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教学计划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8篇)
手机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8篇)

来源:博文吧 阅读:3.04W 次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教学计划了。怎样写教学计划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8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教学指导思想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以课堂为主阵地,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加强了操作环节,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特征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实物→模型→标准图形这一认识总过程中会说名称,找出特征,并能用文字描述特征与公式。

2、加强分析统计图表的训练,看懂统计图表回答有关的实际问题,不要求独立绘制统计图表,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

3、突出比和比例教学,加强知识间的有机联系,重在概括教学上,为初中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要用知识联系来弄清概念,但不能相等而言,只能说“相当于”。

4、总复习安排:十分加强数学知识复习和整理,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并且覆盖面大,本册分四部进行(数与计算;常见数量关系和应用题;比和比例;量与计量;简单统计图表;几何图形)每课时复习内容都分成知识整理和练习两部分,而在练习中既注意计算能力的培养,又有综合内容。

三、学情分析

这两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能专心听讲,也有少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需要在老师的督促下才能认真听讲,完成作业,有几个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比较吃力,需要加强辅导。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重点是继续加强课堂常规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风。教学中继续采取教、学相兼、以优带差的教学方法,兼顾全体学生。

力求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一少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对知识缺乏理解,喜欢死记硬背,特别是在解题方法上缺乏对知识的灵活应用。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情况与平时的练习来看,学生的思维定势较严重,粗心大意,非智力因素失分较多;概念理解有偏差,对特殊情况不会分析;应用题中,理解不深刻,数据不同平时实际问题不会解答,缺乏灵活性。

四、教学目标要求

1、从生活中认识负数,能正确读写,会用负数表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比较正数、0、负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使学生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8、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具体措施与方法

1、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比例尺与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两组概念之间的联系。在运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中,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

2、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研究图形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视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重视联系学生周围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验数学的用处。

3、注重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表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

4、重视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

(1)在复习每一部分知识时,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给出各部分知识的要点,以保证学生所学的数学的完整性,而且没有遗漏。

(3)在练习中注意基本的训练,又注意适当加强灵活地和综合地运用知识的练习。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双基双培”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3班现有学生64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又因为是毕业生最后紧张的学习阶段,本学期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所以开学第一个月的工作重点是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在教学上,本学期重点是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和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圆柱和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努力方向:

1、认真学习新课堂的理念,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课堂上继续落实“双基双培”教学模式,并做到不搞形式化,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效率。

3、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备出实效的教案,做好表率作用。

4、多听老师的课,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5、激发本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本班的数学成绩。

6、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减少学困生的数量,争取消灭不及格。

7、多反思、勤总结,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及时的记录下来,写出高质量的教学随笔。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认真制定每课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课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特别照顾到后进生。

2、平时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的学生要分别出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

3、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圆柱和圆锥时,就要利用操作、直观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4、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6、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家庭作业,要少而精,并设计有效的预习作业。

7、做好后进生辅差工作,采用兵教兵的方法。

8、制定好总复习计划,把复习工作做细,做实,争取提高六年级毕业成绩。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5人。从上学期教学和考试成绩分析,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对基础知识、概念、定义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有几名学困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本册教材教学目标的要求:

1、思想教育要求: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知识、能力、习惯等方面的要求:

(1)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4)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

三、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四、本人或教研组研究的专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的研究

五、提高教育质量拟采取的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4

学生情况分析:

我任教的班级是六(2)班44人和六(3)班44人,一共有88人。经过六上的学习,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但是,有小部分的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作业不够规范,再加上很多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这学期,我会关注更多的是中等生和后进生,并逐步培养更好的学习习惯。后进生方面,六(2)班更加严重,有几个学生在数学思维上存在较大困难,且家长本身的知识无法指导孩子的学习,这些情况,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在这学期的数学教学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后进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增加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作业。

3、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把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的评价相结合。

4、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课堂“数学之星”的评选,严格要求的同时鼓励学生上进。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鸽巢问题。除此之外,和以往的人教版教材一样,本册教材编排了“整理与复习”,对小学阶段涉及到的数学概念、原理、性质、应用以及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整理和复习。这一部分内容既是对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总结,也是为学生升入初中奠定知识与方法的基础。

