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教学设计 >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八篇
手机版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八篇

来源:博文吧 阅读:2.53W 次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八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识14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遇到不幸,不要灰心,别人遇到不幸,不要嘲笑。体会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只要坚持追求美好的理想,逆境是会改变的。

 [教材分析]

《丑小鸭》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成长的经历中》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而改编,写的是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故事中的丑小鸭是一个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说明了要相信自己,当别人嘲笑自己时不要自暴自弃的道理。故事写得十分感人,贴近儿童生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本课内容浅显,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中的字词极富表现力,词汇丰富,理解课文内容主要靠自己读书,自己意会。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和吸收内化时间,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45人,绝大多数来自农村。面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动画比较感兴趣,而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好动爱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现欲强是学生另一显著特点。他们虽然聪明活泼,但缺乏认真细致,读起书来往往流于形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指导学生感情地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设计]

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

2.对,这就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看到它你想说些什么?

3.其实在它小的时候并不快乐。不信,你们看!(播放动画)

4.动画看完了,那它小的时候为什么不快乐呢?(相机板书:丑小鸭)

[评:教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来满足学生的视觉期待,使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高涨,达到“一发而不能收”的境地。]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1.汇报预习情况。

2.小组合作,检查识字情况。(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生字挑战游戏:挑战其他同学,随便问他关于生字的情况,如:字音、组词、小魔术、造句子……

4.检查课文读得是否通顺。(教师了解学生的读文情况)

[评:识字在传统的教法中是比较枯燥无味的。而课改后的识字,教者把它做为游戏的主要内容,用别开生面的形式与学生见面,让学生感到其乐融融。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预习能力,教者把读文识字向课前开放,一是节省了课上的有限时间,二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细读课文,体验情感

1.读一读课文,看自己是不是读正确、读流利了。读完后和同桌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师检查)

2.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和大家说一说。(有的说:“我知道别的小动物都嘲笑它,叫它丑小鸭,于是它伤心地离开了家”;有的说:“大家都不喜欢,我觉得丑小鸭很可怜”有的说:“我知道丑小鸭仰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从天上飞过时又惊奇又羡慕。”)

3.教师相机点拨:丑小鸭惊奇时会是什么表情?(呆呆的、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圆圆的……)

4.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丑小鸭和白天鹅的词语,边读边体会。(学生反馈)

5.学生质疑:当丑小鸭看见白天鹅时会想什么呢?(众生:天鹅真美啊!要是我也能变成白天鹅那该多好啊!要是我也有那么多好朋友该多好啊……)

6.正因为天鹅有的而丑小鸭没有,但他又希望自己有,这就叫“羡慕”。想一想,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羡慕别人呢?(指导朗读)

7.丑小鸭遇到了种种不幸,那它后来怎样了呢?你能不能把丑小鸭当时的心情读出来。(师生评价)

8.回归整体,体会情感。

[评:教者在此起彼伏的问题情境中,引发学生思考,放飞学生思维想象的情愫。在不断的生成中去认识事物,在多元的评价中找到思维的融合点张扬了个性,培养了学生评论批判意识。]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因为丑小鸭长得丑,大家都讨厌它,他伤心地离开了家,期间又遇到了种种不幸,后来他知道自己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非常高兴,快乐。学了这篇课文我想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老师给你一个机会!

对小鸭子说————

对鸭妈妈说————

对猎狗和小鸟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丑小鸭,经历这么多苦难,终于变成白天鹅,你最想做些什么?(我要去帮助那些被人看不起的动物,和他们一起玩,让它们感到快乐;丑陋不等于心灵不美,我们不能嘲笑、欺负那些长得丑的动物;爱美之心人人都有,我要让所有人知道我的美丽;我最想做的,就是找那些欺负过我的人算帐,把它们身上所有的缺点说出来,让它们在众人面前难堪,能打过的要让它们尝尝我的厉害!)

同学们,你觉得这只白天鹅会选择你们的哪些做法,为什么?(采用不同方式有的表演、有的谈体会……)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你有信心,一定会发现自己超越别人的地方。

[评:此时的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表达思想感情的空间,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驰骋,迸射出耀眼的光芒,使之与作者、文本、教师、同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而学生的回答源自不同的生活经验,折射出了不同的个性色彩,有的切合文本意义构想和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可谓标准化基础上的“个性化”,可与以支持;有的同学见解虽有个性,但显然偏离价值取向。老师没有放任自流,而是启发学生讨论、表演、思考体会到白天鹅有高贵的外表更有善良的美好心灵,不会做出不道德的复仇行为,也不会炫耀自己的外表。在个性化空间的表达、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对所谓真正美的认识更深刻,真正避免了评价在潜层面上徘徊。]

