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教学设计 >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7篇
手机版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7篇

来源:博文吧 阅读:2.6W 次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7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朗读能力都较弱,落实识字、写字,才能为阅读打下基础,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在引导孩子识记时,要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引导他们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能用“渐渐”说话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文中感悟乌鸦的聪明能干,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的过程,背诵课文。

2.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的过程。明白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能用“渐渐”说句子。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生词卡片;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3.乌鸦喝水的图片;

4.投影仪、视频展台和大屏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这节课继续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吗?(乌鸦,你为什么要喝水?你怎么找水喝的?最后你喝到水了吗?)

2.现在,小乌鸦可要考考大家呢。认读生字词。(出示生词卡片)口渴喝着水瓶子到处石子渐渐办法许多找水在这些生字中,有两个字很相像,你是怎么记住并区分它们呢?喝—渴(口“渴”需要水—三点水;“喝”水要用嘴—口字旁)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他生评议。

二、问题引领,感悟课文

1、请小朋友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乌鸦为什么要找谁喝?他是怎么找水喝的?最后它喝着水了吗?

2、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句

(1)你知道,乌鸦为什么找水喝吗?快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第一句)

(2)乌鸦口渴了,你知道它渴到什么程度吗?

(3)你从哪里知道它特别渴?(到处找水喝)请你想象一下,乌鸦会飞到哪些地方去找水呢?找的地方多不多呀?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说明乌鸦确实很渴,就像我们平时口渴了一样,是一种什么感觉?

(4)你能通过读把这种口渴的感觉表现出来吗?谁想试试?

指导读:渴得都快说不出话来了。

(二)学习第二、三、四句

(1)师: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乌鸦终于找到水了。此时乌鸦的心情又怎样?让学生扮演小乌鸦,老师采访各位小乌鸦,谈谈此时的心情。

(2)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呢?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句子,划出来。

(3)出示课件(课文插图),思考: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你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

(4)老师再次采访小乌鸦们喝不着水时心情又如何?(体会乌鸦着急、无可奈何、难过的心情。)

(5)乌鸦虽然很着急,但是它仍然在积极地想办法。快来读读最后的这句话吧!怎么办呢?

(三)指导朗读:想象自己就是那只小乌鸦,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是呀,多着急啊,快来看看小乌鸦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呢?(出示第三段)

(2)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把乌鸦的办法用波浪线画出来。

(3)比较句子:(出示课件)乌鸦把小石子一下子都放进瓶子里。这句跟书上的一样吗?这样改行吗?为什么?

(4)分组实验:那一个一个是怎样放呢?请你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瓶子(里面装有一点水)和小石子,往里面一个一个地放吧。注意边放边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5)在小乌鸦的努力下,水怎么样了?用你的手势来告诉老师,课文中用的是哪个词?

(6)比较句子,用“渐渐” 造句。

课件出示句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瓶子里的水很快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哪一句好,为什么?

你能用“渐渐”说一句话吗?

出示课件: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天气_____热起来了。

____渐渐__________。

追问:此时,你最想对乌鸦说些什么? (乌鸦很聪明;乌鸦很执著;乌鸦遇到困难能开动脑筋等。)

(7)指导朗读第三段。乌鸦喝到水了,心情怎么样啊?那你就高兴地读一读吧!

4、学习第二段。

乌鸦的这个办法好吗?它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办法来?

三、方法引领,指导背诵

1、师:是呀,这只小乌鸦多么善于观察、不怕困难,爱动脑筋啊!让我们大家像小乌鸦一样,积极动脑,想办法背会这篇课文。

2、提示方法:

(1)想想乌鸦先遇到什么困难?接着它想出了什么办法?最后怎么样?

(2)把自己当作小乌鸦,边做动作边背诵。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4、检查背诵情况,师生评议。教学活动4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你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夸夸它。

2、多好的办法呀!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及时点拨、评议方法的合理性。)同学们像小乌鸦一样爱动脑筋,能想出这么多的办法。

3、在你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呢?(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充分交流,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遇到困难勇于克服的品质。)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并能用语言描述化简的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会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口答

(1)6m减去5m的差;

(2)8b减去5的差;

(3)7x的4倍;

(4)5x与2x的和再加上3。

小结:我们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一)用乘法分配律化简

出示情境:小胖和小丁丁到书店里购买练习本,练习本每本x元,小胖买了3本,小丁丁买了2本。

师: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他们一共要付多少元?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多少元?

