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公文文书 > 事务文书 > 工作总结 > 小学数学课题总结
手机版

小学数学课题总结

来源:博文吧 阅读:1.29W 次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课题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课题总结

小学数学课题总结1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提供学生发问的前提条件,是培养提问题能力和养成提问习惯的有效措施。培养问题意识是培养学会创新的切入点。如何创设较好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索的兴趣呢?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实例入手,采用故事、游戏、儿歌、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内容)与生活的实际内容(直观情景)紧密联系起来。例如:我在教一年级上册的《有几瓶牛奶》时,我就以笑笑数完牛奶遇到了难题,需要孩子们的帮助做为导入,让孩子们根据画面的内容提出问题:“左边有5瓶牛奶,右边有9瓶牛奶,一共有多少瓶牛奶的问题?”从而导出课题,这样的导入方式新颖,孩子们不知不觉就被带入新课内容的学习中去了。又如元仙妹老师上的《9的乘法口诀》,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屏幕显示校园,接着又看到一辆汽车运来了许多花卉。师:看到这些花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经思考提出了:这些花有什么用?有几种品种?买来多少盆花?学生一旦有了疑问,就会引起好奇心,开启思维,引发探索,为下面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架起了桥梁。

(二)、教给质疑方法,防范于未然提问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就会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因此,教学中不仅要创设情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发质疑,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解决,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地调动他们不断探索真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质疑,进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让学生掌握结构,明确质疑方向

教师要在领会教材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从教材结构入手,把握知识之间联系,以此作为指导学生质疑的重点,做好示范提问,教给质疑的方法,为今后学生学法迁移,独立质疑做好铺垫。例如:“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中的笔算部分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有五个知识点:乘数是两位数积不进位的乘法;乘数是两位数积有进位的乘法;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师在教“乘数是两数积的进位的乘法”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例题的特征、运算顺序、部分积的定位、计算结果等方面进行质疑,为后面学习多位数乘法质疑做好铺垫。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就可以对照“乘法是两、三位数乘法的质疑方法进行类推,从而懂得从例题的特征、计算顺序、商的定位、怎样试商、被除数中间不够除怎么办、被除数末尾不够除怎么办等方面提问。

2、让学生把握要点,提高质疑水平

学生明确质疑方向,通过正确迁移,已具备了一定质疑能力,并不意味着每个问题都能问在重点处、点子上或问得恰到好处。因此,还要让学生把握知识的要点。一是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为值得怀疑的地方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二是已经理解的学生可以提问,考考教师和同学;三是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即在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四是在知识的“结合点”上质疑,即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上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五是在“认知冲突”中找疑点,即新知识同自身原有认知结构矛盾冲突的地方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六是大胆猜想、联想、多角度、多层次地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七是从课题、知识的意义、性质、特征、定律和公式上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样一来就为学生提供发展潜在能力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人机会得到锻炼,从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在这样民主和谐氛围的课堂里,就会为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而自豪,学习的积极性势必倍增。

3、在数学课堂中设计出学生混淆的题型,以错误形式出现,这样既可以加深印象有可以防范于未然。

 (三)、引导、类推、迁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质疑和释疑的关系。质疑是一种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学生有了质疑的能力后,还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生成的过程,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步骤,才能逐渐独立地策划学习活动,自己学习同类知识,从而真正地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例如:在面积公式的推导方面,当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除要求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矩形知识,懂得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面积外,还要让学生知道运用化归的思想,动手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找到新图形(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相应等长关系,从而推导出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一旦有了化归的思想,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就会主动地提出能不能也把三角形割补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来计算。另外还要让学生大胆地进行操作实验,探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又能拼出已学过的什么图形?从而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学生就会利用类推、迁移、化归的方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已学过的图形,用一个梯形可割补成已学会的图形,从而懂得可用多种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一旦学生整体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学会数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数学学习能力,那么在此后学习类似的圆面积、圆柱体体积等等的计算时,他们就能自己主动地、有的放矢地探索,化圆为方,推导出圆面积、圆柱体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教材中在类同关系的内容很多,如“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表内乘法”、“多位数的读法”、“多位数的加减法”等等,都可以这样举一反三,找出规律,高效率地学习,解决问题,而当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后,就会信心百倍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

