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文学名著 > 美文摘抄 > 随笔 > 历久弥新随笔感想
手机版

历久弥新随笔感想

来源:博文吧 阅读:2.02W 次

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算了一下共16年的时间,或许到现在为止,才勉强算是刚刚会读书。

历久弥新随笔感想

虽然从小学开始看小说,一直看到现在,犹爱武侠、仙侠、中医类,但最近这一两年,却对传统文化有了感觉。

家里的书柜里还有几本关于摄影、图片处理、绘画的书,但基本上也就放在那里了,虽然翻了翻它。

当然了,还有《黄帝内经》《道德经》《孙子兵法》《说文解字》,手机里还有《论语》《易经》《论语新解》《论语别裁》等等。

对于读书这件事,还是有一个体会的,读书是跟自己工作或做人的价值追求相关。

但一般来说,我们或许只是拿着书完整的看完了,要么就是随便翻一翻、看一看罢了。我以前就经常这样做。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使为之也。今俗云原故是也。凡为之必有使之者。使之而为之则成故事矣。引伸之为故旧。故曰古、故也。

新,取木也。取木者、新之本义。引申之为凡始基之称。

师,二千五百人为师。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

这句话大体意思是:温习旧的知识而能产生新的见解,就可以当老师了。

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没有多大的出入,但我们要想一想它为什么要这样说。

我们经常听前辈或者长辈说一些“老掉牙的事”,觉得没意思、不新鲜,如果说的次数多了,就会觉得烦、唠叨。但我们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而且还一直是这么说。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姜还是老的辣”,这两句俗话或许有不少人听过,但真正能够体会到这两句话要表达的意思的,又能有多少?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怀着不能“入宝山而空手回”的想法,却常常做着“入宝山而空手回”的事。

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新东西、新事物、新知识”,其实并没有多么的新,但以现在的`思想来说,确实也是新的。

为什么要这么说?要先来看一个词语——知新。

现在说的“新东西”,不是你没有听说过的,而是你听过很多遍,但却从来没体会到的。为什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知道了一个知识、一个东西,你要不断地回过头去温习它、琢磨它,不断地在实践中映照,有更多的收获、感悟,这才叫“温故而知新”。

“历久弥新”这个词语或许有不少人听到过,也说过、写过,或许也知道它的意思是什么,但如果用“温故而知新”来进一步诠释“历久弥新”,我们或许才会体会到“历久弥新”所要表达的内涵。

有些东西确实是刻在骨子里、融在血液里,到了某一个时间点,就会爆发出来。拿到今天来说,可以被叫做现在科学领域中的“基因”,但它却高于“基因”。

这个它,就是从古至今一直传承下来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

书以载文,文以载道,自省归真。如果用一句或许听过的话来讲,就叫“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果用一个成语来讲,就是“前车之鉴”。

历史告诉了我们很多——人、事、国家的成与败。这些东西,能够让我们对未来新的事物的发展会有一个或许较为客观的判断。

而孔子说的这句话,放在《为政篇》,或许是在告诫作为从政的人,更应该“以史为鉴,结合当下”。

当然,不仅仅只有从政的人,还有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meiwenzhaichao/suibi/w6z37v.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