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作文 > 体裁作文 > 读后感 >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手机版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来源:博文吧 阅读:2.41W 次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1

近段时间,读了荆志强老师的读《幸福地做老师》一书,颇有收获。特别是荆志强在谈到“开展生本教育的具体做法”一节讲道:老师是前置学习的精心设计者,要最大限度地把教转化为学,问题设计首先要浅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要让学生能学。根本就是重点问题化,要形成问题串,知识辨析,问题导学。结合我校开展的《教学内容问题化》课题研究,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前置性学习的问题设计是开展良好的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恰到好处的问题设计可以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不是越简单越好,也不是越深奥越好,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完成问题设计,那么问题设计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呢?

一、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 举一反三有灵动

《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教学中能揭示矛盾,唤起联想,引起思考,使学生学会利用科学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而一些简单的“是不是”、“对不对”、 ……这种问题看上去学生能简单回答,实际上却不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因而教师应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使之应启而发。

二、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贴近目标有实效

好的前置性问题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引导学生一步步逼近核心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达成教学目标,收获既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要求。

例如在设计word《复制粘贴》一课的前置性问题时,可以这样设计:

1.回忆学习《画图》软件时复制粘贴中学习过哪些方法?请写下来至少一种方法。

2.在进行复制粘贴前必须要做的一个步骤是什么?

3.复制与移动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问题设计层层深入,有针对性,使通过复习《画图》软件中的复制粘贴方法一步步接近word中的同类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知识点,真正把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前置性问题中就予以体现。到真正的课堂教学时学生就学得轻松,学得简单,学得到位。

当然一个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前置性学习的问题,首先必须自己要对教材有深刻的分析,把握好知识点和教学的重难点,使问题导学有明确的学法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2

人生本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教育的奇迹,荆志强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塑造教育奇迹的老师。在我读完他的《幸福地做老师》一书后,我对他推进生本有了实践层面上的进一步认识。

“学生像一个个小老师,能力极强!”;“孩子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每个孩子的发言都是那么精彩。”;“老师在旁边关注着每一个学生,不动声色,但在关键的时候总是能把孩子的思路引回主题中。”不由地我感觉到生本的三个关键词:民主、自主、发展。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不难看出,生本教育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为出发点。生本教育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生本教育并没有加重教师负担,也能让教师轻松快乐的工作。对教师而言,生本教育是一种解放,可以让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做好一个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如今生本教育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优化着,生本不仅可以轻松快乐地学习,还能带来高分,所以生本像一支起义军,带领分数重压下的莘莘学子和老师们举旗高歌,一路凯旋。学生和老师在生本教育中获得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获得了长期发展。这种横向与纵向的发展铸就胜利基石,也是生本教育熊熊燃烧的生命力。生本教育带给教育者们幸福,因为只有正确理念和方法下才能让职业升华成事业,让教育工作充满喜悦走向成功,获得人生价值与意义。生本给学生带来幸福,学习不是囚禁劳役的场所,而是绽放生命之花的圣坛,独立自主,分享协作,高分高能。家庭是社会组成的最小基础,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当孩子们在幸福学习的漫长时光中成长起来,家长、社会也会幸福感倍增。

荆志强老师让我特别感动的是他对教育教学的那份执着和对学生的那份爱。他说:人生有两大快事,第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第二,快乐有大家分享。人的意义在于活的有价值,有价值并不在于拥有多少金钱和荣誉,而是要让别人生活得更有价值!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幸福地做老师,和学生一起开心地学,愉快地工作,成就了学生,发展了自己。我每天都有好心情,每天都有新发现。原来书可以这样教,生活可以如此美好!每当看到这些,我都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幸福”并不是那么难以得到,只要自己明确教育的价值,用真心、真情对待工作,对待学生,那么我们也可以“幸福地做老师”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3

做老师多年,一直兢兢业业,起早贪黑。很多人都说,“做老师舒服啊!有两个假期。”当时我会毫不犹豫的反驳道:“你知道除了假期外,平时我们多么辛苦。”从来没去把“幸福”和“老师”挂起钩来。可是读了荆老师的这本书《幸福地做老师》,我开始反思:为何我从没感受到做老师的幸福?总结下来主要是我们观念没有更新。

