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话题作文 > 其他话题作文 > 桥的作文 > 书牍识板桥作文
手机版

书牍识板桥作文

来源:博文吧 阅读:1.57W 次

郑板桥是晚年得子(五十岁时妾所生),以他早年仕途不顺、家口不宁的遭遇,其得子时的喜悦心情是不难想见的。他给儿子取名麟儿。由于先天不足,加上不服水土的原因,麟儿身体不好,长得骨瘦如柴。不得已,板桥命夫人送其回扬州兴化老家(板桥其时在范县任上)。回到兴化,麟儿健康状况好转,渐渐长大,于是就在老家聘师受教。《板桥家书》有三封信寄给麟儿。三封信说了三件事:做人、读书、应试。

书牍识板桥作文

先看做人。一次,麟儿书信报告板桥,称家中曾夜间失窃。板桥复信说,如果损失不大,就不必报赃,信上说:“窃贼固当执之于法,然彼为饥寒所迫,不得已铤而走险……与其农家被窃,宁使我家被窃。”意思很明白,窃贼是不得已而行窃,有值得同情的地方,再说,官家富有,不偷官宦人家又偷谁?以后留心门户就是了。又说:古人捉到梁上君子,必定问清情由,好言劝诫,甚至赠以银两,让其去小本经营,可谓有君子度量。——板桥身为父母官,也不知处理过多少盗窃案,以他的秉性,想必早已深味盗窃本身的社会原因,所以,当窃案发生在自己家时,他没有怒发冲冠,反而心生同情。他这是教儿子以德报怨,要有侠义心肠。

亲族之间亲疏有别,郑板桥发达之后,族内有人因羡生妒,不免背后非议板桥一家,还有人偷食他家的菜蔬。麟儿渐知人事,对亲族间的龌龊事非常气愤,少不得流露于形色,并写信向板桥报怨。板桥获悉以后严词批评,说麟儿“枉读圣贤书,全不解泛爱众之义”,论为他少年时代就积下许多嫌怨,将来自己理家,必定会导致众多仇人,如何立身处世呢?“小怨不忘,睚眦必报,乃属贱丈夫之所为,尔万不可学此卑鄙行为。”——这是教儿子宽厚待人,其用心良苦。

次看读书。三封信有两封提到读书。板桥一再告诫儿子,读书要励志勤读、循序渐进、细心有恒。他还说:“单读时文,武无裨实益,益加以看书功夫,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但须看全一种,再易他种,切不可东抓西拉,任意翻阅,徒耗光阴。”还要“随手摘录”,分类成册,作文章时用得着。郑板桥康熙中秀才,雍正中举人,乾隆中进士,先为县令,后为知县,一步一脚印,读书上下过苦功,他教导儿子的读书法,即使到了今天,仍然颇有实用价值。

再看应试。古人读书为做官,应试中举是一道关坎。麟儿参加了一次乡试,没有得中,在给板桥的信中颇为怨詈。板桥立刻写信给儿子,现身说法予以教导。板桥说,他青壮年好骂人,是傲气在作怪,“四下乡场,始得脱颖而出,亦为傲气所阻也。”郑板桥自视才名甚高,有傲气在所难免。况且,古往今来有才名而偏不能考取功名的文人,都有怀才不遇之感,对现实发发牢骚,骂骂贪官污吏,也是常有的。郑板桥也不例外,即使是做了范县县令,因傲而狂、酒后骂人的事仍时有发生,被誉为狂官。后来他的夫人说:“自古只有狂生狂徒,岂有狂官的?”使板桥觉得,身为父母官,不好再使学子时的性子了,于是才改正收敛。当儿子流露出自己当年的脾性时,板桥自然不能接受。他说:“至今思之,如芒刺在背。”他一方面觉得有愧,一方面批评麟儿,“一试不售,奚可即出怨言?”要怪只怪自己文章不好,应该端正态度,苦心读书,追随名师,百折不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最终考取功名。这番话是郑板桥心得之谈。

