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教学设计 > 篮球运球技术教学设计
手机版

篮球运球技术教学设计

来源:博文吧 阅读:9.69K 次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篮球运球技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篮球运球技术教学设计

篮球运球技术教学设计1

一、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任务有:

1、学习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

2、激发学生对篮球和体育锻炼的兴趣;

3、通过游戏和小组竞赛增加学生的锻炼手段;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精神。

因此,结合《体育与健康》目标要求,针对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完成动作的能力,本课的学习目标设置为:

1、基本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方法,体验行进间按拍球和控制球的方法,学会行进间运球技术。

2、在各种运球练习中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发展速度、灵敏等体能。

3、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进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材特点

本次课的教材是初中篮球运动的行进间运球技术,运球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运球是全队进攻的基本保障,是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其他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所以要引导学生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因此,本课重点解决学生低头运球技术学习的问题。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运球接力和小组竞赛主要是为培养动作协调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而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本次课的学习要点与重难点是:行进间控制球的技术和能力。要求运球时手腕要放松,向下挤压动作拍球,而不是抽打动作;运球时应该抬头,时刻观察场上情况。难点:运球的正确手型和运球姿势。

三、教学方法

因为篮球的教学技术含量较高,教起来比较单调枯燥,所以本次课尝试在内容选择安排上进行创新,首先侧重于营造能吸引学生喜欢篮球的氛围,安排了学生篮球游戏,在比较轻松的活动中导入课,目的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其次设计了篮球小组竞赛,目的在于营造轻松氛围,为学生创设自主练习的空间;第三是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技术进行提升阶段,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进行思考(如“为什么我的运球被别人抢断?运球动作要领有那些?等问题),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学生学法及场地器材的分析。学生学习方法主要以模仿学习、观察法、合作练习以及探究学习法为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高,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好,为避免学生对运球练习产生枯燥感。要求学生带问题练习,在练习中找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尝试其他难度动作。

2、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课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遵循“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构建互动的课堂”的教学理念,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示范讲解法。学生在看图练习的过程中有了对跳绳运动新的体会,对于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的事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试着让学生自己来说说各种跳法的要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对帮助学生建立较好的正确动作概念有好处,同时也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激趣教学法。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课的导入阶段中首先向学生展示了现在学生最感兴趣、最熟悉的NBA、CBA的 篮球明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让学生明白成为篮球明星的梦想需要通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其次引入了篮球操的练习,引导学生去感受篮球给他们带来的欢乐,通过篮球准备活动让学生感受这节课的与众不同。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宽松的课堂氛围。

(3)游戏教学法。在本课的教材运球的学习中使用“游戏教学法”——即“运球接力”、“篮球竞赛”。游戏的内容就是本次课重要学习内容——运球。此教学方法运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运球的要领。

(4)自主学练法。本次课想借助形象直观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对篮球的认识,帮助学生完成课堂的练习。活动上介绍了多种运球练习,在教学中安排了学生练习环节。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练习过程,及时地给于帮助,有意邀请部分学生们上前亮相。这种教学方法能给学生自主活动和相象的空间;为学生创建展示风采的平台;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合作学习法。准备在运球活动的拓展练习中运用团队(合作)教学法。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运球技术动作和游戏。这种教学方法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能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通过组织小团队练习或分组比赛,一方面可互相促进技能的提高;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运动密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四、课堂程序

(一)、开始部分(约7分钟)

1、集合整队——集合队伍,检查人数,整理服装,进行课堂常规教育

2、准备活动。

(二)、基本部分(约29分钟)

1、激趣导入阶段——出示挂图。

2、运球接力游戏。(约10分钟)

⑴、运球接力游戏竞赛

⑵、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来当“小老师”说说篮球运球的技术动作要领(一是抬头,二是手心不触球,三是以肩关节为轴。)

⑶、回到比赛

⑷、小结,教师点评。

3、分组竞赛游戏——进行竞赛游戏安排;结合教学要求进行点评。(约15分钟)

⑴、分组竞赛游戏

⑵、教学比赛数分钟后停止比赛,组织学生寻找比赛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然后,教师告诉学生不能自如地运球,即失去了在篮球场上一半的自由,以强调篮球运球技术之重要。并简单讲述运球规则和正确的`方法,强调运球时手心不触球。

⑶、示范运球,学生模仿。

⑷、回到比赛。

⑸、教师巡回指导。启发指导练习阶段——教师关注学生练习过程,引导学生来当“小老师”说说篮球运球的技术动作要领(一是抬头,二是手心不触球,三是以肩关节为轴。);教师适时进行评价、归纳、总结。

(三)、结束部分(约4分钟)

1、结束阶段——带领学生进行放松练习(播放轻音乐)

2、课堂总结

3、整理回收器材

4、师生道别

本次课我之所以选择这样教材内容、教法及设计程序,主要来自教学中的体会。有不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浓厚,但是他们往往不愿在球性及基本功上下功夫,最好一到球场马上比赛或投篮练习。忽视篮球基本功的学习,学生就学得不扎实,技术提高慢、不规范。平时的自我锻炼手段少,内容单一。另外也想尝试在教学营造一个相对更自由宽松的环境;希望能通过让学生自主练习及分组竞赛游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相关运动技能。

篮球运球技术教学设计2

一、教学设想

1、教学内容

(1)篮球:运球后转身技术

(2)田径:耐久跑。

2、教材分析

本教材内容是篮球运球后转身技术及耐力跑。篮球运球后转身技术,是篮球比赛中进攻突破防守的一项非常实用的技术,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有一定难度,富有挑战性,深受学生喜欢,学生对于它的学习非常迫切,很感兴趣。耐久跑是复习教材,通过加入篮球的变换形式的跑,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提高学生心肺功能。

3、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过渡期,但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篮球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初中已有一定基础,但对单个技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学习难度加深的动作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合理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对于耐久跑,学生已经通过多年的学习,已认识到耐久跑为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枯燥乏味、周期性强的耐久跑却存在畏惧心理,在跑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呼吸与跑的节奏不相一致、坚持不下来的状况,从而影响耐久跑的成绩。

4、教学目标:根据高一学生的体育能力现状,针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主要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 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中的单个技术,加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2)技能目标:

① 45—50%学生能初步掌握运球后转身技术并能在运球中采用该项技术。

②强调运球后转身技术中的“低重心”、“后撤转身”、“提拉球”。

③发展学生上下肢的协调用力能力及有氧耐力素质,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

(3)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

②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积极思维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二、教学方法:

1、教法设想:由球性练习入手,到体前变向球,增强手掌提拉控制球的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突破,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耐久跑采用变化多种图形的运球跑练习方式进行练习,,通过篮球及图形分散学生对耐力跑的疲惫感,使内容丰富,增加自主性和趣味性。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

2、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尝试---比较----练习----展示 ----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由易到难,逐层深入,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

三、教学流程图:

热身 → 球性练习(运球、球绕环等)

主教材(篮球运球后转身技术) → 听、看、练、演、评

辅教材(耐久跑) → 变换形式的运球跑、 图形跑

整理 → 放松、小结

下课 → 收集器材

四、教学效果的预计:

因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对教材的特点、重、难点、学生的情况等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教法与学法的选择遵循了教学原则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预计会顺利地达到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各项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情感融洽。预计平均心率为120—130次/分,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25--30%,练习强度较大,耐久跑时强度达最高峰。

五、场地器材:篮球场一块以及周边自然地形,篮球30个。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vl199m.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