我们总是怕学生不理解、做不好,在课堂上走神,不认真听,回答问题答非所问,和参考答案大相径庭,以至于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去备课。从上课的思路,到如何引导学生按我们的方式去回答问题,甚至想好了这个问题,学生有可能的答案,对于我们没想到的答案我们都不予理睬。这样,我们备课备得很教条,没有乐趣,谈何幸福?而学生呢?失去了自我,没有自己的观点、想法,长此以往,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只知道迎合老师,照本宣科,对学习失去兴趣!师生之间关系淡漠,又何来幸福?

荆老师继郭思乐教授之后,又加深了我们对课堂改革的理解——生本教育。要我们切切实实地改变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教学工作必须依靠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完成。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所有教学活动则都成为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助力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相信通过师生共同努力的生本课堂,学生解放了,教师才能解放,教学相长,共同成长。感受学生生命的灿烂,感受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只有那样我们才能实现幸福地做老师!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4

读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老师》后,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打破常规,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如何让“生本”的理念贯穿我们的政治教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但“生本教育”并不这样认为,它提出“学生才是教学的最大资源,教学过程要以尊重学生的内部自然规律为教学前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并不是老师完成的。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的知识的获得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中,其中有一个就是“抛秧启示”,什么是“抛秧启示”呢?插秧是种水稻的大农活。一直以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层层,以为付出得劳动越多,收获就会越多。年复一年,人们照此方法办理,但禾苗产量依旧。

不知谁发明了抛秧的方法,农民把插秧改为抛秧,却能带来丰收。初看起来,勤劳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悠闲的却能带来丰收,完全有悖常理。其实,插秧贯注了我们的丰收的意愿,但破坏了秧苗的自由生长的自然规律。类比到教育上来,老师就好像插秧的农民,主观意愿很想丰收,但没想到当我们强行对秧苗进行密植时已经破坏了自然规律。学生也一样,他们是我们的秧苗,当我们将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些细密的目标以后,就会对学生提出细密的要求。

殊不知,学生对这种“保姆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并不领情。因为,学生一般不愿意直接接纳外力所规定的规范。因为这些不是他们思想的一部分,而在于这些规范是否合乎儿童天性和如何使学生认同。总而言之,尊重人的自然规律,发展学生的天性,发挥学习的潜能。或许能取得以前苦教未果的成绩。“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觉得要在课堂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情境;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快乐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5

新学期开始,中心校领导为我们每位老师都准备了一份宝贵的礼物——一本书,荆志强老师所写的《幸福地做老师》。当时拿到手里的时候,单这个名字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就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因为内容太符合我的工作实际了,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所以读了一遍又一遍。每次读过,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和感悟。下面简单的谈一下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在生活中,不乏大多数老师都认为,在考试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就很骄傲,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可能就以此为幸福。所以,在教学中就加大课堂讲解量,怕学生学不会,说了一遍又一遍,擦了一黑板又写一黑板,课堂上老师讲的满头大汗,学生听的溜溜烦。会的学生埋怨老师啰嗦,不会的学生埋怨老师事多。

为了要成绩,拿第一,课下又给学生布置海量练习,美其名曰为学生好,听不会练会,一定要学会。课前老师大量查找资料,为这节课做充分准备,生怕错过一个考点,一种简单的方法。课下又大量的批改作业,边改边记录学生所犯的错误,下节课继续讲,学生继续练。就这样,师生身心疲惫,未老先衰。即使取得了第一,老师和学生能高兴的起来吗?不能,因为第一的取得太不容易了,太辛苦了。所以,幸福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就是奢侈品。

然而,荆老师是幸福的,这种幸福从哪里来?他因什么而幸福呢?他因自己能够给学生带来幸福而幸福。为什么荆老师就能名利双收、师生幸福、其乐融融呢?我觉得郭思乐教授在这本书的序中,对荆老师的评价特别贴切。荆老师的强项就在于:你们教书,他教人;你们教人,他把教人转变为帮人;你们帮人,他给人最大的信任,他把学生组织起来,理清头绪,进入自主和自为。