走狗记

一直以来有一种说法:郑板桥因仰慕明代文艺家徐渭(字文长,号青藤),而自称“青藤门下走狗”。何以会有这一传说呢?在郑板桥尺牍中,有《范县答无方上人》一札。(因“走狗”一说一直饱受争议,在此,我详细转述这一书札)。书信开头对无方上人“贻书闻讯”深表感激,说自己“疏放久惯,性情难改,以致屡遭物议,曰酒狂,曰落拓,曰好骂人”。接下来写道:“大师于孙公家见燮所画竹石横幅,因印文有‘徐青藤门下走狗’字样,以为大不雅观,大师何不达哉。”然后发了一通议论,谓“世之营营扰扰,奔趋如狗者众矣。”信尾道:“燮平生最爱徐青藤诗,兼爱其画,因爱之极,乃自治一印曰‘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印文是实,走狗尚虚,此心犹觉慊然!”自荐走狗,还颇为得意,可谓怪哉。“走狗说”先有自治印文在前,后有与友人的书札补述在后,再加上,随后钱塘诗人袁枚(字子才)在《随园诗话》卷六第三十条进一步将此事作了记载,于是流传甚广。

但是,启功丛稿《我心目中的郑板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还有一事,也是袁子才误传的。《随园诗话》卷六有一条云:“郑板桥爱徐青藤诗,尝刻一印云‘徐青藤门下走狗’”……其后有几家的笔记都沿袭了这个说法。今天我们看到了若干板桥书画上的印章,只有“青藤门下牛马走”一印。“走狗”变成了“牛马走”,大相径庭。司马迁《报任安书》台头曰:“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司马迁承袭父业,自谦太史衙门的一名马前走卒,实在令人感佩。马前走卒与门下走狗相去甚远,前者是自谦也是自爱,后者是自贬也是自轻,以板桥为官的清名、诗书画上的成就,其自称马前走卒更合情合理一些。“牛马走”有现存的印记为证,“门下走狗”有先前的印及书札为证;二百多年来,只闻走狗说,不闻牛马走的传言;即使有,何以不见先人的更正呢?应该有第三种可能,即:郑板桥先时那样做那样说,“心犹慊然”,后来久历官场、年岁渐增,锐气消散,自我反省,以为自称走狗既不雅观也失身份,于是改“走狗”为“牛马走”。至于自称“门下走狗”的书画印记没有流传下来,想必不是偶然的。

买地

《板桥家书》有多封信提到买地,一是买宅地,一是买墓地。

先说买宅地。郑板桥是画家也是文人,买地筑房,为的是清静养贻、赋诗作画,是精神家园的落实。板桥一家先很穷困,板桥中了进士,做了县令知县以后,加上书画成名、笔润丰厚,于是阖家有了余钱,买地筑房也是情理之中。在范县时,板桥得知舍弟买了一座宅子,他知道该宅子的方位和周遭环境,便写了一封信来表示看法。他先说这宅子小巧紧凑,住家是很好的,“只是天井太小,见天不大。”然后,板桥提到宅子北面有很多废地,可以“制钱五十千,买地一大段”,筑起一道土院子,院内栽上竹树和花草,用碎石铺一条曲径,盖上茅屋二间,为赋诗作画及会友之所。再盖八间主室居家。清晨,太阳尚未出来,望东边一片红霞,傍晚,夕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便见烟水平桥。”可谓赏心悦目。板桥这封信直白了自己买地筑房的胸臆。

后来,还是这位舍弟,其小女出水痘而亡,板桥得知后,修书一封,建议他对房宅风水作些改动,以保丁口得安。板桥说,他记得初中秀才时,一位风水先生相家宅,说“门向偏东,挹揖山光,近临水秀,不出显宦,必出名士”,只可惜“宅后交叉两路,旺气为人踏破,丁口难期旺盛”。板桥进一步指示说,数年后他得中进士,而他先丧父母,后丧妻子,现在舍弟又丧一女,足见风水先生所说不谬。补救办法,板桥建议“将宅后墙垣收进一丈,让出之地,多栽竹树”,成为一道林墙。再在小河上架桥一座,行人贪图便利,则过桥而不从后院叉路经过,可保旺气不被踏破,这样以期丁口旺盛起来。

