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教育随笔 > 【精华】狼教案模板七篇
手机版

【精华】狼教案模板七篇

来源:博文吧 阅读:2.49W 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狼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狼教案模板七篇

狼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鹿和狼的故事》教案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板书鹿和狼

1、谁能说说你对狼的认识?你对鹿的了解呢?(鹿:温柔善良,让人喜欢。狼:凶恶狡猾,让人憎恨,如《会摇尾巴的狼》、《狼和羊》。

2、板书《鹿和狼的故事》,看了题目后你想说些什么?

温柔善良的鹿和狡猾凶恶的狼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3、同学们你们现在最想做什么?(读书)

二、学生读课文。

1、自己将全文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你想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

三、课文中哪一部分给你印象最深你就读哪一部分,边读边想你为什么选择这一部分。

四、读你印象最深的段落,说一说为什么会选择这一部分。

1、罗斯福总统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消灭狼,目的是为了保护鹿,让鹿繁殖得更多一些。

2、经过25年的猎捕,鹿没有了天敌。

3、鹿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4、鹿吃光了森林中的植被。

5、鹿病死了无数只,还有一些饥饿而死。

五、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选择大家找出课文中的不同观念,用自己的观念及想法进行一次辩论赛。

正方

罗斯福是对的,他杀狼是为了保护鹿。

反方

罗斯福是错的,他违犯自然界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规律。

六、总结

在人类生存的这个星球上动物和动物之间、植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植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一种生物的存亡或数量发生变化,常常会通过这种错综复杂的依存关系影响到其他生物和整个自然界。这就是鹿和狼等动物带给我们的启示。

狼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活泼、跳跃的性质,能听辩出乐曲中的重音部分。

2、能通过各种形式表现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3、享受游戏的快乐,学习有控制地按规则游戏。

二、活动准备:

图形乐谱、大灰狼头饰、cd带、课件背景图

三、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律动进场。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森林里去玩,好吗?

2、感受音乐的性质,引导幼儿通过各种形式表现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1)第一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活泼与跳跃。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2)第二次欣赏音乐,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的活泼与跳跃。

师:现在我们和小动物跳个舞吧,你们准备学什么小动物跳舞呀?

(3)第三次欣赏音乐,幼儿尝试找音乐的强音。

师:现在小动物想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找出这段音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第四次欣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示音乐的强音。

师:我们听音乐拍腿,听到有重音的地方,就拍手。

(5)出示图谱。

师:刚才有小动物提醒我说,森林里很黑很黑,路也很难走,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迷路,所以它们特意送来了森林地图。

(6)第五次欣赏音乐,看图谱找重音。

师:小鸟给我地图时,还特意关照我,要小心路上有危险。那危险的地方在哪儿呢?小鸟告诉我们只要听音乐,就会发现哪里有危险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如果你听出来了,就拍手来告诉我。

(7)第六次欣赏音乐,老师指挥集体练习。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地图上,有哪些地方有危险了吗?现在我们来练习一下怎样穿过森林,来到危险的地方,我们的嘴巴就模仿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

(8)、第七次欣赏音乐,用造型表示音乐的强音。

师:在我们正式到大森林之前,我们要像解放军叔叔一样进行演习。听到有危险的地方,我们就要停下来,摆一个你喜欢的造型,好吗?

3、游戏:聪明孩子和笨老狼。

(1)介绍游戏的玩法。

(2)第一次游戏。老师扮笨老狼,幼儿扮聪明孩子。

(3)第二次游戏。提醒幼儿在重音处可以把自己变成树、石头等,但不能动。

(4)第三次游戏。由幼儿自己扮演老狼开展游戏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我们把这个游戏就叫《聪明孩子和笨老狼》。

4、以游戏情景结束活动。

告诉幼儿已穿过黑森林,赶快回家吧。

音乐教案:笨老狼篇二:大班音乐活动《聪明孩子笨老狼》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是艺术领域中的音乐

