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作文 > 体裁作文 > 读后感 > 2016《走到人生边上》散文读后感
手机版

2016《走到人生边上》散文读后感

来源:博文吧 阅读:8.42K 次

《走到人生边上》中杨绛女士关注了神和鬼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问题。下面是语文迷为大家提供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一:

知道 杨绛先生,是读了她的《走到人生边上》,在这书中她说过:人生实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保护自己,就不得不时时防御。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你要与别人和平共处,就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处吃亏。

曾为良心奋斗的人,看到自己的无能为力而灰心绝望,觉得人生只是一场无可奈何的空虚。党已经不理我了,财神爷也顾不得我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看来只有上帝了,谁叫上帝和财神爷势不两立呢?

杨绛先生,是钱钟书的夫人,有人赞她是著名作家,她说:“没有这份野心。”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

有人向她恳求墨宝,她说:“我的字只配写写大字报。”杨绛不惯于向人赠书,她认为赠书不外乎是让对方摆在书架上或换来几句赞美的话。

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钟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她说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

杨绛先生现在大概有一百多岁了,实际上,祖籍江苏无锡。先生在2010年7月17日的生日已经过了100岁寿诞。钱钟书的堂弟钱钟鲁,生日前夕,曾和杨绛先生通过电话,问起办寿辰的事,先生嘱咐他们各自在家为她吃上一碗寿面即可。

回顾先生的百年一生,她与钱钟书相濡以沫,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默默当着“钱办主任”;钱钟书去世之后,她独活到了今天,她说自己是“他们家留下来‘打扫战场’”的。她将余下的爱全都放到了为钱钟书整理手稿文集的事情上。

杨绛做人低调,生活俭朴, 她说“我不过是一滴清水”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是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

她和钱钟书的低调,一度被人误读作清高、孤芳。黄永玉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有权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钱家都在做事,放下事情去开门,来人说声“春节好”跨步正要进门,钱钟书只露出一隙门缝说:“谢谢!谢谢!我们很忙,谢谢!谢谢!”这让他很不高兴,说钱钟书伉俪不近人情。当然,更多的时候,这种拒绝别人的“苦差事”,还是由杨绛来做,她因此也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

诚如钱钟书堂弟钱钟鲁所说,杨绛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

查了下,实际上杨绛已经102岁了,生于1911年7月17日。

杨绛名言:“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这事是这么来的:有个年轻人崇拜杨绛,高中毕业的时候给杨绛写了一封长信,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兼倾诉人生困惑,杨绛给他回信了。淡黄色的竖排红格信纸,毛笔字。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励晚辈的句子之外,杨绛的信里其实只写了一句话,诚恳而不客气:“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一般人的信心,时有时无,若有若无,或是时过境迁,就淡忘了,或是有求不应,就怀疑了。这是一般人的常态。没经锻炼,信心是不会坚定的。…一辈子锻炼灵魂的人,对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弥坚。”—— 杨绛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杨绛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杨绛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杨绛

上世纪40年代,钱钟书很溺爱自己在清华养的一只猫。为防备自家的猫与别的猫打架吃亏,他特备长竿一根,倚在门口,不管多冷的天,听见猫儿叫闹,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拿竹竿助战。当时和钱家的猫争风打架的情敌之一是邻居林徽因的宝贝猫,杨绛常常怕钱钟书打猫而伤了两家和气。

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把它念给钱锺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费孝通一直对杨绛有意思。钱锺书去世后,费孝通拜访杨绛,杨绛一语双关:“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

看看杨绛90岁以后做了哪些事:写了两本书,翻译了一本书,口述了一本书。把丈夫钱钟书7万页的笔记,整理成178册英文笔记和20卷中文笔记分别出版。

钱锺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九十岁寿辰时,她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

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二:

杨绛先生96岁的新书《走到人生边上》第一篇就写了有关魂灵的问题,讨论究竟有没有鬼,或者说魂灵。她自问自答曰:“活着的人尽管舍不得病人死,但病人死了总说“解脱了”……活着的人都祝愿死者“走好”……人都死了,谁还走呢?遗体之外还有谁呢?换句话说,我死了是我摆脱了遗体?还能走?怎么走好?走哪里去?…..我已经走到了人生边上,自己想不明白,就想问问人,而我可以问的人都已经走了。”这个世界上的人无法知道另一个世界的事,能问的人都走了,长寿也寂寞啊!文章中并没有明确论证有没有鬼,也无法论证,却举了很多例子说明神秘东西的存在。例如,杨绛住在清华的时候,她的小妹妹杨必知道她害怕鬼,特意交代家人对她隐瞒清华校园里曾经闹过鬼的几处地方。等到她搬离了清华园,才如实告之,而这几处地方无一不曾使杨绛生发过恐惧退缩的念头,这使她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种经历恐怕不是杨先生一个人有罢,许多坚贞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自己亲身遭遇了某些神秘的事件,便迅速转变为唯心论者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杨先生的这篇文章勾起了我对于魂灵的思考。

从小,我们接受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观的教育,身为中共党员更应该是无神论者。我的一个朋友属虎,他自称多次见过鬼,每次见过鬼后,自己或在场者都大病一场。但那是别人的经历,不足以为己信。但亲身经历了,就不得不奇怪了。就像96岁的杨绛,我也觉得另有一个世界,因为我的的确确有三次遇到魂灵的经验。