(四)、交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现在的学生普遍成在懒动脑。对于问题的出现他(她)们不知道如何下手,远远不能跟新课标结轨。 再 加上老师们只注重数学知识而忽略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注重方法而忽略数学思想,从而导致学生只能按方法解题而不能按思想解一类题。我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的教学,交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一是由已知条件入手去分析问题;二是由问题入手去分析问题。特别是二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大多数数学老师忽略了。

 (五)、加强实践活动

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尽量多让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经历体验数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真正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①结合学具制作和演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课前让学生充分制作好一套学具:圆锥与圆柱等高等底的、等底不等高的、等高不等底的、还有既不等高也不等底的几组学具。导入新课时让学生先猜测,圆锥的体积计算可能与什么有关?(生:与圆柱体积有关)。接着让学生用每组学具量一量沙子,发现每组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并把发现的事实填在老师预先发的表格里,再让学生合作交流,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自己得出圆锥体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从而导出圆锥体积公式v=1/3sh。②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积极地参与生活实践。如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知识后,让学生制作一个装密饯的圆柱体。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公式后,算一算本班教室的面积。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或其它的形状行不行?为什么?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思考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作为数学老师要有激趣的数学语言;要有设计出学生质疑的数学问题;要有创造性地使用驾驭数学教材的能力;要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陌生为熟知的数学头脑;要树立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方法的数学理念。学生就会从数学题海中走出来,就会爱上这一科。

小学数学课题总结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班级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理论指导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在20xx年10月至20xx年10月期间我开展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实验。我在同组教师指导下,通过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下面将具体的想法和做法总结如下:

一、分组势在必行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在今天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

我班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学生质朴可爱,集体荣誉感强,有责任心,但基础较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不能主动的学习,家长由于各种原因能够监督和辅导孩子学习的很少,学生回家学习的效率较低,老师留的作业基本上能够完成,但质量太差,背的任务大多数学生完不成,有的学生根本就是在“混日子”,老师交给的任务能少写就少写,查出来就写,查不出来就算,这样,差的学生会越来越差。有时,有一部分学习相对较好的学生,上进心也不强,学习上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学习成绩也没有达到理想的分数,正因如此,我把班内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二、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分组

按照月考成绩把学生分成好、偏好、中等、差四等,再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性格,每组分配一人,组成6人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学生为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排座位时按照同组就近原则,这样便于组长管理和讨论问题,学生准备记作业本,每天下午放学前组长检查组员作业是否记在本子上,然后组长签字,写完作业后家长核对每项作业是否完成,完成后家长签字。

三、合理分组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小组,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每做完一道题,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进步很大,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念与做法。

四、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

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应更多一份关怀。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4、教师指导学生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通过教师营造浓厚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增强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大幅度提高。

小学数学课题总结3

光阴荏苒,又一个充满挑战、富有收获的学期结束了。这学期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丰厚,全体课题组教师在继续推进“抓三大建设,重跟踪培养,让学生快乐学数学”这一学校特色的同时,以“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保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的科研状态,落实“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方针,争取实现“不断超越,持续发展”,从而突出教研组特色。

一、重视学习理论,加强校本培训研究。

1、不断汲取新课程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要确立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就必须让学习的步伐紧跟新课程的进行。本学期教研组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资料,加深对其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同时重点学习了《教育新理念》、《建设新课程、从理论到行动》等专著,引领教师以新的理念来指导、阐释、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2、积极构建研究型群体,让课题研究走在理性的实践大道上.开展"学-研-讲-评-改"系列活动。"学"即定向学习;"研"即专题定向研讨;"讲"即确定教师尝试执教教研课;"评"即结合学习体会,进行课堂教学的评议;"改"即在评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年级组在全体参与、共同研究、准备充分的基础上推出上档次的教研活动课。由年级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先确定研究专题,学习有关这专题的论文、理论,然后每位老师以学习的理论为指导,自己独立备出能代表近阶段最高水平的课,在周四课堂教学展中展示自己,如五年级推出研究专题:自主探索,体验快乐;三年级推出研究专题: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学习数学等,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二、做好教学常规,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是否扎扎实实落实,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我们数学组要求教研组长、学科组长加强联系,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性监督、管理及调控,每月即时将各组员的备课情况、上课情况、作业布置与批改等进行组内通报,详细要求如下:备课:把备课作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变备“课”为备“人”,变备“形”为备“神”,要精心备课,扩大学生课堂实践的空间,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注重形成个性化的设计方案,努力探索出一条学生“能学、会学、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有情趣”的有效途径,努力做到每节课成为每位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广阔天地。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年级组长每周二召集组员开研讨会,作好记录,以课前教师的个性化教案为主,强调写教学后记,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作业:强调教师要精心选择练习题,不搞题海战术,同一备课组老师商议每周练习题。作业要精心批改,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提高、反馈所学知识的目的。

