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阅读答案 > 《州桥》阅读答案
手机版

《州桥》阅读答案

来源:博文吧 阅读:2.65W 次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州桥》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州桥》阅读答案

《州桥》阅读答案1

①风雨桥兴时于汉未唐代,这种历史悠丸、造型独特的木质古建筑,极富民族气质。恩施州的风雨桥是与吊脚楼齐名的恩施州民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风雨桥又叫“凉桥”,因桥上建有廊、亭,可供行人乘凉、休憩、避风雨而得名。恩施州山重水复,沟壑纵横,旧时不通公路,只有条条青石板路穿山越岭,爬坡过河。而将条条青石板路在沟壑山涧连接起来的就是风雨桥。

②恩施州的风雨桥大多由桥墩、桥面、桥廊、桥亭和桥硕组成,除桥墩外,全用木料建造。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桥墩用生松木铺垫,用油灰沾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铺放数层并排巨杉圆木,再铺木板作桥面;桥面两旁是桥廊,设有栏杆、长凳,形成长廊式走道。桥顶盖有坚硬严实的黑瓦,建有数个高出桥身的数层飞檐翅角楼亭,凡外露的术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雕龙绘凤,人物山水,飞禽走兽,形象诙谐洒脱,栩栩如生。

③恩施州的风雨桥,虽年代丸远,但很多至夸仍然保存完好。利川市境内的毛坝风雨桥,建于公元l808年,距夸已200余年。桥全长32.5米,桥面宽3米,高40米。该桥全用木料建成,至夸仍奇迹般屹立不倒,为行人和当地村民畅行于青山两岸而默默地遮风挡雨。成丰县境内的十字路风雨桥,建于1916年。桥身全长63.4米,宽4.2米,通高8.78米。桥上是两层楼阁式的青色瓦面,脊梁的正中是一座宝塔式的亭阁,瓦檐重重,周围四条昂首欲飞的青龙仰望着东西南北,龙嘴里含着红色的宝珠,四条龙尾绕成塔顶,好似一台大轿行走在桥的中央。桥面用木板铺就,下面由很多巨型圆木固定在桥墩上支撑,整个桥身结实、牢固,桥面平坦舒适。桥廊13间,亭廊相连,两边有漂亮的护栏,肾靠护栏的是条形长凳。桥下有3座梭子形的桥墩,墩与墩之间净跨10米,都是由巨大的石头砌成,任凭河水冲刷,桥墩依然坚固如初。一座座风格独特的风雨桥,横跨溪河,傲立苍穹,延二三百年而不损,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

④在恩施州,无论是村头还是山野,在溪河之上大都建有风雨桥。村民们走亲访友,赶集逛街,耕田锄草,肩挑背扛,都要经过风雨桥。踏着青石板路走进密林将映的风雨桥,坐在两廊边的长凳之上,就可听到桥下那流水清音,即使是匆匆过桥,也能听到那悠扬宛转的深山鸟语。天上云卷云舒,山间凤来雨去,只有在风雨桥上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走累了在桥上歇脚,天热了在桥上乘凉,口渴了在桥上喝茶,下雨了在桥上避雨,闲退时还可在桥上读书、聊天、话家常。这类木质鲒构长廊式桥梁建筑,不仅具有普通桥梁的一般功能,而且具有“亭”的观赏价值,它不仅为行人和村民提供交通便利,同时也是当地人们说古道夸、休息娱乐的理想去处,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⑤恩施州的风雨桥,是恩施州各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恩施州民族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木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是人类历史上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恩施州的风雨桥,文章主要介绍了风雨桥的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说明了恩施州的风雨桥的哪些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本段介绍字路风雨桥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④段,具体说说风雨桥为村民和行人提供了哪些便利?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本文主要介绍了恩施州的风雨桥的历史悠久、结构造型和交通、观赏及文化艺术价值。

2.①除桥墩外全木结构,不用一颗铁钉,以榫衔接;

②桥面用木板铺就;

③长廊式走道;

④桥顶盖黑瓦,建有数层亭楼;

⑤长廊和楼亭瓦檐头雕绘形象。

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列数字)。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从上到下)。

4.便利:出行、歇脚、乘凉、喝茶、避雨;读书、聊天、话家常。说明方式:生动说明。

(意思对即可)

《州桥》阅读答案2

恩施州的风雨桥

采遏乐

①风雨桥兴时于汉未唐代,这种历史悠丸、造型独特的木质古建筑,极富民族气质。恩施州的风雨桥是与吊脚楼齐名的恩施州民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风雨桥又叫凉桥,因桥上建有廊、亭,可供行人乘凉、休憩、避风雨而得名。恩施州山重水复,沟壑纵横,旧时不通公路,只有条条青石板路穿山越岭,爬坡过河。而将条条青石板路在沟壑山涧连接起来的就是风雨桥。利川市毛坝风雨桥

