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实用文 > 实用范文 > 论文 > 中小企业融资毕业论文
手机版

中小企业融资毕业论文

来源:博文吧 阅读:1.96W 次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对我国的创新创业的形式较为不利,因为全国的中小企业也显现出这样一种状况。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中小企业融资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中小企业融资毕业论文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县域中小企业融资更是不容乐观。通过对中小企业外生性与内生性融资的比较,对传统、常用的一些融资方法或政策的利弊进行总结分析,认为单凭外生性融资很难保持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的可持续性。可考虑从改善县域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增强外生性融资能力、加强内生性融资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确保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县域中小企业;外生性融资;内生性融资;利弊分析

一、中小企业外生性、内生性融资的界定

中小企业外生性融资是指中小企业取得的各项资金来源是产生于融资体系之外的。中小企业内生性融资是指中小企业取得的各项资金来源,是内生于自身的融资体系。融资体系是动态变化的[1],既可单指某一类企业,也可指企业与某些金融机构。当企业与某些金融机构主动参与组成一个融合的体系,形成一种共生与相互制约关系时,资金的供需来源于体系内,那么这时就称为内生性融资。内生性融资是体系内各方以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以自觉履行职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为内在动力,促进体系的有效运转;外生性融资的发展主要依赖外部经济环境、融资政策的刺激等外生性压力。这里的“外”指的是单个企业或一类企业之外的因素,也可指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体系之外的因素,当中小企业融资依赖本企业之外的因素时,外生性融资就等同于外源融资;同理,“内”指的是单个企业或一类企业之间的因素,也可指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体系之内的因素,当中小企业融资依赖本企业之内的因素时(融资源于企业的自有资产,如企业留存收益、折旧资金等),内生性融资就等同于内源融资。

二、中小企业外生性与内生性融资的比较

内生性视角认为影响系统内各主体发展的因素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外生变量,而是各因素自觉、自发、共同作用的均衡结果。县域中小企业内生性融资主要是指整个融资系统以系统内的经济主体的生存和发展为内在动力,突出各自的责任,强调内在激励,通过自我完善与修复,使系统的运转得以持续。也就是说,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的可持续性不应是外部因素刺激下的一种有意识的反应,而是一种自觉、自主、自发行为。县域中小企业内生性融资体系一旦形成,可将金融资本、商业资本、产业资本有效融合,使得金融聚集带动产业聚集、县域经济要素的聚集,从而促进县域中小企业及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县域中小企业及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使县域金融聚集进一步增强[2]。而内生性融资,县域金融机构与县域中小企业具有“人缘”、“地缘”和“业缘”优势,能有更多的机会贴近县域中小企业,更能有效克服因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金融机构对县域中小企业有“知根知底”的优势,县域金融机构在信息收集、监督管理、代理执行等方面的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对中小企业贷款交易成本具有比较优势。县域金融机构与县域中小企业能保持相对频繁的接触,更易于理解和监督企业的经营状况,因而对抵押品的要求也相对较低。

三、当前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常用方法及利弊分析

(一)融资的常用方法缓解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的方法或政策主要是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或拓宽融资渠道,增加金融供给,促进县域金融有效竞争等的外部因素着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完善融资政策或环境:

(1)完善中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制度及信贷人员尽职免责机制;

(2)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按增量给予适度补助,对不良贷款损失给予适当风险补偿,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呆账核销效率;

(3)要求商业银行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部,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

(4)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以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抵质押不足的矛盾;

(5)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及评价体系与信用惩戒机制[3]。

2。拓宽融资渠道:

(1)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开展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中小企业融资租赁、联保融资、众筹融资等模式。

(2)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培育和规范产权交易市场。

3。在县域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鼓励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民间资本,参与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投资入股,以增强县域金融的适度竞争,促进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的改善。

(二)方法或政策利弊评析这些方法或措施在一定程度或一定阶段对化解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存量方面,据《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4)》,截至2014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23。2%,2007—2014年间平均年增速为21。7%。在增量方面,据《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情况暨全国百强村镇银行排名活动报告》,截至2015年6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270家,县域覆盖面达到57%,民间资本持股比例72。2%。央行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951家,贷款余额9594亿元。然而,这些政策往往是从不同角度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着重从市场主体的一方来考虑。而在金融市场中,则是市场主体的各方以赢利为最终目标的一个博弈过程,金融机构的“趋利避害”原则,使得资金的供求方为了减少坏账损失,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对资金需求方做出审慎要求。因此,融资市场主体离开了赢利、企业的自身建设及信用来谈中小企业融资,这样的融资方式也是不会长久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的原因所在。