听课:提倡组内教师多听“推门课”“邀请课”、“研讨课”,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要求每位教师每月至少听同组老师两节课,要有记录与评议,使上课的老师都能有进步。

三、提高教科研活动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为了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到课改的浪潮中来,及时准确地了解教改新动态,扎实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本学期约12人参加其他学校的教研活动,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开学初,学校就申请举行数学教学公开教学观摩活动,本学期所有数学教师都能积极认真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将学习的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努力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加省市等论文的评比活动。

四、重抓奥数特色,让学生快乐学数学

学数学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数学学习不再仅仅是数学课本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同时还应关注史料、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数学家的介绍、数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等,这些如果只靠数学课堂四十分钟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数学兴趣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为了让我们的数学达到“寓教于思、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效果,我们在每周六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低年级以基础思维训练为主要内容;中年级主要内容为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谜语、趣味数学、数学讲座、课外阅读等;高年级增加生活中的数学、智能趣题、读报用报、思维训练、赛前集训等。同年级的老师进行集体备课,教学内容精挑细选,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时空。各班开设富有班级特色的“数学角”,如“数学图书角、数学乐园、数学擂台”等。由于我们拥有一支素质精良、乐于奉献的教练员队伍,本次由管琦红辅导的“小数报”竞赛我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硕果累累无不倾注着领导和老师们团体协作的精神。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短短的'12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们教学教研的方向与精髓,唯有我们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课程改革的礁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小学数学课题总结4

在这一年中。我热爱党,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抚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近一年以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认真按照县级《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积极营造教育科研的氛围,参与课题的立项、申报及日常的研究,注意总结和推广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在扎扎实实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育科研质量。现将这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1、这一年来,我利用各种机会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自身的科研理论水平,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开展教育研究,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并通过会议、座谈、讲学、调研等形式,提高自身对科研的认识。

2、加强研究,优化教学过程。我认为课题研究工作应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是学校的一民普通数学教师,但我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力作学生的表率,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始终是我的追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一直没有改变,结合学生实际,整合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中都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力求体现学生的自我感悟,同时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力图以教科研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使自己从一个“经验型”的教师尽快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3、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能注重第一手材料的积累,并及时加以总结。

4、以“教研活动”活动为主线,强化课题过程的管理。

课堂教学是进行课题研究的主战场,我和其他教师一致认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是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指导管理的有力举措。

(1)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参加随堂听课活动。每一学期同年段教师之间,进行随堂听课,听课程序为:A课前了解听课内容和课前准备;B、听课、记录;C、课后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了解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一年共听课30节。通过上课、听课、讨论等环节促使课题研究工作落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2)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全年级教师听课,开课教案由教研组或课题组讨论,要上出自已参与的课题的特点,上好后进行说课、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发表见解,共同探讨,不断深化课题研究。

二、进行比较、重视教科研的工作总结

本学期刚接手六(3)班的数学教学。该班由于种种原因进行重新分班,尖子生偏少,中下学生偏多。接班时尽然有12个同学不及格。接班时的平均分只有73分左右位居全年级倒数第三。张财婷同学老是逃学,于是我接班后我就下决心用自己的工作热情、用关心爱护、用责任心去感化他们。首先,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特别生,以鼓励为主,不“狂轰乱炸”的批评,对每位学困生连续几个晚上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商讨如何帮助他们改变学习态度,想方设法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不懂大胆提问,力争进步。凭自己的工作经验,主动积极配合班主任如何加强管理搞好班集体工作,给了一定的建议,半个学期过去了,班级情况明显的改善了。经过一年的努力,我所教的数学成绩以82分左右的成绩位居全年级正数第三,只有4人不及格。全县排名上升也很大。

总之,本人在工作中所获得的成绩应归功于学校领导的正确引导,归功于学校的教育科研氛围。但与先进同行相比,还是做得不够的,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新的教学理念,认真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发挥余热。