舍弟决定将板桥之“精神家园”付诸实现,即购置宅子北面大片废地,扩建宅子、修建亭园。他将草图函告板桥,请板桥定夺。此时板桥已是潍县知县,为官已十载。接到舍弟的家书,板桥复信,对大兴土木表示担忧,主张“缓图”,原因是怕民声以贪官诬蔑他。板桥说,建筑高堂华厦,过路人见到必然窃窃私语,说他“一介寒士,侥幸成名,得为百里侯……苟不搜割地皮,艳妾华厦,何自而来?”接着板桥算了一笔账:官俸不计,近十年,光是书画笔润就有三万银子,除去买田产花去一万,还有两万两,“整备改建家园,以为归田娱乐之地”是有能力的,只是人言可畏。虽存顾虑,但板桥仍然对草图作了修改。他主张正房不要动,一是保住原来的好风水,二是减省规划,降低影响。在新购地上建墙,与老墙院连接,“辟作园林,亭台楼阁,位置得宜,并须凿地为池,堆石作山,栽花种竹。”后况如何,《板桥家书》再未提及,大约是做成了吧。

再说买墓地。板桥买墓地颇费了一番周折,从做秀才时开始,历经举人、进士、县令到知县,近二十年。欲购置的墓地半亩大小,买来是要葬板桥夫妇的。

《板桥家书》一封发至焦山双风阁的书札,首次提到买墓地的事。那时板桥尚为秀才身,不足四十岁,正在苦读。信上说,郝家庄有一块墓田,售价十二两银子,先父本来要买来作葬身地的,因为有一座无主孤坟必须刨去,心有所不忍,未买成。现在板桥要买它,作夫妇坟地。对于孤坟,就任其留着,“以为牛眠一伴,刻石示子孙,永永不废。”板桥说,他不买,别人买了,孤坟难保,自己买了,留下孤坟,是在先父仁厚之义上又深进了一层,后世子孙清明上坟,可一同祭扫。

板桥任范县时已五十岁,在署中修书给郝表弟,再次提及那块墓田,说墓地好不如心地好,并讲述范仲淹恶地葬父母得任宰相一事佐证,以表诚心;还自嘲此事若成,乃“狂生之韵事”。郝表弟回信,说墓田已售出。板桥再复书札,说“该田风水,四面环河,后靠土山……一望而知为牛眠佳地。”为农家买去,也不过是种植,他愿意出高价买它。最后板桥如愿购下该墓田,历时已十数载。

事情还没完。五年范县令毕,后改潍县知县,又不知几年,板桥有“又寄四弟墨”一札,又一次提起买墓地。原来,板桥的四弟与一位风水先生谈及板桥所购墓田,嫌太小,现在,南庄有一块更好的墓地,一亩半大,左右有活水,前有两小岗,风水极佳,问板桥是否愿意买。板桥变得犹豫了,说:“郝庄墓田,本属佳地,所惜者已有孤坟一角,既不主张掘去,则正穴早被其占有,将来筑坟必偏于右向,殊不完美。”至于说地方小,将来还可以再扩买,当然价钱可能昂贵些。既然南庄有现成更好的墓地,也不妨去看看,果如风水先生所言,价钱可接受,买来亦不妨。板桥信尾嘱咐四弟亲自去看,并绘草图函告,在定。郝庄墓田,买到手已属不易,历时十数载,偏偏又嫌弃不用,改弦更张,岂不是枉费心机?想来板桥老了,已不想再做什么“狂生韵事”,更何况早已是官身而非狂生。究竟如何,家书未载,不得而知。

我喜欢夏日的味道

北方的夏日,虽然没有南方那样火热难耐,但却是芳香四溢,到处都有芳草的味道,放眼望去,满眼绿色,心情怡然,绿色潇洒地绘出生机蓬勃的景象。浓郁的绿色大地宛如碧波在荡漾,置身于这绿色的大自然中,尽情的享受着夏日的味道。

湛蓝的天空,深远而辽阔;淡淡的白云宛如轻柔的丝纱,任你想象非凡;站在绿荫树下,顺手摘下一片叶子放在手里,嫩绿的树叶上的叶脉清晰流畅,无不涌动着生命的奇迹;田野里的小苗长势喜人,农民朋友肩头搭着毛巾,头戴着草帽挥舞着锄头在产草;一片荒野的草地上,蒲公英上的小绒球洋洋洒洒,任意飘荡;放牧人赶着成群的牛羊悠闲的哼着小曲;在辽阔的油田上大地上有高高钻井架,井架下有忙碌的钻井工人,我想他们都是1205铁人钻井队的硬汉。

