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话题作文 > 节日作文 > 清明节作文 > 【精华】忆清明作文8篇
手机版

【精华】忆清明作文8篇

来源:博文吧 阅读:1.16W 次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忆清明作文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忆清明作文8篇

忆清明作文 篇1

又上清明,于是我们拥有二天短小的假期--尽管周末补课是毋庸置疑的。

很久以前对清明是没有概念的,连是哪天都说不上,唯一的印象就是能把“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背得行云流水。而真正体会到这种切肤之痛是在四年前。那时正值大雪纷纷,干燥的雪屑从头顶的松枝上飘乎乎地跌下来,扎进眼里干涩而刺痛。褐黄的土地泥泞得站不住脚,混着消融和末消融的雪,一铲一铲地送进爷爷的坟前,我的爸爸,一个顶天立地的一家之主,几乎悲痛欲绝。“好女儿,你知道吗,爸爸没有爸爸了”。他的声音像打碎的玻璃一样支离破碎,我也跟着跪倒在雪地里。

爷爷就这样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了。生前清贫的爷爷几乎什么也没留下,也什么都没带走,只是在每年的清明,他会让他的每个儿孙内心疼痛一下。前两年的清明,我们全家都会风尘仆仆地赶回去,在爷爷墓前摆上一束雏菊。爷爷一个人在下面,会冷。可近两年我的学业满当起来了,我虽觉得这不是理由,但我又不能飞回去。只有爸爸,不管再忙,都在踩在这个时间点上赶回去。来回六个小时的车程,马不停蹄,像只日夜兼程的候鸟。

提到爷爷,爸爸都不会再流泪了。有时他也会用手抹一下脸,从额头一直抹到下巴,然后闷闷地问一句,“女儿,还记得你爷爷么?”我点点头说:“记得。”在三月霪雨霏霏的田垄上,一个拄着拐杖踽踽行走的老人,赤着的双脚深深地陷进泥里。他弓着背,像一棵在雨里行进的老树,细长的雨丝在他身上溅起一片水雾;那只拄过拐杖的手,抡得起锄头,举得起担子,皲裂的手常常陷进泥沙,他用那只手摸摸我的小脑袋,告诉我小姑娘长大了要懂事了。我说爷爷的手好像牛皮纸。他不做声了--那就是我爷爷。我反复地回忆着,一个辛劳、沉默而又和善的老农。操劳了一辈子,一点福也没享到的好爷爷。我心里又柔软地疼着。我知道我爸爸一定深深地自责着。

悲哀之后我仿佛顿悟。就像龙应台的《目送》中所说的一样:“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立在小路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的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这是比较残酷的事实,任何人--亲人、朋友都只是你人生中的过客,一个片段。他们走远了,小路彼端的人,除了学会珍惜,还得选择坚强。

清明,没有哪个人比爷爷更值得我缅怀。

忆清明作文 篇2

以前每年清明节回家都会感觉周围有点变化,邻居的老人越来越少了,空荡荡的大院里也多了些匆匆去扫墓的人。我的邻居中有一名叫车飞的老人,大院里的人都叫他车老,如今车老也走了,那些儿时的记忆却依旧清晰,似乎车老还在门前晒着太阳,讲述昔日他的各种经历。如今,时间将他永远地固定在一个小盒子里,他的历史,也归还给了历史,没有人再有机会去聆听。门前的午后,不见了侃谈的老人,没有了晒太阳的藤椅,只有昔日那棵孤零零的梧桐,风吹起地上的尘埃,卷起飘落的旧叶,迷茫之中,仿佛依稀看到车老在树下下棋,练字,聊天的身影。

车老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他是抗美援朝中负伤的老兵,战争的印记深深地烙在了他的面庞上。在我幼年的时光里,在门前的那棵能遮蔽烈日的梧桐树下,他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述他在朝鲜战场上的各种经历,幼小的我充满好奇。