小学数学课题总结5

时间飞逝,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认真执行学校和数学组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坚持理论学习,认真撰写论文

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落实学校的相关安排,我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解读》,《如何上好解决问题课》,《细节决定成败》,让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还时常翻阅相关的教育教学刊物,如《中国教师报》、《新教育》,及时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论文的撰写是我的弱项,因此,加强论文撰写方面的学习已经成为我以后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二、脚踏实地抓好教学工作

1、坚持课前认真备课,做到因材施教。这个班的学生基础不太好,后进生面较大的现状,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尽可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2、坚持上好每一堂课,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意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十分注意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总的来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气氛变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得到了改善。

3、认真批改作业,从作业中发现问题,及时补漏。学生所做的每一次作业,我总会认真批改,仔细分析,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补漏。

4、周检测:为了检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学校要求每两周进行课堂教学效果评估,即同年级组的老师交换出题,交换监考,交换评卷,对学生进行课堂测试。我每次都认真对待。通过周检测,能够了解两个班的教学情况,有利于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学生更有效的进行教学。

三、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我们组要求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我个人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坚持参加听、评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星期走进课堂听评同科组老师的课,我十分重视这项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使我收获匪浅。这学期,我听了王颜老师的《8、7、6加几》、陈明理老师的《分数的简单计算》等等,还有幸参加中心校的下乡课堂评估。通过一系列的听课评课活动,我学到了许多,这将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认真撰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撰写,既要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也要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因此,我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并有多篇反思上传到校园网上发表,和大家一起交流。研讨 ——反思, 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聆听名师的专题讲座,观摩其示范教学,领悟名师的高尚师德,探究名师精湛的课堂教艺,因此组织教师观摩名师讲学。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数学课题总结6

光阴荏苒,一个学期的时间很快就要结束了。回顾这个学期的课题研究开展情况,颇有些收获。本学期我承担了课题组的研讨课《植树问题》,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使我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有了更深一步认识。现结合研讨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综合实践课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切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例如:在《植树问题》教学的开始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发现手指之间有间隔,找出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观看多媒体的演示,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间隔问题,间隔问题无处不在。

 二、着眼活动的实践性,灵活运用实践课的活动形式

数学新标准中提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活动中应着眼让学生深入实践,自己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植树问题》中,对于不封闭道路上3种植树方法我没有直接的告诉学生们,而是准备了一张白纸让学生们自己大胆的画一画,看看会出现哪几种情况,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注重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评价

小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成果大多都比较微小,但是我们主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多少问题,解决了多少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重在评价学生参与活动获取知识及信息量的多少,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方式,以及研究性学习方法,注重过程的评价。

总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一定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小学数学课题总结7

短暂而又充实的一学期即将过去了,一学期来本组教师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发挥团队精神,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思想宗旨,以开展“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为指导,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着力开展以校为本的研究活动,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的转变。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多种途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倡严谨、科学、务实的教学作风。按期初制定好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认真完成各项任务。现总结如下:

课改举措:

(一)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为了使教师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我们实行了“集体备课,分工钻研”的方法。

1、将教材分成若干部分,每人按新的理念钻研教材,按照如何实施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而设计教案,并将教案复印后分发给其他组员,倡导资源共享。

2、在利用集体研究资源的同时,注重教师们的独立思考。即拿到别人教案后,每个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观点,做到“因班施教”。

3、通过实践及时发现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以随笔、反思、点评、重创等方式加以评价与分析予以解决。

(二)以学科组为基地,协作教研。

学科组是课题研究的最基本单位,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最重要队伍,我们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研究制度。采取分科研讨与协作教研相结合的方法。

每逢双周协作教研的时间,同组教师“欢聚一堂”,探讨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及时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课、汇报课,让各教师共同参与备课、听课、评课,帮助教师走出狭隘的圈子,共同走向广阔的新课程。

(三)合作探究,讲究实效。

“自主、合作、探究”是我课题研究的精神实质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而小学生的合作又往往易流于形式,为提高合作学习的实际意义,我们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作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1、培养组长

小组活动要收到最佳效果,培养小组活动最佳主持人是关键。开学初,我们便有意识地培养了一批小组长,小组长的确立也一改过去教师指任的办法,由同组内的小朋友推荐,并恰当引进竞争机制,每两周评议一次组长。实践证明,这些小主持人有威信、有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合作调控。在省教研室调研中,对我校短期内取得的合作实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2、注重倾听