②恩施州的风雨桥大多由桥墩、桥面、桥廊、桥亭和桥硕组成,除桥墩外,全用木料建造。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桥墩用生松木铺垫,用油灰沾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铺放数层并排巨杉圆木,再铺木板作桥面;桥面两旁是桥廊,设有栏杆、长凳,形成长廊式走道。桥顶盖有坚硬严实的黑瓦,建有数个高出桥身的数层飞檐翅角楼亭,凡外露的术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雕龙绘凤,人物山水,飞禽走兽,形象诙谐洒脱,栩栩如生。

③恩施州的风雨桥,虽年代丸远,但很多至夸仍然保存完好。利川市境内的毛坝风雨桥,建于公元l808年,距夸已200余年。桥全长32.5米,桥面宽3米,高40米。该桥全用木料建成,至夸仍奇迹般屹立不倒,为行人和当地村民畅行于青山两岸而默默地遮风挡雨。成丰县境内的十字路风雨桥,建于1916年。桥身全长63.4米,宽4.2米,通高8.78米。桥上是两层楼阁式的青色瓦面,脊梁的正中是一座宝塔式的亭阁,瓦檐重重,周围四条昂首欲飞的青龙仰望着东西南北,龙嘴里含着红色的宝珠,四条龙尾绕成塔顶,好似一台大轿行走在桥的中央。桥面用木板铺就,下面由很多巨型圆木固定在桥墩上支撑,整个桥身结实、牢固,桥面平坦舒适。桥廊l3间,亭廊相连,两边有漂亮的护栏,肾靠护栏的是条形长凳。桥下有3座梭子形的桥墩,墩与墩之间净跨10米,都是由巨大的石头砌成,任凭河水冲刷,桥墩依然坚固如初。一座座风格独特的风雨桥,横跨溪河,傲立苍穹,延二三百年而不损,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

④在恩施州,无论是村头还是山野,在溪河之上大都建有风雨桥。村民们走亲访友,赶集逛街,耕田锄草,肩挑背扛,都要经过风雨桥。踏着青石板路走进密林将映的风雨桥,坐在两廊边的长凳之上,就可听到桥下那流水清音,即使是匆匆过桥,也能听到那悠扬宛转的深山鸟语。天上云卷云舒,山间凤来雨去,只有在风雨桥上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走累了在桥上歇脚,天热了在桥上乘凉,口渴了在桥上喝茶,下雨了在桥上避雨,闲退时还可在桥上读书、聊天、话家常。这类木质鲒构长廊式桥梁建筑,不仅具有普通桥梁的一般功能,而且具有亭的观赏价值,它不仅为行人和村民提供交通便利,同时也是当地人们说古道夸、休息娱乐的理想去处,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⑤恩施州的风雨桥,是恩施州各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恩施州民族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木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是人类历史上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根据恩施新闻网有关资料整理)

14.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恩施州的风雨桥,文章主要介绍了风雨桥的哪些内容?

15.第②段说明了恩施州的风雨桥的哪些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6.第③段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本段介绍『字路风雨桥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17.阅读第@段,具体说说风雨桥为村民和行人提供了哪些便利?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 式?

参考答案:

14.(3分)本文主要介绍了恩施州的风雨桥的历史悠久(1分)、结构造型(1分)和交通、观赏及文化艺术价值(1分)。

说明:一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

15.(3分)①除桥墩外全木结构,不用一颗铁钉,以榫衔接(1分);②桥面用木板铺就(1分);③长廊式走道(1分);③桥顶盖黑瓦,建有数层亭楼(1分);⑤长廊和楼亭瓦檐头雕绘形象(1分)。

说明:答到其中三点得3分。

16.(2分)说明方法(1分):举例子列数据(列数字)。 说明顺序(1分):空间顺序(从上到下)。

说明:说明方法答对其中两种得l分,一种0.5分;说明顺序l分。

17.(3分)便利(2分):出行、歇脚、乘凉、喝茶、避雨;读书、聊天、话家常。说明方式(1分):生动说明。

《州桥》阅读答案3

州桥①

王安石

州桥踏月想山椒②,回首哀湍③未觉遥。

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州桥④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注】①州桥:位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本诗为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回想旧游汴京所作。②山椒:山顶。指在王安石金陵住宅不远处的钟山。③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④州桥:与王诗所永为同一座桥。此诗为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诗人奉命出使金国经过当时被金占领的汴京时所作。

14.下列对两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诗先写于州桥踏月,思念家乡,后写在家乡赏月,因再次听到生民哭声而忆及汴京。

B.王诗中两次写到州桥和溪流,时空转换,交叉渲染,写出了人事的变迁和情感的变化。

C.范诗通过两个典型细节“等”“询”,将强烈感情浓缩于此,真切而炽热,撼人心灵。

D.范诗末句用一个“真”字作结,真切写出了被金占领区“父老”的哀怨、思念与失望。

14.A(“旧呜咽”指当年想象中家乡的溪声。)

15.这两首诗虽内容各异,但都体现了一个“思”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思”的异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同:两首诗都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思考,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异:①王诗先写自己在京时对家乡的思念,后写晚年回到家乡后对京都的思念以及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想,虚实结合,感情丰富深沉;②范诗主要写中原父老的故国之思,暗含了自己的亡国之痛,隐晦地流露出对议和政策的不满。(每一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kxod6z.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