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教学设计 >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七篇
手机版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七篇

来源:博文吧 阅读:1.35W 次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七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

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音乐激情,诗歌导入 。

1、音乐激情: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诗歌导入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古往今来吟唱黄河的篇章可谓多矣。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写黄河的现代诗--《黄河颂》

二、诗歌诵读,感悟黄河。

1、诗歌诵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奏与情感。

2、感悟黄河:

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节最有气势?请你读给全班同学听。,并交流一下朗读感受。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②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颂黄河部分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历史贡献、地理特点、自然特点)

③结合时代背景,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国。)

2、品读赏析:

①分小组自由选定最欣赏、理解最深刻的片段进行朗读赏析。

②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四、回味抒情,拓展延伸。

1、回味抒情:

同学们,情到深处自成诗下面让我们再一次高声诵读《黄河颂》,再次感受黄河,感受伟大的中华民族。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2、拓展延伸:

①以啊!黄河!为情感基调,仿写几句话歌颂黄河。

②与音乐老师联系让学生学唱《黄河颂》。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同时,课件出示雷锋画像。

2.教师讲雷锋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我们了解了雷锋,可是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歌,板题“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师指导读“雷锋”。

二、读文识字

1.雷锋叔叔知道你们这样想念他,特意给你们送来了礼物,看一看。(出示课文投影字幕)

2.这首诗很好听,你想怎样读?(学读、同桌读、小组赛读等)

(1)如果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学生回答)

(2)学生自由读。(自学生字)

(3)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识字经验和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同学给予鼓励)

(4)利用生字卡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5)认读带拼音的词:雷锋、叔叔、曾经、泥泞、鸟窝、迈步、荆棘、花瓣、萤火虫、寻觅、需要。(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6)摘掉拼音,你还认识他们吗?你来试一试。(去拼音读词)

3.游戏巩固:把生字卡放在板槽中,指两名同学,教师说字,两名同学迅速取出相应的字并组词,其余的学生取出自己的字卡组词。

4.对重点的字分析字形、正音:“锋、曾、泞、晶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平舌音,又是多音字。“泞”读四声。对容易出错的字多读几遍。

三、指导写字

1.指导观察要写的字的字形,分析字形特点。(需、迈、叔、锋、泞)

2.教师范写“滴”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泥”右下部应先写撇,再写竖弯钩。“泞”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学生练写(放音乐)

四、初读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四人轮读,评议、正音。

3.试着背一背,对背得好的同学给予奖励。

五、总结本课内容,说出体会

六、拓展延伸:把你知道的雷锋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知识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认读。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

3、多读多想,基本读懂课文的内容,体会我们热爱祖国,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思想感情。

人文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表达诗人对祖国日新月异的歌唱,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多读,讲读结合,学生在读中体会。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充满童趣的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和太阳比赛早起》。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二、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诗歌。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问题?从哪些地方读懂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教师示范朗诵,说说:你听出了什么?让学生体味诗歌的情感。

4、学生像老师那样动情地朗诵。

自由练读同桌互相练读给全班同学听。

二、指导学生背诵。

1、背诵喜欢的小结。

2、整篇背诵。

三、指导学生做作业 。

教后小结:

阅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懂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同学间的交流,让学生的疑点在大家思想观点的碰撞中化解开来。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内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会快速提高。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一、导入

由20xx年高考作文题导入: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二、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课文学习

1、你读我念: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2、你翻我译:

自学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抢答题:

⑴ 解释加点文言词语:

① 与友期行

②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③ 门外戏

④ 尊君在不

⑤ 待君久不至

⑥ 相委而去

⑦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⑧ 下车引之

⑨ 元方入门不顾

⑵ 翻译文言句子:

① 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

②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

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⑶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3分钟背诵比赛。

5、你扮我演:

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

6、你思我想:

⑴ 对文中的三个人,你有何看法?

⑵ 问题探究:

① 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② 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7、你收我获:

从这则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小结与延伸

1、词语积累:

仿照例子,了解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并写出带该字的一个成语

例子: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

成语: 三令五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动手试一试:解释加点的的词语:

⑴ 陈太丘与友期

⑵ 太丘舍去

⑶ 下车引之

⑷ 入门不顾

3、中外名人讲诚信: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谚语

4、教师寄语:

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简析:

同样的风景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本文脉络清楚,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在描述了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后,作者的笔触沿自己的视线所及,从远处落笔,先写山具有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然后由远到近,由山及水,发现水是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满着野孩子的灵性;“当然”一词,又引着读者一起领略了小动物那十足的'野性;行文至最后,不惟山水和小动物,连行走在其中的人们也变野了。轻松流畅的笔调,活泼生动的语言,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了索溪峪的“野”。

文章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二是在谋篇布局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的。

设计意图:

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野”,由“野”存疑引导学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学习贯穿其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语言,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学生的创新潜能真正得到放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 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张家界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它与天子山索溪峪构成了山奇、水奇、石奇、云奇、树奇的武陵源。这里千峰竟立,争奇斗研,山势之雄伟,山色之秀丽,让人称奇叫绝。这里哪儿都是一副如诗如画的天然绝景。其中的索溪峪,更是别具一格,有着其他景点无法比美的魅力。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索溪峪”。