1、解决问题一:他们一共要付多少元?

学生交流、反馈:3x+2x;(3+2)x 师:你能将式子3x+2x用更简单的结果表示吗?为什么是5x?(3个x加上2个x就是5个x。)

板书计算过程

3x+2x =(3+2)x =5x(元)

答:他们一共要付5x元。

师:式子3x+2x可以用简单的5x来表示,这就是对含有字母式子的化简,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化简)

提问:想一想,将3x+2x化简为5x,运用了以前学习的什么运算定律?(用乘法分配律化简)

小结:以前学习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含有字母的式子。

2、解决问题二: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多少元?

师:你能将3x-2x化简吗?(3个x减去2个x是1个x)写出化简过程。

板书计算过程

3 x-2x =(3-2)x =x(元)

答: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x元。

3、试一试

化简下列各式

m+7m 9k-8k 3+4x+3x 15x-9x+6x-6

(二)用乘法结合律化简

1、出示:每本练习本x元,如果小胖、小巧、小亚各买了3本,一共要付多少元?

学生独立列式,同桌交流。

反馈,结合学生反馈板书

做法1、

3x+3x+3x =(3+3+3)x =9x(元)

做法2、

33x =(33)x =9x(元)

小结:将33x化简为9x,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2、试一试

化简:5x4 34a+6a 三、练习

1、化简下列各式

刚才的这些算式哪些能化简,怎么化简?

6m-5m 8b-5 7x4 5x+2x+3。

再来两题难一点的

92x-3x (15m+9)3

2、判断

(1)12x+9x3 =21x3 =7x ( )

(2)42a+7a =8a+7a

=15a ( )

(3)3x+4y=7xy ( )

3、选择题

长方形的长是3a厘米,宽是2a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A、5a B、6a C、10a D、12a

4、将一个式子化简后是12x,原式可能是什么?

课堂小结

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设计理念: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课堂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导读、迁移延伸三个部分,体现了课堂的完整性;注重抓住课文的重点,摆脱通读通讲的毛病,注重课堂教学的发展性,摆脱了课时的限制;重视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从而促使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

设计特色:

抓住重点词语切入教学内容,达到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

4、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农村小学也可以用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自学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借助字典结合课文理解意思。

不理解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文:从文中提出几个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

我想提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前检查预习情况,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如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明白的词语,以便在课堂上释疑。)

二、课堂导读

(一)、解读课文。

1、让学生在小组中轮流朗读课文,并及时进行正音。注意下列读音:

才干的干应读gàn

草把子的把应读bà

调度的调应读diào

擂鼓的擂应读léi

丞相的丞应读chěng

2、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学生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为什么周瑜要逼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为什么诸葛亮敢立下三天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

诸葛亮怎么知道第三天会有大雾?

为什么诸葛亮要把船一字排开并连接起来?

对于学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留到深读课文后再进行解答。

三、深读课文

师问:在感知课文内容以后,你对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人有什么看法?(从学生的的回答中提炼出妒忌和神机妙算这两个词。并解释这两个词的意思。)(板书:周瑜

诸葛亮

妒忌

神机妙算)

课文中从哪件事来体现两个人的不同性格。(草船借箭)

(一)、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起因,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1、朗读对话,分组讨论(出示问题)

①、周瑜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吗?他为什么要这样问?(引导学生从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托。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等语言,体会周瑜表面客气,暗藏杀机的阴险心理。)

②、诸葛亮知道周瑜是在找借口为难自己吗?他为什么要接受任务?(引导学生从诸葛亮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只要三天,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等语言,体会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大度心理。)

2、指导朗读:我们明白了他们两人的内心想法,那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把他们的内心想法表现出来呢?

(二)、朗读草船借箭部分,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齐读后出示问题,分组讨论:如果你也在场,你会发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哪些巧妙之处呢?(教师参与讨论,随机点拔引导。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词句感悟以下几方面的意思,从而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相机板书:人

天文地理)

(1)安排周密。从准备二十条船,布置草把子和青布幔子,每条船上还站着二十个军士。把船连接起来,一字摆开,两面受箭。等词句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周密安排。

(2)熟悉天文地理。从第一天和第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雾还没有散顺风顺水等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熟悉天文地理,对天气早有预测。

(3)了解别人。得请你帮帮我的忙,不能让都督知道,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可见诸葛亮对鲁肃、周瑜、曹操的性格很了解。

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感受体会,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积