抗美援朝时,车老在一线当电报员,每次志愿军冲锋时,车老要背着硕大的电报箱,及时将战况信息发给后方部队。在一次后撤过程中,敌方的榴弹炮在距车老不远处炸开,强大的冲击力将他击倒,醒来时,他发现自己的脸上多了几条弹片留下的深深痕迹,一边耳朵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了。

车老负伤回国后,在老家的单位做文件收发工作,后来身体每况愈下,他便当起了门卫,一干就是三十几年,单位的文件柜,单位门前的空地,车老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当兵时的勤劳和一丝不苟,在车老的一生中不曾改变。他经常说,虽然在朝鲜战场上只呆了一年多,但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个兵,他总是在不停回想,他似乎这一生都没有在战争留下的创伤里痊愈。“我所在的连队牺牲了很多战士,我当时年纪小,他们都对我很好,现在我回来了,却没法到他们墓前为他们扫墓。”每到逢年过节,车老总会这样讲

忆清明作文 篇3

转眼间,再过一个星期又是清明,每逢清明,几乎每个人脑海中最先蹦出来的就是杜牧那首熟记于心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其实,清明让我想到的是我的舅舅。

我印象中舅舅一直是和蔼可亲的,即使由于上一辈的关系,他和我的妈妈并没有血缘关系,对我依然特别好。以前舅舅是学维修电脑的,在城中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段开了一家店面比较小的打印店,为了让小店显眼些,总是在靠近人行道的地方树上一个大大的牌子——打印。我们每次去姥姥家总是要先路过打印店,所以每回我们也先去跟舅舅打一声招呼。印象中最深的就是舅舅看见我出现在打印店门口一脸热情的叫着我的名字,轻轻摸摸我的头,和蔼的说:“又长高了。”

恍然间,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久到现在我几乎连舅舅的面容有时候都想不起来。在二零一几年的某个清明时节,那时候我应该上初中,正逢节假休息,舅舅的老同学#8203;从一个大城市回家,于是就办了场同学聚会,舅舅一见到老同学自然是激动,再加上舅舅向来喜欢喝酒,便大口大口的喝起来,那天应该是挺醉的。聚会结束后,当天晚上舅舅在回家的路途中出了车祸,远远的离开了我们。

那天晚上,我只记得妈妈哭着要去姥姥家,那时候妈妈走的太急,之后也在姥姥家也住了很长时间,并没有人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以至于好多天都在胡思乱想。直到过了两三天后爸爸问我你知道怎么了吗?我才得知这个噩耗。那时候的我年纪还小,只是坐在那里发呆,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死亡离竟我如此之近,也是让我第一次相信许多研究人员统计的中国众多人口中没隔几秒就有人死于酒驾中的数据那么真实。

现在,七八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现在每次我去姥姥家依然会路过那家小店,以前那个打印店已经换成了现在的家电装修,远远望去,装修的特别大气,丝毫没有了舅舅以前的痕迹,每每想到这些我心里就会有泛起丝丝的疼痛。不过还好,即使舅舅不在了,但曾经他对我的那些好,那些热情的话语,那个慈祥的面容,我依然历历在目,这些记忆我会永远珍藏,我想这辈子我都不会忘记我有一个这样的舅舅。

忆清明作文 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今天我偶然看见这首诗篇,不经想起不久前的清明节。

每次清明节,我们家就会与一大群人聚在一起,相约在老家的“荒山野岭”上,据我了解那群人也是姓赵的。我们在“荒山野岭”上,填饱肚子后便出发了。

这回我们是要到一座山上扫墓。那是一座很高的山,直插云霄,一眼望不到边。这里树木茂盛,寸草丛生,里面时时传来鸟儿的歌唱和流水的嬉笑,使人陶醉其中,仿佛这是一个求之不得的人间仙境。而此刻山外,仿佛都在于太乙真人的火炉中,我们则是药材,就要被太乙真人炼成丹药,热得不可开交,此时看见了面前的“人间仙境”,怎么能不心动呢?。于是,我便迫不及待地冲了进去。

这里不仅山高,草也高,树更高!这里许多的树都密在一起,一棵树的旁边是另一棵树,因一棵树的旁边还是另一棵树,和正常的树没两样。可唯一不同的是,它们都很细,也许是它们的“腰围”成就了他们的“身高”吧!