时而的雨:为夏日丰盈了内涵,细密柔和的雨丝舞动在轻盈的微风中,散落在葱绿的原野里,用它的真诚与执着倾诉着爱的心语,又用它的热情奔放亲吻着含苞待放的花朵;有时的雨会倾泻洒脱,仿佛要把整个世界的污秽冲刷的干干净净;雨纯洁了蓬勃的生灵,让心灵激荡着愉悦的情愫。

还没到夏日的时候,老爸就开始忙碌了,在刚开春的之时老爸就忙着把大门两边的土地用铁锹都翻起来打成垄。又忙着去很远的地方买来各种菜籽,在适宜的时候把种子撒在地里。现在勤劳的老爸每天都精心的打理菜园子、除草、浇水、施肥。各种小菜长得讨人喜欢,呵呵我最喜欢吃老爸种的各种小菜了,吃着自家种的蔬菜就是放心。每次去老爸家我和老爸边聊天边摘菜。那边的母鸡叫了,呵呵母鸡下蛋了,婶婶乐呵呵的去收回来,嘴里还说:“姑娘你看,这鸡蛋多大啊”(婶婶一直都这样叫我,跟邻居总是说:我家姑娘)。从老爸和婶婶满脸的笑容中,我品味着人生的苦乐,感受到心情的舒坦,享受着畅快的惬意。

夏日里:也是一个浪漫多情的季节,在树荫下的情侣们相互依偎着说着悄悄情话。一到周末,一排排迎亲的车队看不到头,前一排是红色的小轿车;后一排是黑色的小轿车,用各色鲜花装点的新娘坐的车,在绿色的夏日里更加妖娆……

夏日里:“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夏日里:清风带你走进绿的怀抱,鲜花与果实孕育接交;淡淡的草香,泥土的芬芳,雨后的清新,人生的苦乐……夏日的味道,永远抹不掉!

夏日里:是女人的世界,亮丽的裙装,尽显女人体态的婀娜和线条的精致,集“表演与观众”于一体。美着自己的美,欣赏着别人的美。尽情地展露出最动人的风采,撩拨起男儿们五光十色的心扉。夏日里释放出来的所有美,构成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

夏日里:花、草、树、人都浓妆淡抹登台亮相了喜欢夏季,绿色是夏季的主题,也是生命疯狂成长的季节,珍惜这美好的时光,让人生更精彩!

夏日里:如一位佳人,它将绿色的发髫高高挽起,小河是它顾盼的明眸,盛开的鲜花是它浓艳欲滴的朱唇,远处的山峰是它蹙起的黛眉。读着宁静,拥着清风,所有情怀似一丝游云,擦亮夏的静谧。

春华秋实,都在于夏的精心呵护,夏是一个新的起点,成长着新的希望和期待!

最美的是夏夜,如辛弃疾所描写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记得小时候没风扇,没空调,一把蒲扇,明月、疏星、清风、鸟影、蝉鸣、蛙声……那真叫难忘。

我喜欢这绿色清新夏日的味道,到处都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激情!祝亲爱的朋友们都有个舒心畅快的夏日!

一瓣童心,一笺棋语

言及围棋,总会觉得它与逸士高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犹如水云深处绽放的雪莲,长于俗世却又透着淡淡的禅意。它就是这般,以出尘的姿态,俯瞰着芸芸众生与高山流水的阴阳迭变,方寸之间,尽显生命的妙趣与玄机。也许,正是因为这份亘古永继的沧桑与承载着生命的厚重,才会令我对它充满了敬意,饱含着深情。

“古人重到今人爱,万局都无一局同。”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这都是不变的定律。每一次对弈都是无悔,每一次落子都已过去,犹如我们的人生抉择,我们所走过的足迹,无法复制,亦不能完全叠合,除非人事回转,光阴倒流。但我相信,只要凝神静气,懂得审时度势,懂得取舍,那么,这局弈棋一定是精彩的,得失成败已不重要。

犹记得儿时,邻里的大爷们总会置案于阴凉的大树下,两人对弈,多人旁观,好不热闹。而我,总会凭借着小巧的身体挤到最前面,眨巴着好奇的眼睛,看着两位大爷神情专注地低眉,抬手,落子。一旁的我,时而会满心雀跃,拍手叫好;时而会敛气凝神,若有所思;时而会向着一方,投去敬仰的目光。虽然从头至尾,什么也没有看懂。

