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实用文 > 实用范文 > 论文 >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手机版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来源:博文吧 阅读:8.3K 次

全面预算对于推动现代企业管理成熟与发展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欢迎阅读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1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对所有资源力争进行最合理的配置,并分析、协调、控制预算的执行,即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对销售及收入、生产、成本、费用、资金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预测和决策,从而有计划的高效、协调开展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用货币或其他计量形式对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时期的生产活动、投资决策活动、资金运作活动系统而详尽的表述,用来分配企业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

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预期性,一般在会计年度期初预测整个会计年度的数据;全面性,全面预算包括企业经营性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财务总预算,它既能反映企业某一方面经济活动的预算,也能反映企业资本性支出以及财务资金筹措和使用的预算;目标性,全面预算的目标明确而不遗漏,除了目标利润外,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比率、股东权益最大化也能体现出来;指令性,企业预算一经确定,应由公司预算委员会批准,作为考核的依据,没有特别的理由不能轻易调整。

二、铁路建筑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铁路运输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铁路建筑企业在深化体制改革、提高经营质量、扩大建设规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推行了多年,但目前一些铁路建筑企业对预算的管理职能仍认识不足,没有将预算与其企业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没有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职能。特别是在高速铁路相继建成运营后,铁路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来加强和改进经营管理、实现管理创新迫在眉睫。

三、铁路建筑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首先,有些企业没有充分认识推行全面预算的重要性,认为预算管理就是成本控制的“变异”,实质和以往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资金预算、财务预算等观念相对薄弱,简单的认为预算就是成本控制;其次,部分企业把预算当作是对生产的限制,没有站在确保完成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高度去统筹安排生产经营工作,使管理者往往只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长期经营目标;第三,由于受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对预算管理的职责不清晰,“管生产”的不“管经营”,“管经营”的不能有效的主导经营成本,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偏离轨道”,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没有形成合力。

2、预算管理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预算管理组织,是指企业进行预算编制、审定、监督、控制与信息反馈、业绩考核的组织机构,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企业的决策机构即董事会及其预算管理委员会。企业的预算管理组织是基础保障,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完善的预算组织的基础上。组织完善与否是实施企业预算管理的必要前提,没有一个健全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就无法从组织上来保障预算管理的规范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只会使预算流于形式而起不到应有的管理作用。

3、全面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忽视预算的激励作用

绩效评价是全面管理的重要环节,预算缺乏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措施影响企业预算目标不能充分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考核与奖罚是全面预算管理的生命线,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做到奖罚分明,才能有效的做到全面预算管理。但是目前,部分企业“权责利”不明确,导致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效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限于财务指标,而不重视非财务指标的影响,因而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和职工的工作业绩,导致业绩评价不公平,从而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致使员工产生抵触的情绪,最终导致了全面预算的失败。

4、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不到位

预算的执行需定期提供分析报告,以考察预算数与实际数之间的差额。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铁路建筑企业将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看成毫无关系的两件事,大多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单方面的事情,执行都推到财务部,使得企业的预算管理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部分铁路建筑企业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只注重预算的编制,忽略对月度、季度等定期报告的提交和分析。

同时,部分铁路建筑企业虽然编制了定期报告,但对报告中出现的与前期预算的偏差不予重视,各种费用与实际不符但只要不影响到期的收益预算,就认为达到预算目标,没有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5、预算的编制与实际生产活动不协调

有的企业在没有总结有关经济指标完成前提下,只以上年度实际指标为基础,没有对企业的未来活动进行认真评估,以此确定的未来预算指标值是缺乏实际操作性的。如果企业及其各部门的生产活动每年变化不大,那么这种制定预算的方法还是可以接受的。但铁路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多,战线长,项目投标与实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用上面的办法制定预算,会使所编制的预算与实际情况差距太大,从而使预算指标缺乏客观性。

四、解决铁路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实施预算管理”的新理念,加强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应树立全新的预算理念,第一,企业成员要加强学习和交流,将企业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区别开来;第二,企业要明确的长远战略的指导思想,加强预算管理的计划性,实行预算管理的科学性;第三,要改变传统的认为企业预算管理只与财务会计人员和部门相关的错误观念,明确企业预算管理是各级企业成员的共同职责;第四,明确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人员因素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决定作用,在企业实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协调发展。

