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文学名著 > 唐代诗人 > 韦应物 >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
手机版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

来源:博文吧 阅读:2.96W 次

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是一首寄赠诗,这首诗透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

《寄全椒山中道士》

作者: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恃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解】:

全椒:今安徽全椒县,唐属滁州。

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

“涧底”二句:指想象山中道士隔绝人世的幽独清苦生活。

荆薪:柴草。

煮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瓢:将干的葫芦挖空,分成两瓣,叫做瓢,用来作盛酒浆的器具。

风雨夕:风雨之夜。

山中客:指全椒县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

涧:山间流水的沟。

束:捆。

空山:空寂的深山。

行迹:来去的踪迹。

【韵译】:

今天在官邸斋舍中觉得冷清,忽然想起隐居全椒山的友人。

他或许正在山涧底捆绑柴荆,回到家里点火熬煮白石充饥。

我本想捧持一瓢醇香的美洒,在这风凉雨冷的秋夜去拜访。

然而满山遍野尽是纷纷落叶。到何处去找寻老朋友的足迹?

【评析】:

这首诗乍看无甚惊人之句,好象一潭秋水,冷然而清,颇有陶渊明的风格,向来被称为韦诗中的名篇。有人说它“一片神行”,有人说是“化工笔”(见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评价很高。

题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寄”,自然会吐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需要细心领略。

诗的关键在于那个“冷”字。全诗所透露的也正是在这个“冷”字上。首句既是写出郡斋气候的`冷,更是写出诗人心头的冷。然后,诗人由于这两种冷而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山中的道士在这寒冷气候中到涧底去打柴,打柴回来却是“煮白石”。葛洪《神仙传》说有个白石先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还有道家修炼,要服食“石英”。明乎此,那么“山中客”是谁就很清楚了。

道士在山中艰苦修炼,诗人怀念老友,想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安慰。然而再进一层想,他们都是逢山住山、见水止水的人,今天也许在这块石岩边安顿,明天呢,恐怕又迁到别一处什么洞穴安身了。何况秋天来了,满山落叶,连路也不容易找,他们走过的脚迹自然也给落叶掩没了,那么,到何处去找这些“浮云柳絮无根蒂”的人呢?

诗虽淡淡写来,却使人觉得诗人情感上的种种跳荡与反复。开头,是由于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再想到送酒去安慰他们,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们而无可奈何;而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终于无从消解。

诗人描写这些复杂的感情,都是通过感情和形象的配合来表现的。“郡斋冷”两句抒写,可以看到诗人在郡斋中的寂寞。“束荆薪”、“煮白石”是一种形象,这里面有山中道人的种种活动。“欲持”和“远慰”又是一种感情抒写。“落叶空山”却是另一种形象了,是秋气萧森、满山落叶、全无人迹的深山。这些形象和情感串连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的意境,很耐人寻味。

这首诗,看来象是一片萧疏淡远的景,启人想象的却是表面平淡而实则深挚的情。在萧疏中见出空阔,在平淡中见出深挚。这样的用笔,就使人有“一片神行”的感觉,亦就是形象思维的巧妙运用。

苏东坡很爱这首诗。《许彦周诗话》载:“韦苏州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东坡用其韵曰:“寄语庵中人,飞空本无迹。’此非才不逮,盖绝唱不当和也。”施补华《岘傭说诗》也指出:“《寄全椒山中道士》一作,东坡刻意学之而终不似。盖东坡用力,韦公不用力;东坡尚意,韦公不尚意,微妙之诣也。”这便是自然和造作的分别。韦应物这首诗,情感和形象的配合十分自然,所谓“化工笔”,也就是这个意思。

拓展阅读:诗人韦应物

韦应物在《逢杨开府》自述自己少年时候的情况说: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这是很让人惊叹的,作为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一,被司空图评其诗“冲淡”的韦应物,少年时候却是一个一字不识、横行乡里的纨绔子弟。

韦应物(737-79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曾官江州刺史和苏州刺史,人称“韦江州”“韦苏州”。他是中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后世把他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合称为“王孟韦柳”。

韦应物十五岁就成为唐玄宗的三卫近侍,《逢杨开府》诗所描写的,就是他这一段时间的情况。“安史之乱”后,他折节读书,不仅成为著名诗人,而且性格也有很大改变。唐李肇《国史补》说他“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平时交往的,也仅是顾况、刘长卿、丘丹、韦系、皎然等数人。他早年的诗歌,还带有盛唐余韵和豪侠之气,如《寄畅当》诗说:“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后期的作品,慷慨豪迈之气消失了,大概因“安史之乱”的影响和仕途的不得意,把世事看得淡了,所以诗风也随之改变。后世公认他的诗冲淡闲远。

韦应物为官清正,能体察民瘼,他的许多诗,都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进行了谴责,而对百姓的贫困寄予了同情,他在《寄李儋元锡》诗中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种境界,在封建社会的官吏中是不多见的。

韦应物为人为诗都学陶渊明,他的山水田园诗,最能代表他的思想和风格。但他的田园诗,又并不像陶的疏淡,也不像王、孟的牧歌隐逸式,而是中唐社会充满现实矛盾的农村田园的真实写照。

韦应物的诗,以五言为最,尤其是五古。他的五绝,成就也很大,清沈德潜《说诗晬语》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机”。把他与王维、李白并称,评价是相当高的。

但是,韦应物传诵最广的诗,却是那首七绝《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tangdaishiren/weiyingwu/9g3vrk.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