 [教学反思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完全外塑的结果,而是一个在认识、实践中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生长点,让学生去参与知识的构建。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回答,敏锐地捕捉到个体学生背景中已经拥有和欠缺的东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交流彼此的看法,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集思广益,把学习引深、拓宽。

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学生已知经验,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观念,但这是不是等于课堂上老师只能唯学生视听,跟着学生的尾巴走呢?答案是否定的。课改使教师实现了从“主宰者”到“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心理换位,但并不等于课堂上“放散羊”,并不等于降低教学目标,而是不断增强“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服务意识,增强为学生成长、发展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课堂上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难深入的时候,教师不能再旁观、再等待,而要以平等的朋友身份,把学生从天马行空或死胡同中拉回来,进行适时的引导、帮助、点拨,从而调整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进入自我激发、自我定位、自我适应、自我调整、自我规划、自我控制的良好运转状态。

本设计自感遗憾之处还是读的空间不大,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努力克服的。

 [设计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鼓励评价。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悟出感情,在读中品词析句,进行语言训练。并且让学生在评价中自悟自得,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媒体动画再现课文情境,灵活用“文”,把动画作为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文字训练的材料,把文作为提高朗读能力和品析词句的一个范例。教学中,教师更为关注的不是教材本身蕴含的知识目标,而是追求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发展。

(三)激发想象,鼓励创新。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培养和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识记生字,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中的秋意和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揭题后和学生共同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要求:能凭借注释理解诗的大意,能感受、体验诗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表达方法,能主动记诵积累。

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1、配乐板书: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看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

范读激情:听老师把这首古诗朗诵一遍。

2、学生自读古诗,并想想从诗中感受到什么。

3、检查学生的朗读和对诗意的初步感知。

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学生凭借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⑴ 老师告诉学生,利用注释学习古文,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看看注释,想想每一句诗的意思,然后说给同桌听,看看能不能说明白。

⑵ 学生先自学,后同桌交流。

2、反馈时老师作适当的指导:逐句理解诗意后,要求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句与句连接不连贯时,老师要加以引导,使句子能通顺,连贯。

(理解古诗诗句意思是学习古诗的重要基本功。)

四、引导学生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1、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可适当指导:诗中描写的景色是否有对比?

(学生从生机勃勃的盛夏景象和黄叶飘飞的深秋景色的对比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秋风落叶之时,寒意阵阵,客游在外的诗人见到此情此景,倍感孤独郁闷。后两句写了远处篱笆下的灯火,诗人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由此而想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心中升起一种温馨亲切之感,感情略显舒缓。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加深理解:

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就会勾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的赛诗会,比比看看哪位同学了解的思乡诗最多,背的最有感情?你自己对“思乡”二字有什么体会?

五、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和尝试背诵

1、指导朗读。教师再次范读后,让学生自读体味,同桌互相交流,最后找朋友(包括老师)朗读交流。

2、指导背诵。想想,怎样背诵背得快,记得牢?

(朗读、背诵也需要指导,不能放任自流。)

六、作业

自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对王维多一些了解。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活动一的内容,第二单元将承接七年级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相关活动,活动一是利用word软件对活动策划方案这样的长文档进行排版,美化,本活动分以下2个阶段进行:

1.排版策划方案:根据阅读的需要,对文档正文、各级标题进行排版,使文档条理清晰。

2.美化策划方案:利用页眉页脚,插入图片等功能对整篇文档进行美化、修饰。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word软件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基础,已经掌握了文字格式修饰和插入各种对象等基本方法,初一所学知识对本节课的段落排版和文章美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与引导。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根据所面临的问题和已有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文章排版与美化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的word知识进行实际运用,继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对活动内容全程规划,体验一个完整作品的编排与美化过程,渗透规划思想。

(2)综合运用word知识处理软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通过排版设计与美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表现与发挥。

四、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

掌握段落设置和页眉页脚添加的使用方法,并会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策划方案段落的设计与版面的美化,既要符合书本上的要求,又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房、未经处理的“读书”策划方案word文档一份,完整的“读书”策划方案作品一份。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学校将开展特色班级创建活动,为了配合学校的工作,我们班选择了“读书”主题开展“书香班级”活动,活动负责人已经撰写好了活动策划方案,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份方案的排版。

(教师展示编排好的方案和没有进行编排的方案)

师:同学们更喜欢哪一个方案的排版?