那时,在我的心里,只觉得围棋是深奥难懂的,也许,它只属于睿智博识的长辈们。但懵懂之中的我,依然对黑白棋子生出了一丝喜爱。所谓,心之所向,身之所往。心动莫如行动。于是,我便三番五次地缠着邻里的大爷们,请求拜师学艺,为了满足我那日益膨胀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终于,还是经不起执着小女孩的软磨硬泡,大爷们有些哭笑不得地答应教我下棋。

果然不负众望,我很快便掌握了棋中的要领,甚至能和师父们对上数十步。只是,我学会的并非是需要巧妙布局的围棋,而是老少皆宜的五子棋。也许大爷们认为几岁的孩童还不足以驾驭围棋吧,当然,这是我在一段时间后才发现的。期间,我对自己的围棋功力深信不疑,亦对自己所得到的夸赞沾沾自喜,甚至还在私下收了几个小徒弟。

现在想起,仍会被自己儿时的天真无邪逗乐。虽说没有学到真正的围棋,但妙趣横生的五子棋亦是让我乐此不疲。自那之后,无论是待在家里,还是出门在外,我都会带着自己亲自选购的五子棋,视若珍宝。得空便找人对上几局,以此为娱。即便是长辈,也是无所畏惧。

时光总是在我们手中不经意间地流失,犹如握不住的沙,想要将它追寻时,却早已不见风的足迹。儿时的一切恍若昨天,而此刻的自己,惟剩下追忆。前些天,行于街巷,路过一处林子时,正逢一对老夫妻神色安然的对坐在石凳上下棋。只一眼,便深深的打动了我,只觉得这一幕,离我很近,很近,好似此刻,我依旧是那个喜欢围观的小女孩,只是,眼底涌动的不再是好奇,而是淡淡的落寞。

也许,正因如此,近日我才会突想找回一些儿时的乐趣。虽离家在外,眼前人也非,物也非,事事非,曾经的师父,心爱的棋子,早已不在身边,但这亦不足以打消一颗偶炙的童心。若有闲暇,我便会打开网络,对战上几局五子棋,聊以自娱。有时,也会学习一下真正的围棋,以补儿时的小小缺憾。其实我知,现下所做的一切,也不过是对逝去童年的祭奠罢了。回不去了,真的回不去了。

听过,方知其音;品过,方知其味。虽然现在能够略懂些围棋知识,但我依然倾心于带着童真的五子棋。犹如一本书,即便内容再丰富,倘若无心阅览,也是形同虚设。亦如我们的人生,有些人愿意傍云水而居,做个洒脱的逸士;有些人安享于竹篱小苑的清宁,做个平凡的红尘过客;而有些人,甘愿倾其所有,与纷繁的世相魂魄相依。其实,富足也好,简约也罢,只要适合自己,便可。

文:笑红尘QQ:786835068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拨一弦山水,静听天地的清音,向光阴绵长的彼岸,盛一盏月光,邀你对饮。

指尖挑弄着往事,琴弦轻颤着尘缘,以月为泠音,风为变奏,溪涧为琮铮的和鸣,而这空山,便是妙不可言的弦外之音了。

琴韵,似泉,始于高山之巅,汇于幽兰之谷,闲云野鹤般飘飘渺渺无处可觅,又曲水萦回般洋洋洒洒地俯仰即得。

听琴,似悟禅。泠泠之音里,天地沉寂,万物归一。一切纠葛恩怨都在其中溃不成军,几个辗转,便湮灭在了浩浩山岚里,汤汤逝水中。唯余泥土的清香,轻拂的微风,是天地万物轻柔的呼吸。

或于松林之中,或于曲水之旁,飘然的琴韵从指间滑出,风生水起,天淡云闲,轻舞碧霄上,思入水云寒。一人独对一琴,一心静对一世,便再无所牵绊了。

爱琴之人,愿以琴会友。

不知何夕,伯牙得遇子期,从此琴韵相合,两心相通,一曲弹罢,四目相对,定有会心一笑,一切言语便都是多余了。

只惜好景不长,子期仙去,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再为君弹奏一曲,弦断,音止,心碎,梦残,人已亡,留琴何用!居无定所的漂泊中,再没有人懂我的琴了,再没有人懂我的心了……