2、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是指具体承担预算编制、调整、执行、分析和考核的主体。预算管理应当设置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形成“金字塔”型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在组织机构上,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专业委员会作为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全面领导企业的预算工作。财务部门或计划部门作为预算组织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的预算管理与控制;而内部生产、投资等职能部门以及所属的各项目部门作为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机构。同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机构也是预算的责任单位,必须对预算的执行结果负责,并分析偏差的原因,根据预算的考评体系明确相关的责任,决定相应的奖惩。

只有通过明确的组织体系才能避免人为控制预算,避免过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要随时掌握执行动态,督促相关责任方面在规定的时间内纠正不利偏差;对违规行为或重大事项要请示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3、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把预算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预算管理考核制度,把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和结果纳入到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来,确定具体的预算管理考核指标,对其执行和完成情况,通过合理的程序进行考评,做到考核标准的公平、公开、公正,并将预算考核制度化、规范化。同时,企业应该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对预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和实施合理的奖惩制度,形成长效的考核机制,把预算管理工作推向一个全新的水平。

4、编制先进的预算方法并严格执行

铁路建筑企业预算存在的全面性、协调性、约束性差的问题,这与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密不可分的。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指标不衔接、预算管理方式粗放等,都直接影响着预算的效果。因此,必须改进预算编制的手段和方法,为铁路建筑企业的预算提供制度保障。

推行铁路建筑企业预算管理的关键是预算的执行,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务必要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第一、建立责任中心,保障预算目标的实现;第二、建立预算定期分析制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分析。第三,建立预算管理的考评、分析机制,通过对预算情况进行分析,全面掌握企业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5、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为预算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有条件的企业应加快开发、应用包括管理软件在内的广阔的网络资源,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完善全面预算管理软件,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把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充分利用预算管理软件与现行财务软件的接口,进一步细化预算内容、强化控制与考评,实现预算管理网上编制、审批以及上报工作,为实现预算执行和考核情况实时监控、及时准确地选出最佳的预算方案以及促使决策科学化提供技术保证。从而把预算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有机结合,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最终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五、结语

总之,铁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企业已被广泛应用,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经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铁路企业应进一步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以促进铁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2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战略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围绕企业全面预算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调控、预算考评等多个方面。全面预算管理是通过全面预算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企业拥有和控制的所有资源,实现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的管理机制。

预算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科学管理阶段,二战以后受到行为科学理论和经济学代理理论的影响,90年代以来受战略管理和社会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呈现出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繁荣景象。可以说,预算管理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企业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并总是以它们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中几个主要的分支,如:委托代理理论和战略管理思想等,为预算管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此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委托代理理论

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源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主要是由Coase(1937)、Jensen and Meckling(1976)、Fama and Jensen(1983)等提出的,而后又由众多的经济学家和公司治理专家加以扩充和发展,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公司治理问题分析框架。Jensen and Meckling(1976)指出,委托代理关系是“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人)委托一个人或者一些人(代理人),根据委托人的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地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最大合理效用的追求者,然而他们各自的利益目标并不一致:委托人(股东)希望获得最大的股东利益,而代理人(经理人)更愿意从事各项可能损害其他股东利益的行为(比如在职消费、过度投资)来达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自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产生以来,公司内部实际上就已经形成了多层的委托代理关系。一层是企业所有者或股东作为委托人,雇用CEO或高级管理层集体作为代理人,为股东的利益管理企业;另一层是企业高级管理层集体作为委托人,雇用部门经理作为代理人,管理企业的分权化经营单位。也就是说,在企业多层代理关系下,每一层管理者既是上一层管理者的代理人,又是其下层员工的委托人。

