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然高在哪里?为什么高?终是迷茫。关于为什么读书,周总理有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曾经被奉为圭臬。然这标尺究竟太高,非普通大众所能持有。即如我问女儿:你为什么读书呢?女儿沉吟半晌,回答我说:不知道。做一件事,十几年,几十年地去做,然为什么要做却不知道,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朝花夕拾》值得再回味的。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3

今天,我读到了《父亲的病》,《父亲的病》是鲁迅用文章去责骂那些庸医,就是他们把鲁迅的父亲治死了,让鲁迅非常气愤。

《父亲的病》是讲了鲁迅的爸爸被几位庸医治死,第一次治的时候,是叶天士医生来诊断病情,吃了他开的药后却没有见效。第二次是被本领高的陈莲河医生所治,用药也不同了,最后还是没治好。最后是著名的西医凡国手,他用的药最终以失败告终。最后,鲁迅的父亲死了。

读完后我心想:他们这些医生,光想着赚钱,这么多人也治不好一个病人。在鲁迅先生的资料里曾经介绍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学医, 我又猜测,鲁迅先生学医是不是和他父亲的死有关系呢?当我把这想法告诉妈妈时,妈妈点头说:“很有可能。他父亲的死对他打击很大,这也许是他学医的原因之一吧。”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4

这篇文章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旧社会庸医的无能,他们明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使用障眼法,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并且对治病只是忙于应付而草草了事,给人看病都只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钱。那时的社会就像鲁迅的父亲一样病重了。鲁迅不愿在沉默中死去,而愿意在沉默中爆发。他像一道雷鸣闪电,炸醒了沉睡的人们,震惊了后人的我们。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5

朝花夕拾这本书讲述了鲁迅先生的童年琐事。其中,我对狗、猫、鼠这篇文章最感兴趣。

这篇文章讲述了鲁迅先生仇猫。他觉得猫的性情就和别的野兽不一样,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一定要慢慢玩弄,待玩弄够后才肯吃下去。它不是和狮虎同族吗?可是就是有这么一副媚态。鲁迅先生仇猫,狗也仇猫。也就是真么一回事,动物们商议要事,鸟、鱼、兽都到齐了,单单缺了象,派狗去迎接象。狗没见过象,大伙就告诉他,象是驼背的。狗去吧,遇见了猫。猫便弓起脊梁来。狗便招待猫,将猫介绍给大家。但大家都笑了--狗和猫变成了仇家。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6

不了解为什么鲁迅把“旧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说,这夕拾的朝花,已不仅仅是旧事,反倒是新事、喜事、伤心事。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酸、甜、苦、辣、咸五个味道。

酸。的确,看鲁迅的文本有点酸,什么酸?心酸。你看《父亲的病》,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衰败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表面上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最大的错处”。感人肺腑,又不乏暗中对衍太太这个自私多言使坏形象的嘲讽。

甜。不说阿长与鲁迅过年时行礼的温馨,也不说看社戏、看五猖会时的快活热闹,单提起百草园“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的童趣,一切心里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体味的亲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独特的鲁氏桥,进了甜美的童年故乡。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阿长、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的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国内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出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趟过的《朝花夕拾》。

辣。鲁迅的本色。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凛然1个顶天大汉的形象,对反对、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是毫不留情。譬如对陈、徐两人犀利、刻薄的讽刺,入口微辣,入肚却穿肠荡胃,甚是寻味。

咸。泪水的味道。朴实感人的散文,就足以催人泪下。旧事的点滴,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深思的心灵。

看过的回忆录,大也是风花月残、捕风捉影的闲情逸致,倒没见过这夕拾的朝花也别有风味,也是,百味不离其宗,朝花夕拾一样艳。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7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而记得第一次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的名字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有点恐惧,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自己太俗了,读不懂。

但自从读过鲁迅那《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和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首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鲁迅的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

它真实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正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

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有暖气;不用在大热天流汗,有空调;课延迟到很多鲁迅哪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即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虽然北方大雪纷飞的日很多,但被视为父母掌中宝的我们,也没有多少可以玩耍的机会。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无奈的感伤。欢乐的时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袭来;郁闷不乐的时候,我感到无名的寂寞前来吞噬,这一切,确实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

