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教学设计 > 不知疲倦的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手机版

不知疲倦的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来源:博文吧 阅读:2.44W 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不知疲倦的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知疲倦的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不知疲倦的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圈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3.了解陈景润抓紧分秒,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的故事,感受任何一项成果取得的背后必须有毅力支撑。

教学重、难点:圈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激发情感、揭示课题。

1. 体验引入:同学们,前两天数学老师给我们做了一道难题,你们做得怎么样?

过渡:在世界上有一道著名的难题——“歌德巴赫猜想”。虽然至今无人能解答。但是,许许多多科学家为了解这道难题用了一生的时间。其中有一位是我们中国的数学家——陈景润,他耗尽了毕生的精力解这道难题。

2. 出示生平:(陈景润)读读陈景润的生平介绍,说说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3. 出示课题:陈景润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

(齐读课题)

二、 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 学习卡:1)默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2)组内合作,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2. 学生质疑。

3. 交流归类:

1) 黎明、朦胧、曙光的意思,在文中说明什么?

2) 沉浸、游弋、毫不在意的意思,用了这些词说明什么?

3) 陈景润为何舍不得浪费这几分钟?

三、 学习课文、释疑解难。

过渡:现在,我们就围绕这三个方面,自己读课文,对感兴趣的问题寻找答案。

1. 学生尝试释疑。

2. 交流反馈:

1) 黎明、朦胧、曙光……

◆ 学生交流(说到陈景润早早地起床,不辞辛苦地学习即可)

◆ 教师引读:当……陈景润已经……;当……已……;……已……

◆ 小结:是呀,一日之计在与晨。陈景润就是这样孜孜不倦(板)地学习。

2) 沉浸、游弋、毫不在意的意思,用了这些词说明什么?

◆ 学生交流。(说到陈景润陶醉在书堆里,忘了自己,忘了周围的一切,什么都不在乎即可)

指导读句。

为了攻克数学难题……忘了周围的一切。

此刻,他望着那紧锁的门……埋头读书去了。

◆ 小结:陈景润就是这样每天忘我地学习。(板)

3) 陈景润为何舍不得浪费这几分钟?

◆ 学生交流。(几分钟合起来就是很多时间,陈景润就是这样日积月累,才能学到这么多本领。)

◆ 文中提到了那些个几分钟,一起读一读。

◆ 小结:这是多么平常的几分钟啊!陈景润就是这样抓紧分分秒秒,学会了英、俄、法、德四门外语。(板)争分夺秒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个几分钟可以利用呢?

◆ 说话训练:我的日常生活中,在,需要,可以。

★能说出一种情况。

★ ★能说出两种情况。

3.总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宝石,陈景润争分夺秒、不知疲倦、忘我地学习工作,真令人钦佩。

四、 真情感悟、师生共勉。

1.小练笔:

那我们在做难题时,有的同学通过各种努力,取得了成功;有的同学努力了,但没有成功;还有的同学一碰到难题就退缩了。每位同学都有感受。学了这篇课文,想想自己,把心中的感受写下来。

2.指名交流。

3.听了大家的感受,老师也深有感触,想把华罗庚爷爷的一段话送给大家,让我们共勉。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

不知疲倦的人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陈景润绝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的故事。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记叙,先总写陈景润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第1节);再撷取了陈景润生活、工作中的几组镜头,向我们展示了陈景润不知疲倦、孜孜以求、争分夺秒的工作、生活状态(2-5节);最后写陈景润终于摘取数学皇冠上的宝石——“哥德巴赫猜想”(最后一节)。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伟大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自己坚强毅力的支撑。陈景润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用学过的方法解决有关词语。

2.朗读课文,能围绕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问题。

3.了解陈景润抓紧分秒,忘我学习的故事,感受任何一项成果的取得,背后都必须有毅力支撑。

教学重难点:

1.能用学过的方法解决有关词语。

2.学会围绕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字词揭示课题。

1.出示:疲倦

什么是疲倦?

工作、学习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会疲倦,而在这里,老师却要向你们介绍一个不知疲倦的人。

2.出示课题:不知疲倦的人

3.齐读课题。

二、围绕词语,提出问题。

1.交流在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

2.围绕这些词语提出问题。

三、人物介绍,了解课文内容。

1.看图认识陈景润。

文中那位沉浸在书堆中的中年男子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不知疲倦的人——陈景润

2.师介绍陈景润。

陈景润是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歌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这一成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

那什么是“歌德巴赫猜想”?

请学生介绍自己找到的有关的资料。

3.陈景润是怎样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的?

4.分节朗读课文。

5.学习字词。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孜孜不倦、曙光、游弋

四、重点学习,感悟情感。

出示;陈景润是个不知疲倦的人,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绝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

1.你从文中哪里看出陈景润是个不知疲倦的人?

2.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3.同桌交流,谈自己的想法。

4.指导朗读。

5.师小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景润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宝石——“歌德巴赫猜想”,就是这样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他紧追着时间的分分秒秒,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科学高峰攀登。

1)分组读。

2)全班读。

3)指导朗读。

五、语言芳草地。

你还知道有关陈景润的故事吗?请介绍个同学们。

不知疲倦的人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有关词语。

2 朗读课文,能围绕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问题。

3 了解陈景润抓紧分秒、忘我学习的故事,感悟任何成功背后都必须有毅力支撑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有关词语,能围绕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问题。

教学媒体

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 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不知疲倦的人

理解“不知疲倦”的意思(不知道劳累、辛苦)。

2、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不知疲倦的人”是谁?为什么说他“不知疲倦”?他怎么能做到“不知疲倦”?等等)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

1、 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字词,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 组织交流:

(1)、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纠错,针对读题后的疑问进行部分释疑。

(2)、陈景润是谁?老师补充

出示课文第一节,齐读

板书:孜孜不倦 争分夺秒

(3)、质疑:(引导对不理解词提问)

孜孜不倦是什么意思?陈景润是如何孜孜不倦的学习和工作的?

三、围绕问题,学习课文

1、师:陈景润是如何孜孜不倦的学习和工作的?带着问题边思边读,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2、 组织交流:

1——3小节

(1)、出示课文第二节,师引读:当( )的时候,已经( ),当( )的时候,已( ),当( )的时候,已( )。

指导朗读,体会他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孜孜不倦。

(2)“为了攻克数学难关,陈景润每天都沉浸在书堆里,游弋在无数的数学符号之中,忘掉了自己,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利用工具书理解“沉浸、游弋”两个词。再回到句子中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3)有侧重地学习本课的9个生字。

4——5小节

(1)读第四、五节的语句,体会他的忘我工作

出示句子:

此刻,他望着紧锁的门,毫不在意的笑一下,重新走进书库读书去了。

(2)针对这句句子让学生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此刻,他望着紧锁的门,毫不在意的笑一下,心想:__________________重新走进书库读书去了。

(4)抓住三个“几分钟”展示陈景润与时间赛跑的画面。引读第5节。

四、总结课文

1、学到这儿,你觉得陈景润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

(学习刻苦,工作忘我,抓紧时间)

2、 后收集有关陈景润的其他小故事,在十分钟队会上交流。

说明:鼓励学生课后拓展阅读,使学生不局限于语文书,有更为广阔的阅读天地。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ozomow.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