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实用文 > 实用范文 > 论文 > 浅析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论文
手机版

浅析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论文

来源:博文吧 阅读:2.22W 次

依据国际上科学教育界的普遍观点,公众科学素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是对科学知识的基本了解程度; 二是对科学方法的基本了解程度; 三是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基本了解程度。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是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可以有效地培养公众的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思维方法,从而促进国家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于2003年进行了第五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2003年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达到1. 98% , 而欧共体国家在1992年为5% ,美国在1995年达到12%。大学生群体不仅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还承担着向其他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历史重任,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对我国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确切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科学素养状况,探索培养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我们进行了大学生科学素养问卷调查与分析。

浅析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论文

一、科学素养问卷设计与调查

大学生科学素养问卷为结构型调查问卷。在编制此问卷的过程中参阅了部分科学教育评价问卷、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问卷及相关的科普类期刊。问卷内容分为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对科学技术的评价、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解三个部分,共20个大题,分别用于测试学生的科学信息来源、科学知识水平、对科技利弊的认识、对高新科技领域的了解、对科技的兴趣态度、对科学原理和方法的了解等。

对于科学技术基础知识,我们界定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现代高科技知识。为此,问卷设计了科学基础知识检测题,共包括14个小题,其中包括物理、数学、化学、地理、生物学等学科基础知识的检测题。为检测学生对高新科技领域的了解,问卷设计了1道关于高新科技知识的检测题,共包括11个小题。对于科学技术的评价和科学方法的了解,我们也设计了相应检测题目。大学生科学素养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分别在某高校理科的两个本科班和两个专科班进行,发放问卷118份,实收有效问卷112份,其中男性81人,女性31人。

二、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的统计分析

1.大学生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自己获得科技信息的主要来源依次是: 报刊杂志( 71% )、广播电视( 54% )、专业和其他书籍( 53% )、网络( 46% )、与别人交流( 30% )。有55%的大学生每周都去图书馆阅读书刊, 85%的大学生每个月都到图书馆借书,没有大学生不去图书馆借书的。大学生阅读的最多的书刊主要有: 文学类( 54% )、科普类( 30% )、时尚类( 24% )、专业类( 21% )、英语类( 19% )。

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 98%的学生接触过互联网,每周上网时间为: 1个小时以下( 46% )、1到3个小时( 26% )、3个小时以上( 26% ) , 84%的大学生拥有自己的EM IL。大学生上网的内容也比较丰富(不象我们预计的那样主要是玩游戏) ,主要是查资料( 54% )、读新闻( 38% )、聊天( 36% )、收发电子邮件( 24% )、玩游戏( 16%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已经不是大学生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和唯一来源,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活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途径。

2.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具有比较广泛的科学兴趣。有89%的大学生表示对于科学技术的话题“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 , 11%的大学生表示“不太感兴趣”。高于对其他话题感兴趣的选择比例,如对教育话题感兴趣的大学生为75% ,对政治新闻感兴趣的大学生为67% ,对经济信息感兴趣的大学生为58%。

3.对于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在关于科技基础知识的.14道判断题中,学生回答的正确率为82% ,特别是对一些常用的科技知识和科技观点,回答准确率较高。如,“千百年来我们生活的大陆一直在缓慢的漂移”的答对率为96% , “抛一枚硬币得到国徽面的机会是一半”的答对率是96%。但是,大学生对于现代科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不能令人满意。例如,只有66%的大学生正确回答“人类呼吸的氧气来自植物” , 62%的大学生正确回答“父亲的基因决定孩子的性别” , 79%的大学生认为“抗菌素能杀死病毒” , 79%的大学生认为“被辐射过的牛奶经过高温加热后,可以安全饮用”。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于当前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相对较好,但是对于高新技术的了解还处于一种比较低的水平,对于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新的科学研究领域的了解很少。如对于新发明新技术的应用、新的医学发现表示了解的比率分别为34%、21%。

4.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评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客观的认识科学技术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有89%的大学生认为科学研究利大于弊, 8%的大学生认为科学研究利弊差不多。

高达93%的大学生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对国家繁荣昌盛起决定性作用, 81%的大学生认为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水平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62%的大学认为科学技术对公众健康起积极作用。大学生对科学技术对世界和平的一些分歧明显: 36%的大学生认为科学技术对世界和平起“积极影响” ,47%的认为“积极和消极影响差不多”。这表明大学生能够比较客观认真的考察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调查显示,对于广告大肆宣传的某些科技新产品的态度,大学生能够进行理智的选择: 65%的大学生“观察别人使用的结果再作决定” ,有28%的学生表示“不予理会” ,只有2%的学生相信广告“马上购买使用”。大学生认为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根本原因是: 科技经费不足( 56% )、科学教育与科学发展脱节( 54% )、科研管理体制不合理( 37% )、科技研究与经济建设脱节( 34% )。