(学生回答第一个)

师:第一个策划方案文档的排版条理清晰,更易于阅读,也更美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给文档进行排版和美化。

(二)讲授新课

1.排版策划方案排版策划方案分为设置正文文字和设置标题格式两部分内容。

(1)设置全文格式

运行word,打开“书香班级策划方案”文档,按Ctrl+A键,选中整个文档,在格式工具栏上设置正文的字体、字号等字体格式。保持选中整个文档,选择“格式”里的“段落”选项,设置正文所有段落的格式。

(2)排版标题设置

选中文章标题,设置标题的字体、字号及颜色。(请一学生上前演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置标题格式),副标题和小标题依次请学生演示。

2.美化策划方案师:同学们可能发现了,我们的这个方案内容较多,不宜与阅读,所以我们可以在文档中插入一些图片装饰来提升文档美观度,并对文字内容进行衬托,在页脚插入页码等内容可以适度辅助长文档的阅读。

(1)插入装饰图片: 在“五、活动内容”后单击,“插入”→“图片” →“来自文件”命令,插入“蝴蝶翻书.jpg”图片。

(2)设置图片格式:右击图片,选择“设置图片格式”设置图片的大小和环绕方式,拖动图片,放在合适的位置。

(1)添加页脚页码:要求学生根据书本上步骤与要求,完成页码的添加。

(三)课堂练习

完成“创新园”里的三个任务:

1.在文档第2页插入素材文件夹中的“书香.jpg”图片,环绕方式设置为“四周型”。

2.为文档插入页眉。

3.尝试用漂亮的字体美化文档标题。

(四)课堂小结小组内评价、交流作品,并找出自己作品中的不足,进行完善与修改。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最后总结补充。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又因为学生对word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进行的很顺利,但学生较为粗心,段落的设置涉及的小知识点比较多,学生不易记住,需多加练习。

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来完成相关任务,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遇到困难或不懂的地方,教师应做细致的讲解与说明。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 ~~”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Δ”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一)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1.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2.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3.学习文章的5~13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2)学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文章第14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①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

②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句后,老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

③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

◇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干旱,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洪水,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朗读第14小节。

5.学习第15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

过渡: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板书:画上一颗心的图案。)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在心形图案上画一个“?”)

出示课件: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1)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2)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3)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全期共有六章。新授课程主要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多项式的运算 、轴对称图形、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章主要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怎样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准确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本章通过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完整性和深刻性,使学生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第四章 多项式的运算

本章主要要求了解多项式的的有关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多项式的加、减、乘运算,以及乘法公式。注重联系实际,为将来学函数奠定基础让课堂内容生动、趣味化,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引出概念。

重点:对于每个概念的正确理解,以及各项法则的正确、灵活的应用。

难点:探索各项法则的形成原因。

五章 轴对称图形

本章主要体会对称之美,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认识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设计开放性很强的练习,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局部与整体的教学思维的训练。

重点: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难点: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几何规律。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本章紧扣数据,抓住概念本质,紧密联系实际对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极差、方差的概念进行阐述。注重了让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形成结论的教学方法。

重点: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意义、计算及与普通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理解极差、方差的有关概念与意义;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数据的分析。

难点:能联系实际问题,利用数字特征分析数据组的统计特性,并对不同数据组的性质进行比较。

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学期。通过上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像陈琦、严细毛、瞿俐纯等同学更是对数学探究活动情有独衷。上期期末考试中,0901整体水平稍高于兄弟班级,但有两极分化的趋势。0902班的及格率稍高于兄弟班,但低分段学生高于10%,而且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自信,有自暴自弃之嫌。

目标任务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练习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优秀率30%以上,并将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1.观察实践:组织学生在傍晚到柳堤观察夕阳。

2.教学用具:CAI课件

三、教学设计

(一)导人新课。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人了美丽的傍晚。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柳堤欣赏了夕阳,谁能给我们说说你印象最深、觉得最美的一刻的夕阳是什么样的?

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实践观察时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以学定教,自然导入课题,不仅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还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

入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检查复习

1.游戏:摘云朵

2.合作复习

3.开火车读生字

4.看录像,听范读

5.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

[设计意图:把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准,这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游戏中进行复习巩固,孩子们学得开心,调动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范读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学生通过细看录像中的景象,静听课文的范读,能清晰地掌握每个自然段所描绘的情景,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拐杖”。

(三)有感情地朗读,激活画面。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老师也非常喜欢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注意听老师读,待会儿请同学们给我评评?

2.师生评价。

3.轻声读读这段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声音轻些,速度慢一些,看看你还能想像到些什么?

4.指导朗读。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师:读这句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这时太阳的样子像什么?’

师:这时的光已经不再刺眼,我们能很清楚地看着太阳,你看到的和课文里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一样的呢!真会想象。

师:全班同学一齐读读这句话。

B: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1)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小手比画比画。 。

(2)大伙评评,到底谁比画的是连绵起伏的山?为什么?

(3)(手势表示)对,一个接着一个,一起一落,这就是“连绵起伏”。

师:我们广西也是山水之乡,你在哪儿也见过“连绵起伏”的山呢?(放课件:广西连绵起伏的山)

师:一齐读读这句话

5.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读。

设计意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1.引读: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2.那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课文,你还有别的方法把课文读得更生动,学得更有趣吗?