欣赏。我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因为音乐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幼儿参与兴趣浓厚,幼儿能听音乐,按规则做游戏,体验游戏的趣味性。在活动中让幼儿听第一遍曲子是让幼儿感知曲子,利用《聪明孩子和笨老狼》这个吸引人的故事做铺垫,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孩子在欣赏音乐时更加投入了。他们都认真地倾听着、感受着音乐,很快他们便找到了"笨老狼回头"的音乐(乐曲中的重音出现的地方)。为了巩固孩子对音乐重音出现规律的记忆,再次让体验找重音的.成就感,我又增加一个环节:让孩子在音乐重音出现处拍手、跺脚等。通过听故事、看图谱、拍重音,孩子对乐曲已经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当我带上大灰狼的头饰后,孩子的游戏欲望也被激发了,游戏便开始……游戏中孩子们非常投入,似乎他们就是那个聪明的孩子,而我也成了一只笨老狼,我们都尽情、开心的游戏。从本次活动的效果看,幼儿对音乐中重音出现的规律把握得很好,但我在策略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如:

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忽略了对乐曲的分析。音乐中有些细微的地方,比如短促的,舒缓的地方也应该让幼儿了解,对于教材的重点没能全面的抓好,而只注重于重音忽略了其他的方面。

在音乐欣赏方面我有一个特别深刻的体会就是无论聆听什么类型的音乐都要给幼儿留有一个想象和发展的空间。音乐有内容,但没有固定的内容。因此,音乐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实践者的个性特征。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而是要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去引导幼儿去主动的聆听和欣赏。对于某一音乐作品如何理解,对于一首歌如何表现,我们都应鼓励孩子有不同的感受结果,有更多的表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音乐教育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

狼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意和教师一起阅读大图书,发现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掌握句式:新娘,新娘,请伸出XX来看看。

2、初步感知字词:手、脚、尾巴、嘴巴,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常见字的兴趣。

3、能根据画面所提供的线索,参与讲述故事并猜测新娘是谁。体验参与猜新娘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大图书:大灰狼的新娘;字宝宝:手、脚、尾巴、嘴巴;红头巾,老鼠、大象、河马的图片。

学具:字宝宝:手、脚、尾巴、嘴巴;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森林王国有人要结婚了你们知道是谁要结婚了吗?想知道吗?”

“请你们一起用热烈的掌声请出新郎。”

教师出示大图书:“从封面上看,你看出是谁要结婚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二、教师引导幼儿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大灰狼的新娘》

师:“大灰狼先生要结婚了,他还不知道新娘是谁呢?瞧!大灰狼的新娘来了,可是,新娘不肯让新郎看自己的脸,她要新郎猜猜她是谁?这下可怎么办呀?谁来帮大灰狼先生想个好办法?”

引导幼儿根据画面所提供的线索,理解故事情节,学说句式:“新娘,新娘请伸出XX来看看!”,并感知字词:手、脚、尾巴和嘴巴。

三、教师归纳总结故事大概,帮助幼儿再次认识字宝宝:手、脚、尾巴、嘴巴。

“大灰狼先生猜出了自己的新娘是谁,真高兴!大灰狼先生究竟想了什么好办法?”

四、游戏:猜新娘

“这个办法真好,森林王国还有好多新娘呢?请你们也来猜一猜?”幼儿拿起手中的字宝宝练习句式:新娘,新娘,请伸出XX来看看。

根据所露出部位特征,猜出新娘到底是谁。(逐个出示老鼠、河马、大象)

五、活动延伸

“森林王国还有更多的新娘呢,请你们自己去找一找,猜一猜。!”

狼教案 篇4

友情提示

由于一节课幼儿要学的内容太多,所以把第一段音乐这个环节给弱化,让幼儿事先学会集体舞。

动作建议

集体舞动作

每一小节内容:站在原点上,自拍2下,和同伴拍2下,右手做招手动作2下,和同伴交换位置(重复5次,交换5个舞伴)

听到“蹦蹦蹦”的重音,做握拳的动作2下。

游戏玩法

第一段音乐:集体舞

第二段音乐:全体幼儿听到“蹦蹦蹦蹦”重音后问“谁是灰太狼?”脚下两个黑点的幼儿开始追跑,谁先跑到自己的位置谁就是灰太狼。

第三段音乐:扮演灰太狼的幼儿走四步回头一次,其余幼儿静止不动或者做静止不动的造型。听到灰太狼说“发怒了”,幼儿跑回自己的位置。

狼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够用上合适的方法理解“陷阱、诅咒”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羊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识破狼的诡计。

3、初步认识像狼一样的坏人的伪装,不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蒙骗。

4、随文学习“不但……而且……”“一……就……”这两个关联词。

5、尝试用简洁连贯的语言说说狼想告诉老山羊什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谁会读课题?

