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人生哲理 > 经典语录 > 语录 > 空谷幽兰经典语录
手机版

空谷幽兰经典语录

来源:博文吧 阅读:2.02W 次

《空谷幽兰》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在中国寻找隐士的记录书籍,主要围绕他在终南山寻找隐居的隐士而作,并对中国的隐士文化做了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空谷幽兰经典语录,仅供大家参考。

空谷幽兰经典语录

空谷幽兰经典语录

1、对于城市中的人来说,置身滚滚红尘浪滔天,每天面对无数欲望颠沛,若能保持自持修行的坚韧,遵循品德和良知,洁净恩慈,并以此化成心里一朵清香简单的兰花,即使不置身于幽深僻静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净天地。

2、在净土宗的修行里,我们只是念佛号,再也没有什么了。我们用心去念。我们不出声念,可是声音却完全是清晰的。当我们听到那个声音的时候,就再开始念。如此周而往复。念没有停止,心也没有动。声音升起来,我们听着这个声音,但是我们的心没有动。我们的心不动,妄想就消失了。一旦妄想没有了,就是一心在念,结果与禅是一样的。禅意味着无分别。

3、而有趣的是,只有当我们独处时,我们才会更清楚地意识到,我们与万物同在。

4、一个外国人在追寻隐士的路上,寻找到了这些空谷幽兰的所在,他比我们更了解道与佛的区别和相同。喧闹的世界里,什么是值得追寻的,什么是值得放弃的?幽兰与俗人之间的取舍相差万里。所以,他们才是幽兰,所以他们绽放并不在意观看。

5、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一直就有人愿意在山里度过他们的一生:吃得很少,穿得很破,睡的是茅屋,在高山上垦荒,说话不多,留下来的文字更少—也许只有几首诗、一两个仙方什么的。他们与时代脱节,却并不与季节脱节;他们弃平原之尘埃而取高山之烟霞;他们历史悠久,而又默默无闻—他们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中最受尊敬的人。

6、如果人静,那么他们在哪里都能静下来;如果人不静,那么他们就是在这里也静不下来。什么事情都取决于你自己。生命是短暂的,就像一道闪电,或者一个梦。八十年如云掠过。我们出生了,然后又死掉。但是在我们得到人身以前,我们还有另外一幅面孔——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用眼睛看不到它,只能用智慧去了解它。经中说“离相即佛”。我们都有佛性,我们都注定要成佛。但是成佛不是一两天就能办到的事情。你必须修行,然后才能觉悟到你的真性、你本来的面目。

7、“……夫幽兰之生空谷,非历遐绝景者,莫得而采之,而幽兰不以无采而减其臭;和璞之蕴玄岩,非独鉴冥搜者,谁得而宝之,而和璞不以无识而掩其光……”

8、只要你不受欲望的困扰,只要你的心不受妄想左右,那么你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根本没有什么区别。一旦你的心很清静,你就能理解业。如果你种下佛种,你就会得到佛果。重要的是诚实。如果你不诚实,你永远也不会成就。你知道,我只是一个山人。我只是把话串在一起,它们并不一定有什么意义。

9、一切法门都适合。法无对错。这只是根基的问题,也就是你在过去世的习性。一旦人们开始修行,他们就会认为其他的修行方法是错的。但是所有法门都是正确的。哪一种修行方法更合适,它取决于个体。

10、一切法门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彼此含融。它们殊途同归。比方说,净土法门包括律宗。如果你不过一种合乎正道的生活,你就不能念佛。净土法门也包括禅。如果你不能一心,你也念不好佛。它与禅是一样的。目标是一样的。法门就像糖。人们喜欢不同种类的糖。但是它只是糖。法是空的。

11、他的修行方法是持名念佛,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意思是“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爬过那么多座山,遇到过那么多隐士之后,我们终于慢慢地明白了“无量”的含义。

12、你不能只修行一种法。那是一个错误。法不是片面的'。你必须修禅。如果你不修,你永远也不能突破妄想。你还要持戒。如果你不持,你的生活就会一团糟。你还要修净土。如果你不修,你永远也不可能从佛哪里得到任何加持。你必须修所有的法。

13、这就像生火。你不但需要火种,还需要木柴和空气。少了一样,你就没办法生火。开悟也是一样。它是一个体系。所有的法门都是相互联系的。

14、他们中大部分是佛教徒,但也有很多是道教徒;大部分是和尚、道士,但也有很多尼师和道姑;大部分上了年纪,但也有很多年轻人。他们都很清贫,但是他们的微笑,使我们觉得自己遇见了中国最幸福、最有智慧的人。

15、中国人一直很崇敬隐士,没有人曾经对此作出过解释,也没有人要求解释。隐士就那么存在着:在城墙外,在大山里,雪后飘着几缕孤独的炊烟。从有文字记载的时候起,中国就已经有了隐士。

16、在佛教里觉悟是主要目标。在道教里,觉悟是次要的。觉悟以后你还要继续修行,直到你逐渐地、非常自然地与道融为一体。

拓展:《空谷幽兰》作品鉴赏

与他印象中的隐士大相径庭的是,这些现实生活中的隐士远没有他想象中的那般浪漫,他们的处所并不是“在云中,在松下,在尘世外”,他们当然更不是“靠着月光、芋头生活”,相反,他们过着最为原始的日子,忍受着常人所难以忍受的孤独和贫寒。

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既是一部探讨传统隐士生活方式的文化书,同时也未尝不是一部糅合着作者独特人生感悟的智慧书。比尔·波特不仅在书中追述了诸多中国古代著名隐士的生平事迹,用以印证隐士作为一种文化传统的历史渊源;他还对隐士的社会身份及其本质进行了多角度与全方位的探讨。他说:“道德和政治之间的矛盾是隐士传统的核心。”是从社会的层面触及到隐士文化的本质;他说:“只要你不受欲望的困扰,只要你的心不受妄想左右,那么你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根本没有什么区别。”则是从个人的层面触及到隐士文化的本质。

古人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我个人觉得,隐,与其说是一种行为,不如说是一种心态——就像陶渊明所说的那样:“心远地自偏”——地偏,并不重要,心远,才是关键。或许,这也同样是比尔·波特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作者简介

比尔·波特,美国当代作家、翻译家和汉学家。他将中国古代大量的佛教典籍翻译成英文,在欧美引起了极大反响。他曾经以“红松”的笔名翻译出版了《寒山诗集》,《石屋山居诗集》和《菩提达摩禅法》等英文著作。从1972年起,他一直生活在台湾和香港,经常在中国大陆旅行,并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文物的书籍和游记。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ngdianyulu/yulu/lglok7.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