走了半天,才走到山腰 。周围的树木逐渐稀少,很快,我们便暴露在强烈的日光下。太阳公公仿佛是找准了时机,乘我们暴露的时候,便把自己的热量“开”到最大,想要把我们通通烤熟。眼看快要“熟”的时候,眼前忽然看见一片绿色,于是,我们再一次投进绿色的怀抱中。

终于,我们翻过了这个山头,扫完了墓,来到了山脚下。刚走出森林,你大片便卷进眼中——那是一大片花海,一大片黄色的花海。它们在风中一齐摇曳,一个个像极了专业的舞者,他们仿佛是在为刚刚扫墓完的工作人庆祝,那片美景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忘怀。

我爱这次扫墓,我爱大自然。

忆清明作文 篇5

清明节的雨,牛毛一般在窗外下着。远处无数的楼房,都像是披上了一件薄纱,河边的一排柳树,却显得更加绿了,贪婪地吮吸着早春的甘露,几只归来的燕子在烟雨朦胧中追逐……面对着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水墨画”,展开颜真卿大师的《勤礼碑》。我的思绪立刻被牵引,转眼就穿越了千年漫长的时光……

颜真卿,字清臣,唐代著名书法家,“颜体”的创始人。后世流传的画像把他的神韵表现得栩栩如生:他的眼睛既温和,又流露着坚毅的目光;脸略显方正,扁鼻子和带有胡须的嘴端正地摆在上面;头发已稍显花白,但精神抖擞,俨然一个朴实、和蔼、忠厚的老人形象。

他少时家里贫穷,没有纸,他就用笔蘸黄土水在墙上练字,也许正是这样的刻苦勤奋,再加上天资聪颖,才造就了他那样顽强不屈,刚正不阿的品格,以及高超的书法技术吧。

他的书法端正如宝塔,秀丽如兰花,又并无矫揉造作之态,看起来和谐自然、沉稳大方,像是一座座大山立在篇幅之上,给人一种气势磅礴,包罗万象的感觉。

可是,大多数人只知道他的字好,却不知道他为人的品行也是清正廉洁,誓死不屈,可谓“字绝人更绝”。在安禄山发动叛变时,他毫不犹豫,挺身而出,迅速联络了兄弟颜杲卿和侄子颜季明,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公元784年,李希烈叛乱,他自告奋勇去劝降,却被李希烈抓住,关押在一座小庙里,但他始终不肯屈服,还对着李希烈破口大骂,终于激怒了李希烈,英勇牺牲了。得知他的死讯,三军将士无不痛哭。直到半年后,叛乱平定,他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朝八日,举国悼念……

颜真卿的牺牲,是轰轰烈烈的,面对强敌,他视死如归,用一身的傲骨,保留了唐朝的尊严,他不愧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唐朝的人民,他的精神,代表了整个唐朝的精神,说他是“大唐风骨”丝毫不为过。

在这清明时节,我听着窗外的雨声,手里攥着一支毛笔,谨慎而坚定地写下一笔一画——曾经有位伟人也这样写下它。带着惋惜与崇敬,我在心中默念着,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有过许多英雄伟人,他们如同点点星辰般,在夜空中闪烁,把漆黑的夜空照得亮如白昼。我们不仅要传承他们留下的文化,更要传承他们的精神。终有一天,我也会成为繁星中的一颗。

忆清明作文 篇6

草长莺飞的季节,淙淙流水傍势而下,抚摸过我的脚丫。回头看到她, 阳光把温柔慈祥倾斜在她充满皱纹的脸上,银发的白色在光下闪闪发亮。我飞奔过去,溅起一片浪花。她微笑着摆手,离去。慢慢消失模糊在我的视线里。醒来,梦中的记忆,不禁让我泪如雨下。