我们是从成绩入手,一味的追求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成长,忽略了学生内心的需求。我们给学生的知识就好比把学生举到一棵树上,让他去摘果子。结果,这棵树上的果子摘完了,下棵树爬不上了。而荆老师则是教给学生爬树的方法。在爬树的过程中,你可以选择这样爬,也可以选择那样爬,还可以共同商量着爬。

实在爬不上去,荆老师会给你个的"梯子"。 无论哪棵树上有果子,学生就能自己爬上去摘。 荆老师在边上守护着,绝对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下来。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交换方法,碰撞智慧。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每位学生都有果子吃,而且还是自己亲手采摘的。这样,每个人都享受着爬树的过程,尝到了摘果子的乐趣,也都尝到了知识的甘甜。所以,荆老师是幸福的。

荆志强老师的初衷不是成绩,而是学生的成长。他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学生之所想,给学生之所要,急学生之所需。学生喜欢爬树,喜欢老师,爱戴老师。老师热爱学生,享受着被学生爱的幸福。反思我们的教育,却是过于急功近利,以至于适得其反。荆老师的经验值得我们细细琢磨, "以生为本"一定要先摸清学生的心理,明白他们想要什么,这一点也是体现了生本的内核。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

所以教育需要幸福的教师!有这么一则小故事,草原上有对狮子母子,小狮子问母狮子:"妈,幸福在哪里?"母狮子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于是小狮子不断追着尾巴跑,但始终咬不到。母狮子笑道:"傻瓜!幸福不是这样得到的!只要你昂首向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随着你!"这则故事给我的启示:不用刻意去追求自己所谓的幸福,只要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快乐,能给学生创造最大的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享受着职业的幸福感。

再想到每次与家长打交道, 家长们总是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膛说:"老师,我们对我们的孩子要求不高,只要成绩好就够了。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天还有几块零用钱。总之,只要对学习有帮助的,我们全力支持。"多好的条件,比起我们那时候,他们的条件不知优越多少呢?按说,他们应该会感到无比的幸福,会珍惜这一切,奋发向上的。现实恰恰相反,在校园里不是流行着这样的童谣吗?"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这可气坏了"含辛茹苦"的父母,更急坏了"殷切期待"的师长。是什么蒙蔽了孩子们幼稚的眼睛?是什么让孩子们"谈书色变"呢?

作为一个基层的教育者, 我们不难发现,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时候,一个小小的红钩、一个肯定的微笑、一阵响亮的掌声,一朵鲜红的小花,都足以让孩子们欢欣鼓舞。曾经有一个腼腆的小男孩,总是怯生生地坐在教室的椅子上发愣,好象所有的一切都与他无关,谁见了都觉得可怜。我对这个小家伙报以真诚的微笑,接着若无其事走开了。后来,我常常有意无意地在他的作业本上批上几句话:你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加油哟,好样的,你一定行。

上课时,我慢慢地给他表现的机会多了起来。我惊奇地发现,教室里偶尔也出现了孩子久违的笑声。这样的故事太多了,我们的孩子就是这样容易满足。看到孩子脸上洋溢的幸福的微笑,我也幸福的醉了。试问,我们为什么不慷慨一些,多给孩子们一些自信、一些支持、一些鼓励呢?偶尔放下干枯的粉笔、严肃的教鞭,摸一摸学生的头,一个无声的动作,阳光会洒进学生的心里。洒在学生心里的温情阳光,往往比没有感情的粉笔、教鞭、课本和教具,更有教育效果。

所以我想说:我亲爱的同仁们,难道你们不祈盼着幸福每一天吗? 行动起来吧,赏识你的学生吧,用爱温暖他们的心灵,就能创造无数个奇迹。让我们做个幸福的老师,让我们的孩子们在幸福中成长,让我们与荆志强老师一起创造幸福的教育吧,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繁荣昌盛,祖国的人民才会幸福安康!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6