从总体框架上看,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主要有两大变化:第一,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内容分成两段,其中百分数的特殊应用(如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移至六年级下册。第二,由于统计内容的整体调整,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的统计内容不再单独编写。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结构性的微调。例如,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合理存款”改编为“生活与百分数”,移至本册;同时,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的“节约用水”移至六年级上册。再如,为了突出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整理与复习,教材在“整理与复习”中把“数学思考”从“数与代数”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立小节。在“综合与实践”的整理和复习中,保留了实验教材的“有趣的平衡”“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删去了“设计运动场”,新增了“绿色出行”和“北京五日游”。

除了以上的结构性调整,在具体编排上,为了更好地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真正落实“四基”,发展“四能”,我们在很多内容的编排上进行了一些全新的尝试和探索,使得教材的内容结构更科学,素材资源更丰富,呈现方式更合理,更便于教师教和学生学。

一、负数

负数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规定的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从自然数到分数、小数,从正数到负数,认数的范围不断扩大。在小学阶段认识负数,既是学生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也为进入中学学习有理数运算做好准备。

负数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事实上,负数最初也是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正、负数,理解负数表示的实际含义,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的。因此,本册教材在编排中,注意为学生提供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的素材。例如,例1、例2以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中气温的表示方法、银行存折中存入与支出的记录方法等素材,让学生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从“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一角度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尤其是例1,设计了六个城市气温预报的情境,呈现了12个数据,尤其是包含了3℃和-3℃、4℃和-4℃、0℃等特殊数据,这样的情境比实验教材中只出现一个负数的情境,显然要丰富得多。而在例1、例2后归纳正、负数的概念时,修订教材又做了细微的调整,先出现正数,再出现负数,有利于学生利用正数的意义去理解负数的意义,更好地体现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材还在练习中提供了更多的现实材料,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正、负数的理解。例如,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不同地区相对于某一地区的时差、食品实际净重与标准净重的差距,等等。这样的现实素材,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负数意义的理解,也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数系扩充的必要性,还有助于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与理解现实生活。

在此基础上,教材在例3中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联系方向与距离,让学生在直线上表示所学过的数,使学生之前形成的在数轴上表示自然数、小数、分数的直观模型进一步延伸,对于数轴上的点与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数轴上点的相对位置关系与对应的数的大小关系等,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数轴这一直观模型中认识负数,可以使学生形成相对抽象的负数概念,为初中学习负数做好必要的铺垫。

二、百分数(二)

把“百分数”的内容拆分成两部分,一方面,可以适当减轻六年级上册教材的份量;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六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是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它的一般性应用,因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关于其意义及应用的学习,可由分数相关问题迁移类推过来。而折扣、成数、税率、利率,是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特殊应用。这些内容的实践性很强,除了理解这些特殊百分数的意义、掌握一般性的数量关系之外,更需要学生理解很多“数学之外”的知识,如税务知识、金融知识等。

成数这一内容,实验教材把它编入“你知道吗”,只让学生简单了解。修订后的教材把折扣、成数、税率、利率作为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四类比较典型的应用,让学生统一认识,因此把成数也编排成正式教学内容。

关于折扣,由于现代商业活动中促销方式种类繁多,有时涉及的情形会很复杂。例如,教材新编了一道例题(例5),对实际生活中“满100元减50元”和“打五折”两种促销方式进行比较。实际教学中,除了计算两种促销方式下买230元的裙子分别需付多少钱,也可以让学生算一算不同的总价(如220元和280元)在“满100元减50元”的促销方式下所对应的实际折扣分别是多少。使学生看到,同样是“满100元减50元”,对于不同的总价,所享受的实际折扣是不同的。

关于税率和利率,虽然教材上呈现的都是相对简单的情境,但在实际生活中计算税额和利息时,难度并不在于数量关系的理解,而在于对实际生活中各种复杂情形的辨别和理解。例如,计算税额时,需要对税种、税率、起征额等概念有基本的了解。而计算利息的基本公式中涉及到本金、利率和存期三个变量,本身就比一般的百分数问题要复杂一些,除此之外,还要判断存的是活期还是定期,如是定期的,是几年期的,对应的利率是多少…