3.学生反馈。

4.创造方法,合作学习。

5.展示成果。

句式联系: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

火红的天空十分壮美。被染成五颜六色的云朵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6.有感情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品味第五自然段。

1.(放课件:老年人晚年幸福的生活)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不仅夕阳红了,爷爷奶奶的脸也红了,他们的心更红了呢!(板书:更红)我们祝愿他们的生活也像夕阳一样美好、幸福

2.如果你就是课文里的这个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回归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题:《夕阳真美》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地表白,摒弃了以往归纳、升华中心的生硬,不失时机地把握住学生情感升华的一瞬间,无形之间渗透德育,教学效果很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夕阳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夕阳更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赞美夕阳,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1

2.自读全文。

设计意图:这么美的课文,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悟到文中之意,体会到文中之情,学生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回归板书,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回归板书,总结全文)日落任从容,余晖照晓丛。山河多壮丽,人老心更红。

2.美丽的夕阳,曾令无数人陶醉,进而为它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们走近夕阳,地了解它吧!同学们上上网,网上的资料可多了,有你喜欢的资料,可以动手抄写下来。

3.若有时间,课堂交流展示,若无时间,课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中,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这是一个新兴的技能。把收集、处理信息的指导不失时机地放进课堂,避免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尴尬。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学习,调动学生情感参与,与主人公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深刻体会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体会课文内容,用读启发学生的理解,从而加强自读自悟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调动学生情感参与,引导学生角色互换。 2、读中质疑,读中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借助认字表、字典,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注意:“忪”“茧”的正确读音。

(2)学习会写的字:

先给生字注音。读一读。确定容易记住的字,将难字标画出来。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字。

找出形近字,写在练习本上,并练习组词:

均( ) 程 ( ) 奖( ) 张( )

钧( ) 逞 ( ) 桨( ) 章( )

(3)重点学习易错字:“皂”的下面是七。

2、找出课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标记。

自学:“语文天地”中“金钥匙”的内容。试着做学习笔记。

3、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放入资料袋。

二、预习汇报、提高:

1、同桌互读课文,认真听生字词语是否读得正确,并根据情况给予评价。

2、同学范读,同学评议。 3、扩词练习。评判组词。

4、书写指导:把难字写正确。 5、交流资料。

三、学习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介绍:这篇文章写的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的真实的事情。

1、用你喜欢的形式朗读课文。

2、你是怎样做摘录笔记的?汇报给大家听。(以强带弱。)

(1)不懂的词语方面:礼节性、镐、次生林(2)积累喜欢的词语。

(3)喜欢的句子:对大手的描写及带有数字的句子。

(4)不懂的句子:“我握的是手吗?分明是半截老松木。”“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5)有感想的地方:布满老茧、看到一山翠绿的森林、植树26万多棵

3、自我小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在文中课题下做简单笔记。

4、小组讨论并汇报:

(1)课文中多次描写了老张的手,找出相应的句子画出来,谈谈你的理解。

(扣准课题思考问题)

(2)你观察过别人的手吗?说说你的看法。

5、思考文中重点问题:

(1)老张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读文1、2、3自然段理解)他的手为什么会这样?(2)摸摸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3)自读课文(4――19)自然段,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手的?你见过这样的手吗?

(4)课文中多次运用数字描写,而哪些数字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呢?说说为什么?

6、本文要告诉我们:

因为长年累月的辛苦,老张的手很不好看,可正是这双手,创造了无法估量的财富,创造了翠绿的森林。赞美老张为了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质朴心灵。

修改自己的笔记。

7、本文有什么特点?说出文中我最喜欢的地方,为什么?(养成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1)比喻的恰当运用:活像是半截老松木、掌面像鼓皮一样硬。

(2)巧妙的数字描写:让人从空间感知事物的大小、多少。

8、拓展提高:每人都有一双手,说说你最了解的手的样子及作用。

(最好说说爸爸、妈妈、老师、阿姨等比较亲近的人,从而加强了解和沟通)

四、大家一起长本领:(结合书后“日积月累”进行学习)

1、积累手的动词。2、做翻绳和打手影游戏,观察手的动作,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出来。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的

1.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陨?畹娜劝??br>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

4.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教学准备

1.《童年》歌曲。

2.能勾起对童年生活美好回忆的照片、物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

播放歌曲《童年》。师: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

2.同桌间就近交流。

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照片内容互相说说照片中相关的人和事,或者由一件物品引起的相关回忆。要求:口齿清楚,条理清晰,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学生充分参与交流。教师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教师可以点拔,引导。

3.全班汇报。

(1)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

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是否有条理展开,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

还要求讲得生动有趣。

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评议时,以是否有条理和是否生动有趣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

4.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有趣的往事。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5.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

第二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师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②要符合我们生活的实际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玩赛车,可以是捉迷藏,可以是异想天开做傻事……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范文略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五、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六、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d52km3.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