刘长卿有诗云:“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不多弹。”琴是绝世的隐者,甘愿抖落世俗的尘埃,坚守孤独,而义无反顾。

爱琴之人,多与世俗两不相容。

一千三百七十二年前,便有七人隐于竹林,酒为伴,琴作友,虽日日欢歌,却总也藏不住心底深处埋葬了许久的遗憾与失落,在生命的一张一合中化作巨大的疼痛。

“《广陵散》于今绝矣!”看余秋雨的《最后的绝响》记忆最深的便是这一声叹,孤独者的长叹,生命的绝响。天下未平,国步多艰,自知无力回天,惟有人琴俱亡。嵇康与琴,本就是一体,绵绵不绝的琴韵便是他的魂,是他甘愿用生命守护的精神操守。

悠扬的琴韵,蕴含了多少至性真情。

琴韵,似国人的风骨,坚守孤独又不甘寂寞,傲视一切又无所不容,飘过上下五千年,融进每个中华儿女的血脉里。起起伏伏中孕育平平仄仄的诗篇,大开大阖中开拓艺术情怀的宏广。

从什么时候起,浮尘落尽。从什么时候起,沧海桑田。唯余了一张琴,一盏茶,一痕青衫落拓,在古老的时光里,独自述说着人生的悠长,岁月的苍茫,一转眼,就地老天荒。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流淌了几千年的琴音,就在落雨的屋檐下,在松林的古石上,幽谷的月色中,谱出了永恒……

最美樱花

一年又一年,一春又一春,又到樱花绽放时节。她热烈、纯洁、高尚、美丽、浪漫,是爱情与希望的象征。她十分美艳而花期极短,经历短暂灿烂后壮烈凋谢,死在最美一刻。其所展现和透露的,确实是生命的靓丽与风采,也确实是生命的短促与无常;反之亦然。

这个春季,我有幸看到了这一生所仅见的最美樱花。

那是3月7日这天中午,我未作其他安排,骑车在校园里无所事事、随心所欲地游荡一番,观景、拍照,权当休息。行进间,我无意中远远地发现我校辖区内、属飞地性质的福建东南电视台信号上传基站西门内不远处的道路两侧,一左一右有两棵迎春怒放的粉色樱花。我被这极美、好看的樱花所深深地吸引,骑车近前,但褚色的大门是关着的。我向因天冷躲在室内的门卫表明身份和来意后,他还是比较好说话,友好地轻轻推开门,允许我进去,但说只能一会儿。我表示感谢,并说只要两分钟就行。

前些日子,我到福州森林公园和金山公园,拍过山樱花的照片。相比之下,如此繁盛美丽、扑满枝头的樱花,我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是不虚此行的意外之喜。

位于南国低矮山丘上的东南电视台基站内的这两棵樱花,鹤立鸡群、唯我独芳,确实是我所见过、最为繁密美艳和动人心扉的一种樱花,美在无叶皆花,美在纯净无瑕,美在娇艳迷人、妩媚妖饶、楚楚含情、秀色可餐。凭着无与伦比的璀璨、艳丽和勾魂摄魄的美,樱花寂静无声,却又充分、完整地诠释着生命的真谛、价值和意义。

天姿国色、艳美无双的樱花,你既开得热烈、灿烂,让青春与生命的芳华与光彩像礼花和流星般绚丽灿烂、达于极致,又因为将要很快谢去,开得有些凄美、易于令人伤怀,让人感受和慨叹生命的短暂、无常与时光流逝的不可逆转、无法回还。

特别令人惊奇的是,花团锦簇的樱花,雨后的水珠在花间若泪沾蕊、晶莹欲滴:不知是花中泪,还是泪中花;不知是“感时花溅泪”,还是泪眼看花而花亦动容?有何人,能让你如此伤心欲绝?有何事,能让你这样哀婉、幽怨?