一小学生活泼好动,易兴奋,善表现自己,但最欠缺的就是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为此,我们注重“听”的能力培养。用激励性语言、借助专项训练、依靠

日常生活培养强化学生听”的习惯。

3、培养意识。

合作习惯与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生的良好合作习惯并非几个月能完成的。我们要求每位实验教师在平常教学中都能有意识地培养、渗透。如在教学组织语言中经常用上:“你们是怎样合作的?”、“你们小组有什么合作的好方法?”等,努力让学生学会全员参与,树立共同合作的意识。

(四)大胆实践,进入角色

为进一步落实课题研究,我们把课堂作为主阵地,把学习知识和形成能力作为目标,以三三六课堂教学为主题模式,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是引领者组织者合作者,以小组合作为小团队,让学生在集体的氛围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为有效推进课程改革我们坚持并进行了每周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自主、合作、探究”的课题研究和教学模式进行教研活动。获益很大,感受很深。我们由衷感受到,学生的能量真的是不可低估,小组合作时的积极主动小组讨论时的面红耳赤,小组展示时的夸夸其谈,使我们惊喜地看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给课堂带来的繁荣和变化。学生能力的提升和进步。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课题研究给课堂注入的是活力给学生带来的是能力的提升和视野的开阔。集体备课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学习指要。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其次,从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和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采用加强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方式。本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全班交流过程,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

(五)、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儿童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我们要求教师做到:

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应更多一份关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的潜质。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4、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六)、课改工作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课改理念理解还不够深、不够细,因此在实施中总是不能得心应手。(2)对教材挖掘的不够透,以至于对教材部分内容的编排和设计意图领悟不够,使教学细节没能很好的落实,如:估算这一章节内容,教材例题中估算的过程是用别色笔将已知数据的估计数体现在已知数据的下面的,我们也建议学生将这一过程体现在已知数据下面,然而这样的解答习惯却大大影响的页面的整洁,我们可以建议学生将这一过程放在心里或演草纸中,对教材这一细节领悟的偏差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形成。(3)没有认真学习学科新课标,有的教师不能自如地驾驭新课堂,处理不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会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仍然照本宣科;处理不好培养能力和学习知识之间的关系。(4)对课题组研究的实验方案设计得不够科学,材料积累得不全,在课改方面缺乏对课题全方位、系统地了解。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将课题研究的内容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二是实验教师在思想上接受了一些新的理念,认识上有提高,也试图按课改要求组织教学,但实施中显得力不从心,理论和实践没有很好地得到结合。

总之我们认为,在课题组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帮助,我们数学组所承担的实验课题一定会在健康、有序中向前发展。成功的做法要继续发扬并使之深化,使之出经验,出成果;存在的不足也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将认真加以解决。

小学数学课题总结8

本学期我们学校成立了“小学数学实践课堂演练及学生相关能力培养”课题研究小组,我成了课题组成员之一,现将一学期的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认识课题研究的内涵

1、从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现状来看,存在着新课程理念和教学

行为相脱节、课程改革与抓教学质量“两张皮”的现象。这已成为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教师压力过大、教育教学效益不高,课程改革难以深化的瓶颈。究其原因,固然是多层面和复杂的,但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在新课程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化过程中,由于缺乏在具体教学技术层面的帮助指导,致使新课程教学目标难以落实,教学效益和质量难以提升。为此,研究和探索课堂教学设计是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问题。

2、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需要。

新课程实施需要教师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创新设计者”。因此,创造性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缺乏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指导。因而,多数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学科本位”的教“课本知识”的设计层面,缺乏对学习主体经验和需要。课程资源、学习情境、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学习群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因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三维教学目标难以整合,教学质量和效率难以提高,课程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学生学习主动性未能有效激发。为此,本课题研究也是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教学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效率的需要。

3、有效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领域,也是一门新兴的具有技术特性的科学。所谓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整体系统化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二、明确研究目标:

1、探索并形成小学数学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应用性理论,形成若干设计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切实提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2、揭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及诸因素与学生学科素养形成之间具体的关系和规律,以丰富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

3、形成若干系列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及指导意见,作为教师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三、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研究

