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试题 >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的测试题
手机版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的测试题

来源:博文吧 阅读:1.39W 次

1.关于隋唐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的测试题

A.科举制形成的标志是隋炀帝始建进士科

B.唐太宗任用高官主考,后来成为定制

C.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

D.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2.隋朝开创科举制,从本质上说()

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B.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

C.网络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D.掌握政权的需要

3.(2010山东威海,5)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

A.1100多年B.1300多年C.1500多年D.2000多年

4.隋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的皇帝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

5.确立了进士科在科举制度中的主导地位是在()

A.三国B.南北朝C.隋朝D.唐朝

6.科举制废除于()

A.隋朝B.唐朝C.宋朝D.清朝

7.唐朝有人评价科举制度:“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其主要原因是()

A.说明进士科考试之难B.选拔了大量人才

C.提高了庶族地位D.阻碍了学术进步

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描述的是诗人孟郊在经历了什么事后的'喜悦心情()

A.他乡遇故知B.金榜题名时C.洞房花烛夜D.久旱逢甘霖

9.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唐朝时,由于应举者多,录取名额少,50岁能考中进士的人,还算年轻,被看作“少进士”,终身不第的居大多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形象地刻画出进士登第的难度。

材料二:唐太宗常到国子学、太学视察,关心学校教学。在他支持下,增筑校舍1200间,增加生员至326.0人。于是,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国学之盛,近古未有”,长安由此成了国内教育中心和文化传播基地。

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者有什么作用?

(2)通过材料二可以知道,唐太宗是如何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的?

(3)你认为唐太宗的做法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有哪些弊端应该克服?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shiti/9o3k56.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