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实用文 > 实用范文 > 应急预案 > 手足口病的应急预案
手机版

手足口病的应急预案

来源:博文吧 阅读:2.67W 次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应急预案。那么大家知道应急预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手足口病的应急预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手足口病的应急预案

手足口病的应急预案1

为了有效地应对校内可能发生的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疾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学校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预防与控制疾病为中心,加强领导与组织,建立传染性疾病防控机制,保证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标

1、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疾病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用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疾病在我校发生和蔓延。

三、组织领导与职责

成立学校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检查、督促全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及时准确地把握学校疾情动态,提出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学校传染病防治与救护工作,积极配合卫生部门,保证防治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防控实施方案

1、认真做好日检工作

每天进行晨检,仔细检查每位学生的体温,检查手、口腔等部位。

2、认真做好消毒工作

学校定期对教室、、厕所、办公室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3、对学生进行个人卫生教育,在学生家长的协助下,督促学生按时洗刷、勤洗手、勤。

剪指甲,并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保证足够的睡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建议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莲等。

5、教室要做到通风换气,厕所要定期消毒冲刷。

五、应急预案

1、若发现学生出现类似病症或可疑现象,应在第一时间上报领导小组,由家长带学生到医院检查确诊。

2、同时上报校长、区防疫站。

3、若确诊学生不属于手足口病,必须持医院诊断证明方可入校。

4、若确诊学生发病为手足口病,学校要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对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愈后持医院出院证明方可返校。其所在的班级或寝室应立即进行处理。对病人接触的桌椅等及时予以消毒,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严格观察检查其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直至安全度过10天观察期。

5、对其他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稳定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对发病情况、报告情况、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在应急处置工作中是否存在失职等问题,善后要写出汇报总结材料。

手足口病的应急预案2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之一,主要感染对象五岁以下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可以通过玩具、食具、鼻咽分泌物、飞沫等多种途径传染,以出疹、发热为特征,临床为口腔内、手、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潜伏期为3-8日。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依据《中国传染病防治法》、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 “手足口病“防治小组:

张建伟(组长)、米秀龙、罗维让、罗维孝及各班班主任

1、总负责:

校长作为学校的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

2、总务主任:

负责落实督查全校防治“手足口病”工作;督促值周老师指导全校教职工做好班级、园内环境、消毒工作,并指导教职工、学生科学地认识“手足口病”。

3、保健:

严格认真做好晨检工作,并负责教职工、学生、家长防治“手足口病”知识的普及宣传,以及炊事员的消毒工作。

二、防治措施

1、宣传教育

①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防“手足口病”知识。

②开展防“手足口病”活动,教育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勤洗手。

③分发致家长的告知书,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2、认真做好学校室内室外的环境卫生工作。

3、做好晨检工作,发现异常及时让家长带学生去医院检查治疗,并与学校保持沟通与联系;

4、做好缺勤学生原因调查并做好结果记录,排除“手足口病”疫情。

5、做好室内通风,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

6、做好日常用品、用具的卫生消毒。

7、个人防护:

①全体工作人员要勤洗手。

②尽量减少外出。

③教职工如有发热、皮疹要暂停工作,及时到去医院检查治疗。

④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勤洗手、多喝水。

三、情报告及处置

(1)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老师第一时间向校长报告;

(2)老师立即对学生、发病学生班级进行隔离,(用餐、户外活动、游戏活动均到指定地方;

(4)召开会议,思想上加强重视,每天正确掌握学生出勤人数,了解各班缺勤情况。做好宣传工作,对家长、对学生、对全体教职工开展各种有关手足口病宣传,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指导。

(5)检查环境和物品的消毒是否符合要求;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和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病毒经食品及环境的传播,指导炊事员对餐具、盛具的清洗消毒。

(6)老师加强晨检,严格按照一问,二看,三摸,四查的原则,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现象立刻劝说家长回家就医,不得入校,并告之班级老师做好随访工作。