这位离开的老人是我的外婆,在离开我八年后的今天,下着微微小雨的清明节里,我心中的思念,与她度过的那些回忆,像喷涌而出的泉水一样连续不断。记忆是风儿,挥之不去,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着。

冬天的早晨寒冷,阳光照进院子里。我坐在院子里的'木凳上,乖乖地等着外婆把我的小手放入她那温暖的手心。六岁的小孩,对于外婆的信任与依赖,山重水深。我的外婆穿着灰色的大衣,慈爱地抚摸过我的脑袋。她的手小小的而厚厚的,被时间打下了烙印,一道道,却是她的自豪与骄傲。外婆把我的手儿放入她的手心,那感觉,比阳光还暖。我快乐时,她知道。我难过时,她亦明了。

清澈的河水泛起一朵朵水花。还曾记得那个夏天。一个七岁的小孩,一个淘气的我。我总是无忧无虑地玩着,玩的很疯狂,结果不小心摔倒把头磕伤了,我疼得直哭。我的外婆一边哄着我,一边用药包扎我的伤口。她用那心疼的目光望着我,用那温暖的手掌抚摸着我。她的温暖慈祥的爱让我停止了哭泣,我又重新拾起了童真的笑脸……

然而就在那个夏天,那个我永远无法忘却的夏天。充满了泪水的季节,很漫长……她躺在白色的病房里,闭着疲惫的双眼,手上插满了针管。我失去了她的抚摸,她的叮咛。那天,妈妈告诉我:“你外婆走了。”,可是我不信,但妈妈那双哭红的眼睛告诉我:外婆真的走了。妈妈说:“外婆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那儿叫天堂。”八岁的我略懂了“天堂”的含义,哭闹着要见外婆,泪水洒满了小小的脸庞。妈妈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温热的泪水一滴一滴地落在手心。

时光暂停一秒,我的大脑随着她的离去一片空白。随后而来的,有是无数的记忆。在之后的每一个黑夜里,泪水湿了枕头。梦里还浮现外婆慈祥的微笑,仿佛还能感受得到那温暖。就这样,外婆在梦中陪伴着我成长。每当开心或难过时,我总会仰望星空,望着星空上最闪亮的那颗星星,对外婆诉说着心里话……我相信外婆不曾离去,她一直活在我的心里,一直在鼓励着我,关爱着我。

我的外婆用她的爱装饰了我美丽的童年;我的外婆说我是她最最疼爱的孩子;我的外婆说女孩子要自强自立,考上好的大学,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的外婆……我的外婆,我一生之中唯一的外婆,她一直在我的内心深处,不曾离去。

泪水擦拭之后,时间履行它的责任,风干心中的悲伤。一刹那,记忆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儿,无数的花瓣轻轻摇曳,承载着我无尽的思念。清明时节雨纷纷,心中思念不停却。微微小雨在风中飘,风儿轻轻吹散我的头发。风儿啊,你能捎去我的问候吗?——“我亲爱的外婆,您在那美丽的天堂里过的还好吗。?我好想你……”

忆清明作文 篇7

岁月匆匆,又到一年清明时。

早晨,我跟随着家人来到山上扫墓。这是外婆去世后的第二个清明了吧!不知外婆在天的那边过得可好?我仰望蓝天,不禁勾起了自己的回忆。

小时候,每次放学回家,我总掐着点儿,来公园喊外婆吃饭。每每来到公园,外婆总坐在那座熟悉的亭子里,同其他老人交谈,我用金乡话喊着:“外婆,吃饭了!”这时,她总不忘亲切地应上一声:“唉!”然后笑着,慢慢起身,吃力地走下台阶,一步一步朝我这个方向走来。我小心扶着外婆,牵着她的手一步一步往家走,有我牵着她,外婆不再看着脚下的路,而是大胆放心地往前走。悠悠地,悠悠地,我们谁都不着急。