2006年3月,我母亲去世后的几天,我和兄长姊姊们清理母亲的遗物,寻找一件重要的物品,遍寻不得。正在这段时间,父亲对我们子女们提出了一个要求:母亲的追思会不作遗体告别,因为他不希望那些爱母亲的亲朋好友们伤心。用怎样的形式为母亲告别呢?我们四兄妹坐下来讨论。我提出:母亲生前酷爱书画艺术,不如把她的书画作品选取几幅,再把母亲生前最精神、笑得最灿烂的照片放大,让所有参加追思会的人都重温母亲的风采,用平静安宁的心情为她送别。大家都赞同。于是我和姐姐负责从母亲一堆堆的书画作品中进行挑选,母亲的书房在阳台边上,平时晚上是上锁的。那晚,我打开书房门,双手捧出一捧书画,穿过阳台到姐姐所在的客厅,放下后再回去拿第二捧。到得书房门,我惊异地发现:书房门上了锁!而我出去时双手捧书画,绝对腾不出手来上锁!我的脑子嘎登一下,第一个闪念就是母亲回来了。我打开锁,再往书柜里摸书画,我的手刚一进去,就摸到一包东西,我当时就明白了,我们原先要找的东西找到了,拿出来一看,果不其然。我想:母亲肯定在说:“瞧这两个粗心的女儿,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不锁门?”母亲生前曾说:她藏的东西,小偷也找不到。或者说,我们告别母亲的方式正是母亲所希望的,我们达成了母亲的心愿;亦或者说我们太了解母亲了,才可能找到她珍藏的东西。而大家找了几天的东西由我找到了,这是否说明我和母亲有心灵感应呢?

母亲追思会兼火化的那一天,会场左右两侧挂了母亲生前的书画作品九幅,其中国画选取了红梅一幅,因母亲名字中有一“梅”字,也象征着她一生正直不阿、坚强不媚骨的精气神;空的水晶棺周围摆放了九幅母亲生前最美好的大幅照片,母亲以她温婉良善的微笑与世人告别。为我们布置灵堂的工作人员年过半百,一生都在为他人送别,他说在他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从未见过如此豁达的葬礼。我想,我父亲母亲的品格精神,实非常人所比。追思会后,按当地的风俗,亲友们要吃一顿“豆腐酒”,席设二楼,我们为母亲留了一座。入席后,我的五岁就相识相交的好朋友长缨坐在我侧,正对着窗口。时值三月料峭天寒,窗子自然是紧锁着的,当天也没有风。宣布开饭后,长缨突然对我说:“窗子开了!”我是侧对着窗子,没有留意,但长缨却看到了插销松开窗子打开的全过程。我释然地说:“妈妈来吃饭了。”

今年八月,我由单位派往区里的单位挂职。新单位的工作单纯对文字,能发挥我的特长,我很想留下来(虽然留下来收入一年少2-3万,但文字工作快乐而有成就感),于是努力地表现,希望所有优长都被发掘。十月的一天,我所在的信息科科长对我说:“迦颐,我觉得你很适合这份工作,你的优点与小陈(同事)的优点刚好互补,我已经向领导提出要留你,你愿意吗?”来挂职的人不少,大都回去了,我一没有关系,二没有后台,三没有钱,更不做交易,中国士大夫的“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我始终顶着流言蜚语艰难地坚守着,各级领导的赏识当然是最最重要,但真正能留下来,自然有道理,谁也不会留一个草包。我心里也当然一万个愿意。但别人想要是一回事,命运是否留你就是另一回事了,这样的事情经历得多了,往往就不抱希望万事顺其自然了。然而就在那天,我去洗手间出来转身往办公室的一刹那,突然看到母亲站在楼梯上,穿着她生前喜欢的一件蓝花短袖衫,手扶着楼梯扶手,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洗手间位于电梯的另一侧,对着楼梯,由于电梯的原因,此楼梯平时很少人走,只有在开大会电梯爆满时才兴旺。我转过头来定睛再看,母亲已经不见了。当时我就有一种预感:我一定能留下来了。果然,本月中,新单位的人事主任正式找我谈话,问我是否愿意留下。前天,我调入单位的领导也告诉我,我的档案已经成功调出,我的人事关系就要正式到新单位了。

这三桩事真实地发生在我的身上。我其实是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但也确实不怕鬼,五岁我就一个人住一间房,现在自己住一套房,我总觉得人比鬼可怕多了。人都不怕,怕什么鬼?我总认为鬼大多是善良的,就算是恶鬼也只找害他的人,我没害过人自然也不怕恶鬼。那么,我是相信有鬼罗?我不知道。杨先生说的好:“我相信看不见的东西未必不存在。城里人太多了,鬼已无处可留。农村常见鬼,乡人确多迷信,未必都可信。但看不见的,未必都子虚乌有。有人不信鬼(我爸爸就不信鬼),有人不怕鬼(锺书和钱瑗从来不怕鬼)。但是谁也不能证实人世间没有鬼。因为‘没有’无从证实;证实‘有’倒好说。我本人只是怕鬼,并不敢断言自己害怕的是否实在,也许我只是迷信。但是我相信,我们不能因为看不见而断为不存在。这话该不属于迷信吧?” 看不见的,未必都子虚乌有,同感,同感。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ticaizuowen/duhougan/w39nmv.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