调查显示,对于测字相面、电脑算命、占星术等迷信活动,只有37%的大学生表示“绝对不信” ,有40%的大学生表示“可信可不信” , 22%的大学生表示“说不清”。有50%的学生“从未”读过关于算命占卜的书籍, 50%的大学生“偶尔”读关于算命占卜的书籍。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还缺乏对伪科学和封建迷信活动的辨别和判断能力,表现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缺失。

5.关于科学方法的基本理解。调查显示,对于科学研究方法,仅有2%的大学生表示“非常了解” ,有26%的大学生表示“比较了解” ,而高达65%的大学生表示“不太了解” ,有7%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处理比较简单的日常问题,但对于科学方法的本质缺少有效的理解和掌握。

三、调查分析初步结论

当代大学生对科学技术具有比较广泛的兴趣,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具备良好的科学技术基础知识;能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对科技发展持积极的肯定态度;具备良好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和科技强国的信念;对高新科学技术知识和科技发展史了解较少,科学实践能力较差,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不足,对伪科学及封建迷信活动的分析判断能力不强。

四、加强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措施

1.重视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的传授

通过科学教育,使大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的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原理和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了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在讲授经典科学内容的同时,应该增加科学教育的容量,不断充实科学教育内容,把最新的科学发展动态、科学研究成果、科技应用等及时地介绍给学生;同时应加快课程和教材建设步伐,适应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

2.拓展充实科学教育教学内容,沟通文理教学。

就大学专业教育而言,其专业教学内容与现代科技发展相比,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够及时反映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渗透也非常广泛,这些新的进展和渗透之处也应该成为大学科学教育的必备内容。鉴于此,我们应立足于专业教学,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和背景,对课堂教学做出必要的调整,拓展和充实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需要的科技知识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适应学习化社会的发展。高等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实行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方式。教师必须意识到,培养科学素养不仅仅是科学教育(理科教育)的任务,文科教学也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可以通过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加强基础课来进行。具体措施如:

( 1)就理科专业而言,应该考虑提高理科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拓宽教学内容;开设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选修课。

( 2)对于文科专业,可以开设一些科学类选修课程,如现代科技概论,科学史等课程,以培养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

( 3)开设一些跨学科文理渗透的综合课程供学生学习,如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等课程。

( 4)邀请校内外各专业的专家学者举办面向全校学生的学术知识讲座,开设系列人文讲座、科普讲座,举办科技节,进行科技竞赛,构建具有浓郁人文色彩的科学教育环境。通过文理渗透,可以让文科学生尽可能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让理工科的学生尽可能接受人文学科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既具有本专业的深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3.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大学生的科学方法教育应结合专业学习进行,掌握科学方法中的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具体方法一般适用于各专业的研究工作,而哲学方法则渗透在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之中。大学生应该重点掌握通用的一般方法,如自然科学中常用的常规方法(如观察与实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理想化等)与非常规方法 (如直觉与灵感、科学美学思想等)。通过科学方法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常用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掌握具体的科学方法,并进行必要的科学思维训练(包括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和非理性、非逻辑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科技实践活动。

科学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首先,就课堂教学而言,可以尽量增加演示实验的数量,尽可能地将实验室向学生开放,给学生以实验的场所和时间保证;对于学生实验,应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研究性和探索性实验。其次,在课外举办各种科技实践活动,可以在实验室、工厂或者校外进行;可以结合专业学习建立各种科技兴趣活动小组,举办系列科普讲座,进行科技制作比赛。第三,将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学位论文写作等环节与专业知识的学习相结合。第四,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较为全面的科学实践训练。通过参与各种科技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更好的领悟、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5.营造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

首先,我们要营造生动活泼、勤奋学习、崇尚科学、学术自由的校园文化氛围。优良的学风和校风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有利于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组织系列科普讲座和人文讲坛,建立积极活动的科技协会,创办科技小刊物,举办校园科技节、体育节、文化节等活动,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活跃校园科学文化氛围。其次,要着力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科学教育环境,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积极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批判伪科学和封建迷信的良好环境。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的建立需要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社会力量的全力参与和支持。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可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的立体的科学教育体系。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shiyongfanwen/lunwen/2r7pl5.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