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文学名著 > 唐代诗人 > 杜牧 > 关于阅读杜牧诗词及参考答案
手机版

关于阅读杜牧诗词及参考答案

来源:博文吧 阅读:1.25W 次

登九峰楼寄张祜

关于阅读杜牧诗词及参考答案

杜牧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注]据《云溪友议》载:白居易长庆(821-824)年间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寄赠张祜。

15.杜牧在诗中写了“角声”这一意象,请分析这一意象的特点及作用。(5分)

16.后人称此诗“纯乎写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杜牧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复杂情感。(6分)

参考答案:

(二)

15. 诗人登九峰楼,于黄昏时分听到号角声从城楼上响起,“角声”这一意象在百感交集的诗人听来是孤独的、凄厉的。写“角声”意象的作用在于以寂静旷漠处的号角声渲染凄凉黯然的意境,烘托诗人岑寂凄恻的心境,引发下文复杂的情感。(此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诗人用“孤起”来形容“角声”,“角声”本无孤独之说,但黄昏时分于空旷处听到,却也引起了诗人内心诸多感叹,因此答题时要抓住“孤起”与“百感衷来”分析“角声”意象的特点,占2分;意象的作用在于营造意境、烘托心境、引发情感,因此要从意境、心境、情感三个角度答题,各占1分。)

16. ①诗歌描写碧山芳草,寄寓了诗人对友人无尽的离思别恨;②杜牧以目不见睫喻指张祜不被人赏识,又称道张祜诗艺高妙,有道在身,无须他求,写出了对张祜的同情与安慰,更表达了赞赏之意;③诗人称颂张祜清高豁达无人能及,以上千首诗篇蔑视权贵利禄,表达了诗人对其无限推崇与敬仰之心。(此题考查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与归纳。诗句内容是思想情感的依据,答题要包含诗句内容分析及诗人思想情感的归纳,每答对一点得2分。)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tangdaishiren/dumu/4p9nd2.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