代理人的存在就是为了按照委托人的经济利益履行受托经济责任,但由于“经济人”的本性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代理人可能并不总是按照委托人的利益采取行动,从而在代理行为活动中背离委托人的利益目标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张维迎(2005)认为代理人问题的产生有四个因素:第一,代理人的行动难以观察。委托人只能观察到结果,不能观察到行动,外来要素的干扰使得结果不能准确地测度代理人的努力程度。第二,代理人的偏好或目标与委托人不一样。第三,代理人要承担风险。如果代理人是害怕风险的,让他承担风险责任就需要给予相应的风险补偿,风险越大,索要的补偿就越多。第四,委托代理双方承担责任的能力有差异。在以上四个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第二个因素,即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偏好或目标不一样,这是产生代理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为了防止或限制代理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就需要设计一种制度来激励代理人履行代理经济责任或对代理人偏离委托人目标的行为进行控制。所以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就是委托人(全体股东)如何设计一个最优的治理结构与激励机制,以保证代理人(经营者)按照委托人(全体股东)的利益行事。而预算管理正是这种最优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算管理是一种通过控制财务和非财务资源来控制企业的管理机制,可以将各层次代理人的目标协调一致,有效地降低各层代理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具体来说,一方面,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通过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可以将责任落实到人,从而解决团队成员之间的偷懒问题;另一方面,在预算管理的考评环节,委托人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可以将代理人的报酬与其业绩联系起来。因此,企业预算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二、战略管理理论

管理科学包括三个层次:管理基础、职能管理和战略管理。其中,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与首要任务,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企业战略管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目标必须从‘我们的企业是什么,它将会是什么和它应该是什么’引导出来,它们不是一种抽象,而是行动的承诺,借以实现企业的使命,它们也是一种用以衡量工作业绩的标准。换句话说,企业的目标就是战略。”按照明茨伯格的管理控制金字塔,将企业目标划分为战略目标(3-10年)、战术目标(2-3年)和作业目标(年度目标)。这三个层次上的目标设计,是按时间序列以及计划性到操作性递进两个维度进行的。战略目标为公司的发展指明方向,战术目标进一步对最高目标做出解释和说明,作业目标则是具体的行动指南。

战略的重要性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不言而喻。战略的确定规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经营目标,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奋斗目标,成为激发全体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之一。全面预算与战略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预算管理就是一种战略性管理。

首先,企业预算管理的构建必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预算目标实际上是企业的战略目标,没有战略意识的预算不可能有竞争优势。因此,预算管理过程是围绕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全过程。预算管理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其次,预算的战略性还体现在不同类型企业战略重点的差异上。一般而言,企业战略包括地域扩张、多元化经营、合资、产品开发、市场渗透、收缩和清算等。战略的不同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思路与方针的不同。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战略重点不尽相同,它们的预算管理重点也随之而异。

最后,预算管理的战略性,还体现在它沟通了企业战略与经营理财活动的关系,使企业的战略意图得以贯彻,长短期预算得以衔接。企业战略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总方针,体现在长期预算中,而短期预算作为一种行动安排,使日常的经营理财活动和企业战略部署得以沟通,形成具有良好循环的预算系统。

由此可见,全面预算管理是以战略管理为基础的,以战略目标为起点,以战略思想为指导,通过一套可运行、可操作的控制系统实现预算目标,最终推动企业总目标的实现。所以,预算管理要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同样,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也离不开预算管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必然为预算管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促使预算管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三、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基础环境

实施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企业预算管理并不具备自行机制,不是无条件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作保证。

1.树立正确的企业管理理念

树立“以企业战略为基础”的理念,使预算管理成为实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没有战略指导的企业预算,会重视短期活动而忽视长期目标,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不相适应,这样的预算管理难以取得预期结果。预算管理是对计划的数字化反映,是落实企业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之前,要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和企业资源分析,明确长期发展规划,以此为基础编制各期预算,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

树立“面向市场”的理念,使预算指标经得起市场的检验。预算的制定要具有客观性,如果忽视对市场的调研和预测,很多预算指标就会与企业外部环境不相容,从而使得整个预算指标体系难以被市场接受。而且预算指标往往缺乏弹性,缺乏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进而导致企业的预算工作难以继续推行。可见,整个企业预算体系的基础是对市场情况的预测与分析。同时,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企业制定的预算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为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留有余地,减少预算过大带来的风险。

树立“基于企业价值链分析做预算”的理念,使预算管理成为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经济活动和利益冲突的有效手段。价值链是能够创造和交付给顾客有价值产品或劳务的一整套不可或缺的作业和资源。企业在通过商品和劳务向顾客传递价值的过程中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各部门应通力合作,努力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企业部门间发生的利益冲突必须以顾客利益为最高准绳来协调矛盾和安排活动,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

