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教学设计 >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十篇
手机版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十篇

来源:博文吧 阅读:2.65W 次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十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师提问,生都去过哪里旅游,请生回答

(2) 猜想师怎么去旅游的?从而导入本课,板书《索溪峪的“野”》

二、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思考问题:①“野”在文章中是什么意思?

②自学文中生字词

③文章从哪几方面讲索溪峪的“野”

(二)检查初读情况,回答问题,读准生字词,理解词意

(三)分别从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四方面来讲

(1)索溪峪的山“野”

①出示各个名山图片,通过与桂林、黄山、庐山等名山比较,思考问题索溪峪的山“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二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二自然段

(2)索溪峪的水“野”

①出示水的图片,思考问题索溪峪的水“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三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三自然段

(3)索溪峪的动物“野”

①出示动物的图片,思考问题索溪峪的动物“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四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四自然段

(2)索溪峪的人“野”

①出示水的图片,思考问题索溪峪的人“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三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五自然段

(3)山野、水野,山水都野,带动的整个人都野起来了,使人不免的放松心情,回归自然,所以返璞归真。思考问题:作者在领略了这一切之后是什么样的感受?

(4)小结:课文开头先概括索溪峪的一个总的 特点是“野”,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描述,既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在山水间行走的游人也是野的,最后总结出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5)想一想课文为了描写索溪峪的野,运用了怎样的文章结构?

山野(分)

野(总) 水野 (分)

动物野(分)

人野(分)

三、课堂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板、凳”等8个生字,会写“板、椅”两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角色,体会称赞带给人们的力量和快乐。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学会由衷地称赞别人。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小刺猬是怎样发现小獾的优点,从而学习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表扬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要夸夸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看来老师的称赞起到了作用。)

2、刚才都是老师称赞你们,谁愿意来称赞我呀???是吗,你们看我现在的表情,觉得我的心情怎样?(是的,听了你们的称赞,我感到特别开心,也更加自信。)

3、称赞的力量可真大!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两个小动物之间相互称赞的故事,出示题目――称赞(板书)(指名读、齐读,前面是翘舌音,后面是平舌音。)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课文中谁称赞谁?怎么称赞?称赞的结果怎样?

带着这些问题,请小朋友自己好好地读一读这个故事。注意:生字读准,句子读通,自然段标好。(自由读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交流检查生字读音和识记方法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认读

师:生字宝宝出来了,你先来和它打声招呼吧!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带读生字,记忆生字

师:生字宝宝跑到了卡片上,谁来当小老师?(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平舌音:刺、糙

后鼻音:凳、傍

扩词记:刺、板、糙、椅、留

偏旁记:猬(带皮毛的小兽类)、椅(木头来做的)、瞧(用眼睛瞧)

动作表示:瞧

猜字谜:傍(一人站旁边)

(3)卡片去掉拼音,指名认读、齐读

师:那把生字宝宝的拼音帽子摘掉了,谁还想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4)认读词语

师:词语宝宝也排队出来了,我们开小火车来叫叫他们。

2、生字词语会读了,课文读通了吗?

课文有几小节?请同学分小节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他们有没有读准字音,边思考:文中讲了谁称赞谁?

评议朗读:你可以称赞一下你认为读的好的同学,也可以给他们指出缺点。

3、听了他们的读,你们明白是谁称赞谁了吗?(生答)板书:刺猬 小獾

课文哪几小节是讲小刺猬称赞小獾的? ( 提示:找完整。可以根据时间提示来找一找,清晨——傍晚——)

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1——4小节。

三、研读文本,理解感悟。

过渡: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在小路边,他看见一只小獾在学做木工。我们先来看看小刺猬是怎么称赞小獾的呢? 快速找一找。

1、 出示:“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指名读、齐读)

2、真的吗?小獾高兴极了,却有点不相信。小刺猬为什么要称赞小獾呢?请小朋友到课文

第二段里去找一找(画出相关句子)

示句: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指名读、齐读)

3、你能想象一下“粗糙的板凳”是怎样的?(示图)

(有高低的、不平的、不光洁的??)