阳光透过窗子柔柔的洒在她的脸上,浅浅的笑着,缓缓的写着,柔柔的讲着,一个个难题就悄无声息的解决了,“真厉害!我也要做这样的人。”小学三年级的我就有了当个老师的愿望,那时的我觉得老师就是“头戴光环,充满智慧,什么事都能解决的神”,虽然幼稚,但这个信念支持着我走上的三尺讲台。

这几年的教师生涯:被学生气哭过;被家长感激过;被领导表扬过;被同事帮助过;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静静的想想:我很庆幸,我不但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我更有一份自己愿意努力做好的事业。但说到“幸福”我总觉得很远,很远,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 如《史记》:“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要有多大的成就,才有资格享受这份事业带来的幸福?”我总这样想。

喜剧演员范伟说:我饿了,看见你手里拿个肉包子,你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你穿了一件厚棉袄,你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了,你就比我幸福。

教师的幸福? 我一直觉得这是个肉麻而煽情的话题。幸福是一种个人感觉,何必拿出来说呢?我这样想着,却不知不觉开始审视自己:我生活在学生中间,我教育他们,他们感染着我,这种来源于学生的成长与信任的幸福的体验与感觉。成绩落后的学生在我指导下进步了,犯错的学生在我的教导下改正了,愿意把心底最秘密的事情告诉我了,把一多自认为做的最漂亮的花送给我了。这一切中,我真实而深刻地体验与感受着来自另一个生命所带给我的幸福。

还记得那天早上,公交车一如既往的喘着粗气的靠站,装上几个人又笨重的关上车门出发了,“司机师傅,等等,有人还没上呢!”突然一个清脆的男声划破了清晨的慵懒,我睁眼一看,原来是他,那个调皮的小不点,现在长高了不少。只见他一边喊司机一边冲下车扶着一位老大爷上车,还招呼着找了个位置让大爷坐下,最后才放心的站在了傍边的角落里。看到我时还不忘问候一句“陶老师早!”引得原本谢谢他的大爷都转过来朝我笑了笑,我还真有点不好意思。

中国有句谚语:“如果你想要一辈子的幸福,就去做园丁吧。”因为园丁不但能传授知识,还能与生命一起成长;在伴随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在收获着新的喜悦。

原本不知道教师的幸福到底是怎样的,也不觉得教师有什么幸福,可是当看到学生争着举手回答问题;当听到有别的人夸自己班里的孩子,心里有说不出的开心,兴奋!也许这就是幸福吧!看到自己的'学生快乐的成长,聪明的做事,健康的做人,我想这就是教师的幸福。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7

做老师两年以来,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做老师,你快乐吗?幸福吗 ”面对班级的平均分,学习上不去的学生,教师的压力也日渐增多。当工作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之后,整个人都觉得倦怠了。现在,大多数的老师没有幸福感,因为每天要忙于各种各样的工作:备课,上课,等等。还要应对各种各样的名目繁多的检查,真的感到心力交瘁。

当我读完《幸福地做老师》一书之后,也想了很多,自尊、自信、自强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源泉,只有幸福地做老师才能让学生幸福。我想,很多人往往是在人生的路上,在行走途中,错误地把星座当做目的,而忽略了观赏沿途的风景,造成人生的混乱。而我,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努力调整自己的思维,每日早晨早早来到学校,有人会问“你不觉得累吗 ”也许又是会身心疲惫,但一想到学生们的笑容和听到的朗朗读书声,累,但也凝聚着快乐。因为,我看到的是孩子们的进步,感受的是他人所体验不到的做教师的幸福。我发现有时候心态决定一切,如果我们每天都心存报怨,心怀厌烦,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在我们的眼睛里都会看不顺眼,一切工作都会显得了无生趣、索然无味;

书中的很多案例令人感动。感动之余又不禁想到自己,如果有人问我:“你会真正的喜爱自己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我是一名职业教师,我的职业道德中要求我们必须爱我们的学生。这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可是细细想想吧,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就比如面对问题学生,您自己是否能有足够的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一些表现出色、成绩优秀同学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经常捣乱的同学的火冒三丈。反观自己,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真正喜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书中还说到要学会欣赏你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那么,就让我们幸福的阅读吧,不去为了写读书笔记而阅读,不去想着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我想说的是,任何一项创造都是需要代价的,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我们用幸勤的汗水与泪水来滋润,当一切成为往事的时候,倘若我们能够坦然地迎接自己教育过的每一位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8

