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教育随笔 > 这两句表达是否欠妥?(网友来稿)
手机版

这两句表达是否欠妥?(网友来稿)

来源:博文吧 阅读:2.61W 次

江苏宿迁市     王克章

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修订本)第一册第二单元有两个句子,笔者认为作者的表述似有不妥,特提出来商榷。

1、刘征先生《过万重山漫想》一文第11节:

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

作者的本意是说:人类的历史,本来遥远,现在却近在眼前。但我们把上述这个句子压缩后却得到这样的结果:历史,本来如同飞鸟,此时忽如,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

刘征先生在表达意思时,运用了比喻修辞,把“人类的历史”比做“飞鸟”,但是“忽如”句的喻体是什么呢?如果“忽如”的喻体也是“飞鸟”,那么“……本来……”和“此时……”的对比的意思又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笔者认为上述句子,可作微微调整:

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飞鸟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此时忽如栖落在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

2、周先慎先生《简笔与繁表》一文倒数第二节:

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但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

这个句子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

按照周先慎先生在文中表达的文旨,“作品写得过长”,分析“原因”其实就是在找“缺点”,但是上面的“首先”句不是“缺点”,“但艺术手法……也是不容忽视”也不是“缺点”。上述这个句子前后存在逻辑问题及搭配不当问题,笔者认为应改成。

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存在)问题,但艺术手法(使用不当)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

附:联系地址:江苏省宿迁市运河二号桥东(宿迁汇文中学教导处

联系电话:0527-4259366  

邮    编:223800

 作者邮箱: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xl3l1x.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