4、但是小刺猬却能从“粗糙的板凳”中看出“他做得很认真”,想想他是怎么认真地做板凳的?(再示图)

(才刚刚开始学,就能做板凳了;一下子做了三个小板凳;会流汗;会腰酸背痛;会钉到手指??)是啊,那么累了,可是小獾还是做得那么认真,多有毅力呀!一起读一读这一段吧。(示第2段,齐读)

5、小刺猬怎么发现他的认真的?请小朋友读读第3段吧!

示句“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读句)你读懂了什么?(他看得很仔细。)还读懂了什么?(看得不仔细就不会发现做得认真。) 我们也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那你想对小刺猬说什么? (小刺猬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看来小刺猬也值得我们称赞,它很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所以他夸道——(示句,齐读)

6、小獾确实值得称赞?谁愿意做小刺猬来夸夸它?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1、教材简说

几乎人人都见过桥,也走过桥。我们平时见到的桥都是架在江河湖海之上的,但是兰兰跟爷爷一起却看到了两座不一样的桥-----潜水桥和塑料桥。整篇课文篇幅较长,共有十个自然段。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介绍的是兰兰和爷爷过潜水桥,第五至第九自然段介绍的是兰兰和爷爷过塑料桥,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爷爷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

这是一篇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常识性课文,这篇科幻故事向我们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实用的塑料桥,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好好学习,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造福于人类。

2、教学建议

(1)、识字写字

①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生字的愿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在识字教学环节中应发挥学生学习生字的主动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安排重、难点。在学习生字中,由于学生识字量不同,重难点也不一样,所以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忆。

教师在学生学习生字时应提醒学生注意,“程、砖”是翘舌音,“梁、砖、架、划、巧”是三拼音,“薄”是个多音字,在本课中读“báo”。

在认识字型时,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课本生字建立联系,做到既学习生字,又复习巩固学过的汉字。如,“转—砖”、“彩—采”、“等—特”、“被—波”。“特”还可以说成是一头小牛躲在寺庙的边上,“砖”是用石头做的所以有个石字旁等等。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因为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有很多时候他想到的记忆生字的方法是我不一定能想到的,而且学生年纪相仿,记忆生字的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学生自己讲的学习方法往往容易被其他学生所接受。

②生字要不断地反复在不同的地方出现,让学生多多接触生字,才能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学生能在词语中认识生字了,可是在句子中是否认识呢?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自己读课文时有困难的句子,由于每个学生识字情况不同,难读的句子也不同,让学生读自己通过努力读好的句子,既可以有重点地读好句子,同时生字也得到再次巩固,还能使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收获,学习的积极性得到鼓励。

同时,我还将每一课的生字贴在黑板的一个角上,上一课就贴一课,那么学生就会在巩固自己忘记的汉字时,看一眼黑板,或者在平时看黑板时不自觉地看到我贴在黑板上的字,对学生起到一个加深印象的作用。

③通过游戏的方法巩固生字。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快乐天堂,每个儿童的骨子里都有快乐的因子。学生在游戏中是最纯真的,学生也喜欢游戏。如,带生字宝宝回家,学生读完“特别”后就将生字“特”送回家,或者是跟它做了好朋友,把这个生字卡带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可是生字有限,不可能所以的同学都能带生字宝宝回家,怎么办?这时再采用另一种游戏方法“将生字宝宝喊回来”,老师说:“薄薄薄,在哪里?”有这张生字卡的同学马上跑上来,边跑边说:“薄薄薄,在这里,大家一起跟我念,薄薄薄。”通过游戏学生兴趣高了,同时也巩固了生字的认识。

④本课要写的6个生字以上下结构为主,教师在写字教学时可结合前面学国的油瓜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要求进行指导。“坐”字不易写好,指导时要注意三点:A、两个“人”要写小,注意变捺为点;B、竖要写长,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C、下横要写长,以托住整个字。在指导“坐”字的基础上,再指导“座”字的书写,强调把“坐”字写地再小一点、偏右一点。