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文章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着。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9

无可否认,鲁迅的骂功是中国一绝,以致于骂狗、骂猫、写鼠也有人惶惶不安,那顶带刺的高帽戴上了,也就取不下来了。难怪鲁先生爱骂“狗”,这“骂牲口”不“犯法”的好事,也只有他老人家占尽光,好歹比那杀猪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快活自在。

且不说那些“名人名教授”有没有狗血淋头,但这“不好惹”的“高帽”却戴牢了,堂而皇之地“以动机褒贬作品”,是人就看得出,那柄“匕首”是正中“要害”。

连一本薄薄的回忆散文集中都充斥着满腔愤慨之情,及见其他那些杂文、小说集的锋利。讽刺有魅力,当然,在鲁迅笔下,那叫艺术。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0

回忆就像一块块拼图,需要一个人去复原,自己可以体会到他或她或我的心情,体会出它的味道,开心、悲伤和失落。有时长大的我们回忆童年,就会觉得当初的自己有点幼稚和可笑,这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回忆就像一场场小雨,最后合在一起,形成一副别有洞天的漫画。回忆就像是照片,眼睛把看到的拍了下来,永远存留在心底。

《朝花夕拾》记录下了鲁迅小时候的游乐园,带给他无限乐趣,在里面与小草、小花、小虫子作伴,一起玩耍。这让我回忆起以小时候,在S楼里,和一些朋友玩。

《朝花夕拾》有很多事,和我的童年相似,比如,鲁迅在三味书屋后面的小院子里,爬山树去摘梅花,我在上一二年级时,学校里,两幢教学楼之间有二棵大树,我抓起地上的枯树枝打树叶,叶子纷纷落下来,仿佛正在下着一场奇特的小雨。又比如小时候遇到了一个个十分要好的朋友,他的名字,我现在还知道,他叫董文博,是我姐的.朋友的弟弟。

书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在里面找到别一个自己;书就像是自己的老家,里面充满了温馨。

我的回忆就是一盆雨水,倾盆而下。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1

朝花夕拾,很好听的名字,这是中国的大文学家,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我便被深深的吸引……

书中包含着许多文章,但有一篇,令我记忆犹新,它的名字是——阿长和山海经,主要讲的是鲁迅家的长工,长妈妈,喜欢在人背后切切查查,懂的许多麻烦的老规矩等等,一次,鲁迅先生特别希望得到山海经,是长妈妈带给了我……

篇文章主要写的,其实是长妈妈,她不拘小节,很多地方并不招人喜欢,却可以做到别人不肯做的,或不能做到的,在鲁迅小小的心灵里留下深深的印记……长妈妈虽然表面上不拘小节,实际上却能看出鲁迅心中所想,对鲁迅的宠爱。

长妈妈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又黄又矮,还爱嚼舌根,懂那些麻烦的老规矩,但对鲁迅,却付出了她的爱,表面上粗枝大叶,实际上却很细腻,那种深藏的爱,让鲁迅忘记了她踩死隐鼠的仇恨……

在鲁迅年幼时,可能像山海经这样的书籍,并不是随意可以拿出来看或临摹的这可能正是旧社会腐败的原因,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在我看来,是暗含着这一点的……

但是,这位长妈妈却能得到山海经,更反应出她对鲁迅的疼爱……

合上书,我深吸一口气,这本书,真的令人受益匪浅……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2

坐在藤椅上,杯中的茉莉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馨香,轻轻地萦绕在身边,手捧着那本淡绿色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散发出独特而轻狂的童真,随着那一片片思念的云彩飞向那曾属于我们久违的净地……沾满碎屑的青葱时光。

晨曦中的鲜花故然绽放着娇嫩的花瓣,唤发着淡淡的清香,顶着残阳采的花失去了晨曦中的娇嫩与芳菲,却平添了一种迟来的成熟、风韵。这是鲁迅先生的童年,一个沾满碎屑的青葱时光。

鲁迅先生是一个幸运儿,但同时也是不幸的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可以在百草园中无忧无虑的游玩,可以以虫为伴;他可以静静地听油蛉在低唱;他可以在白雪飘飘的冬天捉鸟……但同时他却承担着超越年龄的负担,小小年纪的他就要学着放弃,抑制自己的欲望去背那些所谓的经典《鉴略》、《千字文》、《百家姓》,小小年纪的他就要着失去双亲的痛苦,小小年纪的他就要学会着承担一个家的重任……