极思考给予赞扬,特别要鼓励那些有创见的看法,不要太强调学生见解的正确与否。

从我们刚才的分析,你认为诸葛亮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神机妙算)

四、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即兴表演课本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部分。

分配角色,明确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上台表演。(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多表演几组。)

2、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结合画草图的方法,简述草船借箭的部分。(先指名让两三名学生复述,再让同桌进行相互复述。)

3、拓展作业

①、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

②、抄写新词。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前后图形中点的变化规律,推理得出后续图形中点的数量,点阵中的规律教学设计教案

2、培养学生推理、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与概括规律

教学难点:

总结概括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汇报单,小奖品,磁扣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图形,一定要注意观看啊。(课件出示一个圆点)。

生:老师,就是一个圆点啊。

师:是啊,点是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可别小看这个点。许多点排列起来就组成一个有趣的点阵,比如:我们常玩的五子棋,围棋(出示五子棋,围棋的图片)都是由各个点组成的点阵。其实,两千多年前,希腊的数学家就开始研究点阵了。这节课,我们也来尝试研究点阵的规律,好吗?(板书课题——点阵中的规律)。

二.课中参与,兴趣正浓:

1、出示点阵,提出问题

师:(出示点阵),这就是他们当时研究过的一组点阵,请大家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数数每个点阵中分别有多少个点?

生: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有4个点,第三个点阵有9个点,第四个点阵有16个点。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的吗?

生:我是通过数出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得到的。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我是通过计算得到的。

师:能具体说一说是怎样通过计算得到的吗?

生: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可以看成边长是2的正方形,共有2×2=4个点;第三个点阵可以看成边长是3的正方形,共有3×3=9个点;第4个点阵可以看成边长是4的正方形,共有4×4=16个点。

2、探索点阵中的规律

师:刚才,我们在研究这一组点阵中点的个数时,同学们研究得非常好,但是如果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再多一些,又该怎样求出点阵中点的个数呢?(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师:谁来汇报讨论的情况?

生:我们分析了前面几个点阵图的特点,认为在这个点阵图中,点的个数的规律是:1×1,2×2,3×3,4×4,……也就是n×n

师:总结得非常好,教案《点阵中的规律教学设计教案》。也就是说:用“横排数×竖排数”,对吗?(板书)你们能根据这一规律说出第五个点阵有多少个点,并画出此图形吗?(学生点子图上画第五个点阵图,展示)

师:为什么这样画?

生:因为前面四个都可以看作正方形,所以第五个图也是正方形。

师:说得很好。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如果我们把第5个点阵中的点,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划分(出示教材第82页第(3)题图),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小组代表汇报。

生:(总结)每用折线画一次后,点阵中的个数是:

1=1

1+3=4

1+3+5=9

1+3+5+7=16

………………

生:(总结)这样划分后,点阵中的规律是:1,1+3,1+3+5,1+3+5+7,……所有奇数相加的和。

师:真了不起。这种划分方法,我们可以叫做“折线划分法”。通过研究点阵,我们发现这组正方形点阵中有很多规律。能用刚才的方法来研究长方形的点阵吗?

生:可以。

师:课件出示一组长方形的点阵。提问:你们能用刚才的两种方法发现这个点阵的规律吗?

生:(1)。横排×竖排:1×2,2×3,3×4,4×5

(2).折线划分法:2,2+4,2+4+6,2+4+6+8,2+4+6+8+10

师:在点子图上画出第5个点阵。小组交流,研究:上面的点阵还有其他的规律吗?

生:(1)两个两个数:1×2,3×2,6×2,10×2,15×2

(2).斜着一层一层数:1+1,1+2+2+1,1+2+3+3+2+1,1+2+3+4+4+3+2+1

师:同学们真善于发现和创造规律。除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点阵外,还有很多其它形状的点阵,我们研究他们,同样会有很大的收获。看看,这是一组什么形状的点阵?(课件出示三角形点阵图)你能用一层一层数的方法,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展示,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画出第五个点阵。

生;1,1+2,1+2+3,1+2+3+4……

三.应用新知,兴趣优在:

师:其实,点阵是灵活多样的,每个点阵都有自己的规律。(课件出示练一练第2题)观察下图中的几个图形,小组内说说他们的规律,然后小组合作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学具粘出下一个图形。

生:汇报,展示。

四.课末设计,兴趣高涨:

师:刚才,我们共同研究了一些点阵的规律。现在,你想自己设计一个点阵吗

生:想。

师:好。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个点阵设计大赛,好吗?课件出示要求:

点阵设计大赛

1、设计时间:5分钟

2、设计要求:(1)小组合作,共同设计一幅有规律、美观的点阵图,画出前4个点阵,并用算式表示每个点阵的数量.