(2)、朗读感悟

整篇课文篇幅较长,在教学中应进行相应的取舍,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围绕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好相关的几个部分。

①从课题入手质疑,将问题集中在:兰兰跟着爷爷过了几种桥?初读课文提炼信息:潜水桥、塑料桥。

学生在读书回答问题时,有些同学可能说不准确,如,说“潜水桥”时,可能会有同学说是“架在水里的桥”或者说是“玻璃桥”,遇到这些情况时,应该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这两种桥的句子读一读,找出正确答案。例如,学生说是架在水里的桥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

A、你是从课文中的哪里找到这个答案的?(第二段中的最后一句)

B、你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这座桥建在哪里。但是,你却只讲出了这座桥的位置,可你还没告诉我们这座桥的名字呢!请你再读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样告诉兰兰的,好吗?

②相比较之下,你更喜欢哪座桥?为什么?

课本在介绍这两种桥的特点时已经十分明显,潜水桥的特点是架在水底(潜水)、结实、透明;塑料桥的特点是轻巧、携带方便。课文中的插图也很好地展现了潜水桥和塑料桥的这些特点,学生通过读句子、看插图,能很好地掌握潜水桥和塑料桥的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你更喜欢哪座桥?”学生会积极地告诉大家他喜欢的是什么桥,这时老师及时问一句“为什么呀?我看另一座桥也很好嘛!”这时,学生就会告诉大家他更喜欢那座桥的原因,同时也讲出了桥的特点。如,学生说:“我更喜欢塑料桥。因为它轻巧、带起来很方便。”或者有学生说:“我更喜欢潜水桥。因为它是在水底的,它是透明的,可以让我看到水里的世界,我也不会害怕掉进水里(结实)。”

③未来的“桥”可能是怎么样的?

学了课文中兰兰过的桥,我们想一想为什么课文会说“爷爷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爷爷真的会变魔术吗?通过学生讨论,让学生知道那是因为科技的力量,科技使桥可以架在水底,可以让我们将桥随身携带,由此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这时,教师可以乘热打铁创设一个情境,如果你也是一位桥梁专家,你会怎么样去设计未来的桥?启发学

生发挥想象,并将设计的桥画下来,在全班进行讨论。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例1,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运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体操比赛录像,课件,智慧树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20xx年,奥林匹克圣火就要在古老的华夏大地燃烧,第29届夏季奥运会就要在北京举办,你们高兴吗?激动吗?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到来,东门小学的全体师生,开展了一系列迎奥运的活动。(课件)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收集信息。

我们要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学生汇报,老师课件

3.独立试做。

需要的信息找到了,现在你们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好,老师相信你们能行,在草稿本上试着列式计算吧!

4.交流汇报。

①8×10×3=240(人)

②8×3×10=240(人)

③3×10×8=240(人)

5.小结

虽然同一个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但今后解决问题时学会选择最简单最好理解的方法同样非常重要哦。

三、练习

奥运会就要到了,小明为了参加奥运会,天天锻炼身体,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1、(课件)我坚持锻炼身体,每天跑两圈,跑道每圈400米,我一个星期(7天)跑多少米?

自己独立做,再交流汇报

2、(课件)你真棒,可是我也不差呀!我每天游3个来回,游泳池长25米,我每天游多少米?

自己独立做,再交流汇报

贴智慧树

3、(课件)世界杯足球赛,每个组有4个队,每个队有20名运动员,8个组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自己独立做,做对的摘智慧星

4*、(机动)有36位运动员要坐车,有三种租车方案:

?? 第一种方案:只租甲种车

第二种方案:只租乙种车

?? 第三种方案:甲种车和乙种车一起租

?? 甲种:每辆汽车有7排座位,每排可坐4人,一辆车租一天需240元。

?? 乙种:每辆汽车有5排座位,每排可坐3人,一辆车租一天需200元。

? 选择哪种租车方案最合适(最便宜),需几辆?