或许,这就是那个沾满碎屑的青葱时光。在这个时光中鲁迅学会了长大,学会了承担,学会了思索,而我随鲁迅也懂得了成长……

在细雨中呼唤的青春。

有人说一篇好的文章不在于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你是否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而鲁迅先生做到了,他用他平淡朴实的语言唤发了多少人的思考,唤起了多少人的回忆和曾经拥有的幸福时光。

小时候,我喜欢坐在田梗上望着一片金黄的水稻,看着一个个忙碌的背影,心中绽放着一丝丝的甜蜜。那是收获的甜蜜。

小时候我还喜欢坐在藤椅上,依偎在外婆的怀里望着满天的星星,在宁静的月光下,数星星。在月色如水的夜晚,享受着那份浓浓的亲情与温馨。

如今的我,离开了过去,不再拥有过去那些时光了。这,或许是一种遗憾,但同时却多了一份充实。现在的我拥有着许多许多的书。每天在书中遨游着,努力地学习,拼命的争取明天。或许这很累很累,但我却在一天天地长大,一天天地成熟。这或许是在过去那些美景中领会不到的吧!

童年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童年,在随着你我的长大渐行渐远,或许它会消失在人生的尽头,但它却留在了那一片片琐碎的记忆,闪耀在星空中,虽然只是点点微光却足以照亮你我前行的路……

朋友,读一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吧!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3

回到家,从书架里拿出从未看过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对着那个书名发呆。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面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镜吾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

小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住在一起,那时我时常和楼道里的一些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嬉戏,每次都玩的很开心,以至于每次都忘了时间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声才会依依不舍的结束游戏回家。每逢佳节,吃完团圆饭,我们又会聚集在那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空地上,点燃我们早就准备好的小烟花,在火光中,尽情的奔跑着,欢笑着,舞蹈着,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快乐。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门和其他伙伴们嬉戏了,而是不停的为学业操劳。每封佳节,也不在出去和伙伴们一起放烟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视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的五彩缤纷的“鲜花”,独自享受着……

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4

朝花夕拾,顾名思义,清早落下的花朵到了傍晚拾起来。平静地弯腰,凝视,回忆,捡起。这个原本简单平和的过程被鲁迅先生赋予了新的含义。

他记起快乐的童年,迷信却仁爱的阿长妈,严谨朴素的藤野先生等等一些现在普遍为人所知的人物。我们清楚地知道阿长妈喜欢摊着“大”字睡觉,给“我”讲一些客套和迷信的礼数;知道藤野先生与“日本鬼子”惨无人道的形象大相径庭,“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睛,夹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他叹息鲁迅不再学医,他是真心希望新的医学能传入中国,这个“希望”使得鲁迅更感受到藤野先生的伟大之处,我们也是如此。

鲁迅在文中赞美他们,没有歌功颂德,而是还原他们最本真的一面。我看到了鲁迅笔下情感丰富、心地诚挚的阿长妈、藤野先生,不过对于我,他们再怎么真切,最多只可算是书中人。而对于鲁迅,这些平凡之人都是他生命簿册中最浓重的几笔。他的敬意和感激,从每一句话里流露出来,细节是那样清晰,人物从回忆里走出来,从纸上竖立起来,变得有血有肉,袒露着真实性情。这样的情感不是普通人能企及和完全吸纳的。

很重要的一点便是鲁迅先生从不掩饰好人们的瑕疵。宽厚的阿长妈讲话、睡觉时令人讨厌的声响、姿势,加上她恰巧又是个愚昧迷信的文盲,这些劣处并没有被掩藏,而是大方地摆在读者面前,与后面的‘三哼经’对照着看,着实被阿长妈感动了一把。的确,人是多面性的,较为完整的人才能打动人心。鲁迅自身也一样,激昂斗士的形象下,仍有一颗细腻的心保存着所有温馨的回忆,这些不多见的回忆又提升了鲁迅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写评注的老师才会说“《朝花夕拾》让鲁迅得以完整”。