预算管理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没有企业的上下合作和推动,特别是没有企业高层领导的直接参与,预算管理任务不可能完全落实,也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益。这就要求企业高层领导作为一个集体,团队合作,统一认识,共同将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来认真对待,同时也要求相关领导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知识,能够对预算方案做出考评和决策。在发生纠纷时能够比较合理妥善地圆满解决问题,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稳定、高效地进行。

3.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

企业预算涉及企业各级责任单位和个人,而具体承担各项预算的实际执行者是对预算管理的各个具体环节最为熟悉的人。因此,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乃至考评体系的建立与执行等,均需要吸收他们参与。企业应当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动员企业全体员工主动参与预算的编制和控制,使得企业全体员工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预算管理活动中来,真正实现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保证预算管理目标的全面达成。

4.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

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根本。作为预算管理的基本条件,它要求企业建立健全业务操作标准,完善业务管理工作程序与基础;搞好会计基础工作,做好业务发生的原始记录;具有高效而有序的内部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和传递系统,完善的财务会计信息分析系统和财务预警系统,权威的预算决算与考评系统等等。

5.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组织结构

国家要法治,企业也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障。预算管理要真正落实并发挥效益,首先必须是一种管理制度与规则,其次才是制度和规则的实施与绩效评价。因此,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既是预算管理本身,又是将制度从文字落实到行动的前提。同时,也只有当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员工的潜意识,使他们自觉自愿地遵守执行时,预算管理制度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全面提高企业效益。

预算体现了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和发展方向,关系着业绩的考核和评价,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因此,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形成专业的预算管理机构,组建专业的预算管理团队,保障预算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3

现代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要想抓住市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及时感知到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到决策的快速反应。而要实现决策的快速反应,一方面必须有扎实的信息基础平台提供预测、决策所需的基础数据;另一方面则需要合适的管理模式保证决策流程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模式,为使其在企业运营中充分发挥作用,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来确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选择合适的预算指标编制方法,还要进行有效地考核与绩效评价。

一、确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首先,根据企业情况选择预算管理节点及其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企业管理中,对与企业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制度安排,可以提供各节点的管理信息。

从内容上看可将预算目标分解为以经营计划为起点的销售预算与资本预算,根据销售预算编制的生产预算及存货、采购、材料、工资、制造费用、成本等预算,将期间费用细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与各预算并行编制的现金与筹资预算等。其中业务类预算是基础,财务类预算是关键,在企业扩大或收购期资本预算又成为重点。

其次,企业应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确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当前,我国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管理越来越规范,预算管理也随之日臻完善,分级更加科学、编制更加清楚,但个人认为目前已达到了一个“压预算”的瓶颈阶段,必须引入一系列科学编制的理念,真实诱导预算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传统的预算激励原理是对于超出预算实施奖励,而且超额与奖励往往成正比,结果编制者都竞相绞尽脑汁将预算做得很低,夸大完成预算的困难等;或者为了争取新投资项目,在项目申报时压低支出预算,当项目被批准后,又不断扩大投资规模等。大家比的是谁编制的预算留出的余地最大,这样就将预算管理的初衷扭曲化了。当然这里也有道德管理的缺陷,个人认为更重要的还是方法不完善。

真实诱导预算的基本思路是少报罚、多报不奖,超额按系数奖励,不足补差额。系数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少报惩罚系数,要介于超基数奖励系数的一半至一倍之间。这里举个例子,基本条件是上级要求的利润为120万元、两个下级部门A与B分别自报100万元与160万元、合同基数取上级要求与下级自报的平均数、假设期末实际都完成160万元,超基数奖励系数为0.8,少报惩罚系数为0.6。根据上述资料可计算得知,部门A的合同基数为110万元,超基数奖励为40万元,少报惩罚为36万元,净奖励为4万元;部门B的合同基数为140万元,超基数奖励为16万元,少报惩罚为0万元,净奖励为16万元。在这个例子中不是自报越多奖励得越多吗?当然,自报数也不是无止境的,个人认为当实际完成数与自报数基本一致时所得到的奖励应该是最多的。在这种预算编制方法下,向广大下级部门编制者引入了一个“务实”的导向,又由于实际完成情况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编制者将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做出真实的预算。