好在,今天早晨和上午,吹起和飘落的虽然是凄风冷雨,也只是霏霏绵密、轻柔无声的微风细雨,除让樱花泪光闪闪、观之动情外,寒冷和风雨并没有更多地摧残这满树繁花,使其零落、衰败。时至中午,早已风停雨驻,天色转为微晴,樱花便又重现生机、再展风采,依旧春情荡漾、异采照人,带来春光无限。

我拍樱花时,门卫和他的同伴及其他人员,热心地拥上前来,指导我在什么角度和方位拍摄为佳,并说樱花这两天已开始有些凋谢了,不然更美。我遗憾于未在樱花最美的时候来观赏,但在我看来,繁花满树,仍然极为密集、众多和俏丽、壮观,看不出有多少凋落、衰败的迹象。不过,我相信他们所说的是事实。或许,在我离开她们不久之后的某天、某个时辰,这些花中仙子、绝色美女们,便可能悄悄然落英满地、零落成泥、芳魂归去。

无数粉艳如蝶的樱花,你所展现和掩映的,不知是人间的繁华和生命的美妙、精彩,还是世态的冷暖和生命的短暂与无奈?不知是人生的幸福和快乐,还是生存的痛苦与悲伤?但花就是花,美就是美,无需多问,不必多说:何须等待流水,心中自有清江。只是,她所承载和流淌的,不知是一江春水、一路欢歌,还是满江落花和支支怨曲。樱花是快乐之花,也是忧伤之花,或许这才是准确的说法。还有,女人如花,花如女人,不论这种比喻是否老套、俗气,但说的可都是事实:女性貌美如花,却易容颜衰老;而青春易逝、年华易老,只要此生美丽过,是否亦可无遗憾?

虽然东南电视台就在校区东门和南门之间的宽阔大道边,但大门在我身后“咣”地关上的一刹那,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袭上心头:锁住了樱花,也就锁住了春光,早知有今日,憾不早相逢;挥手与卿别,何日再相见?明知难以或不能再重逢,但我还是要在心中问一问。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倘若到那一刻,我只能轻声说:别了,最美樱花!别了,明媚春光!

停水

下午,自动洗衣服机洗着衣服,我在室内听着音乐,很惬意。忽然感觉洗衣机有一会没出动静了,去看,这下糟了!停水了。

“ 怎么办? 别慌!没停电,停水时间一定不会太长,现在不到两点,四点钟做饭之前一定会来。”我自己安慰自己。

我打开厨房的水龙头,继续听我的音乐。三点钟,水没来;四点也没来;五点了,还没来。“是不是我忘扭开水龙头了?”,我不再那么自信,去厨房看一下,水龙头开的。听音乐的兴趣骤减,隔一会儿看一下,水像跟我志气似的,始终没来。

“晚饭怎么办呀?”六点种,我实在坐不住了。提着水桶去楼下平房邻居家撞大运,还好,邻居家水没断,顺便打听出这次停水原因是我们的供水管漏了,工作人员正在抢修。

记得几年前,正月十五的一场大雪,让我们这里停水停电整整三天,超市的矿泉水被抢购一空,做饭,洗脸,刷牙,漱口下来的水不能倒,攒着留冲厕所用,衣服不能洗,更甭提洗澡了。

对于洗澡很勤的我来说,不让洗澡简直是一种折磨。一想到洗澡,马上感觉浑身刺挠,不自在,恨不得立刻跳到水里,脑子里想着平时水龙头哗哗的流,为什么不多接一点水备用呀!总以为,那自来水管里的水永远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很多时候, 人就是这样,得到某些东西总以为理所当然;就像从亲人和爱人那里获取爱一样顺理成章,从不想如何节约和珍惜,其实,一切东西都有用尽的那一刻。

再喊你一声:徽州

山水画廊新安江,最美中国画里乡村西递宏村,这里是华夏山川中的明珠,是我皖南明清徽商故里。

柳絮纷飞里,跟随春天的脚步,鄙人有幸再次踏上皖南这块神奇壮美的土地。在途经皖南石台县与祁门县交界处,群山深处的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眼前惊现万古荒原,于晨曦中雨露琼瑶,芷旭千峰,我再一次被深深的震撼,这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我想,此世间唯恐只有西藏的雪域圣山可与之相媲美。

延着祁门~徽州一线的古徽安大道,深入皖南山区腹地,千峰万嶂,古木参天,高低错落的坡地上古徽州民居点缀其间,山下的青石上溪水潺潺流淌,感慨世间还有桃源,我心生怜悯,同情北上广的泽浊与不堪,如果可以选择,我是真想,不或是前世今生,吾都愿生于斯,死于斯!