(2)每组派代表说明设计的方法及点阵中的规律,并展示作品.

(3)优秀小组的作品,在班级”展示台”展出.

生:小组内自由设计,展示。

五.联系生活,兴趣永存:

师:看来,同学们各个都是个出色的小设计师啊!点阵的规律,活中也十分常见。比如:(课件出示图片)一些大型活动的展示标志,广场上美丽的花坛,由点阵构成的各种图案等等。可以说,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点阵的规律,离不开数学的知识。对吗?那么,就让我们用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学习: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美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幅简洁准确的图像。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实验教材第一册借生日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听、拼、读的方法认识12个生字,会在四线格中写“今”、“正”两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客观评价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朗读识记12个生字。

【教学准备】

磁带、书写课件、幻灯片、苹果卡片、学生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借”,说话导行

板书:

“借”

1、请小朋友拼读一下,指名读,再齐读。

2、说话:

谁向谁借过什么?谈一谈。(行为评价)

二、板书“生日”质疑畅说

板书:

“生日”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想问的吗?

(可以让学生谈过生日的情形,也可以提问:生日怎么借?为什么借生日?)

三、听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老师读,看谁听得最认真,同时想一想文中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指名说,鼓励说完整的话。(结合板书:小云妈妈)(情感评价)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构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

⑴ 自由读课文。

⑵ 谈谈你碰到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

3、合作读课文:

同桌合作读课文,会读的同学给不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棒。评价一下你的同桌。

4、自愿读,哪些小朋友认为自己读得流利了,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吗?其他小朋友当评委。(激励评价)

⑴ 学生评价,引导他们优缺皆谈。

⑵ 结合正音。

5、领读:

推荐一位小朋友当我们大家的小老师,把这篇课文有感情地教读一遍,老师给大家一个建议:拿起书本,尊重一下身边的小老师。

(评价小老师,评价自己。)

6、激趣圈词:

同学们通过读课文,认识这么多词语。(幻灯显示词语,指名读后正音,齐读)可是这些词宝宝特别调皮,它们喜欢在课文里躲着,和我们一起捉迷藏,现在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把这些可爱的词宝宝画上圈,把它们留住好吗?

7、小组合作认字。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互相帮助认识这里面的12个字,比一比哪个小组认得多、认得准。

8、游戏识字:

⑴ 现在我们一起玩“摘苹果游戏”,选择一个带生字的苹果要会读,还要说说识记的方法,老师就把苹果送给他。

(运用游戏的形式识记生字,激发学习的兴趣。)

⑵ 这些字可以组成很多词,现在我们来看卡片,拍小手。男生问,女生答。比一比好吗?

(如:这是谁?这是放。什么放?放心的放。)

四、结合插图,再激情感

1、同学们,你们真能干,会认识这么多的生字。这篇课文,不仅字宝宝喜欢你们,里面的插图也想和你们交朋友,请你们欣赏一下告诉大家,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畅谈。(激励评价)

板书:

3、听音乐。《好妈妈》拍拍手,唱一唱。

4、爱心大行动:

⑴ 找教室中的事物。(如脸盆、画纸、发夹、毛巾等。)

⑵ 看一看实物,请小朋友说一句爱妈妈的完整的话。(提供实物资源,爱妈妈的行动指南。)

五、书写指导

我已经和字宝宝交上了朋友,还共同合作知道了许多爱妈妈的行动。在这里面还有两个亲密的朋友想跟你回家,欢迎吗?还给孩子个性化学习的权利。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水是会变的,知道雨、雪、冰雹是水变成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界的因果关系。

2、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

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方法:

采用快乐教学法、讨论法、表演法等现代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前准备:

1、 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

2、 让学生搜集图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写字。(略)

第二课时:交流研讨课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生字。

1、 谈话: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 课件出示:摘苹果(指名认读)

二、 动画激趣,整体感知。

1、 激趣谈话:我是什么?这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到底是谁呢?大家想不想了解它,让我们一起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

2、 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同时出现一些相关画面。要求学生思考:我是什么?

