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教学设计 > 「统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6《我看》优课教学设计
手机版

「统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6《我看》优课教学设计

来源:博文吧 阅读:1.45W 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统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6《我看》优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统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6《我看》优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九叶诗人中,最为深刻地体现出40年代新诗现代性探求的,无疑是穆旦。他的诗歌以深邃的内涵、饱满的激情以及娴熟的技艺,将新诗的审美品质推向了新的高度,在他身上汉语的表现力和穿透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呈现。

穆旦给人感受最深的不光是他的诗,还有他在逃避不了的坎坷命运中的奋斗,或者说是他面对命运的不同常人的选择。有时人的命运是不可选择的,个人的命运也无法把握,但是他可以选择人生的态度。在《我看》这首诗中,我们清晰体会到感情的自然强烈化,或者说生命潜在本能的能动发扬。

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这就是人类的爱情的价值实现,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我和你谈话,相信你,爱你,/这时候就听见我的主暗笑”。

这是说,在爱的发展中,“你我”的理性的因素仍然在起作用,以致使“主”暗笑,“主”也就是造物者——人类生命本能,包括爱的创造者——自然,他也在暗笑,现在的“你我”太理智了,所以,就“不断地添来另外的你我,/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

这个“另外的你我”,就是对于现在的过分理智的“你我”的一种超越,添加之后的“丰富而且危险”,是对于爱的热烈感情的一种抽象性的暗示。“主”的“添来另外的你我”,实际上是说自身感情的自然强烈化,或者说生命潜在本能的能动的发扬。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诗歌意象,感受诗歌的美。

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应该都喜欢春天吧,只要在春天走进大自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朝气蓬勃、万象更新的世界。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2)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3)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诗歌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词语的重读;(5)读出情感。

例如:第一节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要求。

3、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

明确:“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明确:春风、青草。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2、画出第一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可用“以什么修辞或者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的格式来表达)

明确:“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了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3、品读第二节,思考: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紧承第一节的“向晚”。

意象:展翅的飞鸟、天边的流云和大地。

画面: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4、品读第三节,这一节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在作者笔下“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明确:“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通过“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表现出来。

“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丰润”和“勃发”表现出来。

5、品读第四节,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明确: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诗歌、绘画。

6、品读第五节,思考: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明确:愿望: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

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表现出来。

7、请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哀愁”?

明确: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时刻,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

目标导学三:把握中心,体会特色

1、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春天的大自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因时代而产生的欢乐和忧戚。

其一:用丰富的意象来隐喻和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以鲜明深邃的诗歌意象传达情感,阐述思想。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谓是形、神兼备,形、情兼备,形、理兼备。如:这首诗中的意象主要有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晴空、被夕阳染红的流云、沉醉了的大地。

其二: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ao韵;第二节押i韵;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又换韵为a韵;第四节又换韵为i;第五节又换韵为iu和i。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其三: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第五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处处照应,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使情感抒发得很强烈。

三、板书设计

我看

所看:春天之景

所感: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抚慰人的心灵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注重引导学生品读词句,体会诗歌的表现力,并注重诗歌画面的展开,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不足之处

1、语言陌生化的特点没有具体阐述,学生理解内容有一定障碍。

2、对生命的感悟方面引导得不多,只是停留在情感抒发方面。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qzg3mw.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