徽州大地,久远旷达。是名符其实的“东南邹鲁,文化之邦”。婺源朱子治学、宏村牛肠水圳、歙县徽州古城、休宁状元故里…早已化作闪耀华夏文明史的徽州符号。奈何今日,遭受易名之辱。黄山虽是掌上明珠,焉敢颠覆人伦,窃据神器。如此一帮跳梁小丑,肆意妄为,蔑视祖宗,留给世人锥心之痛。

朝觐陵阳,那片“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九子仙山?莲花佛国,是多少人心灵的归宿。近来拜读一些佛教经典,与大愿九华圣境的师兄们交流,略有感悟,原来穷人在执迷于金钱的时候,各路政商精英(真正心忧天下,有心学佛之人)却齐上阵,掀起了世界性的佛学热潮,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修身养性。

其实,人生亦是苦行僧,付出与回报即是因果,当年,普贤尊者遵大日如来之嘱托,不辞劳苦,行遍十方世界,功德无量驻锡四川峨眉山道场,得以上大行普贤之尊号。地藏尊者则决意在现世释迦牟尼佛与未来弥勒佛之间的无佛世界,许下:“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之宏愿,“众生渡尽,方证菩萨”。驻锡安徽九华山道场,得以上大愿地藏之尊号。二圣往事,彪炳千秋。

只是,如今有些一味束缚在深山古刹里,只知诵经念佛,整日香烟缭绕,不食人间烟火的纯“寺庙宗教”,不解民间疾苦,哼,这可不是百姓所需要的!佛家的衣食住行取自布衣,高僧大德源于百姓。如此,何不大力弘扬与社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人间佛教,服务社会,走近百姓,让百姓感受到佛的存在、良心的存在、道德的存在。高深的教义百姓不懂,梦幻般的极乐世界百姓更是够不着。

历史上许多宗教都走上了从辉煌到被遗忘的绝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信仰的基督教,某种程度而言是适应了时代的需求,迎合了社会的发展而得到广泛的认可。自公元前6世纪释尊创教至东汉明帝时期佛教入我中原,经历代高僧大德弘扬,早已开花散叶,业以形成:禅宗、净宗、密宗、律宗、法性宗、法相宗、华严宗、天台宗八大宗派。这份积攒千年的厚重,是构筑我中华文明的基石之一,真该好好珍藏,发扬光大。要知道,社会的和谐,百姓的幸福就是人间的极乐世界,亦是永世之真谛,我想这也是释尊创立佛教的初衷。

一江飘逸,走进了大唐的诗乡。黄山天目白际间,万壑争流,汇聚天地之灵气,这是我梦里的新安山水。逝水欢歌,千岛突兀,淳安建德堪浙皖,富春山居子陵台,一片江山如画。越千年往事,孤蓑钓影,斜晖倒映中,总是难掩凄凉。我想,两千多年来,有谁曾深入你的内心,又有谁忍深入你的内心。你要找的是志同道合之人,透过尘埃,我能感觉到你的箕山之豪情,霓虹之志向。在明媚的春光里,樵村渔浦,谁愿独留,“东篱把酒黄昏后,自等暗香盈袖”。

秋风劲起徽杭古道,千载春秋,风华怎忍就此搁笔。奈何历史转角,走进了晚清的钱塘,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窘境,牌坊底下的那群孩子只能吟唱“前世不修,生在徽州”,扛起大纛向前。这是在固守乡土观念的封建王朝里最无奈的张扬,新安家族源歙邑,战马嘶鸣严州府,历史已是风雨交加,千古难诉徽州的故事:杭州胡庆余堂的医药、扬州大运河上满载的盐粮、苏州市肆里的布匹、湖州丝商们为民族工商业的最后挣扎,都烙印上了,新安家族的辉煌!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好想就这样永远的贴着你那深邃久远的脸庞,陪你酿造浑厚绵长的历史。

最不忍,花摧残,离殇散落。当历史的车轮辗过,徽州以渐行渐远。我那无处安放的家,苦等年轮。

又是一年万象更新,怀玉山脉春潮涌动,婺源的油菜花又开了,黟县小桃园,承志堂历经风雨涅盘,只为百年徽商守候,斑驳的只是是青砖黛瓦马头墙,这是有信仰的徽州人永恒的精神家园!

作者:晨曦(笔名,安徽太湖人)。

——2014年农历甲午年辛未月于滇省边城腾冲。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qitahuati/qiaozuowen/4gd5wz.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