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教学设计 > 《“WPS文字”主题活动——海报秀》教学设计范文
手机版

《“WPS文字”主题活动——海报秀》教学设计范文

来源:博文吧 阅读:7.17K 次

教材分析

《“WPS文字”主题活动——海报秀》教学设计范文

本课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WPS文字”单元《主题活动课》的内容。从教学内容角度分析,本课属于学生即时练习的实践课;在单元结构上,本课属于“WPS文字”单元的综合练习与提升;从教学角度分析,本课承担总结已学、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任务与功能。基于上述分析,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相应的信息技术处理活动是本课可行的选择。

学情分析

从已有技术能力维度分析,学生经过前九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WPS文字”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就知识体系维度而言,学生掌握的是相对离散的知识,需要一个主题活动加以综合运用,并在体验具体用途的过程中形成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即实现知识的体系化与结构化;从认知特点角度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的过渡时期,需要通过生活化的引导帮助其建构明确的知识框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复习巩固“WPS文字”单元知识内容;了解海报的构成元素及制作流程;掌握用图片填充形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制作海报,掌握“WPS文字”图形相关工具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制作符合主题要求的电子海报过程中,体验利用“WPS文字”制作海报的乐趣。

行为与创新目标:通过形状的各种组合形式,分解海报元素,并进行主题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海报组成元素的获取和加工途径。

难点:利用形状进行个性化的图片修饰。

教学过程

1.生活实例导入

笔者出示南京市科睿小学学生在学校科学节活动中的照片。

师:如何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活动的盛况呢?

学生回答,教师引出“海报”主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从经验出发,理解“海报”的具体形式和应用,为任务推进埋下伏笔,同时也给予学生感性的体验,使其明白何为“海报”。

2.任务一:海报我能秀

笔者展示南京市科睿小学的科学节海报,让学生根据实例,分析海报的基本组成元素是“文字+图片”(如图1)。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制作属于自己的科学节海报。根据前面的海报元素分析,首先要确定文字,下面就请大家结合信息技术课中学过的内容,制作海报的标题文字,完成任务一——海报我能秀。

学生完成任务一。

设计意图:在认知初期,学生对海报的认识是感性的,教师引导学生以较短的时间完成标题文字的制作。如学生对艺术字出现疑问,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解释。本环节强调利用实际案例的分析,即利用原有海报,进行剖析型的分解,提炼海报的组成元素,帮助学生对海报的概念形成初步认知。

3.任务二:海报任我秀

师:做完了海报的标题,接下来我们要添加图片部分的内容了,大家还记得怎样插入图片吗?

学生回顾在“WPS文字”中插入图片的过程。

师:请大家观看两幅作品(如图2),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学生分析两幅海报的不同之处,回答自己的选择项。

教师通过课件分析“如何用图片来填充形状”,并演示如何在WPS文字中加入带有边框的个性图片。

教师请一位学生代表演示并讲述填充图片的过程。

设计意图:此处为本课的教学难点部分,学生会存在认知上的困难,因此,教师通过二次讲授,加深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技能型记忆效果。

教师出示任务二“海报任我秀”,学生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教师两次教学演示,对该部分的教学难点进行反复教学,消除此处存在的教学隐患。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对已经部分加工处理的素材支架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加入了具有个性化边框的海报,找到自己心仪的海报类型,完成创作的第二阶段。

4.任务三:海报精彩秀

教师分别出示带有背景的海报、带有“形状”装饰的海报、带有更多文字内容的海报和带有更多图形组合的海报(如图3)。

学生选择自我的规划(如图4),改进海报。

教师演示,学生完成任务三“海报精彩秀”,并完善作品。

设计意图:此处为学生自我评价后的调整阶段,目的'是对已经完成基本操作的海报进行丰富个性的效果提升。这是剖析学习支架、进行“解构—重构—再构”的过程,通过这一具象解析,学生完成对作品的反思与深度理解。作为自我诊断性评价的重要过程,学生可以再次反思自己的作品,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建立属于自己的主题元素组合方案,进行精彩的创作。

5.小结与拓展

教师展示部分有问题的海报(如图5)。

学生分析教师给出的海报案例,评价自己的作品。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提炼评价标准:评价一幅海报符合要求的标准是主题突出、图文协调、内容合理。

学生形成作品调整计划。

学生通过自评、小组评、师生共同评价,选出心仪的作品,教师将奖励之花送给入选者。

设计意图:突出评价的过程,通过问题的反思,提出正确的评价标准,再次调整自己的作品。

6.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教师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同时结合评价标准,说明表扬的理由。

教师总结设计过程,提出主题类电子信息作品设计的一般思路(如图6)。

教师展示生活中更多的海报实例,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海报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三个任务推进认知达成的过程,并通过循序渐进的作品制作,让学生能够掌握海报的基本制作过程。通过二次试教与一次正式授课,笔者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多次的调整,从背景的构图选择到拓展部分的内容加工,进行了更加符合学生认知习惯的处理。在设计过程中,笔者借鉴了剖析学习支架来设计本课的部分环节,通过解析作品来进行海报元素的提炼,通过重构作品进行海报内容的充实,通过素材支架让学生有更多的拓展与尝试。

根据听课教师的建议,笔者将本课的学习支架再度进行更为开放的末端设计,进一步丰富了海报的素材和加工形式。例如,采用不规则的海报范例,利用学习支架提供多角度的设计元素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拓展空间,帮助他们设计出更加精彩的海报。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eq1wv.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