为了进一步加强这些内容的现实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完这一单元的内容之后,教材紧接着就安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活动“生活与百分数”,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去了解生活中关于利率的各种信息,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应用数学。例如,设计一个合理的存款方案,使得收益最大化。

三、圆柱与圆锥

圆柱与圆锥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关于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圆柱与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应用,都是比较传统的内容,因此从结构到具体内容,变动都不是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习完圆柱的体积计算之后,教材新编了一道“问题解决”的例题(例7)。通过这一例题的教学,使学生真正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发展问题解决的策略,体会与掌握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教材是一种静态的呈现,而实际教学中可以更充分地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动态过程。例如,教师可以直接出示一个空的矿泉水瓶,提问学生:这个矿泉水瓶的容积是多少?学生可能无处入手,也可能会通过寻找标签上的.“净含量”来代替矿泉水瓶的容积。此时,教师可在肯定学生思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顾容积的概念,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假如瓶子里灌满了水,把这些水倒出来,用量杯或量筒测出水的体积就可以求出瓶子的容积。此时,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要是没有这些工具,甚至连一个玻璃杯都没有,只提供水和直尺,怎么办?通过出示存了一部分水的瓶子,引导学生思考:此时瓶子的容积可由哪两部分组成?使学生观察到瓶子的容积由水的体积和空气的体积两部分组成,其中水的体积可以通过测量出水的高度和瓶子的底面直径并计算得到,可是空气部分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无法直接求出体积。此时,再让学生思考:能否将空气部分变成一个规则的立体图形呢?引导学生把瓶子倒置,利用水和空气的易变形性,把空气部分变成一个规则的立体图形。在瓶子倒置前后,水的体积不变,空气的体积不变,因此,瓶子的容积等于倒置前水的体积加上倒置后空气的体积,这两部分体积都可以通过测量相关数据求得。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要解决的是一个非常规问题,很有挑战性,不是简单地套用公式就可以解决。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有效指导,共同找到“把瓶子倒置”这一解决问题的关键。而我们的目标也不仅在于解决这一具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转化的思想,体会转化的实质是“变中有不变”。一道小小的例题,对于“四基”“四能”的落实,可见一斑。

此外,与实验教材相比,本单元对练习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例如,为了突出平面与立体之间的关系,通过练习,使学生看到利用长方形旋转可以得到大小、形状不同的圆柱,从而建立起圆柱的底面半径、高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不同方向的旋转,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再如,为了进一步巩固侧面展开图的边与底面周长的关系,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两者关系解决问题,编排了下面的练习。

四、比例

比例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小学高年级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这不仅是因为比例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如绘制地图、对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联结算术与代数的重要纽带。从学习比例开始,学生开始学会使用代数的思维去思考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初步的函数观念。学生升入初中以后,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问题需要学生利用比例的知识去解决。因此,在小学阶段掌握比例的相关知识,可以为中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部分教材的编排,基本沿用了实验教材的结构,但在一些细节处理上,进行了一些改进。

1.“比例的基本性质”中增加了让学生用字母来表示比例基本性质的内容,以促进学生思维的一般化。

2.将标题“成正比例的量”“成反比例的量”改成“正比例”“反比例”,更加突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函数思想。

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是小学阶段接触到的两个基本函数关系,即使没有出现“函数”这一名词,也能同样反映出函数的本质。例如,函数概念中的对应性、变化性、变化的规律性在本单元中得以充分体现。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接触了大量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等,积累了大量的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这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此基础上,需要将学生的算术经验逐步提升,通过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理解相互依存的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会运用这种变化规律解决以前遇到过的算术问题。例如,归一、归总问题都是学生以前解决过的问题,但用算术方法解答时,都要先求出常量的具体值,再求出未知量,需要“二次”运用数量关系式。而用比例方法解答时,不需要计算出常量的具体值,只需根据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列出关系式求解即可。

3.改编了正比例的素材

实验教材从底面积相同的水杯中水的高度与体积的变化规律来引入正比例,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也与反比例关系中的素材相呼应。但考虑到让学生从代数的角度来理解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时,最好还是从学生最为熟悉的数量关系入手,这样,便于学生在理解正比例关系时,将注意力集中于量与量之间的“联动变化规律”,而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用于数量关系的提炼。因此,教材选择了彩带的总价与米数之间的关系作为素材来引出正比例关系。

