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实用文 > 实用范文 > 论文 > 突出五性让计算教学彰显活力论文
手机版

突出五性让计算教学彰显活力论文

来源:博文吧 阅读:1.16W 次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计算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枯燥无味。然而,好多教师认为计算教学仍然是数学教学中一块难啃的“骨头”,本文拟从情境创设、教材使用、算法优化、练习设计和习惯培养五个层面来阐述如何让计算教学彰显活力。

突出五性让计算教学彰显活力论文

关键词:计算教学 彰显活力

引子:3月20日,在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备课会上,聆听了陈基国老师作的讲座,从中涉及到的有关计算教学的一些理念,令我感触很多。我想作为一线的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从课堂教学入手使计算教学变得有滋有味。本文就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和听课中遇到的一些案例来谈些粗浅的想法,希望能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索,更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指点。

正文:

回顾传统的计算教学,“纯粹的计算”成了核心的内容,与实践应用严重脱节,使计算课显得单调、枯燥、无趣。因而使好多学生“望算生畏”,从而导致“望数生厌”,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信心。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注重“算用结合”,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广大教师在践行中对计算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计算教学出现了好多令人兴奋的“亮点”。然而兴奋之余,也留下不少思索:当前,计算教学仍然是数学教学中一块难啃的“骨头”,综观各种各样的公开课中,计算教学课总是寥寥无几。那么怎样使计算教学有情有趣,彰显生命的活力呢?

一、创设情境突出实效性

新教材对计算教学的编排体系进行了改革,它把计算教学和应用数学相结合,而且非常注重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创设,强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情境中感悟。,因此,众多一线教师将情境引入课堂成为计算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用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熟悉而具体的情景中产生计算的内在渴求,达到“以用引算”的目的,从而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然而,纵观当前的一些课堂,好多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存在着不少误区。有些老师把设置情境看作一种“时尚”,是为了情境而情境,往往生搬硬套,数据缺乏科学性,达不到引起学生共鸣的目的。有的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有些情境的数学价值不大,导致学生毫无目的地发散。譬如,有一位教师教学“8加几”时,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先出示一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标上她8岁,再出示一位穿绿裙子的小女孩,出示她6岁。然后让学生根据画面提问题。很明显,教师想让学生提出两个女孩一共多少岁,可是学生却五花八门地提出了好多毫不相干的问题。最后老师只好自己提出了加法计算的问题。仔细推想,学生即使提出两个女孩一共多少岁?又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呢?只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这样才会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否则,它与传统的纯粹计算教学又有什么区别呢?

“怎样的情境是好情境,是有效的呢?”我想,首先它应是为教学服务的,再者它是真实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所以创设计算学习情境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一种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入计算学习,而不是教师为情境而情境的人为编造。如在教学乘法加法混合运算时,我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示了肯德基的几种商品单价图表,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有的学生提出:我要买两个翡翠汉堡和一杯牛奶用多少钱?从而引出算式十乘二加四得多少的混合运算式题,并对运算顺序合理性进行理解。在课堂临近结束让学生谈学习感受时,有的学生说我会用学到的知识了,还有的说我知道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了等等。

计算教学只有在有效的情境中,才会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提出数学问题,才会体现计算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才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二、使用教材突出灵活性

在校本教研中,时常会听到一些教师在埋怨新教材的计算教学编排不如老教材的好,原因是实验教材关于计算教学的编排是例题少,练习少,跨度大,学生不好学。我想作为教师不能埋怨教材,毕竟教材是许多专家共同制定的结果,它必定体现着科学性。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钻研、把握编写体系,领悟教材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把握学生的起点,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处理。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了解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儿,把握课程标准,灵活使用教材。不能完全受教材文本制定的内容、思路所约束,根据学习需求,从微观上对有些内容进行生活化、个性化的加工,合理地进行增删与归并,这样才能实现变“教教材”为 “用教材教”,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譬如,这几天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册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时,教材安排小朋友装相片的情境图,只安排了一个百位不够除,商要写在十位的例题:小梦和小欣整理照片,一共有238张,每页可插6张。要插多少页?然而我班学生的学情是基础不是很扎实,如果按照书上的编排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的话,会造成好多学生对百位够除与不够除两种题型的较高错误率。所以,我就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本地的实际,改变了教学情境,并增加了一道例题:由于本学期学校食堂吃午饭的学生有较大增加,学校总务处陶老师就购买了一批餐桌供小朋友就餐。他用了984元添置了8张长餐桌,608元添置了8张短餐桌。然后让学生根据以上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讨论比较这两题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通过这样调整教材,从课堂反馈来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算法优化突出合理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要不要优化的争论已渐趋平息。在计算教学中不少教师已经改变了课改初的一味追求多样化,都在实践中实行了优化。然而在如何优化的处理上又出现了不少的困惑和反思。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9加几”一课时,让学生尝试“9+6”是多少。学生一的.算法是:从6里拿出1放进9里边凑成 10,10+5得15;学生二的算法是:以9为基数加上6,即9,10,11,12,13、14、15一共有15,学生三的算法是:从9里拿出4到6里边凑成10,10+5得15,学生四的算法是:5+5+5=15,学生五的算法是:(9+1)+(6-1)=15;学生六的算法是:从9里拿出4放进6里边凑成10,10+5得15。等到学生做练习优化算法时,老师就规定统一用“凑十法”,理由是“凑十法”计算起来最简便。我想,所谓优化不是等同于统一一种老师心中或教材推荐的算法。每一个学生的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差异,“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绝对好的方法。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找出多种方法的区别,选择出比较适合自己的方法,为什么一定要凑成10呢?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自由选择,可以用想加做减的方法来计算,也可以用破十法来计算。