(生读)

师:(动画演示)一只狼掉到陷阱里,陷阱就是猎人为了捕杀猎物而做的一个深坑,上面还铺了草。(出示陷阱一词)

(生读词,并书写“陷”的右下部)

二、初读课文

师:看呀,狼在陷阱里怎么也爬不上来,这时,一只老山羊从这儿路过(板书:老山羊)狼会对老山羊说些什么呢?找到狼说的话,读读。

(生自由读文)

师:老师读老山羊的话,你来读狼的话,谁愿意?(师生互读)

师:狼说的话里有好几个生字,一起读读。

(出示卡片:忠诚)

师:请你来读。(一生读)

师:一齐来。(齐读)

师:老师把忠诚放进文中的句子中,谁再来读读?(指读)

师:再来读读这两个词。(出示:赌咒虱子)

(生读)

师:把这些生字也放到文中,来读读狼说的话。(生读)

三、重点感悟与体验

师:小朋友们,狼对老山羊说了那么多的话,那在他摇尾巴之前做了什么,读读课文的1—4小节,能不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说?(生自由读文)

(出示狼说的三句话)

师:这就是狼在摇尾巴之前说的话,它想告诉老山羊什么呢?

生:它想让老山羊帮忙把它救起来。(板书:帮忙)

生:想告诉老山羊我是狼狗。

师:把“我”变成“它”再讲一遍。

生:它想告诉老山羊它是一只狼狗。(板书:狼狗)

师:还想告诉老山羊什么?

生:它想告诉老山羊,它是一只善良的狼狗,为救一只掉进陷阱的小鸡,毫不犹豫地跳了进来。

师:把“毫不犹豫”去掉就更简洁了。(板书:救小鸡)

师:谁能把这三块内容连贯而有简洁地说说呢?

(自由练说)

生:狼想告诉老山羊,帮忙把它救出来。

生:狼想告诉老山羊,它是为救小鸡而掉进陷阱,想让老山羊帮忙把它救出来。

师:狼说的这些是真的吗?

生:不是

师:对,狼是想让老山羊救它而说的假话(板书:假话)

师:怎样才能把狼的假话读好呢?同桌小朋友练练,注意提示语

(同桌练读)

师:老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和老师一起读,谁愿意?(一生上台)

师:现在我就是老山羊,你怎么和我打招呼?

生:好朋友!为了我们的友情,帮帮忙吧!(声音很轻)

师:你掉在哪儿啦?

生:陷阱里。

师:是呀!你叫得那么轻,我怎么听得到,再读读。

(生再读)

师:你知道我为什么停下来,还要问你问题吗?

生:老山羊有点半信半疑。

师:所以呀老山羊要问,你应该读得像一点,谁再来试试?(指读)

师:哦,让我感动了!咱们也一起来读读。(齐读)

(师生继续往下读)

师:你是不是已经感觉到猎人的脚步了?那就读得再急一点吗?

(生再读)

师:哎,急了,你为什么还要摇尾巴呢?

生:因为狗在表示忠诚时会摇尾巴。

师:狼摇尾巴为了向老山羊证明它是狗,但它有为什么不停地证明自己呢?

生:因为狼在不停地打量它。(板书:看)

师:羊越来越来不相信狼了,谁也来读读狼的话。

(一生读)

师:你太冷静了,你来。

(再请生读)

师:你要注意猎人已经出来了。

(再请生读)

师:哎,我觉得你恶狠狠地看者我,怎么看都不象狗,课文中的狼怎么是怎么做的?

生:半闭着眼睛。

师:半闭着眼睛又是怎样的?(生表演)

师:狼为什么要半闭着眼睛呢?

生:老山羊就不会看见恶狠狠的眼光。

师:说的真好,请你再来读读狼说的话。(生读)

师:读了狼的话,知道了狼不但说它是狗,还说是一只怎样的狗?