4.增加一道求比例尺的例题,同时,改编了应用比例尺画平面图的例题,降低了难度

比例尺的编排,在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概念之后,紧接着就让学生把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这是实验教材例1的内容)。同时,增加一道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求比例尺的例题(例1),以巩固比例尺的概念。

实验教材中编排了让学生画出篮球场平面图的例题,需要学生自己根据情形设定合适的比例尺,知识点较集中,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修订后的教材在例3中编排了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比例尺画出不同地方的相对位置,突出了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的知识点。而对于需要学生自主确定比例尺画平面图的题目,则放在习题中让学生探索。

5.练习部分增加了一些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习题

例如,第58页第10题,要求学生用1:200的比例尺,画出家里房子的平面图,可让学生先根据各个房间的方位关系画出草图,然后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实际测量任务,算出图上距离,并把草图修正为准确的平面图。

五、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本单元基本保持了实验教材中三个例题的知识点。但在例题教学前编排了一个老师给学生表演“魔术”的主题情境,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探究魔术背后的数学原理的强烈欲望。

此外,教材对实验教材例2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调整。实验教材例2研究的是把5本、7本、9本书放进2个抽屉时,有一个抽屉至少放多少本书的问题。当我们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时,由于抽屉数是2,余数只能是1。例如,5÷2=2……1,5本书放进2个抽屉,有一个抽屉至少放3本书;7÷2=3……1,7本书放进2个抽屉,有一个抽屉至少放4本书;9÷2=4……1,9本书放进2个抽屉,有一个抽屉至少放5本书。由于余数是1,学生在归纳结论时容易得出“有一个抽屉至少放(商+余数)本书”的错误结论。因此,本次修订时,把抽屉改成3个,当书是7本时,商是2,余数是1,当书是8本时,商是2,余数是2。不管是余数是1还是2,结论都是“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即“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商+1)本书”。

除此之外,教材还编入了相关的阅读材料,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背景,感受数学文化的熏陶。

六、整理与复习

为体现义务教育的整体性,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划分为三个学段,使各学段之间数学课程的联系更为密切了。但是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实际上仍然是小学和初中独立建校,使得小学和初中的教学基本上是分开进行的。而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学习的知识、学习的方法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在小学生完成学业之前,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课程内容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整理与复习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整理和复习,对已学的数学知识加以巩固,尤其是使那些最为核心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突显出来,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顺利完成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过渡。同时,“整理和复习”的设置也体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一般规律。数学教材中各类知识是分散编排、螺旋上升的,学生没有机会从更为宏观、更为总体的角度对这些知识进行全局性的把握和理解。在完成了小学数学全部内容的学习之后,进行总体性的整理和复习,可以进一步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再构成知识网,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数学,全面提升数学能力。因此,“整理和复习”单元不仅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注重引导,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要实现教学的高效性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在任何学习中都不可缺少的。只有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好学上进,刻苦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小学六年级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有意识的渗透文化学习和数学学习意义的教育,要让学生懂得他们是国家的主人,是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只有在学习中积极进取,努力学习,才能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长大后才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地认识到数学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也推动了物质文明的进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使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起自己运用数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人们生活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从中汲取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充满信心。

二、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师要想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在教学中实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数学学习中的所渗透的思想方法,强化主动学习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数学的而思想方法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它往往隐藏于数学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之中,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就必须在备课时充分挖掘,察觉出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问题中所蕴含的数学方法,再将挖掘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筛选、分类、细化,并与所要讲解的知识点相结合,做好系统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方法的教学。教师如果留心,就会得出方程思想、数形结合、转换方法、等量代换等思想方法,并鼓励学生将这些方法积极地运用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能力。例如:我在教学求正方体、长方体体积的知识之后,我对学生出示一个不规则的铁块,要求学生求出铁块的体积。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过一会儿就有学生提出将不规则的铁块转化成规则的图形来计算,这就是数学中的转化思想。通过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教会学生系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表现的越来越严重和突出。因此,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大多学习压力较大,课程比较繁重,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减低。因此,数学教师必须采取有效地方法积极的提高学生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新鲜的事物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上数学,愉快的学习。教师要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的气氛,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多种情境,将教学环境转变为学生容易理解的情境,将知识点变得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驱动下有感而发。此外教师还要善于表达,幽默性的教学语言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习压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