二、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

3.抓题眼,引入研读。

三、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3.赏析。(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

①赏析“山是野的。”

a 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著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d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②赏析“水是野的。”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

4、品读最后一段。课件展示段落。

是啊,作者在这样的境界里,完全被感染了,被净化了。感觉此时的自己是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哪个词能说明作者这有的感受?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是啊。作者此时看到的山不再是山了,水也不再是水了,它们是充满朝气的青年,是充满灵气的孩子。它们率真而自然,不加修饰,不事雕琢,用自己的纯真荡涤着游客的胸怀,作者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把自己的感情都赋予了这美丽的山川,在作者眼里索溪峪简直就是大自然的宠儿,那你读了这篇文章,你此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

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

2.合作读。

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看得出来,此时你们对神奇的张家界充满了好奇,在上课前我叫同学们回去收集有关张家界的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

3.课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描写)

六、总结(课件展示风景图片)

这节课,同学们了解了迷人的张家界,领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其实,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很多风景名胜,如梦幻的九寨沟,神秘而质朴的西藏,险要的华山,秀美的桂林等等,愿你们有时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欣赏,更希望你能象作者一样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你眼中美。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朗读能力都较弱,落实识字、写字,才能为阅读打下基础,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在引导孩子识记时,要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引导他们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能用“渐渐”说话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文中感悟乌鸦的聪明能干,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的过程,背诵课文。

2.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的过程。明白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能用“渐渐”说句子。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生词卡片;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3.乌鸦喝水的图片;

4.投影仪、视频展台和大屏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这节课继续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吗?(乌鸦,你为什么要喝水?你怎么找水喝的?最后你喝到水了吗?)

2.现在,小乌鸦可要考考大家呢。认读生字词。(出示生词卡片)口渴喝着水瓶子到处石子渐渐办法许多找水在这些生字中,有两个字很相像,你是怎么记住并区分它们呢?喝—渴(口“渴”需要水—三点水;“喝”水要用嘴—口字旁)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他生评议。

二、问题引领,感悟课文

1、请小朋友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乌鸦为什么要找谁喝?他是怎么找水喝的?最后它喝着水了吗?

2、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句

(1)你知道,乌鸦为什么找水喝吗?快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第一句)

(2)乌鸦口渴了,你知道它渴到什么程度吗?

(3)你从哪里知道它特别渴?(到处找水喝)请你想象一下,乌鸦会飞到哪些地方去找水呢?找的地方多不多呀?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说明乌鸦确实很渴,就像我们平时口渴了一样,是一种什么感觉?

(4)你能通过读把这种口渴的感觉表现出来吗?谁想试试?

指导读:渴得都快说不出话来了。

(二)学习第二、三、四句

(1)师: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乌鸦终于找到水了。此时乌鸦的心情又怎样?让学生扮演小乌鸦,老师采访各位小乌鸦,谈谈此时的心情。

(2)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呢?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句子,划出来。

(3)出示课件(课文插图),思考: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你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

(4)老师再次采访小乌鸦们喝不着水时心情又如何?(体会乌鸦着急、无可奈何、难过的心情。)

(5)乌鸦虽然很着急,但是它仍然在积极地想办法。快来读读最后的这句话吧!怎么办呢?

(三)指导朗读:想象自己就是那只小乌鸦,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是呀,多着急啊,快来看看小乌鸦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呢?(出示第三段)

(2)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把乌鸦的办法用波浪线画出来。

(3)比较句子:(出示课件)乌鸦把小石子一下子都放进瓶子里。这句跟书上的一样吗?这样改行吗?为什么?

(4)分组实验:那一个一个是怎样放呢?请你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瓶子(里面装有一点水)和小石子,往里面一个一个地放吧。注意边放边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5)在小乌鸦的努力下,水怎么样了?用你的手势来告诉老师,课文中用的是哪个词?

(6)比较句子,用“渐渐” 造句。

课件出示句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瓶子里的水很快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哪一句好,为什么?

你能用“渐渐”说一句话吗?

出示课件: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天气_____热起来了。

____渐渐__________。

追问:此时,你最想对乌鸦说些什么? (乌鸦很聪明;乌鸦很执著;乌鸦遇到困难能开动脑筋等。)

(7)指导朗读第三段。乌鸦喝到水了,心情怎么样啊?那你就高兴地读一读吧!

4、学习第二段。

乌鸦的这个办法好吗?它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办法来?

三、方法引领,指导背诵

1、师:是呀,这只小乌鸦多么善于观察、不怕困难,爱动脑筋啊!让我们大家像小乌鸦一样,积极动脑,想办法背会这篇课文。

2、提示方法:

(1)想想乌鸦先遇到什么困难?接着它想出了什么办法?最后怎么样?

(2)把自己当作小乌鸦,边做动作边背诵。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4、检查背诵情况,师生评议。教学活动4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你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夸夸它。

2、多好的办法呀!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及时点拨、评议方法的合理性。)同学们像小乌鸦一样爱动脑筋,能想出这么多的办法。

3、在你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呢?(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充分交流,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遇到困难勇于克服的品质。)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习作者运用毕业、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联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圈出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三、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四、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

五、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346n2k.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