(7)做好发病班的终末消毒,自觉接受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所的业务监督指导。

手足口病的应急预案3

在县卫生局统一领导下,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防控工作。实行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责任追究制,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

(一)职责分工

1、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全镇手足口病防控救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指挥、协调、管理镇域内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手足口病应急方案 。

3、防保科职责:负责我镇手足口病疫情及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和上报;检查、督导全镇卫生室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和监测工作,开展本镇村医,幼儿园园长手足口病知识培训。

4、内儿科:负责每天下午5时至次时8时到本院诊疗的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的筛查、诊断、报告、转诊、隔离治疗、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

5、门诊部:负责每天早上8时至下午5时到本院诊疗的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的筛查、诊断、报告、转诊、隔离治疗、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

(二)监测报告

1、建立乡、村二级手足口病监测网络。防保科负责制定监测技术方案,并指导各地实施。各相关科室要按照要求开展手足口病日常监测工作。本院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防保科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为手足口病的责任报告人。

2、设置监测点。根据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工作需要,科学设置手足

口病的`监测,各相关科室要根据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和诊断标准开展病人筛查,发现有可疑症状的病人要及时向防保科报告。每日定时报告监测情况及收治病人的动态情况,实行“零报告”制度。

3、在发生手足口病暴发和流行时,进行日报告;诊断的手足口病要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一旦出现暴发疫情,达到本预案中规定的疫情分级标准时,要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在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为手足口病的责任报告人。手足口病责任报告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报告手足口病及其处置情况。不得迟报、乱报和隐瞒疫情。

(三)对策措施

1、暴发疫情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控制本病的关键。

⑴控制传染源

①对病人实行隔离治疗,密切接触的婴幼儿实行医学观察,严格管理传染源。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对于传染源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进行隔离;隔离期限为临床症状消失后7天。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杜绝院内感染;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和接触者人数,强化洗消措施;对居家观察的密切接触者,由乡镇、村街防保人员具体指导落实隔离措施和周边区域的消毒处理措施,每日记录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和出疹情况。

②医疗小组要积极救治病人。要不断总结诊治经验,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同时,积极配合疾控部门作好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和各种标本采集工作。要严格掌握手足口病病例治愈标准,防止疫情扩散。完善诊疗记录。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项目齐全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必须详细、认真填写,必须要有详细的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和电话,以利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踪。

⑵切断传播途径

认真落实消毒处理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病例发生所在地要及时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垃圾、粪便、污水及时清运消毒,整治城乡卫生环境;对于患者的用品、衣物、呕吐物、排泄物及其容器等用含氯消毒剂以适当比例配比进行消毒;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杀灭蚊蝇。严格保护生活饮用水源,尤其对于集中供水的村庄,要整治水源地周围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严防水源污染。

⑶保护易感人群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托幼机构要加大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对发现的病人一定要及早隔离治疗。认真落实《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患儿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衣物、被褥、餐饮具、玩具等)要随时进行消毒。必要时依法暂时关闭病例所在的学校、托幼机构及其他幼儿聚集场所,以保护易感儿童。

⑷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知识水平

以多种宣传形式,介绍肠道传染病的防病知识,引导家长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手足口病的应急预案4

一、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手足口病的特点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度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2、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三、预防措施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学校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和午检,定期对寄宿生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落实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5、各班加强晨检和午检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体征,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6、做好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四、应急处理措施

1、加强早晨和中午的检查工作,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时,先由各班晨检教师上报到学校办公室;

2、班主任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带学生去医院检查确诊;

3、同时上报校长;

4、病情确诊后,学生进行融离治疗,愈后再返校,其所在的班级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并进行全面消毒,所使用过的学习物品等也要彻底进行消毒(消毒——清洁——消毒),以防传染给别的学生,另外,给每位学生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预防,使用滴露肥皂。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shiyongfanwen/yingjiyuan/o5k66q.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