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列举生活实例,让数学贴近生活

在现行教材中,有一些例题脱离生活实际,使学生产生陌生感,学起来枯燥无味,学习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列举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贴得更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复式统计表”一课,教材例题要求统计青云小学古筝、葫芦丝、笛子、小提琴四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对于例题所涉及的乐器,学生比较陌生。恰逢我校建校110周年,班上很多学生都参加了校庆节目的排练。于是,我把教材例题改为“在建校110周年校庆节目排练中,我们班同学参加了彝族舞蹈队、汉族击鼓队、壮族山歌队、苗族芦笙队的排练,下面是各组男女生人数统计表,请求出每个队的男女生人数”,并利用课件出示学生排练的图片及各组的人数统计表。由于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例,学生倍感亲切。此时,我抛出问题:如果老师不仅想了解每个队的男女生人数,还想了解全班参加排练的总人数及男女生人数,从这几个统计表中能看出来吗?应该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致高涨,主动进行交流探讨,最后通过合作探究完成了复式统计表的绘制,经历了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教学效果很好。

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能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和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例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对于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圆平均分成8份、16份,然后将它们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从而初步认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来历。这个操作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学生不可能无限地把圆分成若干等份。这时,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把圆平均分成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并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认识,促进学生由具体思维转向抽象思维。

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深刻地道出了兴趣是学习者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兴趣的激发,能让学生愿学、想学,从而实现有效学习。而创设教学情境,会使我们的课堂更鲜活、更有趣,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圆的认识”这一课中,我这样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奇妙的圆形现象,你们知道哪些呢?”同时通过课件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圆,如钟面、奥运五环、中国结、盛开的向日葵、美丽的喇叭花等。各种美丽图案的呈现,引来学生一声声的惊叹,不仅给学生美的享受,更是激起了学生认识圆的欲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见,问题是思维的灵魂,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高效激发思维的良方,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有效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究、合作、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34人,全部都是男生。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期中考试和期末检测情况看,我班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时没能全神贯注听课,作业有时也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积极,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本班有部分学生学习被动,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作业存在欠交或迟交的现象,作业有错不自觉订正的情况更为普遍。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既要学习新的知识,又要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所有的知识,可见学习的压力比较大。特别是后进生,存在更大的压力与挑战。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后进生的帮扶上都是本学期工作的重点。通过培优辅潜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特订本期计划如下:

二、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 :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

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1.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特征;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了解体积的推导过程。

2、培养学生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加强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

3、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运用比例知识接应用题。能运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

4、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

六、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七、辅差措施:

1、思想教育,转化观念端正学习态度。

2、根据学生的知识缺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补缺补漏。

3、多一份关心、帮助,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使其体验成功、努力学习。

4、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5、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逐步提高要求。

6、加强作业指导、抓质量。

7、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学生带动后进生,促使他们的转化。

8、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

八、教学课时安排

(一)圆柱和圆锥 10课时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15课时

总复习40课时

数与代数 20课时

空间与图形 15课时

统计与概率 3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课时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教材内容

本册书的内容包括:负数圆柱和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的计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了解比例的在关知识,使学生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特征解比例。

3.初步理解正数和负数。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能努力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

2.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能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积极情感。

4.在理解数学内容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材教法与学法

教学的新知识仍然有四个领域的内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是在初步认识比和比的基本性质,能够组成比、求比值、化简比的基础上编排的,有助于体会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认识比例尺以及解决有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在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的,建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数量关系,感受常量与变量,“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圆柱和圆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圆柱和圆锥都是平面与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是在圆的知识与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探索并应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发展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初步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在方格纸上按规定的比画出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充实了图形变换的知识和能力。编排四次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5人,男生3人,女生2人,人数较少,课堂不活跃。

二、双基情况

大部分学生本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较好,尤其是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

三、学习能力

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发言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

四、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大多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

五、全册教材基本要求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 想品德教育。

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全册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

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

③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

(2)难点:

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

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3)关键:

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

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七、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地概念并能正确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3)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yvyxgq.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