读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教师》这本书,我也对他的思想入迷了,也给我带来了教学的春天。我国当代知名教育家、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对荆老师中肯的评价,这也说出了我的心声。

记得以前最头疼的事是遇到调皮,违反课堂纪律,偏执的学生。自己的想法是做思想工作,还有从老教师那习得的经验是吵,吵完了再哄。自己本来都不会吵人,也得拿出架子,装着发怒的样子去吵学生。学生正处于叛逆期,你越说他就越不听你的。自己还时常委屈,感觉我自己也全心全意投入了,付出了。但是他们也没有像我期待的那样好好学习,但收获并不大,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记忆中最深刻的事是教过的一个学生。我上课时讲到0.88。循环时,我重复念了几遍,那学生竟然答应。我当时都气炸了,我作为老师的尊严一扫而空,我摸着良心说善待我的每一位学生,无论好坏,但是他却如此对我。我有点想不开了,精神有点抑郁。老头晕还跑去安阳看病,跟医生说我不能看学生,一进教室就头晕,这是我有史以来最大的困境。

自己以前也经常尝试各种让学生学习快乐的方法,但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并不成功。荆老师“生本教育”中具体阐述了开展生本课堂的方法,思想,为我注入了科学的理念,我也不在为那些淘气包犯愁了。其中介绍了一个方法,拍学生的马屁——好感效应,与学生打成一片。站在学生立场说话,研究学生关心什么,喜欢什么,让学生上了贼船下不来。寻找与学生们的共同语言,尽量在对事物的认识上答成一致,面带微笑进课堂。但是自从我读了《幸福地做教师》这本书之后,我就开始对自我进行反思了。时常念起荆老师的那句话:给学生一个欣赏的目光,一个欣赏的动作,一句赞赏的话语,给学生一份关怀,一次肯定,一种信任。新学期开始我告诉学生我喜欢花草树木,并给班里买了几盆花。我让学生帮我养花,树立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在数学课上开始了我最喜爱的数学实验课,手工制作教具,让他们对数学充满兴趣。

我现在经常对学生说:“以前你的老师爱你们,但是不会爱的方法。现在你的老师学会了爱你们的方法,尊重、赞赏你们。”由此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前几天曾发生这样一件事:上课时一个偏执的男孩在做小动作,不听课,让改错题不写。当我看到这种情况时,压住心中的不满把他叫出来。我没吵他,没讲大道理,只问他为什么不写。那孩子见我没生气,没批评,跟我说老师咱以后别这样写错题,我觉得太无聊了。我接着问他想怎样写。学生说想让同桌把错题中的数变变,然后再写,旧题换新题。我当时欣慰的说他的建议非常好,以后我们可以按你的想法试试,但是这次先按我的要求做。学生满脸兴奋,高兴的把作业写啦。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与学生交往真是门艺术,方法确实重要,孩子需要用赞赏,理解的眼光去看待,打开他心灵的那扇窗,你将给他一片蓝天。这可真得感谢荆老师支的招。

还有,荆老师的“生本教育”理念给我的启示是教育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没有原则性。开展生本教育也要有公平公正的奖励制度,评价制度,毕竟是孩子,要规范他们,规范课堂。要让学生明白,任何人做任何事,认真做好都有奖励,做的不到位都有处罚。只要有要求就要有评价,评价就是引领,久而久之,效果自然会好起来。

在我看来,任何一个人只要到荆老师的课堂都会被唤醒激情唤醒,看到学生的精彩,体会到做老师可以这样神奇,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像经历了一场头脑和心灵的洗礼,即使是传统教学思维的头脑会掀起巨大的风暴。最后我想说的是:生本教育给我的启示很多,也符合我一直以来想要快乐教学的理念。谢谢荆老师的书给了我方向,解决了我的困惑。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ticaizuowen/duhougan/5vex52.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