? 小组合作完成,做对的得奖杯

四、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每个同学都能多观察、勤动脑,就能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我对同学们充满信心,你们有信心吗?最后祝每个同学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

教案《解决问题》

安阳市东门小学

陈 宏 霞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的说明。

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说明事物的妙处。

【教学难点】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大家了解今天的天气情况。那么,谁能告诉我今天的天气情况呢?(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对,通过天气预报我们能够准确知道某天的天气情况。但是大家想过没有,现在正值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旅游季节,假如你正在外地旅游,身边没有天气预报,为了避免被雨水淋湿的尴尬,你该怎么办呢?今天,让我教给大家一招识别天气的方法:看云识天气(幻灯片1演示),我们将会受益无穷。

二、小组合作预习,展示与评价

(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峰峦( ) 一霎间( ) 弥漫( ) 晕头转向( ) 月晕( )

崩塌( ) 匀称( ) 笼罩( ) 薄云( ) 谚语( )

点缀( ) 顷刻( ) 预兆( ) 轻盈( )

2、辨析下面形似字,为其注音并组词

绫( ) 卷( ) 幕( )

凌( ) 劵( ) 暮(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预兆:

轻盈:

弥漫:

征兆:

4、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成语

(1)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

(2)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

(二)初步感知

1、为什么“看云”能“识天气”?用文中的一句话作答。

2、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1)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

(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白色的绫纱。( )

(3)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 )

(4)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 )

三、朗读,整体感知

1、导读:将课文分成五块,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采用不同的方式齐读、杂读)。

2、自读:框出依次介绍了哪些云?画出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言材料,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幻灯片3演示)

四、演读,理清层次

1、明确任务:各合作学习小组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Hai !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

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幻灯片4演示)

2、对照课文和幻灯片,各小组学生各人自说自讲。(幻灯片5-11演示)

3、小组展示,课堂交流与评价。

4、小结:通过自我介绍,我们认识了各种云,明白了它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天气,这对我们认识天气有很大的帮助。课文告诉我们,除了云的形状,还有云彩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天气,请同学对照课文完成表格。(幻灯片12演示)

6、总结:课文用三个小节给我们介绍了两种通过云来识别天气的办法,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会发现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本文的层次也十分明了。(幻灯片13演示)

五、课堂小组合作与探究,展示与评价

1、怎样看云识天气?这是全文的重点。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作了具体细致的介绍。

(1)阅读第三节,完成下表

云 名形 态位 置厚 度天气征兆

卷 云

卷积云

积 云

高积云

(2)阅读第四、五节,完成下表

云 名变化过程形 状位 置天气征兆

卷层云

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3)阅读第六节,完成下表

云彩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 彩天气征兆

由以上三个表格可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看云的 和 来预测天气,还可以通过看云上的 来预测天气。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 。

2、课文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文中第2段揭示了云的形态和天气关系,它与后面的三个语段是什么关系?句中“往往”和“常常”两个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本文介绍了如此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起来却感到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六、课外延伸

1、点示: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

2、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讲述,教师补充。(幻灯片15演示)

3、布置作业:收集并积累识天气的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提到教学设计,大家太熟悉了,从我们当老师的第一天起,就和它打上交道,我在准备这个稿子时在百度里输入“教学设计”四个字,出来的结果有3690万条,可见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我们在一线遇到的一些想不到的问题,或者说是平时不注意的问题。借着太原市第一届教学设计大赛,要出一本“优秀教学设计”集,我们在座的各位有一些人是参与了这项活动的,这本书中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本次大赛我县共参与了45份教学设计,而一等奖的只有4名(语数各两名)。我想在皮皮上(格式)问题不大了(不是没有了),但在瓤瓤里(书写内容)上问题依旧很大(甚至可以说非常大),原因来自多方面:如三维目标不全面、不具体、不可测;如目标的表述不规范;如缺乏对这些问题的培训与指导.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单元教学首页