生:狼不但说自己是狼狗,还说是善良的狗。

生:狼不但说自己是狼狗,还说是驯良的狗。

生:狼不但说自己是狼狗,还说是会摇尾巴的狗。

生:狼不但说自己是狼狗,还说是为了救一只鸡才掉进陷阱的狗。

师:文中,狼说完这段话后又是怎么做?一起读。(齐读)

师:我怎么没看到狼的硬尾巴呢?谁来读好这段话。(指读)

师:不管狼怎样掩饰,老山羊还是盯着它的硬尾巴认出了它,老山羊知道狼的本性是——

生:不会改变的。

师:怎样的本性是不会改?

生:狼吃羊吃鸡的本性是不会改。

生:狼狡猾的本性是不会变得。

师:变得怎样?

生:变得温和。

生:变得驯良。

生:变得善良。

师:这也是老山羊心里所想的,现在你能读好老山羊想的一段话吗?(出示心里话,生读)

师:这两个“不会”读得真好。一计不成,狼又生一计。(出示狼的话)

师:“赌咒”是什么意思?

生:发誓。

师:发誓什么?

生:发誓自己是狗。

师:还发誓什么,说它一出来就会——?

生:就会帮老山羊咬咬虱子。

生:就会帮老山羊舔舔毛。

生:就会报答老山羊。

师:你们看,狼说的话多漂亮!(板书:漂亮话)谁再来读读狼说的话。(指读)

师:想报答我呀,咱们一起来!(齐读)

师;可是尽管如此,老山羊还是识破狼的诡计,狼露出了它的真面目,读——

(生齐读狼威胁的话)

(板书:威胁)

师:老山羊对狼所说的不管是漂亮话,还是威逼,他还是——(读老山羊说的话)

四、揭示寓意

师:同学们,狼为取得老山羊的信任,狼先说——(假话),再说——(漂亮话),最后又——(威胁)。而老山羊呢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判断,识破了这是一只会摇尾巴的狼。

师、;学到这儿,你想对老山羊或狼说些什么?或对自己说什么?把它写在文中的空白处。

狼教案 篇6

【导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读,并能基本背诵课文。

2.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主旨。

3.逐步培养学生客观认识社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自然的态度。

4.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步骤一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三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三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不能独立完成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学法指导一:

针对步骤一中的文言知识梳理

文言虚词“之”字辨析技巧: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狐、鬼的故事。真有这样的事吗?我们都知道是没有的。读狐说鬼是一种假托的方式,目的还在说人,说社会现象。例如有个故事叫《画皮》,说的是一个恶鬼,在人皮上画了一个美女,披在自己身上,就变成美女了,然后去害人。这简直是荒诞至极。但想一想就会觉得它非常真实,许多坏人在干坏事之前,不是先 要把自己装扮成好人吗?这个故事就出自《聊斋志异》。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跟随蒲松龄走进《聊斋志异》,去欣赏两只狼的表现。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字音

窘(iǒng) 苫(shàn) 眈(dān) 瞑(íng)

尻(ā) 黠(xiá) 隧(suì)

 2.文言知识梳理

(1)重点实词

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一狼仍从(跟从)

弛担(解除、卸下) 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目似瞑(闭眼) 假寐(睡觉)

意暇甚(从容、悠闲) 屠暴起(突然)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旧、原来) 而顷刻两毙(一会儿)

(2)通假字

止有剩骨 (“止”通“只”,仅,只)

(3)一词多义

①其: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其一犬坐于前(指两 狼,可译作“(两狼)其中”)

②之:复投之(代词,代指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可译作“的”)

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久之(助词,凑音节,无实义)

又数刀毙之(代词,指狼)

③以:投以骨(介词,把)

1.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译作“他(她)”“他(她)们”“它(它们)”。

如: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2.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

如:黔之驴。

(2)助词,舒缓语气,不译。

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译。

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4)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3.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杜少府之任蜀州。

 学法指导二:

针对步骤二中的译读课文

文言语句的翻译

文言语句的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逐字对应翻译,同时做好留、补、删、换、调。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②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③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的习惯。 以刀劈狼首(介词,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来)

盖以诱敌(连词,用来)

④意:意暇甚(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

⑤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胁迫)

盖以诱敌(敌人)

⑥前: 恐前后受其敌(前面)

狼不敢前(向前)

(4)古今异义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能有几何;今义:一门学科。)

②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①事物的一部分;②量词。)