在我写作业时,外婆总坐在椅子上,舒舒服服地靠着,晒着太阳,她用那慈祥的神情望着我,笑着,笑着,阳光照在她满头的银丝上,一点一点闪着银光,被厚厚的皱纹盖过一点的慈目,同深深的潭水般宁静,温情。太阳光弱了点,外婆就将椅子往我这边移了移,用手推了推大门,阳光暖暖地洒在我的作业纸上,外婆满意了,又惬意地坐着,微笑着望着我。外婆不会讲普通话,我们用的是微笑与眼神交流,直到外婆去世……

今年的清明,我总想起外婆那抹淡淡的笑,它同伤感一起浓浓地交织在我的心头……

四月,清明,就隐约多了一份让我绕不过去的哀愁旧念……

忆清明作文 篇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节。春季里的乡间,绿意盎然,田园里的油菜花和紫云英竞相开放,树林中忽然会迸出一片红灿灿的映山红,让人的心情格外舒畅。我和妈妈迎着春季的乡间美景来到了外公的墓前。

“孩子,过来,给外公上柱香吧!”妈妈和舅舅们拾掇完外公的墓地开始上香了,妈妈拿了柱香给我。墓碑上清晰地嵌着外公的照片,看着外公那清瘦的脸庞,我陷入了无限的遐思。

外公只与我相处了短短几年。记忆里的外公十分瘦弱,两颊深深地凹陷下去,驮着背,走起路来慢悠悠的,但是眼神却十分精神、慈祥。我对外公的印象保存在甜甜的冰糖里,外公特别疼爱晚辈,他总会在书房里放着一些零食。小时候,每次来到外公家,我都会活蹦乱跳跑进外公房间。外公正看着书,喝着酒,每次见我来了,他都会连忙把酒收起来。我撒着娇向外公要冰糖吃,外公总会颤颤巍巍地从破旧的柜子里捧一个玻璃罐,拿出一粒冰糖,轻轻地塞进我的小嘴里。这时我总会乐滋滋地贪婪地吮吸着冰糖,生怕浪费掉一滴糖水。那时我认为这是这是世上最美味的糖果了,这般的甜,至今我还回味无穷。

外公对我的爱保存在咸咸的泪水里。那年国庆,我回老家看外公,分别时,外公望着我,我望着外公,不知怎的,我与外公的眼睛都湿润了,泪水不由自主地涌出来……几个月后传来噩耗,外公去世了。没想到那次分别竟成了永别。

外公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的一生至今仍为村民们津津乐道。是他,带领村民用双手改变生活;是他,让人们走出矮小的土屋,住进明亮的砖房。他曾是村里制砖厂的厂长,制砖技术精湛。他教给工人们制砖工艺,带领工人们爬山涉岭到山间选择适合的土壤,加工烧制。一次次的尝试,一个个不眠的昼夜。疲倦时,他便把两根扁担斜架在砖块上,躺在上面草草地睡一觉;天刚亮,他又匆匆赶到镇上,为其他砖厂继续工作。在砖厂灼热的砖窑边,外公终于烧制出第一批结实的橙色砖块,整个乡村沸腾了。从此,一栋栋结实的小砖房取代了破败的土房子。但外公却付出了惊人的代价。由于制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水蒸汽,外公便会喝酒去湿气,由于要常常熬夜工作,他便学会了抽烟提神,直至渐渐地上瘾了。几十年的烟酒过度,最终导致器官衰竭,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孩子,天色不早了,我们回去吧”妈妈的叮嘱让我从沉思中醒来。外公,我想您,你的爱是慈祥的眼神,是甜甜的冰糖,是饱含着疼爱的泪水。远在天边的外公,您是否能听见我的呼唤,是否能看见我思念你的泪水……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erizuowen/qingmingzuowen/7odpvn.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