按照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的表格来看,共分为两大块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与“教学目标”。由于教学目标我们还要在课时首页重点讲,所以我们这里只谈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中的两块内容——“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老师们平时遇到的是什么问题呢?第一,不知道具体写哪些方面的内容。第二,从教参中抄写“单元概要”,而且抄得很有理,教参还能出错啊!其实这部分内容是在我们的学科是应该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写法。要说明属于课程标准哪部分的内容,要列出课标中相对应内容的具体要求,最好将对应的条款都写出。要写出本单元教学内容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及前后联系,能够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分析,并初步理解编者的意图。能对本单元的教学提出主要的教学建议。

2、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分析,特别是要能够结合本县本校的实际,以及学生的`真实状况,如果能列出具体的数据更好。教师非常认真、详细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是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础,反映了教师正在把新课程的理念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二、教学设计首页

有关课时教学首页,其内容包括有“班级”“授课时间”“章节”“第几课时”“课题”“课的类型”“教学仪器”“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难点重点”“使用教材构想”“参考资料”等部分的内容。在全全下校的过程中,其中栏目填写齐全与否是很重要的一项指标,但我们看到的情况往往也就是老师们忽略这些细节,不是缺这

就是缺那。尤其是日期,很多老师是不想写的,这在每年的评审职称时也常常遇到,有的就很不幸地被确定为“假教案”,只要是假教案的就一票否决。“使用教材构想”是新增内容,很多老师在填写过程中很困惑,我想大家这里要记住四个字——“增、减、改、调”,只有遇到这几种情况时才会需要填写这部分内容,也就是说这部分内容不是每节课都要填写的,如果每节课的教案都写,我们真不知道要教材还有什么用。我们学科是个特例,老师们在备课时,特别是精备课时,都会对教材进行一些变动,甚至很彻底,有的上完一节课都找不到一点儿教材的影子,所以这里就需要进行填写。下面我们着重谈一个重点——“教学目标”的制定及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的基本内容及书写要求

基本内容包括:

A、应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训练要求;

B、让学生经历怎样的学习活动过程, 在体验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C、学习知识的兴趣、科学态度和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书写要求包括:

A、目标的表述正确规范;

B、目标的内容全面准确;

C、目标的要求具体可测;

D、目标设计要关注差异。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初中信息技术之电子邮件) 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明电子邮件的特点及其地址的组成;

2.知道免费电子邮箱的申请过程并能申请到自己的电子邮箱;

3.能独立进行电子邮箱的登录及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包括添加附件);

4.有基础或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尝试使用同时给多人发送邮件、抄送、密送邮件等操作。(拓展目标)

过程与方法

5.通过“异质分组进行学习交流” ,学生之间能“取长补短”针对性地解决各自在学习上的困难与问题,提高学习效益;

6.通过“利用公共邮箱实现信息共享”的实践活动,体验电子邮箱在合作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

7.在使用电子邮件的过程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增强个人信息的安全保密意识。

2、数学学科教学目标的类型

数学学科的总体目标再细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这里我们着重分析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认知领域可分为六个层次: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知识是对以前学过的事实、方法、过程和理论的记忆,属于最低认知水平的学习结果。领会是指能够借助于转换、解释和推断等三种形式来把握学习材料的意义。运用是将习得材料应用于新的情境以解决问题。分析是将整体分解成构成成分和理解其组织结构。综合则是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以产生新的模式和结构。评价是指对学习材料做出价值判断,属于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把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词进行了一个分类,我们大致可以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六个层次不易掌握),这些关键词对于我们写教学目标有着很强的指导性,可以有效地防止我们把教学目标定得过高或