1。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是负债经营,能长期集聚大量低成本、较稳定的资金,能为中小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弊端:中小企业符合银行抵押、质押的资产有限,信用等级不高,财务制度等不健全,融资担保系统缺位都是影响商业银行提供中小企业贷款的因素。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盈利性是其经营目标之一,因此,往往倾向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或是资信等级高的客户提供贷款,而易于忽略为县域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依据审慎性原则,商业银行贷款的流程通常比较复杂,手续繁琐,审批周期较长,与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的“急、小、频、繁”不相一致。

2。风险投资。就是风险投资人将资本投向有潜力、发展迅速的企业,尤其是创业期、高新技术企业,无须融资方提供抵押担保,无须偿还,但可以出卖控股权以获得资本收益的投资方式。弊端:首先,资本的“逐利性”要求高风险必有高收益。因此,风险投资对投资回报率要求较高,一般倾向具有一定资本规模、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信用保障较好的企业,因此,除了少数投资回报率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满足风险投资人的要求外,大多数中小企业融资仍然与风险投资无缘。另外,风险投资资金供给有限,往往对企业后期资金供给不足。再次,风险投资人参与企业决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影响。

3。天使投资。是由天使投资人(单个天使投资人或多个天使投资人)和非传统的风险投资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的前期投资。天使投资相比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门槛要求相对低些,其融资规模大多在50万元以下,不仅仅局限于高风险高回报的中小企业。由于对企业的信用保障要求相对较低,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可获得融资的机会。弊端:一是目前对天使投资相关的法律规范还不完善,如天使投资人的退出机制不健全,对投资资金的保护还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小企业形成控股,可能会干扰中小企业的决策和控制权,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天使投资人的积极性。

4。融资租赁。出租人根据中小企业的要求出资购买中小企业所需的设备,再将该设备出租给中小企业,每期收取租金的一种融资方式。

(1)融资和融物于一体,通常手续比较简便,对企业资信、财务信息披露、担保的要求相对不高,降低企业融资的难度。

(2)可根据企业实际,灵活制定租约,确定还款安排,减轻企业还款压力。

(3)由于融资租赁物可享受加速折旧的优惠政策,获得税收方面的优惠,折旧款可于税前偿还租金,减少企业的税收金额,降低融资成本。融资租赁属于表外融资,不体现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目中,因此,不会影响企业的资信状况。

(4)能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加快资本的积累。

弊端:

(1)融资租赁公司是按承租的中小企业的要求购买出租设备,再出租给中小企业收取租金的,设备的专一性比较强,因此,对承租企业未来盈利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2)由于租赁物涉及到出租人、供货商、承租人,导致出资、供货、验货的分离,可能会引发租赁物不能按时交货及货物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在融资租赁交易中,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租赁物的保管、保养等问题对融资租赁业务产生负面影响。

5。众筹融资。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融资模式,以“无抵押、成本低、快捷”的借贷方式实现金融借贷的普惠,并提高了资金融通的效率。为缓解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资金融通开辟了新的模式,是一种“金额小、报酬低”的模式,能明显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弊端:这种“金额小、报酬低”的模式有利也有弊,弊端是由于为投资者带来的投资收益不明显,因此,融资额度小,不能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外,该模式仍需基于融资企业的信用,且杜绝融资者的舞弊行为难度较大,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措施仍存在很大缺陷,投资者有可能无法获得相应的回报。所以,这种模式的普及有待相关制度法规、技术的完善。新兴的互联网融资方式仍处在非常初期的阶段,并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融通。

6。联保融资。以中小企业群体信用为担保,以增强中小企业群体信用来增加授信机会与授信额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抱团取暖”效果,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弊端:中小企业“抱团取暖”式的联保融资,一旦外部经济环境变差,其中一家或几家企业倒闭就有可能造成连锁反应,甚至可能导致相关企业接踵破产,最终还会引起整个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产生恶性循环。

7。民间融资。资金供给充足,融资的手续相对较少,灵活的利率与期限,借贷门槛相对较低,甚至不需要抵押,融资效率高。随着民间资本逐步“阳光化”,民间借贷具有融资规模逐年扩大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压力,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完善与竞争。弊端:民间资本虽然总量大,但分布散,这使得民间借贷仍然面临较高的交易成本。正由于民间资本分散导致借贷双方“力量不均”而难以监管,引起纠纷不断,易于出现资金链断裂。另外,由于监管部门对民间资本的监管难度大,民间融资有时还会演化为“非法”集资。

