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教育随笔 > 《游褒禅山记》争鸣意见
手机版

《游褒禅山记》争鸣意见

来源:博文吧 阅读:4.59K 次

作者:likegang  

争鸣意见

对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现将其中一篇节录于下。

“《游褒禅山记》……记褒禅山后洞之游,因受“怠而欲出者”的影响,‘不得极夫游之乐’,回来以后,自悔之情不能已,同时悟治学之道,庶几类此,因以作文,劝喻人们在学习中必须深入思考,谨慎选取,而不可浅尝辄止,人云亦云。

可是,这篇文章主题,却一直被人们理解为是说学习贵在有志。……古人如此看,今之人也如此看……

“……我们认为把这篇文章的主题归纳为有志是不够准确的`。有志是在学业、事业中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王安石此文不在强调有志,而是在能否深入到险远地方见非常之观的诸多条件中,强调了‘不随以止’的这一面,只要我们对原文稍加分析,是不难明白这一点的。

“……为什么要写仆碑上漫灭的碑文中犹可辨识的字呢?这是值得玩味的。这件事与有志与否毫无关系。……作者自登山起到洞旁所见,若需‘闲文’材料,则可资摭拾的材料何其多。在一代文豪王安石的笔下,一草一木,俱可拈来以助文趣。作者只写仆碑上的文字,可见有所选择,其目的是为了表现主题--不是为了表现有志的主题,而是为了表现不人云亦云(‘随以止’)必须深思而慎取的主题。

“第二节主要写游后洞‘随以止’的情况和自己的后悔。

“……所以,这第三节文字,很明显,作者之‘叹’之‘得’,是针对‘随以止’的。

“第四节,作者思及先前在道旁所见仆碑上的文字……告诫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要主观见解,不要人云亦云,盲目随俗。这一节的文字若不说是‘不随以止’的主题的延伸,把‘谬其传而莫能名’说成是因为没有志而使之然,能使人信服么?”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g5wro9.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