在教学设计中,几乎每一位教师都在设计教学目标。我们学科大致是这种情况,当然其它学科也普遍存在,那就是把教参上的教学目标抄到教案本上。但我们往往发现,教参上的教学目标常常是含糊不清、难以观察、缺乏层次性和难以操作,很多老师抄完都不知那上面说得到底是什么,无法发挥教学目标的功能。有不少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经常有:“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理解??的知识”、“让学生对??感兴趣”、“学生学会??”等等,这里出现的掌握、理解、感兴趣、学会,都发生在学生的头脑里,根本无法观察到。所以我们主张用知觉、记忆、理解、创造、欣赏、热爱等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述语来陈述教学目标,然后再用可以观察的行为作为例子,即列举反映在心理变化的行为样品,使这个教学目标具体化。

三、教学设计续页及尾页

教学设计的续页及尾页包括很多栏目,主要是教学设计的流程,这部分内容切忌写成课堂实录,在这次“首届教学设计大赛”中出现了不少这样的作品,表现为:“师:??生??”、“提问:??回

答:??”等。其次是“当堂训练与达标检测设计”,这在我们的学科里非常重要,要紧扣教学目标,形式灵活多样,体现低起点、多层次学以致用,作业量适当。建议大家借鉴“作业布置”要求,只要出示相应的内容即可。教学反思可以分“课例呈现、归因分析、改进措施”三部分内容来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

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

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我们研究人类的文明史,以及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人地协调发展等有着重大的价值。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聚落形式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

课前准备: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接着学生按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课前准备提出要求如下:(1)搜集城市与乡村的不同景观图片,分析城市与乡村有何差别;(2)搜集民居建筑图片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料,分析形成建筑特色的原因;(3)复习前面世界人口分布知识,了解人口密集地区的地形。

[导入新课] 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边展示,学生边回答,教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

[承转] 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讲述新课:

[一] 讲述“聚落的形态”,按以下步骤:

在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例子。

[承转] 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

1. 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

哪些好处?

[启发] 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教师适当提示城市的学校教育条件、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娱乐的内容等方面来比较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并由学生课前做好小课件,上讲台当小教师,与其他同学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 教师展示城市与乡村差别表格:

2.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人口规模、从事的生产劳动等方面来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讲述]: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城镇,但我们也把它归为乡村聚落。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生活在城市的确存在很多的好处。

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你我就身在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你认为城市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业困难等方面来进行讨论。

[小结]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我们更加要加强城市的绿化,管理与保护。在城市的建设中,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来。

[过渡] 前面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与乡村。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乡村发展成为城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3. 教师展示动画:课本P52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讨论城市发展过程。简要分析城市发展条件。

[教师提问] 聚落分布在世界各地,很不均匀,从前面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人口分布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布情况。那么,结合人口的分布情况,分析讨论: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聚落呢?

[启发] 世界人口密集区域分布在哪些区域?为什么?那些地区的地形如何?气候如何呢?如:我们冀州的地形如何?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讨论。

[小结]:聚落的形成受水、地形、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承转] 由于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房屋)风格不同。为什么呢?

[讨论] 把学生分成3组,展示课前搜集的“东南亚的高脚屋”、“北非的平顶屋”、“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冰屋”的图片,讨论不同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当地的民居建筑有何特色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

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

[承转] 正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各异,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4.讲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展示] 各类文化遗产的图片,教师边介绍边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然后请学生考虑图片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共性?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经济科技等到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

[教师提问] 有人在古代建筑物下刻写“XXX到此一游”,这种做法对吗?(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

[小结]: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我们研究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民族风情等有着重大的意义。特别为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宝贵的资料!

[课堂总结] 课件展示课堂板书设计,概括本节知识要点:

1.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可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形式;两者的差别;

2.聚落的形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课堂巩固]

1. 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

A.农村——放牧B.牧场——伐木 C.渔村——捕鱼 D 林场——种植

2.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B 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3.影响聚落形成与发民的主要因素有( )

① 地形 ② 资源 ③ 土壤 ④ 水源 ⑤ 气候 ⑥ 植被 ⑦ 地质 ⑧ 交通

板书设计

一、聚落的形态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形式

3.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二、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1.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2.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 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2.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后记

本节内容主要运用了分组合作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的能运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析身边的事物,真正做知识的“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在如下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才是真正有效的:当学生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这样才能最好使新课程标准得以实际上的实施。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因、交、作、布、两、左、右、它”8个字,会认“板、劳、第、世、界、更、能”8个字。认识新部首“点横头”、“巾字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使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课文(介绍爱因斯坦)

二、初读课文

三、,多种形式认读田字格、双横线生字

四、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设疑:爱因斯坦为什么要做三只小板凳呢?