8。典当融资。典当行是以质押、抵押形式及以物取信进行放贷的一种信用机构。与银行贷款相比,典当融资具有:

(1)简便、快捷,放款快,不需要中小企业提供财务报表和贷款用途等说明,不用进行审查、担保这些程序,只须提供符合规定的抵、质押物品即可获得融资。

(2)灵活,一是在典当融资期限内,经双方同意,当户可以随时赎当续当,期限最长可以半年;二是典当的利息及费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

(3)门槛低,与银行相比,典当行对抵押品的要求相对宽松,可抵押物范围也较广,动产与不动产都可以用作抵、质押,如金银首饰、珠宝钻石、家用电器、汽车等;通常“认物不认人”,典当行对信用度要求不高,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和贷款的用途基本上不作考量。总之,对融资额度小、资金需求急、融资频率高、财务报表不完善、符合银行的抵、质押物品少,自身信用度不高的县域中小企业而言,典当融资更贴近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的确为其提供了快速融资的便捷渠道,能帮助他们解决临时、救急的资金难题。弊端:

(1)相比银行,典当融资利息较高,只能适合中小企业短期的快速融资,而不利于企业长期融资需求。

(2)“只贷不存”,资金来源狭窄,当前典当行资金来源除了股东的自有资本外,很少有其他合法筹资途径。由于资金规模有限,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能力受到限制。

(3)典当业未列入金融体系,法律上定位不明晰,缺乏专业的金融监管,行业面临较高风险。[4]

9。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新一轮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放宽了农村金融市场的资本准入,允许境内外银行业资本、民间资本和产业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金融适度竞争,的确对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弊端:基于外部力量组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属外生性融资。

(1)经营机制缺乏适应性,尽管具有“小银行优势”,但在信用及法制观念淡薄的农村地区,还是以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模式为主,对大多数缺少抵押物的县域中小企业而言贷款可获得性并不高。

(2)目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缺乏,导致提供的金融产品单一,金融服务功能受到限制,经营效益不高。

(3)公众认可度还不高,吸储压力较大,贷存比高,实现可持续性运营还面临不少困难。

10。新三板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虽然新三板的开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对大多数县域中小企业来说仍然难以企及上市标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虽能为那些未达到上市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由于流动性不强,投资者参与积极性不高,在短期内对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的促进作用有限。

四、突破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县域金融机构是否愿意留在县域并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关键要看其能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而适当的利润,无论对于县域金融资金的提供者还是接受者,都是重要而有益的,因为,它是决定县域金融能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一)改善县域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增强外生性融资能力

1。县域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的“内功”建设。

(1)强化核心技术。引进和使用优秀人才,避免过度相信“亲戚或熟人”,而对“外来人”的不信任。加强人员培养与技术开发,促进企业人才和技术积累,推动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

(2)完善经营管理、财务制度,加强企业信用文化建设。鼓励县域中小企业组建股份制企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变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明确所有者、高管理者、经营者各自的职责。强化信用意识,完善规范财务制度,改进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尽可能降低外部信息需求者获取企业信息的成本,提高财务状况透明度及企业的资信。

(3)增强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市场开拓能力。善于运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为原材料或产品进行套期保值。

(4)增强县域中小企业主或管理人员的金融意识。县域中小企业主或管理人员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金融知识欠缺,金融意识淡薄,是制约县域内生性融资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需向县域中小企业主或管理人员传授金融知识,增强其金融意识。

(5)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必须审慎行之。可设立县域中小企业咨询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的设立,项目、技术的选择,甚至经营管理等提供服务,尽可能降低中小企业的失败率,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

2。强化县域金融创新。一方面可促进县域金融机构提供更多、更适宜的金融产品,使得其收益与风险相匹配。另一方面为民间资本的借贷提供更多的合法途径,便于民间资本获得集中管理、规模运营。

(1)组建民间借贷登记中心,规范民间资本,使其阳光化。既可加强资金的信用和保障程度,增强市场的信心,又使得民间资金得到更好的配置。

(2)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县域企业中不少是依赖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起来的,因此,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可使那些愿意进行股权投资,为获得高风险高收益的民间资本,对县域特定产业的非上市企业提供融资。

(3)进一步完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一个运作机制健全,监管完善,活跃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有利于一些经营业绩稳定,财务状况较好、信用级别较高的优质县域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有利于培育社会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4)组建再担保机构。由于大多数县域中小企业拥有符合银行要求的抵、质押品非常有限,发展针对县域中小企业的担保机构,能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度。担保公司在企业和银行之间建立稳固的关系,是解决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基本保证。