具体怎样才能在优化这一环节上体现合理性呢?其一,在时间上把握合理性。譬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在第一课时不进位加法中学生的笔算方法有的从个位开始计算,有的从高位开始计算,这时我们不必急于优化算法,因为这一课时学生无法体验从高位算起的方法不如从低位算起的方法简便。当第二课时学习进位加法笔算时,就可以把这两种笔算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样优化就顺理成章了。其二,在优化策略上体现合理性。在上述“9加几的口算”案例中,口算的多种算法有明显的优劣之分的,这么多的方法我们教师要适当优化,但是优化不是老师包办代替,更不能强制统一算法。否则,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探究算法的多样化会觉得索然无味, 失去兴趣。因为在他们的感觉中算法多样化只是摆摆样子, 并不能在实践中运用, 真正的算法还得由教师说了算。要实现算法多样化到算法优化,不是教师寥寥几句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教师创设一定的练习情境,练习中舍得化时间让学生去交流、体会、感悟各种方法的优势,并进行合理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差距,找出自己计算方法的不足,自然产生了优化自己算法的内在需求。从中让学生感悟出看大数拆小数的凑十口算方法是好的一种口算方法。

四、练习设计突出发展性

练习是计算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对计算技能和算理的形成与真正消化、理解、掌握,往往是通过练习来解决,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感悟、优化算法。在传统的计算教学中,计算练习往往是机械的反复操练,注重方法的巩固,追求计算的熟练与正确率。那么新课程的计算教学究竟呼唤怎样有价值的练习设计呢?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练习设计的关键是面向全体,体现差异,突出发展性,既能照顾两头(好生、学困生),又能发展中等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精心设计练习。其一,练习形式注重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开火车”、接力、送信、对口令、找朋友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其二,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譬如,在教学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1、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并为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方法,学生进一步感知先把个位上的数先加,算得的结果再与整十数相加和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这两种较好的算法;2、接着又开展摘星比赛做6道题,做好后找好朋友交流哪一道题目算得最快最巧妙。通过设计这样两个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经历交流、梳理、反思、改进、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有了进一步发展,并主动改进自己的算法,从而实现算法优化。其三,在练习的内容上注重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譬如,有位教师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课练习设计中,创设了为小鸟找家练习情境。提出:“把玩了一天的小鸟送回家”,“给没家的小鸟造个家,再给他找些伙伴”,“根据房子的编号组成算式”等问题,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想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渗透了函数,集合等思想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其四,练习突出针对性,追求实效。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收集学生的典型错题,分析错题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地练习,以减少练习中的盲目性,从而使练习效果事半功倍。

五、习惯培养突出一贯性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然而有些教师认为,课程标准中强调尊重学生情感,提倡激励性评价,因而课堂上他们就不敢批评在计算中因为习惯问题而出错的学生,经常以“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长此以往,必将影响计算的教学效果。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课堂教学必须继承传统教学中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包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解题后验算的习惯,错题及时更正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等等,并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有所创新。其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估算是日常生活、测量中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或判断时所采取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估算能力,可以发展学生对数的认识,促进数感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增强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新教材十分重视估算内容。教学时,除了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外,最有效的培养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中提高。同时,我们教师在平时注意起示范作用,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逐步掌握、优化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其二,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与交流的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开展算法讨论与交流时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室顿时热闹非凡,学生们抢着各说各的,全然不顾别人说了什么,生怕自己落了后……卡耐基说:“如果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就要做一个注意倾听的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倾听与交流是现代人所必需的一种品质。只有学会倾听,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会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从细节着手,着重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与交流的良好习惯。

当然,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是在一节课中能培养的,我们教师要有耐心,恒心,坚持不懈,常抓到底。

让新课程改革在继承和创新中扬帆远航。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又要发扬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实效中彰显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2、《构建有效的计算教学课堂》《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6年02期

3、《新理念下计算教学应关注啥?》 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 陈华忠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shiyongfanwen/lunwen/lz539n.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