五、学会写“作、两、交、它”四个字,学会新偏旁(点横头)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激趣导入

1、复习生字词( 田字格、双横线)

2、自由读全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体会。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

学习第一句话:

1、、出示第一自然段中重要的词语

2、引导学生读好词语

3、通过读好词,引导学生读好句子

4、相机理解“作品”

学习第二句话:

1、指名读第2句话。

2、他指谁?

3、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板凳?(相机引导学生读出爱因斯坦作品交得很晚、小板凳样子很丑)

4、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读中感悟。

1、师范读第2自然段

2、问题提出:老师对爱因斯坦的小板凳满意吗?

学习老师的话:

1、出示老师说的话,引导学生读出老师的很不满意。

过渡:听到老师很不满意的评价,爱因斯坦又是怎么做的,怎样说的呢?

2、读一读,找出爱因斯坦动作和语言,做上记号。

3、同桌互相说一说划线的句子。

4、师出示描写爱因斯坦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齐读。

相机理解:不慌不忙

5、引导学生看插图

边读课文,边看插图:爱因斯坦最后交的是第几只小板凳?这三只小板凳哪个更好?为什么?

6、学生交流比较。

7、讨论:爱因斯坦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相机理解“强一些”)

8、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9、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学写四个字(因、右、左、布)

1、观察这四个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2、师范写“布”(认识新偏旁“巾字底”)

3、生练写

板书设计:

第一次

6 三只小板凳 第二次 强一些

第三次

坚持、认真......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抓住“颂”字)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

(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颂黄河

四、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五、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给予、圣诞、兜。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觉小男孩的美好心灵,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我猜大家肯定会喜欢,想知道吗?

(板书:快乐)

师:那么你觉得在日常生活中,________是快乐的?(补充板书)

(学生交流)

[预设:过生日时是快乐的, 考试取得好成绩时是快乐的……]

师小结:是的,那么多的事情让我们感到快乐,但有一个小男孩却跟我们大家不太一样,他认为给予是快乐的。(板书:给予)

讲解“给予”意思:给是给的意思,予也是给的意思,给予就是给的意思。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给予是快乐的”

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师引入:这到底是一份怎么的快乐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感觉一下这份特殊的快乐。

请一学生朗读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②给课文标上序号,思考:(谁)给予(谁)(什么)而感到快乐?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1、生字教学

出示生词:

圣诞节 羡慕 宽裕 湿润 残疾 兜一圈 饶有兴趣

师:孩子们读得很认真,很投入,看来是被故事深深吸引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生词。

①自由朗读生词。 ②想想你想提醒我们大家哪个字?

③交流 (说想提醒的字,并当小老师领读,并说说个别词的意思)

重点指导: “诞”的字型 “兜”字型及意思

2、课题写道“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出现在了文中什么地方?(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师: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保罗给予了谁什么而感到快乐呢?请你再快速地读一读课文,从文中找找答案。

 三、 整体感知

1、保罗给予小男孩机会而感到快乐!

请一学生读6-10自然段

师:保罗不由自主地邀请小男孩坐他的车,小男孩高兴地答应了 朗读俩人的对话。

师:这里小男孩向保罗提出了什么要求?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两句话

自由读一读,想像一下:你觉得向别人提要求时,一般是怎样的?那么这里小男孩向保罗提这两个要求时,又会怎样呢?(学生说:诚恳的 满怀期待的 很希望保罗能答应的)

相对应地读这两句话。 语气是一个比一个诚恳 一个比一个强烈。

师:保罗给予了小男孩坐车的机会,满足了小男孩的要求,他感觉到了快乐!