1、抓住重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达成的前提,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目标把握得越好,教学就越有效。所以,我认为准确确定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并加以完成是一节课有效的第一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有效性,首先在这节课中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否准确。其次,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学生。教学目标的的设定一定要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你只有设计了关注学生的目标而不是关注知识的目标,才能有效。

下面是学校王勇老师在执教《抛硬币》一课时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

抛硬币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学习中接触不确定现象,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认识,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亲身感受,获得直观的体验。

王勇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是确定的。

(2)、会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等词汇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这就是说,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做到:

(1)、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2)、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王勇老师开课设计了采用抛硬币的游戏,老师先让学生在自主地玩游戏中去发现(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学生从抛硬币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很自然引入新课。

2、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但是如何使设计的情境具有有效性,这是我们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装圆片游戏更具开放性、挑战性、创造性。在探知的过程中让学生展开想象去猜想、去操作、去探索、去讨论、去判断、去验证结论,解决问题。在装一袋摸到的不可能是绿圆片和摸到的可能是绿圆片这两个活动时,学生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开放的探索过程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得到发展。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

3、以学定教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备课时,我们经常绞尽脑汁考虑怎样设计情景,怎样设计问题,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等问题,而容易忽视学生本身,所谓的学情分析也经常是照本宣科,没有进行真正的调查了解。在我执教的《可能性》一课的活动探究环节中,通过摸球让学生初步体验“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开始教学时,考虑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我想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在一次活动中就能体验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于是把六个小组的盒子里的小球分成三种情况(全是黄色球、有白色球和黄色球、有白色球蓝色球和黄色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从盒子中摸球并记录摸出的小球的颜色),然后每个小组汇报活动情况,让多种情形同时展示出来(摸出的全是黄色小球;摸出的有白、黄两种颜色的小球;有白、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可是当每个小组在汇报时其他小组的同学根本没兴趣听,接下来的验证猜测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高,只有少数学生在发表意见。第一次试教,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效果。课后我认真的反思了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简单事件发生的规律性的发现仍然来自直观的实验,在一次活动中同时展示三种摸球的情况,对于他们有一定难度,因为每个小组只验证了本组的发现,对于其他小组的结论没有经过验证所以很茫然。第二次试教,我让学生经过两次活动,第一次:每个小组的盒子里都装的是黄色球,学生通过摸球活动体验了事件发生或不发生的可能性,理解了“一定”、“不可能”;第二次:每个小组的盒子里都装着两个黄色球、两个白色球,通过小组在一起猜测、验证,体验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理解了“可能”,两次活动层次清楚,学生建构知识的思路清晰。

几次试教让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真正的了解学生,才能准确把握教学定位,进行教学设计。所以说,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以学定教,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进而教学相长。

本学期的课题研究才刚刚起步,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研后教,在教中研,使课题研究真正起到实效性。

小学数学课题总结9

一直以来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始终困扰着每位数学教师,许多数学教师经常会说:“教学中,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总是发现我们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出现:不是看错数字,就是抄错数字;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或是把加法当减法,把乘法当除法等的错误;更有在作业本上有时用橡皮擦擦了一次又一次,用涂改液涂了一次又一次……”因此我们就把“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体验”来作为这一学期教研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本学年教研工作的重点。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每位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计算课的教学。

以前,在数学教师的心目中总认为计算对于学生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而对于计算课的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对于学生作业中存在的计算问题也没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对于上述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么教师就简简单单归结为马虎,要么就是老师反复对学生说:“做题一定要仔细,做完认真检查……”这样的话语,其结果是收效甚微。自从我们把“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体验”来作为这一学期教研课题研究之后,老师们对于计算课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从思想上有了足够的重视,计算课的教学有了新的起色。

二、把研讨工作落实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这个学期我们教研组教师集体研修共组织的两大活动,首先是全组教师的听评课活动,在10月份完成了,此次活动展示了每位教师计算课的教学情况;其次是集体备课活动,在11月份中旬开始,12月初结束,通过这一轮的集体备课,既优化了每位教师的教学,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研讨能力。

在为期将近三个多月的分散研修过程中,每位教师通过读书,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每位教师不断探寻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现在全组基本形成了这样的统一模式:上好计算课--反思调整--日常口算练习--计算练习综合课--阶段性总结--改进再调整。

三、教研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研讨,每位教师的计算课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问题有了明显的好转,数学成绩有了一定提高。

总之,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希望通过自己认真的研究有更多新的突破,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zdqrr2.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