(5)词类活用

①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动词,从通道)

③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3.作者名片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自学成才,但一生考场不利,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4.作品简介

《聊 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郭沫若也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步骤二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自由放声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

3.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交流点拨】讲述了一个屠户和狼搏斗的故事。

4.译读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得顺畅。

学生自读自译。

老师读课文,学生说译文。

男生读课文,女生说译文。

女生读课文,男生说译文。

学生再大声读课文。

 步骤三 质疑问难,深层指导。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交流点拨】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2.你觉得文中哪个字最能反映狼的本性?除了这一本性外,还有哪些特点?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交流点拨】“黠”,表现在;

①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除此之外,还有“贪”和“凶”,表现在:

①缀行甚远 、仍从―→贪

②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贪

③两狼之并驱如故―→贪

④眈眈相向―→凶

3.屠户是如何与两狼展开搏斗的呢?从中可看出屠户具有怎样的品质?

【交 流点拨】①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②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③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④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⑤乃悟前狼假寐。

①②③表现了屠户的勇;④⑤表现了屠户的智。屠夫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4.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还是狼?

【交流点拨】①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②行文。通过屠户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凶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③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由此可知,屠户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户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

步骤四 探究主旨,把握情感。

1.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和讽刺的修辞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这则寓言的一个显著 特点。聊斋故事本来就是以记叙奇闻逸事折射人间世态百情为宗旨,文中写到的这两只狼能施展诡计,前后夹击,尽显贪婪、阴 险、狡诈。尽管如此,它们最终还是毙命于屠户刀下,因此作者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 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什么花招,终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故事虽然短小,但其 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

2.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交流点拨】①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

②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③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争。

④除恶务尽,要像屠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步骤五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狼,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邪恶、残忍、贪婪的象征,什么“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等,足以显示人们对狼的痛恨。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想一下,狼的所谓“贪婪凶恶、狡诈阴险”其实只是它们在险恶的生存环境下的生存方式而已,那些关于“狼”的成语,用来形容人类当中的某些卑劣者,倒是挺合适的。

现 在我们知道,狼的一生是充满艰辛的。生活在野外,狼就必须经常与其他的狼争夺食物和领地。捕猎是危险的,有时也不免空腹而归,一无所获。研究表明,捕猎的成功率只有7%到10%。一旦捕猎成功,狼还必须警惕其他想不劳而获 的动物的袭击。这些动物还经常袭击、捕杀狼的幼崽。狼必须时刻警惕来自不同方面的侵袭。最后,狼还必须与人类竞争,人类无疑是狼安全生存的最大威胁。

2.拓展延伸

摘抄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或俗语并熟记下来。

示例:引狼入室 豺狼当道 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吞虎咽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如狼似虎 声名狼藉 狼烟四起 鬼哭狼嚎 前怕狼,后怕虎 前门拒狼 后门进狼等。

板书设计

情节遇狼(开端)惧狼(发展)御狼(高潮)毙狼(结局)议狼

形象屠户:机智勇敢狼:贪婪、凶残、狡诈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步 骤三 质疑问难,深层指导。

步骤四 探究主旨,把握情感。

步骤五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外在于:不足之处在于:

狼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要诚实,不说谎,做错事情要勇于承担责任;

2、要求幼儿掌握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基本情节,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

3、让幼儿观察画面内容,学会用准确、完整的语言回答问题。

活动准备:

故事磁带《狼来了》

多媒体课件

背景图两幅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教师请幼儿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说过谎?问一问他们说谎到底对不对?然后教师告诉幼儿有一个孩子喜欢说谎,我们来看看最后这个孩子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

2、情境导入:播放课件,激发幼儿看图兴趣,让幼儿了解画面内容。

观察图一:牧童在干嘛?

观察图二:牧童在做什么?

观察图三:为什么村民跑过来,又走了?

观察图四:第几天?发生了什么事?

观察图五:为什么村民又跑来,再次的离开呢?

观察图六:第几天?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让幼儿看图讨论,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情节。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孩第三次喊狼来了的时候,村里人不去上山打狼了?

5、再次观看故事,教师总结。

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说谎,做错了事情要勇于承认。

6、观看木偶表演,结束活动。

延伸:把诚实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各种不同的场合,让幼儿时时处处都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dedgvr.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