3、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我是什么,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4、 指名汇报。(我是水)

三、 启发学生思维。

1、 谈话: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水除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呀?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材弄懂呢?

2、 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交流方法。(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方法。)

四、 进行探究学习。

1、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老师及时关注各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习质量。

2、 展示: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问题。

(1) 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利用课件中情境这部分中的水变化云变化下雨下冰雹动画以及练习这部分中的说说画画填空帮助理解,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利用课件中情境这部分中的水状态中的三张动画图片以及课件里练习这部分中的演演帮助理解。)

(以上两点的教学应当充分相信学生,并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练习感情朗读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落、打、飘;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可爱)

(3) 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利用课件中情境中的好与坏中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以及课件中练习中的找找理解词语温和和暴躁)

五、 拓展延伸,进一步了解水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1、 谈话: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和危害呢?

2、 学生把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四人小组交流。

3、 展示。

4、 四人小组讨论:水给人们带来灾害与人类破坏环境有关系吗?举例说说人们破坏环境的行为,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它光做好事,不做坏事吗?

5、 指名说说自己的好办法,评议,评出治水妙计治水专家。

六、 布置作业:

任选两道你喜欢的题目做一做:

1、 做一个节水小卫士。

2、 找一找你在生活中看到水在变的例子,并写下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9、我是什么

汽 云 雨 雹 雪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概括要点的能力

2、让学生体会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细腻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对北京胡同文化内涵的品读

2、概括要点方法的概括

三、教学设想

实施“发现——引导”式教学;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加真切感受文章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感性理解基础上的理性思考;

本文的教学时数为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1、导入

有人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今天我们所学课文涉及到的是一种相对古老的建筑——胡同。这是一篇一位大器晚成的,在文坛寂寞了四十年之久的作家——汪曾祺给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文——《胡同文化》。让我们慢慢品读课文,就象欣赏美妙的音乐一样去感受它内在的文化气息吧!

2、解题

读题,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说说题目告诉了你些什么内容?

明确:胡同:小弄(long)堂

(点出了写作对象)

北京胡同多——“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赛牛毛”

文化: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文化”的含义

*现在这社会,没文化是不行的。(知识)

*北京大学有很浓的文化氛围。(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科学等)

屏示——胡同与文化的关系:

“当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被时代淘汰、消失了,它的精神便转移到曾经共存的物品和环境中。过一段时间人们就从这器物和环境中了解感受与认识昔日生活形态和精神了。这样,器物与环境更发生了质变。”

——冯骥才《文化眼光》

3、速读课文,概括段落要点

圈点每段要点(运用跳读方法,找到所需信息即可)

师生总结概况要点方法(见板书)

根据要点理总体思路(运用已学过的第二单元阅读方法——

理清思路)

*(第5段)过渡段

*(1——5)北京胡同的一些特点

*(6——12)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

前后两部分符合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胡同文化在胡同这种特定环境中形成的。

概括北京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点(方正——封闭)

对文中几个极富表现力的词进行揣摩:

*写北京人易于满足的六句话,尤其一个“嘿”字

*“睡不着眯着”

师生概括语言特点(见板书)

4、思考:

根据课文倒数第二段的“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这句话,思考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态度。

明确:

态度很复杂既喜欢又否定,结合文章第二部分内容分析。作者毕竟在北京胡同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对胡同及胡同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也认识到了这是历史的必然。

屏示——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态度

“过去的总归要过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在无可奈何之中,总有新的希望在生长。”

——汪曾祺《日子就这么过来了》

5、推荐好书:

为扩大学生阅读量,了解中国的居住文化,了解汪曾祺,了解其朴素语言里包含的丰富内涵,介绍下列好书。

屏示:

《中国居住文化》(丁俊清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汪曾祺文集散文卷》(江苏文艺出版社)

《老头汪曾祺》

(江彬等著

人民大学出版社)

《悠闲的生活艺术》

(汪曾祺等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6、布置作业:

汪曾祺在北京胡同居住了些时间,写下了内涵丰富的《胡同文化》。从你居住的环境入手,自拟题目,写一篇短文,但要写出你对环境的思考,如《农居文化》、《高楼文化》等。

附板书:

胡同特点:方正

概括要点:

胡同文化特点:封闭

1、化繁为简,抓总起句、同总结句、主旨句、关键词等语言特点:朴素、口语化。

2、对若干事物从高一层次文有味儿……说明其共同点感情:无奈中有怀念,化汪批判中有失落。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wnlno7.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