师引:面对小男孩这么诚恳的请求,保罗爽快地答应了,小男孩感到了快乐,相信那时,保罗也非常得快乐!他感觉到:给予是快乐的!(齐说)

师:除了保罗给予小男孩机会,满足他要求感到快乐之外,文中还写了谁给予谁感到快乐?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说说你的感觉。

2、保罗哥哥给予保罗新车而感到快乐

学生说相应的段落。

师:从哪里可以感受到保罗拥有新车是非常开心的?

出示:“是的,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师:除了高兴之外,你觉得还怎样? (非常的自豪)

生齐读这句话。

师:这种给予不仅保罗高兴,保罗的哥哥也非常的高兴。所以他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齐说)

3、小男孩给予他弟弟欢乐而感到快乐

师:你从文中哪儿感受到了这种快乐? (生说)

①出示第4、5自然段 男生朗读

师:这里小男孩惊叹仅仅是因为羡慕保罗有一辆新车吗?(不是) 那小男孩是怎样想的? (生交谈)

师:让我们一起把小男孩未说完的话说出来吧!

出示:哇,我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师:他希望当怎样的哥哥? (像保罗的哥哥,送新车给弟弟) 想像一下当时他说这句话时的心情。 现在,你来当当小男孩,对同桌读读这句话,读出你当时的心情。

(同桌互读)

师:现在你继续当小男孩,对我这个保罗读读这句话 (生对师读, 并对相应评价)

师:当听到小男孩说自己也想当这样的哥哥时,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说)

师小说:是的,被小男孩感到了。小男孩想到的不是索取,而是给予,在给予中小男孩仍是这样的快乐。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小男孩给予小弟弟欢乐而感到快乐?

②出示第11自然段 女生朗读

师:课文中有一幅图,小男孩与小弟弟正在开心的交谈着。我们再来一起读读小男孩说的话。 (生齐读)

师:小男孩想要送给弟弟什么? (一辆新车)

师:小男孩想送给弟弟的仅仅是一辆新车而已吗? (不是) 那还有什么?

(生交谈)

预设:想给予弟弟欢乐,想给予弟弟希望,想给予弟弟关爱……

师小结:是的,小男孩的弟弟腿有残疾,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行走,在这个美丽的圣诞节前夜,他在家难免有些孤单、自卑。小男孩真正想给予弟弟的是欢乐,是给他生活的勇气和希望,是对弟弟深深的关爱。 现在,谁愿意把这份感动给予我们大家?

(指名学生朗读小男孩的话语)

师:假如现在你是小弟弟,听到哥哥这样说,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大胆来谈谈

(生自由说)

师:假如现在老师就是小弟弟的话,即使若干年后哥哥没有能力给我一辆新车,我也不会遗憾,我也会心满意足。因为哥哥给我的是比新车珍贵一千倍,一万倍的东西,那就是欢乐,是希望,是哥哥的爱!

师:小弟弟因为哥哥的爱,非常开心,同时小男孩也非常的快乐,所以,他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齐说)

四、 升华“爱”

师: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一下这些快乐。 想一想这些给予的快乐都发生在了什么时候?(圣诞前夜)

(生齐说快乐: 圣诞前夜,保罗的哥哥给予保罗一辆新车而感动快乐!保罗给予小男孩坐车的机会,满足他要求而感动快乐!小男孩给予弟弟欢乐、希望、关爱而感动快乐!)

师:那么,你在生活中有过帮助别人而自己感动快乐的经历吗?请按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我也曾给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动快乐!

师:有一位诗人也跟大家一样。但他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看看《给予》

师范读 ——→ 生齐读

五、 作业布置

阅读小短文《给,永远比拿愉快》 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板书:

(圣诞前夜)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的哥哥 新车 保罗

机会/满足↙

小男孩 欢乐/希望/关爱 小弟弟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3y4xqk.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