二、选择合适的编制方法

不管是何种预算的编制程序与方法,都需要内部认真研究与部署,围绕关键点展开,上下结合,达成共识。

在销售预算编制过程中,有些目标制定者盲目地要求每年递增一个固定比例,这样非常不科学。本人认为,目标利润分析与市场预测是两个非常关键的要点。目标利润可以根据行业趋势、企业发展战略确定,在此基础上可测算得出“保利点”,即能够使固定成本与目标利润的和得到满足的最低销售额。市场预测也很重要,它是对目标利润的平衡修正。企业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行业发展、竞争对手等客观因素,并适时调整定价策略、信用政策、宣传促销等销售手段。

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下级单位对固定成本及其对应的保本点没有充分的认识,造成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过度自足的现象。这就需要强化固定成本的意识,将下级单位尽可能划分为利润中心,将集团资产合理地分解到下级单位以使其自行承担折旧费用,从而准确计算该利润中心所创造的贡献。

在期间费用预算编制中,可以将其分解为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分别参考变动水平与固定额度来确定。此类预算中寻找驱动因素成为关键。如研究工资项目时应该考虑职工岗位、工人人数及人均工资水平,奖金项目应考虑业绩指标与奖励额度及比率,广告宣传费、包装运输费及售后服务费要考虑销售收入与费用比率等因素,修理费要考虑大修的维修计划与可行性研究、小修的成本额度,租赁费要考虑租赁时间与租金标准,折旧费应考虑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与折旧年限,业务招待与差旅费要考虑人次、地点及人均费用标准,培训费应考虑立项计划与培训明细等。这些驱动因素往往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规章制度中,所以预算编制者要深入研究与体会经营者的言行意图。

三、全面预算的考核与评价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是,要建立有效地考核与绩效评价。本人认为股权激励制度与经济附加值管理值得借鉴。

首先,股权激励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绩效考核制度。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这种激励方法又可分为现股激励、期股激励和期权激励。在期股和期权激励中,公司员工在远期支付购买股权的资金,但购买价格参照即期价格确定,同时从即期起就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权,因此,实际上相当于公司员工获得了购股资金的贴息优惠。企业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激励措施,将既会达到激励的目的,又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

其次,经济附加值是一种突破传统“井底之蛙”思维模式的考核制度。比如在营口港务集团目前的财务管理模式下,由于投资与筹资基本处于有计划控制的阶段,基层众多的管理人员更多关心的是实际经营运作层面,很少考虑本基层运营所需资金的筹措、运营的项目是否满足目前的可行性要求,更加不会顾及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比如,基层部门会在完成计划的时候认为本单位实现了很多收入,从而为企业做出了贡献。其实,如果没有集团从银行、股市、基金机构、债券市场筹集来的大量资金,没有集团各职能部门审时度势确定的良好资金投向,就不会有如此好的业务可供运作,更谈不上能为企业做多少贡献了。所以,大家都要有经济附加值(EVA)管理的思想。

EVA管理的基本要点是不仅要看企业实现的会计利润,还要考虑机会成本。如果放在目前本集团来看,本人认为可以将机会成本理解为还未分解到基层的筹资费用、资金使用费用、职能部门费用。比如某一专业化泊位,其运营效益很好,但如果考虑如此庞大的泊位筹资费用、资金使用费用、职能规划与设计费用的话,其经济指标会大打折扣,这个经济指标就是经济附加值的运用。如果全集团都用这种经济指标来考核,让那些创造高收入的基层人员都有一种大局意识,将会使绩效考核走向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道路。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目前一个较成熟的管理模式,以其提前的预见性,实现了集团业务流、信息流的整合,通过量化的方式为集团公司的业务发展指明了运营方向。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方法来确定其目标,选择合适的预算指标编制方法,并且进行有效地考核与绩效评价,会使我们“有的放矢”,降低运营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引领企业管理走向更加科学、系统、与时俱进的道路。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shiyongfanwen/lunwen/2xy9w3.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