其实我们无法彻底体验鲁迅先生本人所有的想法和感情,就像旁人也无法真正挖掘出我们自己的内心在想些什么。能做的,只有尽力理解,置身于从一段段朴实机敏的文字中找到真相。

说到完整,像一栋房子,回忆只是屋顶烟囱的部分,大块的实体砖瓦还是他那些广为人知的犀利带着讥讽的文风。

人们常说鲁迅是一个批判,揭露现实的文学家。这两个词说来容易,要真正做到需要很大的勇气、执着和怀疑的精神。医术特差却霸道十足的荒唐“名医”,表里不一、阴冷自私的衍太太是两个标准的反面人物,前者的名气或许不及后者的响,但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这类人到今天还时常出现在眼界内。你我一定都碰到过类似“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且还招摇过市的人,尽管心生厌恶,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不关己就好。鲁迅不是“懒惰”的人,一方面,“名医”间接害死他父亲,另一方面那股与生俱来的正义感促使他以文字的方式不动声色又激烈深刻地剥掉了“名医”那层虚晃无用的外壳。我们的心在得到共鸣的同时,也惭愧于平日里的漠然无衷。

看到“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的时候,不禁笑出声来,这话套用得有几分黑色幽默不说,还把矛头指向某些中国传统的“虚伪”的孝道,一针见血。我记得自己当初读到这片文言文时,并没多大感受,不曾想到这一跪一答竟已成了虚招式。也许我也该对习以为常的事重新抱有怀疑的态度。

触及“名医”等接近上层的人的软肋,又对传统起了疑心,说三道四。鲁迅拿起笔,就好像搬起一块大石头,往平静的浑水里扔去。溅起的水花给我们自己染上了污点。这么说不对,不是染上,而是本来就有,水这一溅,才变得清晰起来。人人都似乎穿着肮脏的外套,自然有人不满,批评鲁迅,单有一腹牢骚,一腔怨气,谩骂一切,却提不出自己的主张。我反对这种说法,《朝》表现出的鲁迅,就是他原原本本的模样,从这原模原样中我们看到了浑水中洁白的莲,浑世中清醒激昂的鲁迅。如刀刃般锋利的言语也好,不留情面的嘲讽也好,都是为了唤醒糊里糊涂入了浑水,还全然不知的众人,跟牢骚、怨气又有何干系。主张,我想在当时,迫切需要的不是什么作家,什么主张,而是像鲁迅这样,有人情,眼界清晰,并甘愿为国家战斗的勇士。

在看清无数黑暗的事实,长时间愤慨疾呼后,鲁迅并没有丢失童年或者其他时候遇到的纯良之人,而这些人,这些回忆,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恐怕正因如此,他意识到,自己拥有的除了对“批判”的一腔热血外,还有那些正慢慢模糊的美好印象——这一生同样不可缺少的东西。比起战斗的勇士,做个拾花者或许更为长久,拾起自己和世人们曾经遗漏的落花,珍藏起来,交付给每一个活在当下的我们。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5

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过:“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可见他的童年多么有味道,即使时光久远,也记忆深刻。就像日出时的桃花,在阳光的照映下绽放出它的美,在清晨中散发出它的香,那美就映在你心中,令人回味无穷。

每个人的童年就像五味瓶,有苦有甜。我读过鲁迅先生的一篇篇童年回忆画面,一切是那天真烂漫。他很顽皮,在百草园,牵连不断地拔着何首乌根。最让我有印象,是鲁迅先生听故事被教训: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句话使我想起小时候出门上一课,父母常常叮嘱我们不要听陌生人的话,别跟他走。有时却不以为是,很不耐烦,可那是父母对我的关心。

我只迷迷糊糊记得,我的童年大部分被压在学习下,被埋在堆积如山的试卷下,周围的视野被挡在教室中。快乐的时光却在节假日里,能有出去玩耍的时间,然而要好好珍惜,尤其是过年到温州买衣服,甭提有多兴奋了。童年并无多少美好时光。

童年就像星空中璀璨的明珠,我是多么向往鲁迅的童年,向往鲁迅的百草园无穷无尽的趣味!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ticaizuowen/dushubiji/4xyvl2.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