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教学设计 > 最新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范文
手机版

最新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范文

来源:博文吧 阅读:2.69W 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范文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范文篇1

一、教学目标

1、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的浮力问题。

二、课前准备

水槽、水、细线、烧杯(200ml)、小桶、熟鸡蛋、橡皮泥小球、垫木、小木块、玻璃棒、凡士林膏。

三、教学设计思想

对本节课的设计,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整堂课在实验观察、分析猜测、归纳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分析数据、归纳结论的学生活动中展开来。

1、本节课教学以实验为突破口,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动手实验,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观察现象、分析数据、探究规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在自己科学猜想基础上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即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结果,得出物理规律,充分体现“猜想——验证”的物理思维模式。

3、重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理念,突出物理规律与生产、生活实践的结合。

四、教学手段

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如何用测力计测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的密度?物体漂浮在水中的条件是什么?

2、猜想:

师:不同的物体一般受到的浮力不同,那么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做鸡蛋浮起实验:将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观察鸡蛋的浮沉状态,慢慢向水中加盐,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鸡蛋的浮沉状态)

师:生活中也有这种现象

(讲述死海漂浮故事

师:由以上实验和讲述,你能否猜测一下,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讨论后)可能与物体所浸入的这种液体密度有关。

师:把烧杯底朝下用手慢慢竖直压入槽中,体会烧杯受到水向上托的力如何变化?并同时观察水槽中水面的变化?

生:下按过程中,手感到烧杯受到向上托的力逐渐增大,同时水槽中的水面逐渐上升。

师:向上托的力增大说明什么?

生:浮力增大了。

师:水面又为什么上升呢?

生:烧杯下压将水向四周排。

师:很好,即烧杯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据此能否猜测一下,浮力的大小还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生1:还可能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

生2:还可能与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有关。因为把烧杯越往下压进入水中越深,这时受到的浮力越大。

生3:还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因为这个烧杯是空心的,如果把做烧杯的这些玻璃变成一个实心的物体,它就有可能下沉。

(对学生的猜想一一肯定和表扬,并把几个猜想板书)

师:同学们的猜想很多,这节课我们不可能一一去用实验验证,我们只研究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这两个猜想,其他猜想同学们课下去验证。

3、归纳猜想:

师:(引导学生分析)由刚才猜想的两个因素:物体排开的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可推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有关。

4、设计实验:

(1)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思路:

a、测出F浮;

b、测出G排;

c、比较F浮和G排的大小。

(2)师:刚才烧杯排开的水使水面上升但不便于测量,结合老师给你提供的器材如何将物体排开的水从原来水中分离出来以便于测G排?

生:(讨论后回答)开始时向烧杯内装满水,把物体浸入水中,用小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

师:你想的很对,为便于收集水可将烧杯倾斜,在后面用木快垫起。并投影课本图12—6甲图。

(3)用橡皮泥球代替小石块,以使物体排水实验更加明显;在烧杯溢水口处涂些凡士林油,可防止水沿烧杯外壁流下而不落入小桶。

5、实验探究:

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探究一: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

学生讨论说出F浮和G排的测量方法,教师投影课本12—6图乙和丙装置图。

教师交待实验注意事项(溢水杯要加满水,并且放置斜度要大;橡皮泥要全部浸没且不能和杯壁接触)

探究二: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学生讨论说出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测量方法,教师强调木快要轻放。

6、交流实验结论:

a、实物投影:展示各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表格,分析各组数据。有的实验小组的数据有点误差,其他小组帮助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如:烧杯里的水从杯外壁流下一些、小桶里的水没倒干净等。然后该小组对照自己的实验过程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b、比较出F浮和G排的关系,归纳总结出两个实验的共同结论,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7、总结板书结论——阿基米德原理:

①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②公式:F浮=G排

③适用条件:适于液体、气体。

学生熟记内容和公式,并分析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④公式推导:F浮=G排=m液·g=ρ液·g·V排

(注:V排等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8、反馈练习:(略)

9、知识拓展:

播放<阿基米德与金冠的故事〉,并配音。

师:听了故事,你能知道阿基米德是怎样鉴定出皇冠的真假的吗?你有什么感想?

生1:阿基米德从澡盆溢水想到的就是用我们今天所做的实验的方法来测皇冠的体积,再测出皇冠的质量求出密度,就可以鉴定皇冠的真假了。

生2:阿基米德这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好,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正是2000多年前的阿基米德发现的,我们不仅享受前人的实验成果,还要享用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在今后的物理课中我们还要走进很多伟人。

10、课后作业:

上网在“百度搜索”中输入相关问题,并得出答案:

1、死海之谜。

2、潜艇和飞艇是怎样工作的?

4、风筝是靠空气给它的浮力升空的吗?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范文篇2

一、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对上节《浮力》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上节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已使学生明确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定性关系。

本节由“阿基米德的灵感”“浮力的大小”两部分内容构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这也是本节必须完成的核心任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式实验探究的方式,以此来强化学生建立阿基米德原理的认识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让学生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能应用公式F浮=G排和F浮=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

三、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阿基米德的灵感”53页小实验通过让学生展示,重现古代阿基米德洗澡情境,感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多少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而学生所看到的浮力大小并不一定会与排开液体的重力联系在一起,所以需要我引导学生将排开液体质量的'多少转化为与浮力有对等比较关系的排开液体所受重力,让学生自觉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出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之间定量关系的实验。

2、在上课前一天安排前置性任务,让学生了解并领取任务一中的学习要求,通过对课本54页实验的自主学习,完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步骤及考虑需要哪些实验器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自然会对要进行的实验有一个理性认识,以便在第二天上课前就会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个整体性的认识。

在实验之前,需要先让小组将前一天完成的任务一进行交流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统一实验方案及所需器材,并随机抽取两个小组进行展示,引起全班小组的讨论分析,确定最终实验方案及所需器材。随后让小组组长分配实验任务,责任到人。

在实验中,我会深入到每一个小组观察指导实验,并将学生在做实验时容易出错的地方总结、归纳。在学生实验结束后,着意抽取两个小组(特别是在实验中所测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有差别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并由全班同学一起参与实验评估,讨论分析引起实验误差或错误的原因,最终得出实验结论。

3、任务二是在任务一的基础之上,结合上节《浮力》所学知识,将第一节所学知识“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中的“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改为“排开液体的体积”,通过公式间的变形,让学生自已得出新公式F浮=液gV排,让学生体会到前后知识的连贯性,并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4、评价反馈

任务四中通过必做题与选做题的设计,必做题让全体学生掌握本课的基本知识,让小组长检查反馈。选做题则可以让能力更强点的学生进一步探索,提升其能力,或可以由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选做题。

5、小结: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让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远离本土作战的示范课,作为孩子们的新老师,面对新学生,对学生学情了解不足,不能够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情况,因此也就不能很好的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没有能够真正实施因材施教。

好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并没有受到众多听课老师的影响,整堂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作为课堂流程的组织者,只起到了一点点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学生在小组这个模式下,发挥出了极大的潜能,通过团队合作,出色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zz411m.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