(5)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简化贷款程序,提供符合县域中小企业“急、小、频”的资金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

(二)构建内生性融资体系外生性融资在供给县域中小企业贷款方面面临较高的交易成本,较高的交易成本导致外生性融资在县域中小企业金融供给上,不可能有效地消除县域金融市场供需不匹配的矛盾。

县域金融机构与县域中小企业是构成县域经济的两大微观主体,彼此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县域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通资金,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时,离开了中小企业,县域金融机构的生存就变得举步为艰。如前文所述,如果县域金融机构与县中小企业构成一种内生性融资体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易于达成共识,能够有效消除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融资的效率,还会增加县域中小企业信贷供给总量[5]。银监会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指出,“支持符合银行业行政许可规章相关规定,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社会声誉、诚信记录和纳税记录良好,经营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较强,财务状况、资产状况良好,入股资金来源真实合法的民营企业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民营企业可通过发起设立、认购新股、受让股权、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并规定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为15%。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涉农企业参与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或参与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这为县域中小企业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构建县域内生性融资体系提供了政策支持。

1。积极鼓励有资质的民间资本及县域中小企业参与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投资入股。村镇银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产权明晰且多元化,组织结构简单、机制灵活、具有“小银行优势”,有利于获得中小企业的软信息和发放关系型贷款。县域中小企业对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的投资入股,更能加强彼此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村镇银行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会有更深的了解,有助于解决存在于彼此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三十九条,村镇银行在缴足存款准备金后,其可用资金应全部用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这规定了村镇银行的经营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盈利空间。因此,村镇银行与县域中小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村镇银行资本的积累,又能使其资本金得到有效利用,从而有效地缓解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但要想发展村镇银行与县域中小企业内生性性融资体系,笔者认为须对《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总则第五条,“村镇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适当修改为“村镇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可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这不仅有利于更好地缓解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也更好地体现一种正向激励。因为只有存在“互利互惠”的利益交换机制,内生性融资体系的存在才会持续,才会发挥这种融资的“鲶鱼效应”。

2。鼓励有资质的民间资本及县域中小企业投资创办或投资入股区域性的民营银行、农村商业(合作)银行。民营银行的本土性能确保其与县域中小企业有较好的亲和力和适应性,能保持长期、密切的合作,降低坏账风险;并能发挥“中小银行优势”,针对性地提供金融服务与产品,提高竞争力。民营银行的自主性与私营性,能按市场机制自主运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政府的干预,确保其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灵活、高效经营。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可提高民营银行的信用度,增强公众对民营银行的信心,为其可持续性经营提供内在动力,也为其退出银行业等金融市场做好铺垫,因此,存款保险制度为民营银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银监会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依法合规,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以自有资金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县域内组建区域性的民营银行指明了方向。农村商业(合作)银行的前身是农村信用社。依托信用社发展的股份制银行,也与县域中小企业有着天然的“地缘、人缘、业缘”联系。让更多的有资质的民间资本及县域中小企业投资入股农村商业(合作)银行,一方面可增强农村商业(合作)银行的资本实力;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促进银行与企业的相互了解。然而,单凭县域中小企业投资创办民营银行、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并不能达到完全意义上的内生性融资,因为《商业银行法》第四十条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因此,要想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内生性融资,就有必要对民营银行、农村商业(合作)银行股东及股东所拥有的企业在贷款条件上予以适当的优惠,使民营银行、农村商业(合作)银行与县域中小企业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样能有效启动和形成县域中小企业内生性融资。当然,这种内生性性融资的稳健发展必须要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1)建立起规范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避免造成金融投机盛行;

(2)健全监管机制,尤其加强对民营银行股东行为的监管,对股东及股东所在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数额要明确限定,原则上不能超过其出资额,并报送监管当局备案,对股东贷款逾期不还的,必须按其出资额强制还款并追究法律责任。

(3)完善风险防范措施,规范特权集团介入、内部人控制和关联企业贷款。

参考文献:

[1]李锦宏、彭晓禹:《比较优势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研究》[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4。

[2]何登录:《农村普惠金融内生机制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4。4。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09—09—22)。

[4]陈岩、郭佳:《典当融资与银行融资的比较研究》[J]。北京金融评论,2012。1。

[5]张婷:《集群融资模式的内生性组织载体研究——以高新产业园区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13。2。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shiyongfanwen/lunwen/o7no11.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